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庐山旧事(民国名人寻影)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马社香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历史是一条河,亦是一座山。本书集山川文化之绝色,聚民国重大事件之风云,辛亥缘起、北伐分合、“安内攘外”、战和纷争、抗战焦点、美使调解、国共决战;汇集了民国“大人物”治国安邦重大决策和关键取舍的诸多奥秘。以牯岭厚重的历史文化为依托,颇有新意地回答了历史提问;探索了在历史长河中,国家民族利益、权力集团利益、百姓利益的博弈就像历代山川互冲运动,生生不息,执政党始终处在博弈之巅。

书中所述蒋介石从1926年冬初上庐山的转折,至1948年夏庐山的诀别,汪精卫从早年“庐山初注”至盛年“庐山抗日谈话会”的主持,大事小事天下事,名人闻人变色人,均是中国百年史中深刻而耐人寻味的篇章,是执政党及精英人物警钟长鸣的经典。

本书掘旧抚今,知微见著,结构严谨,文笔流畅,令人温故知新,掩卷长思。

内容推荐

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重大的庐山旧闻,蒋介石、宋美龄、宋庆龄、张学良、汪精卫、林森、李烈钧、戴季陶、马歇尔、 司徒雷登等一批重量级人物曾聚集庐山,在这个非同寻常的山岚,淋漓尽致地演绎了民国时期历次重大的历史抉择:辛亥缘起、北伐分和、抗战焦点、国共决战。风云聚汇,悲欢离合,镌刻着诸多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和个人情蕴。

掘旧抚今,知微见著,温故知新,发人深省……

目录

第一章 北伐时期两次牯岭会议

  1.邓演达一行被邀上山

  2.戴季陶、顾孟余追古溯源

  3.陈洁如伴君海会拜佛

  4.蒋介石辗转武汉上庐山

  5.张静江、黄郛仙岩饭店密谋

第二章 李烈钧重主赣政钩沉

  1.林森、吴铁城牯岭奇遇

  2.浔阳城辛亥惊雷

  3.孙中山视察九江

  4.湖口领衔二次革命

第三章 宁汉分合庐山聚焦

  1.九江“三·一七”惨案前后

  2.李宗仁湖口策反朱培德

  3.庐山分共东征座谈会

  4.汪精卫的“庐山初注”

  5.汪李联手牯岭善后

第四章 宋氏姐弟故旧庐山行

  1.何香凝牯岭小住

  2.张远西做媒宋子文

  3.美龄、精卫两别墅

  4.宋庆龄下榻河西路

第五章 名士名僧庐山游踪

  1.胡适之游山讲学

  2.康有为三访庐山

  3.徐志摩黄龙疗伤

  4.大林寺太虚讲经

  5.陈三立、徐悲鸿诗画会友

第六章 先安内后攘外风源

  1.胡汉民的庐山绝照

  2.蒋介石太乙遇刺未遂

  3.陈铭枢恸访严立三

  4.杨永泰“剿匪会议”献谋

  5.宋庆龄、蔡元培联袂救援

  6.翁文灏牯岭官邸讲学

第七章  海会军官训练团内外

  1.午夜急圈《塘沽协定》

  2.马占山、苏炳文庐山请战

  3.陈诚操办庐山军官训练团

  4.“军人魂”笼络秘闻

  5.绞杀察绥抗战三步棋

  6.万松林诗会搭台内幕

第八章 战和各派亮相

  1.林森、李烈钧的庐山交游

2.段祺瑞庐山问棋

3.黄郛和谈“高论”

4.张学良下榻莲花山庄

5.庐山森林植物园成立

第九章 干戈玉帛纷争

1.张学良三上庐山

2.粤飞行员集体归顺

3.冯玉祥、孙科指点迷津

4.宋子良、孔祥熙牯岭晤商

5.宋庆龄、翁文灏庐山之行

第十章 牯岭抗日座谈会

1.杨虎城奉召二上庐山

2.第一期谈话会序幕

3.周恩来两登庐山

4.第二期谈话会奇闻

5.蒋介石抗战讲话发表真相

第十一章 抗战时期的牯岭

1.宋美龄主持庐山妇女谈话会

2.蒋经国探望庐山守军

3.沦陷时的屈辱和奋争

4.汪精卫背叛庐山

第十二章 还都伊始的庐山

1.蒋经国操纵庐山夏令营

2.司徒雷登的“庐山点评”

