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乔家大院》火遍全国,又重新勾起了人们对晋商炽热的兴趣。晋商何以发迹,有着怎样的花样年华,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一蹶不振,晋商如何经营,如何用人,如何做人,乔致庸又能否代表晋商整个群体,这一切的一切,本书将给你详尽的答案!
在清朝,全国排名前16位的大财团都在山西。仅仅把山西几个县城中富户的家产相加,数量就超过了一亿两白银。这个数量甚至比当时国库存银还要多。晋商为中国近代十大商帮之首,曾称雄商界500年,与犹太商人、威尼斯商人并称世界三大商人。一时间的暴富,也许只需要一点小聪明,而几百年的辉煌则源于一种智慧。
晋商,改革开放后被山西官员百姓不断挖掘的一段尘封历史……晋商,市场经济中令无数专家学者探讨研究的一门社会显学……晋商,当代职场上让公司老板员工彼此益智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像晋商一样幸运,凭着天时、地利,迅速爬上了财富的神话巅峰;孰不知,也很少有人像山西票号一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天赐良机,以狂热的执著去抱残守缺,以天才的精明来糊涂犯傻。
本书从历史的细节出发,破译晋商的成功之道,解读票号的衰败之迷,或许,寻找历史的真相更有现实意义,寻找商业神话背后的故事更让人振奋。
晋商在其所处的明清时代,前后遇到过5次较大的历史机遇,其中有4次被晋商牢牢地抓在了手里,得以施展其才能,取得长足发展。而最后的一次历史机遇却被错失,从而走向衰落。第一次历史机遇:“开中法”造就盐商
晋商遇到的第一次历史机遇是在明初。
我们都知道,人人离不开盐,尤其是在商品经济不太发达的时候,盐是一个大宗的商品。春秋时候管子就讲,十口之家,十人食盐。五口之家,五人食盐。无盐尔,饿死而肿。如果不吃盐,就是我们现在通俗所讲的,不吃盐要得大脖子病。
由于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所以历代统治者都把盐做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来加以控制,甚至制定盐法来进行合理调配。
明朝的时候,关于盐的买卖分为两种,一种是“户口食盐法”,一种是“开中法”。所谓户口食盐法,就是按照人口的数目来供应食盐,这种供应是由政府提供的,但是不是免费的,百姓要按照盐价来交纳粮食或银钞,这种方法制定于永乐初年,但是由于管理不善,有时候百姓虽然交纳了盐价,但是却经常不能及时得到食盐,所以这个方法不久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在这样的情况下,另一种方法就逐渐的盛行起来,这个方法就是开中法,开中法实际上是整个明朝盐法的主体,最初主要是为了供应北部边塞地区军事消费而采取的一个政策。
当时的背景是,明朝建国后,为巩固其政权,曾多次出兵塞外追击元蒙残余势力。而蒙古各部也经常南下扰边,使明朝的统治受到严重威胁。为了防御蒙古,明朝政府在九边布置有86万军队。这么多的军队和马匹需要大量的军饷才能维持,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军事消费区。为了解决边镇的军饷,才施行了开中法。
简单说来,所谓开中法,就是让商人把米粮输送到指定的地点,然后准许其贩盐来作为报偿。
这个交易的整个过程大致就是:商人把粮草交到指定的边仓,各边仓便发给收到商人粮草的证明即仓钞,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开了一张发票或是收据,商人拿着这张发票,就可以到指定的盐运司换领盐引,也就是贩盐许可证。然后,再拿着这个贩盐许可证到盐场即盐的生产场地,按许可证上写明的数量领盐,在规定的地点接受检查后,运到政府规定的批准售盐的地区销售。
按照规定,盐引也就是准许贩盐的凭证,必须随身携带,而且从到边仓交纳粮草起直到在行盐地售盐止,这一连串的活动必须由同一商人来完成。对到规定的行盐以外地方贩盐,或将盐引中途加以转卖,以及委托代理人代办上述业务等,都是不允许的,法令都严加禁止。 这些法令就必然要促使整个交易的过程由专人来完成,这样就逐步地形成了最初的盐商。
晋商以“极临边境”的优势,一俟明初开中制实施,便捷足先登,纷纷进入北方边镇市场,集粮、盐、布商于一身,兴起于商界。以上可谓明清晋商得天时,抓住的第一次历史机遇。
从山西盐商的发展来看,是明代开中制度的实施,给他们带来了历史的机遇。山西盐商的先世不乏务农为业的,其后才弃农经商,以盐为业,从边地重镇进军到盐业大都,从粮商、引商,到完全意义上的盐商,成为晋商中最早兴起,最为成功的商帮。P3-5
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之一,其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期间,晋商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经营管理,诚信为本的商业文化,广拓经营领域和活动范围。他们经营的盐、铁、棉、布、皮毛、丝绸、茶叶、金融等商号,遍及全国各地并远涉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称雄国内商界长达500年之久。
晋商的辉煌,不仅成就了富商巨贾和商界精英,推动山西成为当时的“海内最富”,而且有力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城镇的兴起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其“诚信为本、以义制利”的经商理念,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但是,为什么在很短的时间里,辛亥革命之后短短几十年,整个晋商稀里哗啦全部倒掉?曾经雄霸商场五百年的晋商,为何一朝风光难再?
原来,曾经先进的晋商管理制度并非总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曾经对晋商至关重要的官场竟成为其严重的桎梏,曾经引以为傲的艰苦奋斗的精神竟转变为骄奢与堕怠,再加上时代巨变的冲击……
晋商的成功,令人钦佩和惊叹,晋商的失败,令人扼腕、唏嘘。成也有因,败也有据,本书就将为你揭开我国最著名商帮——晋商成与败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