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席设计”是什么?设计什么?怎样设计?它从哪儿来?……对茶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对这些问题一定感兴趣吧?但是,这些知识在以往的书籍中无从查考。现在,就让本书作者来帮你解答这些疑问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茶席设计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作者 | 乔木森 |
出版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茶席设计”是什么?设计什么?怎样设计?它从哪儿来?……对茶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对这些问题一定感兴趣吧?但是,这些知识在以往的书籍中无从查考。现在,就让本书作者来帮你解答这些疑问吧。 内容推荐 以茶为灵魂,为茶具为主体,在特定的空间形态中,与其它艺术形式相结合,共同完成的一个有独立主题的茶道艺术组合,是为茶席。 目录 前言 一、茶席设计探源 (一)茶席溯源 (二)追求茶席自然艺术境界是古今茶席设计之共同目标 (三)茶席设计由茶具组合而来 (四)完整意义上的茶席设计之初现 二、茶席设计的基本构成因素 (一)茶品 (二)茶具组合 1.古代传统样式配置 2.近代传统样式配置 3.少数民族传统样式配置 (三)铺垫 1.铺垫的类型 2.铺垫的形状 3.铺垫的色彩 4.铺垫的方法 (四)插花 1.茶席插花的形式 2.茶席插花的花材选择 3.茶席插花的意境创造 4.茶席插花的花器选择 (五)焚香 1.茶席中自然香料的种类 2.茶席中香品的样式及使用 3.茶席中香炉的种类及摆置 (六)挂画 (七)相关工艺品 1.相关工艺品的种类 2.相关工艺品在茶席中的地位与作用 3.相关工艺品在茶席中的选择误区 (八)茶点茶果 1.茶点茶果的种类 2.茶点茶果的选用方法 3.茶点茶果盛装器的配置与摆放 (九)背景 1.茶席背景的一般表现形式 2.室内背景形式 3.拆卸式布面屏风的制作 三、茶席设计的一般结构方式 (一)中心结构式 1.中心结构式的大、小关照 2.中心结构式的高、低关照 3.中心结构式的多、少关照 4.中心结构式的远、近关照 5.中心结构式的前、后、左、右关照 (二)多元结构式 1.流线式 2.散落式 3.桌、地面组合式 4.器物反传统式 5.主体淹没式 四、茶席设计的题材及表现方法 (一)以茶品为题材 1.茶品特征的表现 2.茶品特性的表现 3.茶品特色的表现 (二)以茶事为题材 1.重大的茶文化历史事件 2.特别有影响的茶文化事件 3.自己喜爱的事件 (三)以茶人为题材 1.以古代茶人为题材 2.以现代茶人为题材 3.以身边的茶人为题材 (四)茶席题材的表现方法 五、茶席设计的技巧 (一)获得灵感 1.要善于从茶味体验中去获得灵感 2.要善于从茶具选择中去发现灵感 3.要善于从生活百态中去捕捉灵感 4.要善于从知识积累中去寻找灵感 (二)巧妙构思 1.创新,是茶席设计的生命 2.内涵,是茶席设计的灵魂 3.美感,是茶席设计的价值 4.个性,是茶席设计的精髓 (三)成功命题 1.主题概括鲜明 2.文字精炼简洁 3.立意表达含蓄 4.想象富有诗意 六、茶席动态演示 (一)茶席动态演示与茶道表演的关系 1.艺术本质的异同与把握 2.外部形式的异同与把握 3.冲泡技艺的异同与把握 (二)特定条件下审美客体的对象转化 1.对象转化受审美主体的制约 2.对象转化是器物本质的需要 3.对象转化是主体艺术体现的必然 (三)动态演示中的文案表述 1.茶席设计文案表述的内容 2.茶席设计文案参考 (四)动态演示中的语言表述 1.演示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具有一定的表演成分 2.语言表述中的语音、语调、语气的运用 3.修改文案中不适应语言表述的文字、句式 七、茶席动态演示中服装的选择与搭配 (一)茶席动态演示中的服装特性与作用 (二)茶席动态演示中服装选择与搭配的原则 1.服务原则 2.整体原则 3.体型原则 4.肤色原则 5.配饰原则 6.发型原则 7.妆扮原则 (三)茶席动态演示中服装选择与搭配的方法 1.