3.马歇尔八上牯岭

4.陈纳德、陈香梅的官邸红线

5.四上将庐山行踪

6.三青团“二大”火并

第十三章 夏去秋来的祈祷

1.魏德迈牯岭会晤

2.正街丁亥新闻

3.十月紧急军事会议

4.外交部长牯岭汇报

5.六十寿辰黄龙游

第十四章 蒋氏夕阳西下

1.春节牯岭赏雪

2.郑洞国上山呈情

3.牯岭金圆券密会

4.迎送司徒雷登一行

5.蒋宋最后的流连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二章 李烈钧重主赣政钩沉

1.林森、吴铁城牯岭奇遇

1927年2月仙岩饭店会议,李烈钧发言为西山会议派林森抱屈。一石激起千层浪,转移了会议对黄郛的视线。 散会后,戴季陶在仙岩饭店二楼客房找到李烈钧,说要为林森“鸣冤”,就要从辛亥革命鸣起。李烈钧说,好,那就从庐山开始。

李烈钧随口问戴季陶,“你是一个大文人,你晓得国民党里第一个为革命上庐山是谁?”当年国民党员口口声声必称革命。

戴季陶“嘿嘿”一笑,“当然是你,庐山脚下江西武宁人,近在眼前嘛!”

“你说错了,是林森和吴铁城!”

“这是个好文章,你讲讲。”

“说来话就长了。你了解庐山租借历史吗?”

“当然。”戴季陶是国民党官员中的“当然”早知道。

“你也有不知道的地方。林森是哪一年上庐山的?我当江西都督时,林森、吴铁城告诉我。”李烈钧从壁橱里拿出洋酒和两个酒杯,斟满,拉开叙旧话匣——

1909年(宣统元年),九江海关职员林森第一次从火烧火燎的山下来到清凉世界牯岭。牯岭租借地时已第四次扩大,李德立扩充了草地坡、下冲、猴子岭、大林寺冲、医生洼,已囊括了今东谷的主要地段,成立了市政议会,建立了高大的礼拜堂、牯岭第一座图书馆和第一座电影院。

走在满眼洋房洋文的牯岭街,林森心情格外郁闷。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也打开了庐山九十九盘山路。在中国,凡是列强看上的地方,还有什么不能用强权“租借”呢?李德立以一个契约,租借牯岭九百九十九年,整个租金竟是四千五百两银子。清朝的腐败无能,吃子孙饭无知“无畏”到了什么地步!李德立“租”下牯岭地盘,化成小块,分别卖给其他外国人和中国有钱人盖别墅,一年卖地皮就有多少个四千五百两?!李德立的钱包鼓了,又委托“公事房”继续操作,不断扩大牯岭租借地,牯岭迅速成为他们赚钱的工具和纳凉的天堂。可山下呢?

1900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清廷被迫于1902年推行新政,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开始兴起。九江几年时间建立了几十家纺织、加工、修理工厂,规模都不大,中国的经济命脉仍然由外国资本把持。列强和腐朽的清政府沆瀣一气,取缔一切反清爱国活动,同盟会领导沿海一带十次武装起义纷纷失败,总结教训,长江中部成为同盟会新的工作重点。为了配合同盟会工作重心转移,林森1909年初从上海江海关调到九江海关,担任常关文牍。酷热之季,被英国老板安排到牯岭九江海关的一座别墅(今庐山日照路6号前身)休息,这座别墅常常提供海关职员避暑。林森从海关别墅走出二十米到今庐山合面街邮局,当年有一道铁栏,由一门进出,铁栏南往河西路方向,就是公事房管理的“租界”;铁门北沿正街从街心公园下去,就是苦力和当地贫民住的下街。街心花园清末是一处破旧的寺庙,善男信女香客进进出出。

这天,林森紧锁眉头穿过铁门。突然,迎着寺庙走过来一个穿着日式学生装的青年男子,他微笑着面向林森鞠了一个躬。林森警觉地问:“你是谁?”

年轻人一张笑脸,剑眉朗目,英气夺人。“林先生,我是九江同文书院学生吴铁城,久仰您的反清思想,从山下一直跟着您上了山。我就住在您的隔壁”。他指了指寺庙附近的“和昌”铺面,上面住着人家。

“你何以知道鄙人?”

“我们学校住过福建学生会同学。”吴铁城将“福建”两字说得很重,“您的反清、您的丰仪、您的独身主义已成为我的偶像”,吴铁城目光流露着景仰,激动地说。

吴铁城不同寻常的热情,引起林森的好奇,也撬开林森的话匣。从知识界注目的《民报》和梁启超新办的《新民丛报》两军对垒谈起,谈到光绪、慈禧死后的宫廷政局,袁世凯的被黜与活动,千年兴亡史,滔滔对话中。吴铁城对政治的关注,使稳健著称的林森内心叫好,同盟会要发展年轻的中坚力量,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天生一个好人才。林森不同常人的见识、学识和阅历,也使吴铁城感叹颇多。

