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塑料改性工艺配方与应用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化学工业
作者 杨明山//李林楷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全面论述了塑料的改性原理、工艺和应用,采用循序渐进的手法让读者理解塑料改性的原理和工艺,利用大量的应用实例来加深读者对塑料改性的理解,并指导实际生产应用。本书前3章从塑料改性的目的意义入手,介绍了我国及世界塑料改性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塑料改性的基础知识和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使读者对塑料的基本知识有一个简要而系统的了解,并对塑料改性的原理和塑料改性的设备、工艺和工厂设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第4章以后按塑料品种详细论述了其改性技术,同时加入了大量的应用实例。适用于塑料生产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也适用于家电、汽车、电子、通讯等行业的工程技术、设计人员参考,同时适用于高等学校高分子材料专业高年级学生及老师使用。

内容推荐

塑料改性工艺、配方与应用杨明山李林楷等编著本书前3章简要介绍了塑料改性的基础知识和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并对塑料改性的设备、工艺和工厂设计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便于读者系统地了解塑料改性的基本知识。第4章~第8章按塑料品种详细论述了其改性技术,同时加入了大量的应用实例,有利于读者对塑料改性的理解,并指导实际生产应用。

本书适用于塑料生产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时也适用于家电、汽车、电子、通讯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

目录

第1章 塑料改性基础1

11塑料改性的目的、意义和发展1

1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3

121高分子的结构4

122聚合物的分子运动和热转变11

123高分子的黏弹性16

124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17

13聚合物加工流变学22

14高分子材料加工基础29

141加工过程中的结晶29

142加工过程中聚合物的取向31

143聚合物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32

144加工过程中的交联34

15塑料注射成型34

16塑料挤出成型37

17重要性能的测试39

171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39

172弯曲强度和模量40

173冲击强度40

174热性能41

175老化性能试验43

176燃烧性能44

177熔体流动速率47

参考文献47

第2章 塑料改性原理48

21概述48

22塑料的共混改性49

221聚合物共混理论及改性技术的发展50

222聚合物聚合物相容性52

223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55

224共混改性塑料的界面层58

225塑料共混的增容59

226增韧理论62

23塑料的填充改性68

231填料的定义、分类与性质70

232常用填料72

2321碳酸钙72

2322滑石粉74

2323高岭土75

2324二氧化硅76

2325硅灰石与硅灰石粉77

2326硫酸钡78

2327玻璃微珠78

233填料表面处理80

2331填料表面的干法处理82

2332填料表面的湿法处理83

2333其它表面改性方法85

234表面处理剂86

235填充改性塑料的力学性能92

24塑料的增强改性97

241热塑性增强材料的性能特点97

242增强材料98

2421玻璃纤维98

2422碳纤维100

2423石棉纤维102

2424碳纳米管102

2425有机聚合物纤维103

2426金属纤维、陶瓷纤维和晶须104

243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105

244聚合物基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108

2441聚合物纤维界面的形成108

2442界面黏结理论109

2443界面效应及界面相互作用111

25塑料的阻燃改性原理112

251聚合物燃烧过程与燃烧反应113

252卤锑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113

253磷系、氮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115

254膨胀阻燃及无卤阻燃阻燃机理115

255塑料的抑烟技术116

256成炭及防熔滴技术118

26塑料的化学改性119

参考文献120

第3章 塑料改性设备与工艺121

31塑料改性通用设备121

311初混设备121

312间歇式熔融混合设备124

3121开炼机124

3122密炼机127

