本书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合我国培智学校的青春期性教育实践,结合当前培智学校教师、家长等的需求编排内容结构,涉及了对智力落后学生开展性教育的意义、男性与女性、智力落后学生的两性交往、婚姻与家庭、性传播疾病、智力落后学生的性侵害防护、性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案例分析等内容,并对上述内容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不仅有理念的渗透、知识的传授,更有技能的培养。与此同时,对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部分可利用资源进行了搜集和整理;设计了部分教学活动;剖析了部分案例。既有理性分析,又有感性经验。本书能使读者在获取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关于对特殊学生开展性教育的观念、态度,提升进行性教育的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资源信息。本书不仅仅是面向培智学校老师,对其他特殊学校或相关机构中的教师及特殊学生的家长同样适用。
本书是对智力落后学生青春期性教育问题的探讨,主要涉及对智力落后学生开展性教育的理论基础、教学实践及资源等内容。本书不仅有知识的传授,也有结合智力落后学生特点的技能培养,更有先进健康理念的渗透。既有理性分析,又有感性经验。
本书为使用者开展智力落后学生青春期性教育提供了较好的支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适合相关人士阅读。
(一)露阴癖
露阴癖指在不适当的场所和情况下,有意识地将性器官暴露在异性面前,以获得性满足的性偏离行为。根据我国相关资料显示,露阴癖在各类性偏离行为中居首位。露阴癖者常见于青壮年男性,女性罕见,也可见于智力有缺陷的人。患者人格多属于未成熟型、被动型或强迫型,平常胆怯、不敢伤害他人,害怕实际的性接触。他们往往在僻静或黑暗场所静守,当异性走近时突然露出性器官,有的同时伴有手淫,并与对方保持一定距离,不和对方发生身体接触,当引起对方惊恐后迅速离开现场,不再做进一步的性骚扰。
虽然露阴癖者通常不侵犯对方,但却对对方造成严重的心理精神创伤,并且由于他们是在意识清醒状态下的蓄意作案,所以要对自身行为负法律责任。因为露阴癖是一种强迫症行为,患者自身无法克制自己的行为,关押和劳改对他们作用不大,目前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完全根除这种行为,通过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可以减少露阴行为。一般情况下,如果儿童发生露阴行为预后不良,长大后可能成为恋童癖,因此希望教师特别注意智力落后学生的类露阴行为,强调性器官的私隐性,尽早疏导他们的不良倾向。此外,当智力落后学生把自己遇到露阴癖者的事实告诉教师时,教师应当告诉他们,露阴者不正常,遇到此类情形的最好应对办法就是不予理睬,走到人多的地方去,避免惊惶失措,也不要表现出激烈的反抗行为,以防止露阴者在情急之下做出真正的性攻击行为。
(二)恋童癖
恋童癖即成年人对成熟的异性没有性要求和性反应,专门以幼年儿童为性欲满足对象的一种心理病症。多见于男性,可分为同性恋童癖和异性恋童癖两类。恋童癖者大多情感受压抑,缺乏自信,不敢与成年异性发生关系,其性行为方式多满足于对儿童的爱抚和窥视,一般没有真正的性交行为,需与性犯罪加以分别。但不管恋童癖采用何种方式满足自己的性需求,都会给儿童造成外伤或心理创伤,甚至出现死亡的后果,极大地威胁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安定,所以法律和道德规范都严厉禁止成人和儿童之间的性行为,一旦付诸行动就是犯罪行为。主要通过药物疗法和厌恶疗法进行治疗,少数需送进精神病院进行治疗。
(三)窥阴癖
窥阴癖指通过暗中偷看异性的裸体、性器官或两性性交行为等来满足自己性需求的癖好。窥阴癖者几乎全是男性,他们常冒着很大的风险,躲在厕所、澡堂或他人居室内偷看女性裸体或性交过程,以获得性满足。典型窥阴癖者的性格多为内向、害羞,被抓之后也悔恨不已,却难以控制自己,因其行为侵犯他人隐私,损伤他人身心健康,要承担法律责任。由于他们的兴趣在于窥视,不在实际的性行为,故很少会主动袭击女性,所以遇到这类患者时不要惊恐大叫,防止患者情急之下有暴力攻击。
(四)恋物癖
恋物癖者的性行为对象是来自异性体表接触过的物品或人体的某一部分,如内衣裤、丝袜、头发等,对异性本身不感兴趣。其病理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一次偶然经历引发兴奋刺激,后来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保持下来。患者几乎发生于男性,他们常常想尽办法偷取所依恋的物品,因而触犯法纪。同时因为时常担心自己的偷窃行为被人发现,或被人当作流氓,患者内心冲突和心理压力很大,需与一般的流氓罪相区别。可以通过厌恶条件反射治疗,让患者手持依恋物品,同时给予厌恶刺激,直至他不再对依恋物有兴趣。
除上述四种性偏离行为外,常见的性偏离还有异装癖,即通过穿着有明显异性性状特征的服饰,以异性形象出现来获取性满足的癖好。大部分异装癖者的性取向正常,希望与异性结合,其中少数患者认定自己就是异性,要求和同性结合。易性癖,患者厌恶自己的性器官,强烈要求改变自己的自然性别,他们深信自己是真正的异性,且四处寻求做改性手术。易性癖者与同性恋不同,绝大部分的同性恋者认同自身的性别角色,只对生理上具有相同性症的人有性爱的欲望,而易性癖者相信自己的生理构造出错,希望变成对方的异性伙伴,是典型的异性恋者。此外,根据最新的观点,学者们开始把同性恋当作正常的性行为,不属于性偏离之列。
P109-110
序言
智力落后学生青春期性教育是特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为适应特殊教育尤其是智力落后教育的发展、智力落后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西方发达国家,对智力落后学生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不少知名的学者在此方面做过一系列深入的研究。我国由于智力落后教育开展得比较晚,对这个课题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智力落后教育在学校数量、教学设施设备、入学人数等方面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对智力落后学生教育领域的很多问题也有了相当规模的研究和探索,但在青春期性教育研究方面,我们投入的人力、物力还很有限,取得的成果也远远满足不了特殊教育实际工作的需要。
北京师范大学是国内最早设置特殊教育专业的高校,也是最早在国内开设有关智力落后学生心理与教育系列课程的高校。1984年,我们率先招收了特殊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8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我们招收了第一届特殊教育专业的本科生;1988年,我们又成立了国内最早的特殊教育研究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2005年特殊教育专业通过了博士点的审批,具备了博士生的招生资格。作为特殊教育系的骨干教师,王雁教授长期从事残疾儿童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在健康教育的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作为她的最新研究成果——《智力落后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对智力落后学生性教育的问题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总结,取材新颖、内容全面、语言简练、可读性强是该书的重要特点。可以肯定地说,到目前为止,该书是国内第一本从理论、实践层面对智力落后学生青春期性教育问题进行系统探讨的书,不仅可以指导培智学校的青春期教育实践,相信也必将促进我国特殊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教授 肖非
