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那两方神奇的土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高秋福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非洲是至今为止历史上保持本色最多的一个大洲。它有诸多“世界之最”,比如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世界上最长的裂谷东非大裂谷,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

中东,这里充满了古老的文化、美丽的风光和动人的传说。在这里,有着优美的地中海岸、风光旖旎的尼罗河、沙漠中流水潺潺的绿洲、类似月球景色的茫茫荒漠、千姿百态的岩石洞窟,还有数不清的古城遗址和瑰丽的艺术建筑……

非洲和中东是两方神奇的土地。本书收录了五十篇描写非洲和中东的美文,带您亲赴现场体验非洲和中东这两方神奇的土地。

内容推荐

非洲和中东是两方神奇的土地,那里既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又有独特的人文胜景。那些山川林壑犹如造化的神来之笔,随意点抹,但也无不饱含人世沧桑的无情,熏染,观之令人眼亮,思之令人心动。自然美的审视确实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而那大至立地顶天的巨石构建,小至玲珑剔透的女子发辫,无不世自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之手,既令人惊叹,更引人遐思,从中不仅能洞察现实的变幻,还可感受历史的厚重。

当然,任何享受都不应独自占有,有感于此,作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付诸文字,浓缩一集,以使那些没有机会“到此一游”的人也能有所领略。

目录

非洲之巅远眺

好望角风云

死亡岛更是英雄岛

花都亚的斯亚贝巴

巴加莫约心碎城

多元文化交汇蒙巴萨

友谊使者长颈鹿

仙禽皇冠鹤

火烈鸟

白蚁王国的奥秘

猴面包树

加蓬国树奥库梅

少男少女的成年礼

彩礼与婚配

绚丽的黑非洲发型

牵魂动魄是鼓声

粗犷欢悦的恩戈玛

非洲木雕一枝花

阿散蒂的金凳子

红土堆砌的阿波美文明

血泪浸透的“奴隶海岸”

东非的“瓷器海岸”

草棚茅屋作王陵

月亮山传奇

非洲昔日文明的活化石

尼罗河水哪里来?

苏伊士运河的悲欢

红海水下世界

分割欧亚大陆的风景线

卡帕多西亚奇石乡

玫瑰石城佩特拉

两洲之都伊斯坦布尔

白色之城阿尔及尔

废都的辉煌与凄怆

阿拉伯“树王”枣椰树

地中海沿岸的橄榄树

圣洁的清真寺

黑皮肤的犹太人

波斯女性美掩盖在黑袍下

“法老纸”再造的故事

用肚皮跳出的东方舞

丹青缘

绿色的向往

涂鸦是巴勒斯坦人的战斗武器

金字塔的魅力

冲天耸立的方尖碑

追寻爱与美女神的行迹

哭墙前的沉思

吊特洛伊古战场

中东的古罗马剧场

试读章节

我曾几次来到乞力马扎罗山脚。翘首北望,希冀实地一瞻其风采。岂料,晴空万里,一碧如洗,而山顶之上却白云,烟凝雾滞,将其真容遮掩。一年十二个月,据说她有九个月隐身烟海,像神话中的天仙,诡秘莫测,很少露面。当地人说,此山有灵性。每有贵客至,她才出面相迎。不知此话灵验,还是事出巧合,我们有一次同坦桑尼亚总统朱利叶斯·尼雷尔在山脚下的机场邂逅,乞力马扎罗山真的走出雾帐云幔。只见她像阿拉伯美人一样,扯开头上包裹的层层面纱,露出一副娇羞动人的面颊。红日夕照之下,玉颜生辉,瞬息变幻。一忽儿白晃晃闪金,一忽儿红艳艳透紫,令人目眩神迷。俄而,风拂云舒,她容销迹敛,倏然不知所之。目击者无不称奇,叹其来去之匆促。

