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18世纪法国最后的一位哲学家孔多塞是启蒙运动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曾有法国大革命的“擎炬人”之称。本书是他计划中的一部更大的历史学著作的一篇提要,这部大著他酝酿了许多年,其中涉及普遍的科学语言、知识的十进分类法、人类文明各种因素对历史的作用等等,但没有来得及完成。该书主要鲜明地反映了启蒙时代的历史观,因此被后世公认为代表着启蒙运动理论和理想的一个高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思想译丛/西方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作者 | (法)孔多塞 |
出版社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18世纪法国最后的一位哲学家孔多塞是启蒙运动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曾有法国大革命的“擎炬人”之称。本书是他计划中的一部更大的历史学著作的一篇提要,这部大著他酝酿了许多年,其中涉及普遍的科学语言、知识的十进分类法、人类文明各种因素对历史的作用等等,但没有来得及完成。该书主要鲜明地反映了启蒙时代的历史观,因此被后世公认为代表着启蒙运动理论和理想的一个高峰。 内容推荐 本书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启蒙运动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孔多塞的最后一部著作,它通过将人类历史分为十个时代,其主旨在于彰显18世纪启蒙运动的历史观,即历史是人类理性觉醒的产物,是人类理性不断解放的过程,历史进步的阶段基本上就相应于人类理性发展的阶段,而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自由的增长本身也是自然的,因此广人们有理由对于未来寄予无穷的信心和希望。 目录 译序 绪论 第一个时代 人类结合成部落 第二个时代 游牧民族 由这种状态过渡到农业民族的状态 第三个时代 农业民族的进步 下迄拼音书写的发明 第四个时代 人类精神在希腊的进步 下迄亚历山大世纪各种科学分类的时期 第五个时代 科学的进步 从它们的分类到它们的衰落 第六个时代 知识的衰落 下迄十字军时期知识的复兴 第七个时代 科学在西方的复兴 从科学最初的进步下迄印刷术的发明 第八个时代 从印刷术的发明 下迄科学与哲学挣脱了权威的束缚的时期 第九个时代 从笛卡儿 下迄法兰西共和国的形成 第十个时代 人类精神未来的进步 参考书目 索引 试读章节 没有任何直接的观察教过我们有关这种状态以前的情形;于是我们就只好考察人类的智识能力、道德能力及其体质的构造,才能够推测他们是怎样上升到文明的这一最初阶段的。 对可能有助于最初形成社会的人类体质的某些观察和对我们智识能力和道德能力的发展的概括分析,就可以作为对这一时代的史表的绪论。 家族社会对于人类似乎是自然而然的。起初它是由于孩子需要父母、母爱以及(尽管不那么普遍和热烈的)父爱而形成的;孩子们这种需要的长期延续,便有了充分时间产生并发展出一种恰当的情操,适合于激发想要延长那种结合的愿望。这同一期间已经足以使人感到它的那些便利了。位于一块能提供一种方便的谋生之道的土地之上的一个家庭,就繁殖成为了一个部落。 起源于若干分散家庭之结合的这类部落,应该是形成得较晚而且较为罕见的,因为这种结合有赖于并不很紧迫的动机而且有赖于大量的环境的组合。 制造武器的技术,加工食物的技术,取得进行这种加工的必要器具的技术,在一段时期保存这些食物的技术,储存食物以备不可能取得新的食物的那些季节的不时之需的技术——所有这些技术都是为了极其简单的需要,它们乃是这种延续的结合的最初果实,并且是区别人类社会和其他各种动物所组成的社会的最初特征。 在某些这类部落里,妇女们在茅舍的周围种植某些可供食用的植物,这就补充了渔猎品。在另一些部落里,那些地方的土地天然地提供了植物食品;在这里,用心去寻找它们和采集它们,就占据了野蛮人的一部分时间。在后一种情况下,人们就更加感受不到结合在一起的用处了,我们便可以看到文明被减缩到几乎仅只是一个单纯家庭的社会。然而我们却发现到处都在使用着发音的语言。 与同类个人之间的更频繁和更持久的各种关系,他们利益的一致性,他们在共同狩猎中或是为了抵抗敌人而在相互支援,这些都同样地会产生正义的情操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感情。