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将自己认同为上层阶层的人,就越认为现在和将来阶级阶层之间的冲突较小,反之则认为冲突会严重;而决定人们主观阶层认同的最主要因素是“父辈的社会地位”;城市公众的自我阶层认同明显有“向下偏移”的倾向,表明中国远未形一个中间阶层占主体的社会。目前,中国社会中正产生着一种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这是由社会价值观的差异而导致的。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课题准备、问卷设计、问卷调查、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以及研究和撰写,《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一书终于脱稿了。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重大课题“当代中国人民内部矛盾研究”的最终成果,该项课题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基金的资助。
中国目前正处于人均GDPl000~3000美元的时期。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人均GDPl000~3000美元,是一个经济起飞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既充满新的机遇,又面临着各种社会风险,往往是产业结构快速转型、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政治体制不断应对新的挑战的时期。
中国当前经济正进入新一轮的高速成长期,但是也要冷静地看到,在利益格局调整和社会构成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中,由于利益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由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以及个体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由于新旧体制转换所带来的震动和摩擦,还由于近一二十年来一些腐败现象的滋长,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新型的社会矛盾,有的矛盾甚至比较突出、比较尖锐,在个别地区甚至因处理不当而演变成对抗性的冲突。因此,在今天,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矛盾,是一个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能否处理好这些矛盾,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退兴衰。
在研究现实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时,有两种观察视角:一种是从冲突事件的结果去进行追因研究——事后的研究,这是目前多数研究的道路;另一种是从主观意识和行为倾向去进行追果研究——事前的研究,这种研究的重要性目前往往被人们忽视。本项课题的研究就是尝试着进行“事前的研究”。我们的研究要探讨的基本问题是:究竟是什么因素会影响中国民众未来的社会选择和取向?中国的各种社会力量将围绕哪些焦点问题重组?这种力量重组将依照什么样的规则?而我们的基本结论是:客观的社会结构分层和经济社会地位,要通过主观阶层认同和阶级意识,才能与人们的社会态度、社会行动选择建立起逻辑链条。
这项研究同时还受到上海高校社会学E一研究院(上海大学)的部分资助,在此表示感谢。同时还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以及社会学研究所的同仁们,他们给予我的研究很多支持和帮助,也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谢寿光社长对本书出版给予的支持,感谢责任编辑王绯女士对本书的编辑付出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