3123Banbury密炼机的混合原理128

3124密炼机的操作条件对混合质量的影响129

3125Shaw型密炼机结构及工作原理130

313干燥设备131

32混炼型单螺杆挤出机133

321单螺杆挤出机的螺杆结构133

322分离型螺杆134

323BM型屏障螺杆135

324销钉型螺杆136

325DIS(分布混合)螺杆138

326波状螺杆138

327静态混合器140

328组合型螺杆141

33双螺杆挤出机141

331结构141

332分类142

333啮合同向旋转双螺杆挤出机输送机理143

334双螺杆挤出机的主要技术参数144

335啮合同向旋转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出过程145

336螺杆元件147

3361螺纹元件147

3362捏合盘元件148

3363啮合盘的混合作用149

3364捏合盘中的流动分析150

3365齿形元件和转子形元件153

337螺杆的拆卸组装154

338啮合同向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料筒结构155

34塑料改性工艺流程157

341常用工艺流程157

342切粒方法的选择157

343螺杆元件的组合159

344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备工艺流程162

345填充改性的工艺流程167

346双阶挤出机组172

347塑料共混工艺流程175

35塑料改性的工厂设计178

参考文献184

第4章 聚氯乙烯的改性及应用185

41聚氯乙烯的性能特点185

42聚氯乙烯的共聚改性188

421氯乙烯的无规共聚改性188

422氯乙烯的接枝共聚改性191

43聚氯乙烯的化学反应改性200

431聚氯乙烯的氯化反应200

432聚氯乙烯的交联反应202

44聚氯乙烯的共混改性204

441聚氯乙烯/ABS共混体系205

442聚氯乙烯/ACR共混体系206

443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共混体系208

444聚氯乙烯与EPDM、EVA、MBS、NBR的共混体系209

445聚氯乙烯/聚丙烯共混体系212

45聚氯乙烯的填充改性213

451聚氯乙烯/碳酸钙复合体系213

452聚氯乙烯/滑石复合材料216

453聚氯乙烯/粉煤灰复合体系217

454聚氯乙烯/凹凸棒土复合材料218

455聚氯乙烯/植物纤维粉复合材料219

46聚氯乙烯的阻燃改性221

47聚氯乙烯的增强改性225

48聚氯乙烯的发泡改性229

49实例及应用233

491UPVC给水管材、管件233

492PVC微发泡仿木结皮板材234

493透明PVC医用厚片材制品235

494NBR/PVC摩托车橡胶护套235

495PVC冰箱门封条236

496UPVC塑钢门窗237

参考文献240

第5章 聚乙烯的改性及应用244

51概述244

52聚乙烯的化学改性245

521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246

5211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的特性246

5212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的应用246

5213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的合成247

5214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的结构249

5215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的功能化250

522聚乙烯的氯化251

523聚乙烯的接枝改性256

524聚乙烯的交联改性259

5241聚乙烯的硅烷交联259

5242聚乙烯的高能辐照交联264

5243聚乙烯的过氧化物交联266

5244聚乙烯的紫外光照交联267

53聚乙烯的填充与增强268

531碳酸钙填充改性聚乙烯268

532滑石粉填充改性聚乙烯272

533高岭土填充改性聚乙烯275

534其它填充改性277

54聚乙烯的共混改性279

541不同聚乙烯的共混改性280

542聚乙烯与EVA的共混改性281

543聚乙烯与尼龙的共混改性283

544聚乙烯与氯化聚乙烯的共混改性288

545聚乙烯与丁腈橡胶的共混改性290

546聚乙烯与其它弹性体的共混改性292

55聚乙烯的阻燃改性294

551聚乙烯燃烧及阻燃机理294

552十溴二苯乙烷协同三氧化二锑阻燃聚乙烯295

553联枯(DMDPB)对聚乙烯的阻燃作用297

554聚乙烯的无机阻燃剂阻燃297

555磷系阻燃剂对聚乙烯的阻燃作用300

556膨胀型阻燃剂302

557氮系、硅系阻燃剂304

56实例及应用305

561农业大棚膜中的应用305

5611“高光效膜”的制备与应用305

5612纳米SiO2-x填充LDPE复合棚膜的制备310

562汽车工业中的应用314

5621汽车用塑料燃油箱314

5622塑料方向盘320

563矿井管道中的应用322

564电缆中的应用327

5641交联聚乙烯电缆料327

5642通讯电缆绝缘料330

参考文献331

第6章 聚丙烯的改性与应用335

61概述335

62聚丙烯的化学改性336

621聚丙烯的共聚改性336

6211立体嵌段共聚聚丙烯337

6212无规共聚聚丙烯340

6213聚丙烯釜内增韧341

622聚丙烯的接枝改性343