要想充分领略乞力马扎罗山的风姿,看来只有爬上云头俯视。我乘坐大型波音飞机,几次擦过她的身边,越过她的头顶。每次所见虽并无很多不同,但每次却总有一些新的发现。开始,只见万里长空中闪现一个亮点,翕忽明灭,似动非动。俄顷,亮点幻化开去,形成一片璀璨夺目的光涛。光涛先是沸沸扬扬,随即迅速凝聚,塑成一顶硕大无朋的银冠。冠顶光华四射,如彩缨闪烁;冠底白云蒸腾,似纱带飘舞。同机的友人指点说,此乃乞力马扎罗山的基博峰。说话之间,太阳像个炽热的大火球倒悬山顶上空。于是,银冠的轮廓模糊起来,迅即融解为一片石火电光,流金溢彩,熠熠闪耀,使人不敢正视。随同电光石火,不知从哪儿又袭来一股气浪,灰蒙蒙,亮闪闪,飞飘翻卷。一次,气浪如洪流,径直冲到飞机的舷窗上来,令人不寒而栗。

乞力马扎罗山如此瑰丽奇特,不知打动过多少人的情思。情思交汇,又不知编织了多少动人的神话传说。

“乞力马扎罗”,本是斯瓦希里语,意为“明亮的山峦”。但是,也有人说,“乞力马”的意思是“小石”,而“扎罗”的意思则是“大鬼”。据一则广为流传的神话说,一个男童正在草原上放牧,发现一只豺狼混进羊群。他机警地捡起几块小石头向豺狼掷去。豺狼显现原形,竟是一个面目狰狞的魔鬼。魔鬼善于变幻,体形越来越大。不料,小石头也能变化,块头不但越来越大,而且通体发红,成为一个个火球。这些火球聚拢在一起,成为一个火堆,将魔鬼牢牢压住。魔鬼越挣扎,火堆就变得越高。到把魔鬼压扁烧死时,牧童发现,面前兀立的竟是一座高大的火山。这个小火石降服大魔鬼的故事,折射出乞力马扎罗山作为火山形成的过程,也反映出人类征服大自然中邪恶势力的意愿。

P2-3

序言

起始总觉得命运捉弄人。我本有志于研习英国文学,却被迫改行从事国际新闻报道。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向往去欧美,却又偏偏先后被派遣到非洲和中东。但到非洲和中东之后,我的认识发生变化,感到命运也还钟爱人。多亏改行,多亏来到非洲和中东。否则,我真无法了解,两地的景观是那么奇特,两地的文明是那么古老,两地的人民是那么友好。很快,我不但无怨无悔,反而喜爱上这两大片美好的土地。

非洲分为东非、西非、中非、北非和南部非洲五个地区。北非之外的四个地区,地处撒哈拉沙漠以南,人口以黑色人种为主体,因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也有人称“黑非洲”。一九七八年十月,我来到东非的乌干达任新华社常驻记者。在四年多的任职期间,我走遍这个国家的城乡,还访问了其他一些非洲国家,唤起对整个非洲研究的兴趣。常驻结束后,我又几次到非洲作短期访问,从东非到西非,从中非到南部非洲,涉足二十多个国家。就这样,我同非洲结下了不解之缘。很难说自己对非洲有多么深刻的了解,但感情的联系确实在日渐加深。我发现,同世界其他大洲相比,非洲魅力独具,最能牵动人的心弦。

非洲幅员辽阔、山川秀丽、地上的动植物资源和地下的矿物资源都很丰富。非洲民族和部族众多,各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多姿多彩的文化。非洲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列强的欺凌,失掉独立和自由,受尽盘剥和压榨,亿万青壮年人被当做“活商品”贩卖到异乡他邦做奴隶,苦难之深重世所罕见。但是,非洲从未沉沦,而是一次次奋起,掀起反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起,非洲国家先后获得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开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然而,非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外有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干预,内有政治、宗教、部族、边界诸多因素的困扰,长期以来政局多变,内战频仍,经济落后,疾病肆虐,目前仍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但是,非洲人心思安定,人心思发展。新世纪开始,非洲新一代领导人提出“非洲复兴”的口号,各国开始走上联合自强、谋求和平与发展的道路。近几年,非洲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政局趋向安定。人们有充分的理由期盼,非洲终会改变长期以来的困窘局面,开创一个美好的未来。

