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心》是著名散文研究专家王兆胜的个人散文精华选集。“天地人心”顾名思义者,即站在天地之道的角度,来考量当下文化的偏私。该文集共分自然之道、诗化人生、乡村都市、情系长天、书中日月五个专辑,谈天说地,气象扩大,又每每细腻入微,直指人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天地人心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兆胜 |
出版社 | 山东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天地人心》是著名散文研究专家王兆胜的个人散文精华选集。“天地人心”顾名思义者,即站在天地之道的角度,来考量当下文化的偏私。该文集共分自然之道、诗化人生、乡村都市、情系长天、书中日月五个专辑,谈天说地,气象扩大,又每每细腻入微,直指人心。 内容推荐 本书取名“天地人心”,当然不能与鸿篇巨制的书名相提并论,但我爱它的大气磅礴,爱它的高度概括力,也爱它的文化境界和人生品位。对于世界和人生的概括,我认为,三维哲学的“天、地、人”和四维哲学的“天、地、人、神”最为全面准确。只是我觉得,“神”在中国文化中并不实在,它完全可以由“天地”之“道”来代替,所以,将“神”抹去。 每个人都有一颗心,问题的关键在于:他的“心灯”能否清澈明亮,是否有古道热肠,有没有大的光辉。如果不能,他的人生恐怕就是冰冷和黑暗一片;反之,他就有“一孤灯而照千年暗”的温馨与辉煌。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自然之道 柔韧之道 半半哲学 赤子之心 大智若愚 给予之福 和谐之美 敬畏之心 水的感悟 重视常识 老熟的魅力 树木的德性 向“物”学习 谈“慢” 说“不知”之益 第二辑 诗化人生 诗化人生 高山积雪 黑白情结 “零余者”之歌 裸身而眠 梦想之乐 女性的力量 亲近泥土 想象的意义 悠闲人生 逍遥的境界 第三辑 乡村都市 童年的草莓 生死“地心泉” 都市灯光 都市车声 肥皂 凤凰城寻梦 槐花开落 杨柳花絮轻似雪 健身——我的日课 静心在都市 木龟 步行一生 第四辑 情系长天 爱之普照 父爱深深深几许 母亲的光辉 春蚕蜡炬似二哥 三哥的铅色人生 与姐姐永别 我的第一位恩师 童年友伴两茫茫 物的解放 阳光 一颗善心 鱼的祭典 心中的臧克家 第五辑 书中日月 书的姿容 读书与健康 现代书生古典心 胡适的读书方法 林语堂读书的艺术 谈林语堂与赛珍珠的恩怨 谈姜德明的散文 心弦上弹出的双美 ——林非散文的价值和魅力 柔弱力量的歌者 ——张炜小说《丑行与浪漫》的魅力 超越苦难与体味美丽 良心担承与生命书写 ——谈韩小蕙的散文创作 心洁手灵写山川 ——读马力的散文集《鸿影雪痕》 灵魂贴近林语堂 ——《闲话林语堂》自序 《百年中国性灵散文》序言 检验“签名书” 后记 试读章节 天地自然有一种巨大而神奇的力量,它往往令人震撼。如火山喷发、地的震动、飓风骤雨和雷鸣海啸等都是这样。渐渐地,人类形成这样的观念:相信强力。于是,专制压迫、战争侵犯和话语霸权等也就应运而生。 殊不知,骤雨不终朝,这种强力往往具有短暂性的特点,而真正具有长久生命力者则是那些柔韧的事物:秋风知劲草,狂风断枯枝,但款款柔韧的柳条却不为其所伤;牙齿和舌头同是接触食物,但人到老年少有牙齿完好无损者,而舌头却少有受损的;水柔弱无比,可它却能滴水石穿;微风难察似也无力,然而它却能令一切事物腐朽;种子看来孱弱不足道,而它却能顶起大石坚强地生长出来;还有细雨润物悄然无声,但生命力的强大也全在于兹。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是专制主义的,但往往不乏对柔韧之道的发现与崇尚,老子、庄子的“柔弱能胜刚强”自不必说,就是毛笔的发明、太极功夫的创造也是妙不可言。一支毛笔柔软得不能再柔软,但它却能力透纸背,笔走龙蛇,行云流水,满纸烟云,创造出神妙无比的中国书画艺术,令人叹为观止!一套太极拳看似绵软无力,但它能借力打力,借力消力,具有四两拨千斤的玄极妙处!更有甚者,有的太极高手竞能达到这一境界:一只小鸟放在手掌,不管它怎样用力也难飞走,因为鸟之起飞必须借助足下使力,而它的每次用力都被人的柔韧之力消解了。其实,中国文化这种柔性哲学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同化力,这也是为什么异族入侵后却不得不信奉中国文化,为什么中国文化能历经千万载而不灭的原因。 柔韧的魅力往往最内在地表现在中国的母亲身上。与父亲的强权相比,母亲一般是宽厚温柔的,她们往往如水般地呵护包裹着子女,在母亲纯洁的乳汁里充满着无限的仁慈、博爱与祝福。然而,母亲的柔韧却具有无边的力量,它是子女这只风筝的手中牵线,不论风筝飞多高多远都离不开母亲。孟郊那首关于母亲的赞美诗即是对柔韧母亲力量的最好注解。 