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往往醉后(艺术大家随笔)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傅抱石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艺术大师经典文丛”中的一本,本丛书按类编排,从他们的人生成长经历、艺术师从、读书治学、天地壮游,到他们的谈艺作画、品藻鉴赏,众芳皆备,无美不臻。有空的时候,一杯清茶,一卷书香,静下心来读读这些大师的文章,就像与大师对面晤谈,能悟出许多人生的真谛。

内容推荐

傅抱石是中国20世纪杰出的传统绘画艺术大师,在现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长期攻研山水、人物画,亦擅金石书法,还是一位优秀的美术史论家。在当今艺术市场上,其作品频受青睐追捧,交易屡创佳绩,被誉为市场骄子和龙头股。本书从其著作中选录了不同时期的近三十篇文章,包括回忆片片、画史随笔、笔墨当随时代、写生杂谈、画作品藻、题画小语,这些文章行文自由,抒情、叙事、议论常常是三位一体,生动有趣,从各方面展示了大师生平、交游、游历、艺术创作和批评等内容,具有极佳的阅读性和珍贵的文献价值。

目录

辑一 回忆片片

中南海作画记

在毛主席的故乡

——韶山作画小记

江山如此多娇

——谈谈“江苏国画工作团”旅行写生的山水画

回忆片片

创作毛主席诗词插图的几点体会

辑二 画史随笔

关于中国画的传统问题

民国以来国画之史的观察

编撰苦瓜和尚年表缘起

明末四奇僧

关于印人黄牧父(节选)

辑三 笔墨当随时代

忆陈之佛同志

踏遍青山人未老

——观“俞剑华教授画展”偶感

笔墨当随时代

俗到家时自入神

——郭老谈画片记

中国绘画史的新页

——谈谈十年来国画事业的发展

辑四 写生杂谈

东北写生杂忆

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

——答友人的一封信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表现

谈山水画写生

辑五 画作品藻

读雪翁的花鸟画

白石老人的艺术渊源

白石老人的篆刻艺术

雪舟的山水画

雪舟及其艺术

辑六 题画小语

书画跋识

题词题记

傅抱石所造印稿序

壬午重庆画展自序(节选)

试读章节

中南海作画记

记得还是解放以前,在重庆金刚坡下,一个雪花漫天的日子,我第一次读到毛主席的名篇《沁园春·雪》,心情无限激动。那气魄的雄浑,格调的豪迈,意境的高超,想像力的丰富,强烈地感染着我。我喜欢画画山水,平时又喜欢欣赏诗词名画,可是,几十年来,不知画过多少次,却没有一幅满意的。

今年八月初,我从毛主席的故乡——韶山作画归来,就接受了为首都人民大会堂创作巨画的任务,这幅画要求能体现出毛主席《沁园春》中“江山如此多娇”的词意,画幅的面积高五米半,宽九米,这样的大挂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可说是空前的。而画的完成时间又很紧迫,要在国庆节前完成,这实在是一件十分光荣而又相当艰巨的任务。

当我第一次看到一张五十平方米的画纸,心中勾起了很多往事的回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书画用纸是一种叫“丈二匹”的,实际上它不过高约四市尺一二寸,宽约十一市尺左右。这种纸,清代乾隆、嘉庆时代最盛,到了光绪,就越出越粗了。过去的书画家能够使用这种纸的,就说明有相当经验的了。明朝沈石田,自谓在四十岁以后,才敢画“大幅”。可是沈石田的“大幅”,据我所过目的遗迹,就没有大过“丈二匹”的。我在抗日战争前弄到了三张,宝贝似的带到重庆,日寇投降后,又带到南京,总是舍不得画,也不敢轻易画,实在是没有必要画。我曾和朋友笑谈过:我倒像沈石田,一九五二年我是四十八岁才第一次画了一张。过去,这种大幅画纸很少有人问津,如今却供不应求,因为很多画家都在不断地创作大-画。当然,问题的实质不在纸上。可是这么一张纸,却也侧面地反映了祖国民族绘画的升沉。

