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川陕苏区巴山行/四川红色旅游系列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伍奕//方慧敏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四川是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程最长、停留的时间最久的地方,红军在这里强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革命的奇迹。因此四川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得天独厚。这套旅游系列丛书寓教于乐,寓教于游,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详细介绍了四川红色旅游的资源、路线、景区、景点,以史带景,衬红托绿,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可读性。本书是系列之一,介绍的是川陕苏区巴山行,不仅能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四川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可以起到旅游指南的作用。

内容推荐

70年前,中国大地上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红色革命,时间走过,许多地方都成了我们追忆那段岁月的场所,井冈山,大别山,雪山草地,大渡河……我们能说出来的名字实在太多。但当我们面对巴山时,才发现,在那场革命中,巴山没有走开,而且是革命中的绝对主角之一。由于那段历史中特殊的原因,巴山被放在一个与它的付出不对称的位置,关于它的记载,很多是史料中寥寥的几笔。其实,这里是一个红得通透的土地。也正是由于那段特殊的背景,人们对它的记忆有些逐渐模糊了。所以,当我们在纸间重走这山山水水时,更多地参考了一些历史资料。这样做唯一的愿望是希望有行路者带着这本书出发时,心中有一个真实的巴山。那片静默于川东的山水,曾经负载过沉重的历史,当我们面对它时,应该用怎样的心情呢?愿这本书能成答案的一部分。

目录

第一章 记住这个地方:巴山

巴山,于千万年中静静地走来

1932~1935的红色岁月

川陕革命根据地简史

川陕革命根据地大事纪

多彩的巴山

红色巴山,荡气回肠

人文巴山,毓秀百代

绿色巴山,润泽川东

第二章 巴山红,边走边看

记住通南巴

一个无法从词典里找到的名词解释:通南巴

两河口

一扇永远开着的门——红四门

五一村和它的过客

“红都”通江

“红都”六大革命遗址群

当年鏖战急

寻找曾经的战场

两河口:红军从这里涌入巴山

空山坝

万源保卫战

苍溪红军渡

剑门关

巴山将帅知多少

生于斯的将帅

通江籍十大将军

战于斯的将帅

巴山处处埋忠骨

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

别样牺牲英雄扼腕

肃反扩大化的牺牲者

一颗红心追寻十万红星

——川陕苏区将帅碑林

世界之最

——铺天盖地的红军石刻

战争,她们没有走开

——红军妇女营、团

张琴秋红军唯一女师长

李玉南邻家的红军老奶奶

“通南巴”的红色记忆

红色纪念

红色财经

戒烟大战

红色文物

红色学校

红色工业

红色文艺

红旗插遍巴渠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

“中国红色第一街”

红30军政治部旧址

宣汉清溪乡王维舟故居、

王维舟纪念馆

通川区张爱萍故居

凤凰山上红军亭

第三章 赤流,汇人长征

别了,大巴山

强渡嘉陵江

长征:

还要记住一条江

五板子船从这里出发

战史大观:雄踞两千年的剑门关一日而下

剑门关

绝响:坚守五载的巴山游击队

故事之外:红四方面军为什么要长征?

三过草地,

最悲壮的前行

长征后事

第四章 绿色·人文巴山

绿色巴山景观

巴山概述

光雾山

诺水河

南龛

阴灵山

米仓古道

米仓山森林公园

恩阳古镇

晏阳初

文化公园

真佛山

百里峡

渠县汉阙

龙爪塔

竹海公园

罗家坝巴人故里

绿色苍溪

另一种风情——巴山风物

巴山风俗

巴山美味

巴山特产

第五章 走进巴山,我们这样出发

川陕红色革命根据地三日游

川东红色经典七日游

巴中风光四日游

达州红色线路

不结束语

试读章节

“仪南战役”历时15天,总计歼敌3000余人,缴枪千余支,解放了仪陇全县,控制了广元、昭化、苍溪、阆中、南部等县之嘉陵江东岸广大地区和陕南宁强县部分地区,解决了根据地食盐困难的问题。

“营渠战役”历时10天,共歼杨森之24军近4000人,缴获枪支2500余支,解放了营山、渠县大部和蓬安县嘉陵江以东的广大地区,根据地向南扩展100余里。

“宣达战役”历时11天,共击溃刘存厚部12个团,俘敌旅长以下官兵4000余人,缴获枪支8000余支,子弹500万发,银圆100余万,棉花20万匹,棉衣2万余套及刘存厚经营多年的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全套设备,解放了宣汉、达县、万源三座县城,使根据地向东扩展约300里。并与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胜利会合,组建了红33军(军长王维舟),从此将通南巴地区与川陕游击根据地完全连成了一片。

随着三次战役的胜利,军队编制达5个正规军,共8万余人。根据地发展到东起城口,西抵嘉陵江,南起营、渠县,北至陕南镇巴、宁强,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500余万。占领了八座县城,建立了24个县(市)苏维埃政府和160多个区、990多个乡、4300多个村的苏维埃政权。此时的川陕苏区正如毛泽东同志评价的:“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

三次进攻战役的胜利,红军及根据地的壮大与强盛,沉重地打击了四川的反动势力。1933年10月4日,蒋介石委任四川省军阀刘湘为“剿匪”总司令,纠集四川大小军阀110余个团,约20万兵力,分兵六路,向根据地疯狂围攻,战线长达千余里。

