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环0.18》是建筑师张在元博士的自传体小说,书中勾画出一个“不安分”的中国建筑师的成长道路,勾画出这位国际知名建筑师的一条建筑人生之线……本书是少见的中国建筑师敞开心扉与社会交流的范例,更展现了中国建筑师战胜困难、不断求索的勇气和豪情以及对中国城市和建筑振兴的深刻思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环0.18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张在元 |
出版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红环0.18》是建筑师张在元博士的自传体小说,书中勾画出一个“不安分”的中国建筑师的成长道路,勾画出这位国际知名建筑师的一条建筑人生之线……本书是少见的中国建筑师敞开心扉与社会交流的范例,更展现了中国建筑师战胜困难、不断求索的勇气和豪情以及对中国城市和建筑振兴的深刻思考...... 内容推荐 本书以作者自传体形式通过“武汉的脚步”、“红环0.18”、“珞珈山初雪”、“飞越东京湾”、“生物岛之光”五个章节叙述了自己从一个普通农民的孩子成长为国际知名建筑师的奋斗历程与重要事件。其中以留学与国际交流的经历从侧面论述了现代建筑与城市的设计规划方法,深入浅出,将科学普及与学术研究融汇,真实地反映了一个知名建筑师的成长过程,对建筑学系学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行文通俗易懂,风趣幽默,是一本国内少见.的建筑文化普及读物。 目录 序 1 武汉的脚步 Footstep of Wuhan 2 红环0.18 Rotring 0.18 3 珞珈山初雪 First snow in Luojia hill 4 飞越东京湾 F1y across the Tokyo bay 5 生物岛之光 Light of Bio-island 后记 试读章节 2.6 我的建筑生命与绘图笔形影不离。 设计竞赛犹如“战场”。 在现代化战争中,只有高素质的人掌握了先进的战略与战术性武器,才能克敌制胜。 参加设计竞赛首要关键的“武器”是绘图工具。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仔细分析国外专业杂志上发表的建筑师设计作品,那些极其漂亮的线条绝非一般的制图工具及技法所绘成。而我们要同那些高手去较量,仅凭现在的制图工具及图面功夫岂不是自取灭亡! 参加如此重大的国际建筑设计竞赛,我觉得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改善制图工具,而其中首要之点就是绘图笔。 我又想起了塞院长提到的那种德国制造的“红环”牌绘图笔。可是,塞院长去北京国家建材总局开会,据说两个星期后才能回来。向其他学友打听这种“红环”绘图笔,有人说压根儿就没听说过;有人尽管听是听说过,可是却一再声称这种高档绘图笔在国内目前还没有专卖。扯来这次要用“红环”绘图笔参加设计竞赛已经不可能。 可是,我为什么如此迷信那种传说中的“红环”绘图笔呢?难道没有“红环”绘图笔就不能动手工作吗?过于依赖那种高档笔,似乎最终只能成为“红环”绘图笔的奴隶。 这是一种传统思维方式的怪圈。每当提到一种高档用品,往往就会说我们总是会成为那种高档用品的“奴隶”,或者说我们会对那种高档用品顶礼膜拜。可是我并不这样认为,这些观点缺乏基本专业自信支撑。我们追求世界上最好的绘图笔,首先是希望了解到世界上最好的绘图笔究好在哪里?既然外国人用世界上最好的绘图笔画出了最漂亮的建筑设计图,难道我们中国人能不为之动心吗?!为什么我们只能成为“红环”绘图笔的奴隶,而不能成为“红环”绘图笔的朋友或主人呢?!同样,中国人也有自信与实力用世界上最好的绘图笔画出最漂亮的建筑设计图——这就是我希望得到“红环”绘图笔的初衷。 如果说我的建筑设计作品能够像卫星一样进入运行轨道,绘图笔就是将作品卫星送上运行轨道的发射与运载工具。 就像鱼儿离不开水,我的建筑生命与绘图笔形影不离。 