这种感情很快地就被转化为对社会本身的依恋。 对本部落敌人的激烈仇恨和无法熄灭的复仇愿望,就成为它的必然后果。 为了能够共同行动,无论是为了自卫还是为了更加不费力地获得更可靠和更丰富的生活资料,就需要有一个领袖,这便给这些社会引进了最初的有关政治权威的观念。在关系到整个的部落而应该采取一项共同决定的那些情况下,就应该咨询所有那些要参与执行的人。妇女们的柔弱把她们排除在远征狩猎和战争之外,也同样地把她们排除在以狩猎和战争为通常议题的讨论之外。由于这些决定需要有经验,所以就只允许那些可以被认为是有经验的人参加。同一个社会内部所发生的各种争执是会扰乱它的和谐的,它们会毁灭它;所以大家很自然地都同意,决定应该是委之于那些由于其年龄或由于其个人品质而最能鼓舞人们信心的人。 这就是最早的政治体制的起源。 P1-P2 序言 译序 本书作者、18世纪法国最后的一位哲学家(philosophe)孔多塞(Condorcet,Marie Jean Antoine Nicolas Caritat,Marouis de,1743—1794)是启蒙运动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曾有法国大革命的“擎炬人”之称。 作者早年就以数学研究而享有盛名,1769年入法国科学院,1783年入法兰西学院,1785年负责法国科学院的工作;他和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达兰贝尔、伏尔泰、杜尔哥等人相友善,并参与了《百科全书》的活动。 孔多塞认为作为合理社会的一个必要条件,社会政治研究必须引用数理方法,使之成为一门新学科,而概率论则是通向这门新学科的桥梁,即,我们对社会现象的叙述是不可能精确的,但是对这些现象的概率估值却是可以精确确定的。这种以数学方法处理人事问题的努力,使他和维科并列,成为18世纪建立“有效的”社会科学的努力中最有贡献的两个人。他的这一努力表现为他1785年和1793年的两篇论文《简论分析对从众多意见中作出决断的概率的应用》和《概率演算教程及其对赌博和审判的应用》(即Essai sur l'’application de l’analyse a la probabilite de decision rendue a la pluralite de voix和Tableau general de la science gui a pour l’objet l’application du Calcul aux science politiques et morales,英译见英文本《孔多塞选集》,Indianapolis,1976,33—70,183—206页)。他的目的是要创立一门社会数学,从而使知识摆脱人们感情的蒙蔽而步入纯理性的王国。 在百科全书派的青年之中,孔多塞是唯一亲身经历并参加了大革命的人。革命前,他是经济自由、宗教宽容和废除农奴制人身依附的积极宣传者。自1786年起,他的家就成为大革命前夕最有影响的沙龙之一。大革命期间,他以共和派的身份参加制宪议会,起草教育法案,提出了教育世俗化和普及义务教育的原则。由于他在政治上和吉伦特党有联系并参与了制定1793年的吉伦特宪法草案,所以被罗伯斯比尔政府以反叛罪宣判死刑。他在短期逃匿之后,于1794年春被捕入狱,随即死在狱中。在逃亡期间,他写出了他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后的一部著作《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此书于1795年出版(以下简称《史表》)。 在思想上,他受到卢梭和杜尔哥很大的影响。在社会观点上,他坚持自然法的理论,反对封建等级特权;在政治观点上,他颂扬自由、平等、民权、人道和启蒙,谴责殖民者的掠夺,并把战争看做“最大的罪恶”;在哲学观点上,他坚持无神论和感觉主义。《史表》一书鲜明地反映了启蒙时代的历史观,在书中他努力想阐明历史发展规律、阶段和动力都是什么。 孔多塞是西方历史哲学中历史进步观的奠基者之一。作为启蒙运动对天命论和神学历史观的反题,他认为历史的进步是和人类理性在每一个时代的发展状况相制约的。历史并不是英雄人物所创造的英雄业绩,而是人类理性觉醒的产物。历史进步的阶段,基本上就相应于人类理性发展的阶段。因此,《史表》一书的主旨就在于表明,历史乃是人类理性不断解放的过程:第一步是从自然环境的束缚之下解放出来,第二步是从历史的束缚之下解放出来。进步的要义就在于扫除历史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这些障碍来自两个方面:既来自在上者的专制主义和等级制度,也来自在下者的愚昧和偏见;但是这两者都可以、并且应该由政治的和知识的革命而被扫除。