其实,柔韧的意义还表现在许多方面:在社会上,与人相处当以忍让为主,不可争强好胜,寸土必争;在工作事业上,应该循序渐进,自然天成,不夸示,不冒进,更不为名利熏染束缚;在家庭夫妻关系上,当多奉献少苛求,重关爱少私心,凡事合情人理,留有余地;在生活方式上,应有张有弛,平平淡淡,心气和乐,自然而然,决不争阔比富,让欲望无限地膨胀。一句话,柔韧就是一种余地,一种弹性,一种温润,一种仁厚,一种韵致,一种和美。 现代社会和文化越来越重视物质的东西,也越来越表面化地理解这个丰富的世界,于是,不平等、强权和竞赛日甚一日。人们似乎走人了这样的误区:谁拥有的财富多、权力大,谁就幸福高尚;谁的拳头硬、力量大,谁就是强者和成功者;谁的速度快、欲望强,谁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可以说,在速度神话和强者为王的世界文化面前,人类面临着多么可怕的困境:环境污染、贫困加剧、人口爆炸、心灵焦躁、精神空虚、意义丧失,等等。 老子有言,“强梁者不得其死”,“物壮则老”。他认为,“柔韧”是天地道心,即“玄牝之间,是谓天地根”。中国还有句古诗“抽刀断水水更流”。我想,强力文化可以说是这断水之刀,而柔韧文化则可比为不尽之流水。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相信强力,今天以美国为车头的现代文化更是如此。现代文化为人类建起普遍的价值信仰,将人类导人这样的歧途:相信强力是这个世界的真宰。很显然,这是与以柔韧为根本的天地自然之道相背离的。P3-5 序言 如果说,一本书的名字是它的眼睛,是作者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人品学养的透镜,那么,为书命名就不可不慎。我一向不喜欢花里胡哨和低级趣味的书名,而偏爱优雅闲逸、灵气充沛和有文化感的书名。所以,在书的海洋里,我比别人更关注和挑剔书名,并由此判断是否翻阅和购买它。 孔子的《论语》、刘勰的《文心雕龙》、曹雪芹的《红楼梦》、张岱的《陶庵梦忆》、李渔的《闲情偶寄》、张潮的《幽梦影》、沈复的《浮生六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鲁迅的《朝花夕拾》、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以及王了一(即王力)的《龙虫并雕斋琐语》等,都是让人神往的书名,不读内容只看题目,就会永不餍足,这是中国文化和文学的神妙之处! 本书取名“天地人心”,当然不能与鸿篇巨制的书名相提并论,但我爱它的大气磅礴,爱它的高度概括力,也爱它的文化境界和人生品位。对于世界和人生的概括,我认为,三维哲学的“天、地、人”和四维哲学的“天、地、人、神”最为全面准确。只是我觉得,“神”在中国文化中并不实在,它完全可以由“天地”之“道”来代替,所以,将“神”抹去。 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人越来越强调“人”的力量与智慧,于是“人的解放”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价值与精神“指向”。站在天、地、人对于“人”的压迫来看,这无疑是一次历史性和革命性的进步;但站在人欲无限膨胀的角度观之,这又充分显示了人的无知虚妄!如郭沫若、李敖等人对天地失了敬畏,又如“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思想理念的偏向,就很能说明问题。可以说,20世纪中国文化和文学在发挥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时,又走上了另一歧途,即忽略了“天地之道”的规约,人的异化当然不可避免。强调“天地之道”,即是承认:无论如何,人都是天地自然的一分子,都不能无视天地自然的存在和先验限制。人在天地间所受的限制,颇似“孙悟空永远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 读司马迁的《史记》,秦将白起“杀人如麻”,动辄“斩首十五万”、“四十余万尽杀之”,表面看来他屡战屡胜,官运亨通,但因为违背了天地“和谐”之道,其最后的身败名裂也在情理之中了。秦始皇打下的帝业,本望千秋万代而不灭,但传至二世、三世而亡,主要原因是:他太过残暴,不能以仁治国。不顾天地之道,违背了世道人心,秦的天下必亡。 以“阴阳之道”看人生也是如此。阴阳谐调方为身心健康之道,男女分言如此,合论亦复若是!一个男人没有阴柔,而是一味地让阳刚发展,他必然暴戾易怒,易折易断;但他如果少阳刚,阴柔过重,则势必软弱无力,异化变性。同理,一个女性无阴柔而多阳刚,则为女强人和假小子无疑;如果她过于柔弱无骨,必然少了生气勃勃的活力和生命力!所以,站在天地之道的角度来看,理想的男女应该是:在保持自己的性别角色时,渗入对方的一些特质,即阳刚的男人多些柔情,阴柔的女性不乏英气。