我渴望、我渴望有一天能够得到世界上最好的绘图笔——这是建筑人生的憧憬与向往。 P43 序言 十七岁那一年,背着母亲为我一针一线缝成的蓝色印花土布背包,心底里藏着一个红色梦想远离故乡。 这些年来,辗转祖国的都市集镇,越过异国的繁华城邦。读书、画图、设计、研究,每天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 可是,母亲却一直不清楚这些年来我在外面到底读了多少书,究竟做些什么工作,直到2000年春天,村里一位见过大世面的老干部拿着一份报纸兴冲冲地跑到我们家,气喘吁吁地对我母亲说:“恭贺!恭贺!您儿子张在元现在可不得了啦,他成博士啦!” 母亲忙着给村干部搬板凳,再送上一杯清茶,从容地问了一句:“我还没搞明白,您说的这个博士到底是个耸过(什么)?” “嗨!我告诉您吧!这个博士就是古时候的状元。” 村干部伸出右手大拇指,说:“您家张在元中状元了,这伢有出息!我是看着他长大的,小时候穿开裆裤的时候我看他就是个读书的料子。” “您说这个博士能当饭吃吗?”母亲问道,“博士到底是个耸过(什么)手艺?” 村干部连忙解释:“嗨!看您说的,我告诉您吧,您儿子张在元的手艺就是画图哇!” “画图?这画图是个耸过(什么)手艺呢?”母亲不知道我在外面画图到底是什么工作。 村干部兴致勃勃地里里外外、上下左右比画着说:“您看,您看,这报纸上条条都写得清清楚楚,如今外面大城市盖的那些楼房,都是您儿子画的图哇!你晓得吗?现在,连外国人都请他去画图……” “嗷,这么说来,这伢总算是把这个画图的手艺学到手啦!?” 村干部连连点头:“好不容易啊!您家张在元学了个画图的好手艺,这一辈子不愁没得饭吃!” 在我母亲的心目中,手艺是一个人的谋生之本。所以,从小学毕业那一年开始,母亲就送我去学木匠和泥瓦匠手艺,还说“荒年成饿不死手艺人”。即使到了现在,母亲还是以为我在外面学手艺。她伸出三个指头,说:“过去学个手艺三年就可以出师,现在好难!张在元从十七岁出去学手艺一直学到今日,三十年才学到个画图的博士。” 2002年春节回到故乡,母亲和我围坐在暖烘烘的火炉边,从小时候蒙发念书到出国留学,从村里的槽坊到如今县城的开发区,津津有味的话题一刻也没有离开这些年我在外面的磕磕碰碰。说来说去,不知不觉就道出了画图的话题。 母亲问:“外面的那些图还没有画完吗?” 我摇摇头,说:“是呀,母亲,外面的图还没有画完,可能这一辈子都画不完。” 过了一会儿,母亲又问:“是哪里来的这么多图哟!中国的图画不完,你还跑到外国去画,一天到晚忙得过来吗?!” 我感到很惊讶!母亲头一次对我在外面画图的事情这样津津乐道。 母亲又问:“听你姐姐说,你用的那个画图笔贵得不得了!买一支笔就等于我们买一头牛的价钱,是不是这样?那到底是个什么宝贝呢?” 我笑起来了:“母亲,下一次我把那个宝贝带回来给您看就知道了。” 这些年来,我在外面的学习与工作确实就是画图。 我的那个宝贝就是画图笔。由铅笔开始,然后从鸭嘴笔到针管笔,直到德国制造的红环0.18。 尽管现在国际建筑界已经普遍使用电脑画图,但是,我用红环0.18设计画图的经历积累了建筑人生初期求索过程的一系列片段,这些片段也是一个个难以忘怀的故事。 在这个分秒必争的时代,我越来越吝惜光阴,一直难以抽出足够时间回到故乡,也不能将这些年来在外面读书与工作的情况讲给母亲听。我渴望能够有几天几夜将画图的故事一五一十地告诉母亲。可是,至今未能如愿。 于是,我制定了一个计划,也是我的一个心愿,就是挤出时间将这些故事写下来,我姐姐就可以将一段段故事读给母亲听,从背井离乡到漂洋过海,从寒窗苦读到十年磨剑,让母亲知道我离开故乡这么多年来在外面究竟是怎样在读书与工作,也可以让她老人家弄明白我是如何在画图?特别是要母亲知道我那支宝贝画图笔的来龙去脉。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我现在还没有到写回忆录的时候。但是,我仍然要将一些建筑人生的经历写出来。因为这些内容并非仅仅是我个人建筑生命历程的片段,而是人类社会的一份档案。由此可见在20世纪至21世纪一个短暂的历史区间背景下,一个中国人的建筑理想、追求与情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