这样大的画幅,从哪里落墨呢?我和我的合作者关山月在酝酿构图时,虽然都认为应该着重描写“江山如此多娇”,然而只是在这首词本身的写景部分兜圈子,打算着重表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意境。陈毅副总理、郭沫若、吴晗等许多领导同志非常关心我们作画,提了许多宝贵意见,使我们受到很大启发。毛主席的这首词,虽然题的是“咏雪”,但它并不仅限于雪的描写,而是通过咏雪来描写祖国江山的辽阔广大,美姿多娇,即景生情,想到英雄人物为它献身,极其完美地表现了中国人民革命乐观主义的豪迈气概。主席写这首词的时候,全国还没有解放,词里有“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可是,今天情况不同了,“太阳”已经出来了,“东方红”了,它的光芒已经普照着祖国的大地,画面上一定要画出一轮红日。我们祖国是这样辽阔广大,当江南沃土在和煦的阳光下,盛开着万紫千红的百花,而喜马拉雅山上还是白雪皑皑,因此,在一个画面上同时出现太阳和白雪,同时出现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同时出现东西南北的地域,并不会使人感到矛盾或不调和。我们优秀的绘画传统,不是有过把四季山水或四季花鸟集为一图的吗?

在绘制过程中,我们一直担心着画的效果,每一下笔,都研究再三。我们力求在画面上,把关山月的细致柔和的岭南风格,和我的奔放、深厚浑为一体,而又各具特色,必须画得笔墨淋漓,气势磅礴,绝不能有一点纤弱无力的表现。我们的整个创作过程都是一个新的尝试,表现技法上,固然需要不断摸索,就是所用的工具也得重新设计。例如,有些大笔和排笔的杆子,就有一米多长,像扫帚一样,调色用大号搪瓷面盆,一摆就五六个。在色彩调T-~2,如何取得统一调和,也要细加推敲。我们把近景的高山苍松,采取青绿山水的重色,长城、大河和平原则用淡绿,然后慢慢虚过去。远处则是云海茫茫,雪山蜿蜒。右上角的太阳,红霞耀目,光辉一片,冲破了灰暗的天空,使人感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开始,我们只着重地考虑到画面太大,不易处理,希望尽量小一些,可是没有考虑到画的实际效果与建筑物的结合。初稿画好以后,拿到现场,请负责同志审查,发现了一系列原来想象不到的问题,周总理和各位领导同志来一看,就给我们提出r许多宝贵的指示和精辟的意见:太阳画得太小了,特别是从八公尺宽的楼梯下面看上去,简直像个鸭蛋黄。画面太小了,天空灰调子太大,与雄伟的建筑物显得不相称……我们又曾经设想过:从画面左上角伸出一枝古松,以增加画的分量和掩盖大片灰色的天空,但这还是不能弥补缺陷。中央负责同志提出:应该把画面加高加宽,把太阳画大,不妨夸张一些,使人一眼看到就感觉“东方红,太阳升”的伟大气魄。我们回来便马上动手,把画面加大,把雪山加高,把太阳画得又大又圆,让朝霞的红光普照大地。

这次作画,从探索主题,经营位置……直到挥毫落墨,几乎无时无刻不受到党的关怀和鼓励。我们的一笔一墨,一点一划,都浸透了集体的智慧。中央负责同志的指导,给我们的鼓舞最大,我们挥起一米长的笔杆来,显得格外有劲。天地相接,山川相连,而终于一气呵成。使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是九月二十七日毛主席为我们这幅画题了“江山如此多娇”六个字。我深深认识到这是毛主席对民族传统绘画无微不至的关怀;是对全国国画工作者热情的鼓励,也是全国国画工作者的无上光荣。

毛主席常常教导我们说,我们今天所做的工作都是前人从未有过的。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正像工业、农业战线上所取得的成就一样,美术界也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自四世纪初的顾恺之到二十世纪初的吴昌硕,不管他们画什么,不管从什么角度看,遥遥千六百年间,有谁能够和今天的我们——全国的画家相比呢?我们这次创作的大画,目前它在中国绘画史上虽说是空前的,可是不久便会成为“家常便饭”,人民公社的文化俱乐部或公共场所不是同样可以来上几幅吗?P3-6

书评(媒体评论)

我认为一幅画应该像一首诗,一阕歌或一篇美的散文……

——傅抱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