历史也就是一幕理性力量自我发展的表现。人类必须服从自然律;但人类集体长期努力的结果,也反过来可以约束和利用自然力,而这仍然可以视为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人之解放于自然界的束缚,这本身也是自然的。同样,人类自由的增长,其本身也是自然律的一部分。这样,18世纪启蒙运动的历史观——即进步取决于人类理性的发展,并且人们因此有理由对于未来寄予无穷的信心和希望——就在他的《史表》中得到了鲜明的反映。 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纪之后的人,今天读到两个世纪以前这些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似乎对于他们真诚的信仰和乐观的精神,只能够是艳羡。我们艳羡他们的幸福:他们的一生满怀着那么美好的热望。相形之下,两个世纪以后的我们在某些方面,虽然确实取得了他们所无法比拟的进步,但是20世纪却也见证了空前的愚昧、野蛮和残暴。能够说人类精神是在不断进步的吗?能够说这种进步就足以把人类历史逐步引入地上的天堂吗?假如是的,那立论也不能再仅仅是一种天真的信仰。如果说物质享受(或金钱)就是幸福,我们今天大概要比他们幸福;但如果说物质享受(或金钱)并不就是(或不完全是)幸福,则我们对幸福的理解,就不能像他们那样仅仅诉诸对理性(或对人的“善意”)的信仰了。没有知识(启蒙)的人是愚蠢的,但有知识、有学问的人是不是就更仁慈、更宽容、更善良呢?看来,20世纪历史学家的义务,乃是要对18世纪的课题做出更深刻的探讨和更高明的解答。 《史表》本来是他计划中的一部更大的历史学著作的一篇提要,这部大著他酝酿了许多年,其中涉及普遍的科学语言、知识的十进分类法、人类文明各种因素对历史的作用等等,但没有来得及完成。他的声望和思想贡献主要在于他这部匆促草就的《史表》,它被后世公认为代表着启蒙运动理论和理想的一个高峰。 本书手稿现存巴黎法兰西学院图书馆(Bibliotheque de l’Institut),编号885;它是作者偕维尔纳夫人(Mine Vernet)在逃亡途中写成的。在手稿中作者自注说,全书于法兰西共和二年一月十三曰(即1793年10月4日,星期五)完稿。全稿显然是匆促之中写成的,有一部分且系写在废纸的背面,其中笔误甚多并有大量涂改。原稿题名为《人类精神进步史表大纲》(Prospectus d’un tableau historique des progres de l’esprit humain)。但现存于法兰西学院图书馆及法国国家图书馆(Bibiotheque nationale)中作者有关本书的笔记都足以说明,作者早在逃亡以前多年即已在准备着本书的写作了。所以本书的写成虽然是急就篇,然而其思想却是经历了漫长的酝酿的。 本书最初出版于共和三年(1795年),印行三千册,这个初版本的文字与学院图书馆手稿有若干不同,而且文字也更为流畅。这些改动究竟是根据作者本人后来改订的另一份手稿,抑系由别人加工,现在尚不能确定。1847年出版了《孔多塞全集》,本书被收入其中的第六卷,它与初版的文字也有出入。据《全集》编者阿拉哥(Arago)说,它是“根据手稿”加以修订的,但他并未说明所根据的是什么手稿。这部《全集》是由孔多塞的女儿欧康纳夫人(Mime O’Connor)协助阿拉哥编订的,所以很有可能它根据的是欧康纳夫人所藏的另一份手稿。 目前一般采用的通行定本是由剑桥大学教授普雷尔(0.H.Prior)订正,后又经巴黎大学教授贝拉瓦(Yyon Belaval)重加整理的本子;中文译文就是根据这个定本译出的。原书系1970年巴黎J.Vrin哲学出版社出版,共247页。翻译过程中曾参照了巴拉克劳(June Barraclotlgh)的英译本(纽约,Noonday出版社,1955。部分收入K.M.Baker编《孔多塞选集》,Indianapolis,Bobbs-Metriu公司,1976)。这个英译本的缺点是并非逐字逐句地严格符合原文,往往流于只是译述大意。 本书作为思想史上的古典文献,已翻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它似乎理所当然地也应当有中译本以供我国学术界研究、参考和批判。译文承友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许明龙先生校阅过,谨此致谢。然而错误和不妥之处仍然在所难免,我们衷心希望能得到专家们和读者们的指正。 译者谨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