2005年12月
前言
在一次次带学生去培智学校实习、见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看到老师面对智力落后学生的青春期问题表现出的无奈神情;在一次次面对家长的询问过程中,我们往往也会遇到因无法解决孩子青春期问题而流露出的无助眼神。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智力落后孩子傻,不知道什么是性,没必要对他们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我们还会遇这样的担心:“对智力落后学生进行性教育会不会增加性行为问题发生的可能性?”……种种神情、声音、担心恰恰是需要对智力落后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一个个信号。自此,引发了我们对智力落后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研究的极大兴趣,并开展了系列调研,包括“智力落后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需求”,“培智学校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状况”,“智力落后学生家庭性教育的状况”,“培智学校教师青春期性教育态度的研究”等。系列的研究再一次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对智力落后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性教育是必须的,是当务之急。
生长发育长期趋势的存在,如性成熟提前,已使当今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先于心理、社会成熟。这种身心发展的脱节,使得有些青少年难以处理青春期发育带来的困惑,因此迫切需要对他们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对于智力落后学生来说,生理的成熟与正常人差异不大,同样会面临性方面的问题,但又由于他们的智力发展迟缓,身心发展脱节的现象会更加突出,因而就更不善于处理性方面出现的困惑。他们有性的欲望、性的感觉以及性的冲动,但他们缺乏理性思维的引导,不容易形成行为判断能力和自我评估能力,也很难养成新的行为和获得新的理论知识,再加上他们适应环境能力不足,人际关系欠佳,自我行为评估能力和自制能力的薄弱,不仅容易出现种种不当的性行为,也容易成为性犯罪的受害者或犯罪者。对智力落后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性教育可以引导他们学习如何保护自己,进而表现出适宜的行为,妥善处理性方面出现的问题,这必将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有所裨益。 我国曾发布《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等,对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做出了要求。2001年在由教育部、国家计委、民政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卫生部等共同颁布的《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中,强调了开展特殊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从2002年起,由本人主持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十五”特殊教育科研课题“智力残疾学生学校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开始启动,该研究主要聚焦于学校健康教育重要部分的青春期性教育研究。几年来,该课题在培智学校性教育现状、培智学校教师的性教育需求、培智学校教师的性教育态度、教师培训、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扩展、国内外教材的发展等方面做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本书也是该课题的部分成果。其中的教师培训研究也得到香港救助儿童基金会的资助。
本书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合我国培智学校的青春期性教育实践,结合当前培智学校教师、家长等的需求编排内容结构,涉及了对智力落后学生开展性教育的意义、男性与女性、智力落后学生的两性交往、婚姻与家庭、性传播疾病、智力落后学生的性侵害防护、性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案例分析等内容,并对上述内容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不仅有理念的渗透、知识的传授,更有技能的培养。与此同时,对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部分可利用资源进行了搜集和整理;设计了部分教学活动;剖析了部分案例。既有理性分析,又有感性经验。本书能使读者在获取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关于对特殊学生开展性教育的观念、态度,提升进行性教育的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资源信息。本书不仅仅是面向培智学校老师,对其他特殊学校或相关机构中的教师及特殊学生的家长同样适用。
本书共分理论篇、实践篇、资源篇三部分。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除了两位主编外,参与课题研究的研究生为本书的编写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李永梅、宋玲、杨丽、黄英参与了理论篇的编写;杜芬娥、谷长芬、黄英参与了实践篇的编写;资源篇由廖诗芳搜集资料并整理;王姣艳承担了资料补充、引文校对、体例统一、目录整理等工作。从这个角度来看,本书是课题组师生合作的产物。
几年来,该课题的研究得到北京师范大学原教育系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原主任朴永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非教授的大力支持。北京市各培智学校也给予课题研究以大力支持。本书的出版得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斌贤院长的鼎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尽管是集几年的研究成果编写了《智力落后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一书,但缺点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感谢为本书付出劳动的所有人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 王雁
200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