男女相合之理也当如此: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常言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许多方面确非人力能为,需要由天地定夺;但另一方面,“人”之努力也特别重要!这也是人们常说的“机会总是为那些有准备的人留着的”。所以,在强调“天地之道”的同时,我又着意于“人”,尤其是人“心”的力量。在我看来,智慧的人生不仅仅在于理解和顺应了“天地之道”,也在于他将自己的“心灵”发展和培育得臻于完美,以至于这颗“心灵”能够“修成正果”,能够面对人世间的失败、挫折与不幸,始终处于悠然自得和怡然自乐的“大幸福”中! 每个人都有一颗心,问题的关键在于:他的“心灯”能否清澈明亮,是否有古道热肠,有没有大的光辉。如果不能,他的人生恐怕就是冰冷和黑暗一片;反之,他就有“一孤灯而照千年暗”的温馨与辉煌。 我一直想写一篇文章,题目是《假如世上没有风》。是的,如果世上没有风,当然不会有沙尘暴,有土地的沙化,有伤人的闲言碎语;但也不会有鸟儿、云彩、风筝和飞机的飞翔,不会有雨水的降落,不会有新鲜空气的流逸,不会有种子和花粉的传播,不会有春花的开放,不会有秋叶的飘零,不会有美好人生的大浪漫与大飞扬……当然,宇宙和人类的生命也就无从谈起。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没能写成此文,这是本书一个小小的遗憾。 从某一方面说,“天地人心”这个题目太大了,以我个人之力与学养很难支撑起它,但我又不愿放弃这个闪光的题目。于是,我试图以“举重若轻”的太极功夫抓举它,也努力想做得更好一些。即便如此,读者诸君也能看到我艰辛踉跄的脚步。不过,希望与你们建起共鸣的心灵之桥,多多听取肯定和批评意见,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王兆胜 2006年5月6日于北京沐石斋 后记 本书最早的契机是,清华大学的肖鹰博士将我介绍给《科学时报》的卢小兵女士,希望我们多多合作。小兵希望我为她的报纸副刊开个专栏,我欣然应允,那是20世纪末尾。因为想以散文随笔的形式对文化和人生发言,于是,我将这个栏目定为“天地人心”。其核心词是:站在天地之道的角度,来思考当下文化和文学的失误! 由于卢小兵女士为人诚恳,视野开阔,思维敏捷,具有强烈的自由精神和平等意识,所以,我们的合作非常愉快!本书有十几篇短文即缘于此。在此书即将出版之际,我首先想起往事,感念肖鹰博士和小兵女士的厚爱、信任与支持。 我的博士导师林非先生曾鼓励我,在从事学术研究之余多写散文。一则可以知道散文写作之甘苦,二则补充学术研究之枯燥干涩,三则希望增强散文创作的思想含量。这是本书的另一动力。值得一提的,《与姐姐永别》一文在《海燕·都市美文》刚发表出来,林先生即给予高度评价,并将之选入他编选的《永恒的主题》一书中。如林先生所言,此文引起较大反响,在一年多时间里,它先后由《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书摘》、《青年文摘》、《2004中国散文年选》、《2004-年中国散文精选》、《好看散文》、《冬天的情话》、《感动中国的36篇至情散文》、《同步阅读文库·语文七年级上册》等十多个选本转载。在此,感谢林非、古耜、王剑冰、甘以雯、李晓虹、彭程、谢冕、张国龙等先生女士,是他们使得此文得与更多的读者见面。 本书还有不少文章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如《诗化人生》一文先后在《科学时报》和《散文海外版》发表出来,此文被选入《深圳2003年高考模拟试题》、《盐城市0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和《2005年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卷(四)》等高考模拟试卷中。《高山积雪》、《半半哲学》、《林语堂与赛珍珠的恩怨》等文也被《读者》、 《书摘》、《中外书摘》、《中国当代散文排行榜》等选载。 还要感谢多年来支持我的编辑们,他们是韩小蕙、刘会军、陈长吟、冯秋子、素素、王聚敏、马力、熊育群、麦婵、计亚男、黑陶、江滨、于勇、红杏、杨新雨等,因为本书的文章多发表在《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中华散文》、《散文海外版》、《随笔》、《美文》、《文艺报》、《博览群书》、《散文百家》、《散文天地》、《羊城晚报》和《中国旅游报》等刊物上。在本书结集出版之际,我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山东大学的孔范今教授对本书非常看重,并力荐给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的领导和马兵先生为本书付出得最多,没有他们的努力,本书很难如此迅速地出版。 2006年5月7日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