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朋友不是不爱看书,不少农民朋友也很想买书看,只是为他们写的书不多,本书正是合他们“胃口”的新读物。书中的60多个篇目,涉及农民观念的方方面面,有婚恋观、家庭观、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生态观,也有市场意识、诚信意识、合作意识、品牌意识、科技意识、信息意识、质量意识等生产经营中的新观念,作者饱含关切的感情,以循循善诱的口吻,用直白通俗的语言,与农民朋友平等真诚地交流,既讲道理又打比方,有议论也有叙述,深入浅出地分析陈旧落后观念的危害,探讨如何树立新思想新观念的方法,娓娓道来,有情有理,很容易入心入脑,令人思想触动,给人启迪多多,读罢有一种豁然开朗、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本书所谈及的话题,正是新世纪的农民应当如何破除旧思想,树立新观念,争当现代新农民。书中的60多个篇目,涉及农民观念的方方面面,有婚恋观、家庭观、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生态观,也有市场意识、诚信意识、合作意识、品牌意识、科技意识、信息意识、质量意识等生产经营中的新观念,涵盖了婚姻生活、家庭生活、社会交往、公共道德、政治生活、生产经营、打工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这些新的思想观念,正是一个现代农民应当具备的观念。
此书针对性强,贴近农民,注重普及,语言通俗易懂,道理写得清楚明白,农民朋友完全看得懂、用得上,读罢定会受益匪浅。
财产权易受到侵害。在农村地区家庭财产完全处于男方的控制之下,如果法院受理离婚案件时女方没有申请财产保全措施,男方就有了转移、藏匿家庭共同财产的机会。法院无法查清家庭共同财产真正状况,妇女也就无法得到本应分得的那部分财产。
娘家人不支持女方离婚。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女方嫁到男方前,女方的家人往往要接受男方一大笔彩礼,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如果女方提出离婚,娘家人就要退回这笔彩礼,所以,女方的家人一般不希望嫁出去的姑娘提出离婚。在一些地区,人们仍然认为离婚是件丢人事,嫁出去的姑娘离了婚,娘家人都要跟着丢人。因此,对于许多想离婚的妇女来说,娘家人这道“坎”儿让她们难以逾越。
女方离婚后想见孩子十分困难。农村妇女离婚后,如果孩子判给男方抚养,对于多数妇女来说,意味着以后很难与孩子见上一面。由于男方封建思想作祟,孩子被看做是家长的私有财产,家长有权支配孩子的一切。孩子判给男方后,男方及其家庭成员往往会认为孩子的一切与女方没有任何关系,不让女方见到孩子,与孩子联络感情,怕因此会勾起孩子想念母亲之情,影响孩子在自家的生活。所以离婚后,男方总是千方百计阻止女方见到孩子。男方出于报复心理也不会让女方见孩子。男方再婚后,后任妻子也会反对女方与孩子见面。
农村妇女离婚难,不仅使妇女的婚姻自由权落了空,一些人因此长期忍受着不幸婚姻的痛苦,而且还容易引发社会问题。一是导致农村重婚现象增多。一些妇女看离婚无望,又难以忍受不幸婚姻之痛,就索性离家出走,一旦遇到合适的男方,就与之同居,或登记结婚,构成重婚。二是引发家庭暴力事件。陷入不幸婚姻,又不能离婚,夫妻间经常发生摩擦,容易引发家庭暴力。
P12
李小三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贫富。
观念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人的行为都可追溯到其观念,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精神,从而产生相应的行为,并导致相应的结果。不难发现,凡是经济贫困的地方,那里的农民思想观念一般相对落后。相反,凡是思想观念新、头脑灵活的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就越走越宽,生活就越来越精彩。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城乡经济迅猛发展,农村大量劳力进城务工,经过这些年来市场经济的洗礼,广大农民朋友的视野已经相当开阔,观念不断更新,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业意识、科技意识、文明意识等现代观念日益加强,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正在朝科学、文明、健康的现代化方向转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农村广大地区,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偏僻封闭的地方,陈旧观念仍然在我们农民朋友的头脑中挥之不去,这些旧观念制约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发展进步。
观念一新天地宽。要成为新世纪新时代的新型农民,就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摒弃封闭保守心理,树立开放创新观念;要克服依赖观望心理,树立自立自强观念;要克服封建迷信思想,树立尊重科学的观念;要扔掉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意识,树立市场意识和商品意识;要消除单家独户心理,树立协同致富观念;要抛弃小富即安心理,树立富而思进观念;要破除随心所欲、自由散漫的思想,树立遵纪守法的法制观念;要破除陈规陋习,树立现代文明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变传统农民为新型农民,才能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让农民也过上现代文明富裕的生活。
这本书所谈及的话题,正是新世纪的农民应当如何破除旧思想,树立新观念,争当现代新农民。书中的60多个篇目,涉及农民观念的方方面面,有婚恋观、家庭观、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生态观,也有市场意识、诚信意识、合作意识、品牌意识、科技意识、信息意识、质量意识等生产经营中的新观念,涵盖了婚姻生活、家庭生活、社会交往、公共道德、政治生活、生产经营、打工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这些新的思想观念,正是一个现代农民应当具备的观念。
作者饱含关切的感情,以循循善诱的口吻,用直白通俗的语言,与农民朋友平等真诚地交流,既讲道理又打比方,有议论也有叙述,深入浅出地分析陈旧落后观念的危害,探讨如何树立新思想新观念的方法,娓娓道来,有情有理,很容易入心入脑,令人思想触动,给人启迪多多,读罢有一种豁然开朗、耳目一新的感觉。
此书针对性强,贴近农民,注重普及,语言通俗易懂,道理写得清楚明白,农民朋友完全看得懂、用得上,读罢定会受益匪浅。此书不仅对农民朋友破除旧观念、构建新观念、树立新风尚有很大帮助,对农村基层干部、“三农”问题研究者也会有所启示。
农民朋友不是不爱看书,不少农民朋友也很想买书看,只是目前为他们写的书不多,市场上合他们“胃口”的读物不多。此书是为农民朋友而写的,可以满足农民朋友的阅读需求,应当会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
2005年5月
中国农民是最吃苦耐劳、克勤克俭、善良淳朴的一个阶层。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上个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是先从农村开始的,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也是农民的创造。但是,他们身上还有传统陈旧思想观念的烙印,如封闭保守、安于现状、怕冒风险、封建迷信等陈旧思想观念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当然,并不是说农民生来就有这些旧观念。农民之所以难摆脱旧观念的束缚,这是由他们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经济条件、政治待遇、教育程度等因素决定的,有自然地理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历史的、体制的原因。
中国有9亿农民,城里人上推三代,没有几个不是农民。中国现在仍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大国。可以说,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农民要走向现代化,就必须首先实现观念的现代化,而要转变农民观念,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为农民慢慢摆脱旧观念、树立现代观念创造一个外部条件。当然,树立现代观念,也需要农民朋友自己的主观努力。作者是从农村出来的,也没有完全摆脱陈旧观念的影响,对旧观念的危害有比较深切的体会,对新观念带来的新变化充满欣喜。所以,作者写下这本拙作,与农民朋友共同探讨如何消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倡导新风尚,做一个新时代的新农民,成为一个具有现代文明意识的现代人。愿以此书与农民朋友共勉。
在此,我要感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小三先生,他对本书的写作给予了不少指点,并亲自为本书作序;要感谢江西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徐建国先生,他将很好的创意给我,并支持本书的出版;我还要感谢我的父亲吴英杰先生,他从一个农民的角度给予我不少启示。
作者
200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