6221马来酸酐熔融接枝聚丙烯344

6222马来酸酐固相接枝聚丙烯347

623聚丙烯的氯化改性350

624聚丙烯的交联改性352

6241辐射交联352

6242化学交联353

625聚丙烯的控制降解354

63聚丙烯的共混改性355

631聚丙烯与聚乙烯的共混改性356

632聚丙烯与聚苯乙烯的共混改性361

633聚丙烯/聚氯乙烯共混改性365

634聚丙烯与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的共混改性367

635聚丙烯与乙丙橡胶的共混改性370

64聚丙烯的填充改性376

65聚丙烯的阻燃改性381

651含卤阻燃聚丙烯381

6511溴化合物阻燃的聚丙烯383

6512卤磷化合物阻燃的聚丙烯385

652无卤阻燃聚丙烯387

653膨胀型石墨阻燃聚丙烯389

654氢氧化铝及氢氧化镁阻燃的聚丙烯391

66聚丙烯的抗老化改性392

67实例及应用400

671空调室外机壳——耐候PP400

672洗衣机滚筒——硅灰石增强PP401

673音箱专用料——高密度PP402

674冰箱抽屉专用料——填充增韧PP403

675电饭煲、电热杯专用料——高光泽PP404

676汽车保险杠专用料——增韧PP405

677汽车仪表板专用料——增强耐热PP406

678汽车用PP塑料水箱407

679汽车暖风机罩——矿物增强PP409

6710洗衣机滚筒专用料——玻璃纤维增强PP409

参考文献410

第7章 聚苯乙烯的改性及应用413

71概述413

72聚苯乙烯的化学改性414

721聚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接枝改性414

722茂金属间规聚苯乙烯418

73聚苯乙烯的阻燃改性421

731聚苯乙烯的卤系阻燃421

732脂肪族溴系及氯系阻燃体系424

733卤系阻燃体系对阻燃聚苯乙烯性能的影响427

7331冲击韧性427

7332耐光性428

7333加工性能429

7334偶联剂对阻燃高抗冲聚苯乙烯性能的影响429

7335表面性能430

7336阻燃聚苯乙烯的耐候性430

734聚苯乙烯的磷系阻燃及抑烟432

735聚苯乙烯的交联成炭阻燃434

736聚苯乙烯的新型阻燃体系和无卤阻燃435

74聚苯乙烯的填充与增强438

741碳酸钙填充改性聚苯乙烯438

742滑石粉填充改性聚苯乙烯439

743蒙脱土填充改性聚苯乙烯440

744二氧化钛改性聚苯乙烯445

75聚苯乙烯的共混改性448

751聚苯乙烯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共混改性448

752聚苯乙烯与低密度聚乙烯的共混451

753聚苯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的共混454

754聚苯乙烯与SBS的共混改性457

755聚苯乙烯与其它聚合物的共混改性460

7551聚苯乙烯与尼龙的共混460

7552聚苯乙烯与聚碳酸酯的共混改性461

7553高抗冲聚苯乙烯与聚氯乙烯的共混改性464

7554高抗冲聚苯乙烯与聚苯醚的共混改性465

76实例及应用467

761低烟阻燃HIPS的制备467

762超韧HIPS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472

参考文献476

第8章 ABS树脂改性及应用479

81概述479

82ABS的化学改性482

83ABS的共混改性489

831ABS与聚氯乙烯的共混改性490

832ABS与尼龙的共混合金493

833ABS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共混合金496

834ABS与聚碳酸酯的共混合金501

84ABS的增强改性504

841玻璃纤维增强ABS的性能与玻璃纤维含量的关系504

842偶联剂对玻璃纤维增强ABS材料性能的影响506

8421偶联剂种类与用量对玻璃纤维增强ABS性能的影响506

8422玻璃纤维处理方法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506

8423ABSgMAH与偶联剂并用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507

843其它偶联剂及新技术对玻璃纤维增强ABS性能的影响508

8431动态接枝技术提高玻璃纤维增强ABS的性能508

8432SMA对玻璃纤维增强ABS的影响509

844长纤维与短纤维增强ABS性能的比较510

85ABS的阻燃、填充改性513

851ABS常用的阻燃体系515

8511含卤阻燃体系515

8512有机磷、有机含氮、有机含硅阻燃体系517

8513无机阻燃体系522

852玻璃微珠填充ABS524

853蒙脱土、硅酸盐与ABS的复合525

86ABS的抗老化和抗静电改性526

861ABS的抗老化改性526

862ABS的抗静电改性531

87特种耐候ABS系树脂的制备及性能533

871ACS的制备及应用533

872ASA(AAS)的制备及应用534

873AES的制备及应用537

88实例及应用539

881空调电器箱体用阻燃ABS的制备539

882空调轴流风扇用玻璃纤维增强ABS的制备540

883洗衣机面板、冰箱面板用耐候ABS制备542

884特种工程塑料——超耐候ASA的制备543

885手机外壳、笔记本电脑外壳用PC/ABS合金的制备545

886手机充电器座用阻燃PC/ABS合金的制备546

参考文献54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