李烈钧话停下,向戴季陶碰了碰杯,笑着说:“林森,字子超,号天波,天波和你的号天仇一字之差。”两个人心有灵犀地对视一笑。林森的履历对于他们是再熟悉不过了。

林森1868年2月11日出生在福建闽侯县一个商人家庭。八岁后在英国、美国教会创办的中小学校读书。他十六岁那年,马江之役,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林森受到极大的震撼和刺激。次年中国取得了镇南关大捷,仍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台湾府从福建省划出去建为台湾省。1890年,二十二岁的林森从台湾西学堂毕业后进入电报学堂,分配到台北电报局工作。新婚,他和妻子共同生活仅三天,两年后爱妻在大陆去世。此后,林森终身未再娶。《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林森鼓动抵抗。在台湾加入兴中会,被日警追捕。回到福建建立兴中福建分会。1902年,三十四岁的林森考进上海海关工作,在上海组建福建学生会,1905年率领全体会员集体加入同盟会。

吴铁城的经历很简单,他九江出生,祖籍广东香山,与孙中山是小同乡。父亲吴玉田新婚后即来到九江,为广东一个富商做账房先生。几年后,积累了一笔钱,开了一个“洋货店”,取名“合昌”,吴铁城随之出生。清末“洋货”对中国市场的冲击力越来越大,吴玉田的生意越来越好,经营的品种越来越多,铺面从九江扩大到庐山,在今合面街附近,也就是林森吴铁城相遇处,开办了一个“合昌分店”。

吴铁城的父亲吴玉田是个新旧交接的人物,有钱不忘两件事,一是跟从旧风俗捐官,大的捐不了,也舍不得,便捐了个五品同知。明清快垮台时,均可以用钱直接买到官,一等价钱一等官,公开交易。不过,这种官只是一种待遇一种官衔,没有“岗”上的,如要上岗,还须再上贡继续运行。这种官衔仅相当于一种身份。当然,利用这个身份比较容易谋取其他经济或政治利益。吴玉田即被推选为九江商会协理。

另一件是随从新时尚,培养儿子接受中西合璧的文化教育。吴铁城从小读私塾,后从名儒徐庭兰攻读国学。攻读书目,吴玉田充分尊重儿子的爱好,给了他一定的自由空间,吴铁城得以读喜爱的书,临摹喜爱的字体,事半功倍。十七岁又随留美同乡郑雍鹏攻读英文,学了两年,竞能阅读英文版的西方政治历史文集。十九岁进入美国教会创办的九江同文书院读书,学业轻松自如,如鱼得水。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学说一片神往。恰在这时,与林森牯岭相识,林森亦师亦友,很快发展吴铁城为同盟会会员。

谈到这里,戴季陶情不自禁地插话道:“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被暗杀,胡汉民的哥哥胡毅生成了怀疑对象,吴铁城当时任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受到牵连被免职。我去看他,吴铁城感慨地说:‘古人云:益者三友。林森是我的益友,是一位平生风义兼师友的知己。我的思想,以及我以后的一点事业,都受着他当时切磋启发的益处。’原来渊源在庐山啊!”戴季陶激情地感叹了一声。

P34-38

后记

历史是一条河,亦是一座山。山在险峻逶迤,史蕴悠远起伏。庐山集山川之绝色,聚民国重大事件之风云,辛亥缘起、北伐分合、“安内攘外”、战和纷争、抗战焦点、美使调解、国共决战;汇集了民国“大人物”治国安邦诸多重大决策和关键取舍。俯瞰庐山,国家利益、集团利益、百姓利益的博弈犹如历代山川运动,生生不息,斑痕累累。当领衔抗日举国家利益、集团利益、百姓利益相对一致时,万众拥护;当举国之策置集团于国家利益、百姓利益之上,背离了国民革命初衷时,毒瘤顿生,腐败蔓延;官僚资本、外国资本互为引导吞噬国脉,民权民生画饼充饥,人们被欺骗被蹂躏,容忍于一时,但最终群而愤起驱背离者永诀庐山。

历史长河迂回向前,逝者如水,史鉴若山;温故如水,知新若山。

在庐山历史的开掘中,从研究毛泽东到蒋介石,光鲜无情的岁月使我感到历史如山如水倒映为明镜,它挥洒着时光的神明,演绎着国共两党的利益取舍和正误。我孜孜地以历史的目光聚焦原型原貌,在回眸探索中,呈上一个史学工作者的忧患之识。

在拙著付梓之时,深深感谢散居在北京、广州、九江、长沙、沈阳、慈溪等地的国民党高官后裔亲属口述经历;感谢庐山讲述亲闻的各位老人和提供帮助的同仁;感谢庐山图书馆、档案馆、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西、湖北、福建、上海、宁波等省市图书馆和九江市各文史单位。

拙著如深山拾宝多有散失和遗憾,敬请方家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2007年9月于武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9: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