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是北方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王朝,对于中国历史,甚至对于世界历史,都是重要时期。本书以年代为经,文学现象为纬,对元代文学家的活动作了相应的观照与探讨,使元代文学的不同体裁、不同流派、不同时期的作家、作品,在发展过程中有各自的位置,体现了丰富的元代文学。
一、作为文学史著的一种,《元代文学编年史》通过对文学与历史的结合部的研究,寻找文学发展的脉络。研究对象主要是作家、作品。作家,是文学现象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体现。
二、《元代文学编年史》,不同于“元诗纪事”或“元文纪事”等“纪事体”的合编,更不同于“文学史料长编”,是一部体例有别的文学史著。系年,是视角与切入点。元代文学体裁多于以往,仅有作品传世者就不少于6000人,而前人研究成果相对要少。本书的写作,以反映元代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三、本书以年代为经,文学现象为纬,对元代文学家的活动作了相应的观照与探讨,使元代文学的不同体裁、不同流派、不同时期的作家、作品,在发展过程中有各自的位置,并遵循史著的纪传互见,尽量使人物、事件头绪清楚可循。
四、元处在文学的转型期,传统的诗文与新兴的代言体小说戏曲并存,近世人文、科技观念初步形成,使传统文化面临多种选择,正因为如此,元代文学丰富多彩。这是元代文学编年史必须体现出的特点。
五、元是北方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王朝,对于中国历史,甚至对于世界历史,都是重要时期。元代文学以元曲最受关注,就文学现象而言,诗文仍然是内容最丰富的文学体裁。元代戏曲、小说的系年,历来就是难点,这与戏曲、小说的传播方式有密切关系。
六、至元八年,蒙古汗王忽必烈以“大元”为国号并统一中国,元朝终结于元顺帝退出大都遁归漠北。为便于叙述,本书主要内容则以忽必烈即位(以“中统”纪年)开始。在这个范围中的年号,不再注明相应的公元年。此前到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的有关内容,纳入“前编”;此后到明永乐时期的有关内容,归于“后录”。
七、全书共分“序论”“前编”“元世祖”“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泰定帝”“元文宗”“元顺帝”“后录”十一部分。除“序论”,均为系年编排,“序论”的立意则是尽可能对纵向的发展作出补充,探讨不同文体的联系与互相影响。
八、本书涉及的文献范围广泛,版本复杂,为免篇幅过大,暂未单列“徵引书目”。行文中徵引的文献,均已注明出处卷次。与版本文献有关的问题,注释中有相应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