P12

序言

大力推动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

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少雄  发展红色旅游,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措施,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川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得天独厚。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里,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四川有2个,占全国的18%;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四川有5条,占全国的10,6%;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四川有5处,占全国的5%。四川是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程最长、停留的时间最久的地方,红军在这里强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革命的奇迹;四川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了仅次于江西和福建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川陕苏区,创建了23个县和1个市的红色政权。有8万多巴蜀儿女参加了红军;四川是邓小平、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杨闇公、李硕勋、张思德、赵一曼、黄继光、邱少云等革命先烈的故乡,四川的山山水水印下了他们的成长经历、丰功伟绩和英雄事迹。今天,这些都已成为四川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最好教材。

四川的红色旅游资源与自然生态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相伴相生,独具特色。如红军长征途经的四川西部地区,汇聚了四川最壮美的自然景观、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最绚丽的民俗风情。这里有全国第二大藏区、全国最大的彝区和全国唯一的羌族聚集区。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以及彝海、海螺沟、夹金山、四姑娘山、红原和若尔盖大草原、九曲黄河第一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景点,犹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红军长征的路上。又如“川陕苏区”所在地的四川东北部,有伟人邓小平和朱德的故里,丰富的红色文化融入华蓥山、剑门关、阆中古城等著名风景旅游区,与巴蜀文化、三国文化交相辉映,形成四川红色旅游的又一亮点。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四位一体,构成了四川独有的新型旅游模式。

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红色旅游,制定并实施了“36836”红色旅游工程。不断加快三大红色旅游板块、6个红色旅游片区、8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和36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的建设,倾力推出“长征丰碑”、“将帅故里”、“川陕苏区”三大红色旅游品牌,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成为主题鲜明、交通便利、服务配套、吸引力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成为产品项目成熟、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项目密切结合、选择性和适应性强,受广大旅游者普遍欢迎的热点旅游线:成为老少边穷地区优势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组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四川省旅游局联合编著的“四川红色旅游”系列丛书,寓教于乐,寓教于游,主题突出,特色鲜明。这套丛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详细地介绍了四川红色旅游的资源、路线、景区、景点,以史带景,衬红托绿,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可读性。这套丛书不仅能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四川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可以起到旅游指南的作用。我相信,这套丛书对于四川省方兴未艾的红色旅游热潮,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后记

当我们用脚走过当年红四方面军战斗过的巴山后,当我们把这一段旅程变化成文字时,发现有太多的故事还来不及聆听,有太多的道路我们还没有走过。时间就已经过去70年了。在历史的长河里,70年是如此短暂的一瞬,然而对于我们这样忙碌生活的人,70年又是几乎穷尽一生才能翻过的一页。

其实,巴山对于我们,也许最初无异于地图上的一个小点。然而,当我上路后,渐渐渐渐的,因为某些扑入双眼的东西,它在我们的眼前慢慢放大,慢慢清晰。在今天的巴山深处,我们能感受到另一个巴山,它有倒海翻江、势崩雷电的气概。弹泻如雨的夜空、舍生忘死的攀岩突击、鲜血漂流的渡口、尸体横陈的空谷……这早已是一块弹痕累累的土地,给凭吊者留下多少悲壮激越的情思!

所以,我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梳理。70年前,中国大地上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红色革命,时间走过,许多地方都成了我们追忆那段岁月的场所,井冈山,大别山,雪山草地,大渡河……我们能说出来的名字实在太多。但当我们面对巴山时,才发现,在那场革命中,巴山没有走开,而且是革命中的绝对主角之一。由于那段历史中特殊的原因,巴山被放在一个与它的付出不对称的位置,关于它的记载,很多是史料中寥寥的几笔。其实,这里是一个红得通透的土地。也正是由于那段特殊的背景,人们对它的记忆有些逐渐模糊了。所以,当我们在纸间重走这山山水水时,更多地参考了一些历史资料。这样做唯一的愿望是希望有行路者带着这本书出发时,心中有一个真实的巴山。那片静默于川东的山水,曾经负载过沉重的历史,当我们面对它时,应该用怎样的心情呢?愿这本书能成答案的一部分。

也正是因为这巴山之旅,而深沉地爱上这个词“在路上”,它代表一种人生状态,一种心理情绪,让人联想到走、流动、风景、期待、快、慢、节奏、看看、憧憬等字眼,感觉很生动;而且都是去声,念起来蛮有劲头。当我们在山林间奔赴下一个地方时,内心总是被莫名的情绪缠绕着。在这一路上,我们总是能遇到一些让自己感动的故事!而且在路上,有些时候真正让我们留恋的并不是风光的秀丽、景色的迷人。而是在旅游的过程中,让我们体会到的人为的情感!或是感动,或是悲伤,或是愤慨!以及在路上我们无法预知的东西!

在这一段旅程中,我们深感人生真的是在路上度过的,人就是这样在路上成熟起来。我们所有的人都在路上……行走是思考,行走是感动,行走是净化,行走是信仰,行走是幸福,行走是生命本身的姿势……

我们喜欢黎巴嫩大诗人纪伯伦的两句话:

我的家对我说:留下来吧,这里有你的过去;

我的路对我说:跟我走吧,这里有你的将来。

何去何从?答案是明显的,我还是要继续上路的。

我的人生注定在路上,跟着我的梦在不断延伸。

有人说人生只有两天,一天用来出生一天用来死去,一天用来路过另一天也用来路过。看这些玄之又玄的文字,不如干脆地说:“走,我们上路吧!”时间的尽头我不知道,但在这人生的两天中,我们渴望一路奔跑,只要是路,应该就没有尽头,那么时间的长短就不是问题了,路没有尽头,旅程就不会结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