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外名人传记丛书》之一。这是一套突出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的名人传记丛书。这些传主是新教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名家大师;这套丛书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本书讲述的是茅盾的一生,他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文艺评论家,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我国最早投身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先驱者之一。他创作的《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是中国新文学的精典之作。
茅盾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文艺评论家,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我国最早投身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先驱者之一。他创作的《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是中国新文学的精典之作。
《新青年》作为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一面大旗,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初期和高潮期,显示出所向披靡的巨大威力。由于它的创办,主持者陈独秀也因此而成为现代思想界及政治舞台上一位声名显赫、红极一时的时代骄子。“五四”高潮过后,陈独秀的兴趣由思想界转向政治舞台,积极从事实际的政治斗争,还将《新青年》迁回上海,并于1920年7月,在上海正式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1920年10月的一天,茅盾和邵力子去法租界环龙路渔阳里二号陈独秀家访问。谈话时,第三国际代表威庭康斯基(中文名魏庭康)也在座。陈独秀征求大家对筹组中国共产党的意见,茅盾表示赞同。于是李汉俊就介绍茅盾加入了由他负责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时,在上海的茅盾、邵力子、陈望道因不是代表,均未到会。但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规定,有党员五人的地方,可建立地方委员会。年底,上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地方委员会,由陈望道任书记,茅盾为委员。第二年5月,该组织改组为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时,茅盾任宣传委员。因为在此之前,他已为共产党的机关刊物《共产党》写、译了多篇文章,在较为详尽、系统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性质的同时,又为中国共产党做了相应的宣传工作。
作为共产党员,茅盾每周必有一个下午的政治学习、一个晚上的支部生活会。每次深夜开完会回来时,母亲总是在等着给他开门。他这位知书达礼的母亲,理解和支持他参加政治活动。1921年冬,由于法租界巡捕查抄了渔阳里二号,并在此扣留了陈独秀,每周的支部生活会不得不随时转移地点,有时就在茅盾家里开。
1921年,茅盾接管并改革《小说月报》后,中共中央考虑到他在商务印书馆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对开展党的工作是一个很好的掩护,于是就分派他做党中央的联络员。因为自一大之后,党的组织在各省陆续建立起来,设在上海的党中央和各省党组织之间的信件和人员来往也就日益频繁。这样,凡是外地来的信件多寄到《小说月报》编辑部,他则每日汇总送到党中央。
P57-58
1996年4月,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的白舒荣女士,通过我的导师叶子铭先生、师母汤淑敏女士,约我写一本“少儿版”的《茅盾传》,我愉快地接受了此约。7月中旬便赴京交稿。
不料,北京方面因一位责编患病,此书出版搁置。2004年6月,在南京的两位师友丁帆先生、朱建华先生,知我手中有此书稿,便力荐加入江苏文艺出版社运作的这套丛书。
南京是我读书的地方,在这里印行一册小书,全是师友、同学的帮助,道一声感谢,是不足以表达心中的激情的!
沈卫威
2005年6月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