中国人民同非洲人民之间的友谊深长。双方不但有相似的历史命运,更有脱贫致富的一致诉求。在共同的斗争中,双方总是相互同情、相互支持。在非洲,我亲身体验到,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有真诚的朋友,都会受到热情友好的接待。我深切感受到,非洲在地理上离我们很遥远,但感情上却同我们很贴近。现在,离我最后一次访问非洲已经有五年过去;但是,每当谈起非洲,每当书写非洲,非洲国家的风貌仍会清晰地在我脑海中浮现,非洲朋友的面影仍会亲切地在我眼前晃动。

从乌干达返回后的第六个年头,我再次前往非洲工作。不过,这次去的不是“黑非洲”,而是北非,是作为“白色非洲”一部分的埃及。那是一九八九年二月,我奉派到埃及首都开罗担任新华社中东总分社社长,主管整个中东地区的新闻报道工作。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我走访了大部分中东国家,参与组织和指挥了海湾战争的报道,为我国同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投石问路而多次访问这个犹太国家。这些难得的经历使我对中东问题有了较深的介入,认识到中东情况的复杂性,感受到在中东地区工作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所谓“中东”,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欧洲人创制的一个地缘政治称谓,泛指西起摩洛哥、东到伊朗,北起土耳其、南到苏丹的整个北非和西亚地区。这一地区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接合部,战略地位重要。从古代的希腊罗马直到现代的欧美列强,都把这里视为兵家必争之地。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库”,拥有世界石油储藏量的百分之七十,是战略能源争夺的新战场。中东地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和犹太文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产生在这里,至今仍保留有大量珍贵的文化与宗教遗存。中东地区的主体民族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其他五十多个民族大多也信奉伊斯兰教。中东的民族问题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人口众多的阿拉伯民族和人口很少的犹太民族之间的关系却相当复杂。他们之间长期的矛盾与冲突,导致一场又一场战争发生。目前,双方的对峙凸现在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关系问题上,中东地区已成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热点。

中国与中东各国的关系源远流长。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之前,中国就同阿拉伯国家开始友好交往。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更把中国同以阿拉伯国家为主的中东各国紧密联结在一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同中东国家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关系均迅速发展。同非洲一样,中东也是世界上一个巨大的发展中国家群落,是中国最可靠的外交基地之一。

结束在中东的常驻之后,我同那里的联系不但未中断,反而日臻加强。我曾有机会两次旧地重游,平素密切跟踪那里的局势发展,译介那里的政治和文学著作,并通过各种方式会旧雨结新知。我珍视同中东的这份情感,这是一条心心相结永难割断的纽带。

在非洲和中东,无论是常驻还是临时访问,我都迷恋那独特的自然风光之美和人文胜景之幽。山川林壑是造化神来之笔的随意点抹,但也无不饱含人世沧桑之变的无情熏染,观之令人眼亮,思之令人心动。自然美的审视确实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而那大至立地顶天的巨石构建,小至玲珑剔透的女子发辫,无不出自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之手,既令人惊叹,更引人遐思。从中不仅可洞察现实的变幻,还可感受历史的厚重。人工美的体验荡气回肠,开启心智,更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当然,任何享受都不能自己独占,而应使那些没有机会到此一游的人也有所领略。这就促使我在新闻的匆促追索中随手又写下不少记游式或观感性的文字。这几年,心沉下来,读了一点书,做了一点思考,将昔日那些文字整理一番,并又补写了一些新的篇什。现在,从中挑选出五十篇,按地域分为非洲和中东两部分,合编为一集。两部分中的篇章则按山川、风物、文事、历史等内容大致排序。内容有点芜杂,且涉猎面较广。错误之处难免,热切期盼读者指正。

衷心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任吉生女士、仝保民和张福生先生。没有他们的热情鼓励和真诚帮助,这个集子是无法面世的。

高秋福

2005年岁尾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