根据茶席的主题来选择与搭配 2.根据茶席的题材来选择与搭配 3.根据茶席的色彩来选择与搭配 4.根据茶席的风格来选择与搭配 5.旗袍的选择与搭配 八、茶席设计展演中音乐的选择 (一)背景音乐应根据不同的茶席表现内容来选择 1.背景音乐的特征及适用范围 2.背景音乐的选择 3.背景音乐中“曲”与“歌”的把握 4.动态演示中背景音乐“旋律”与“节奏”的把握 (二)茶席演示中音乐形式的创新使用 (三)茶席设计展、演中背景音乐曲目推荐 九、中外茶席设计参考 后记 试读章节 茶,应是茶席设计的首要选择。因茶而产生的设计理念,往往会构成设计的主要线索。 茶的色彩是异常丰富的。有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 茶的各种美味和清香,曾醉倒天下多少爱茶人。 茶的形状,千姿百态,未饮先迷人。如:一旗一抢,旌风招展;六安瓜片,片片可人;顾渚紫笋,破土而出;安化松针,风吹林鸣;信阳毛尖,小荷初露;上饶白眉,额展寿星;江山牡丹,洛阳花贱;金坛雀舌,小鸟歌醉;汉水银梭,拨浪击崖;遂昌银猴,跳跃山中,郴州碧云,映遍朝霞;蒙顶甘露,沁人心脾;武夷红袍,状元披挂;大佛龙井,木鱼声声;永春佛手,比印说经;涪州玉兔,月宫拆桂;君山银针,飞线织锦;洞顶乌龙,喷焰吐雨;南城麻姑,飘海成仙…… P20 序言 二00三年底,我正在山东进行中国古茶道表演的培训,一个电话从上海打来,那端是上海市茶叶学会的秘书长刘启贵先生。刘先生要我尽快回沪,商讨筹备成立上海市茶业职业培训中心事宜,并让我参与管理及教学工作。这样,我便出任了上海市茶业职业培训中心教务主任,并为茶艺师高、中级专业开设了《茶具》、《茶会实务》、《现代茶馆管理与营销》以及《茶席设计》等课程。这是我一生中从未遇过的经历。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问里要完成这几本教材的写作,且部分课程大多没有前人著作,如这本《茶席设计》,连现成文献资料也不多见。然,课时已排定,我只好搁下手头正在写作的《中国茶道表演语汇》和《中国古茶道表演》,心里喊了声:“拼啦!”便一头栽进这几本教材的编写中。这期间,还掺着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几个教学模块的拍摄脚本写作;这期间,还得负责培训中心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招生及管理工作;这期间,还得承担单位组织的一些大型活动所分配的任务;这期间,还要为学员上课……每晚,拖着沉重的脚步回来,我扑在桌前,常常会坐下来先望一望夜空,心里便习惯地数着还剩下的日子。日子,是以小时计算的。每小时,我得先从理论上进行观点的辨析,然后写出逻辑要点,这样才能进入正文的写作。常常因为观点的辨析而超时。而这些正是要教给学生牢记并掌握的知识点,岂能误人子弟?“茶席设计”,这是我以前从未想过的问题。尽管近二十年来,为了培训和演出,常常一天要铺几次茶席,摆置出各式题材的茶具和道具。但从未在理论的层面做过深入的思考。“茶席设计”是什么?设计什么?怎样设计?它从哪儿来?无从查考。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反而触发了我的好奇心,对这个经常在我身边出现,却从来没有引起我注意的事,认真思考、总结起来。对中国茶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对当代茶文化的研究,不能总是围着陆羽转。自陆羽之后,一千多年来,留下古人多少茶文化文献,但多半是《茶经》的释言。反观日本茶道,虽然也是从《茶经》而来,却有着自己的语言,这其中,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很多。“茶席设计”,操作性很强,符合茶文化教学的需要;“荼席设计”,实用性很强,符合茶市场的需要;“茶席设计”,艺术表现空间很广,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茶席设计”,是当代茶文化的新兴学科,正有待茶学界予以研究。早就听说,要构建中国当代茶文化学。这是一件大事。许多茶学研究者已从无休止地诠释古人的茶文化文献中走了出来,或从反复进行茶知识汇编中走了出来,大家都开始把目光投向当代中国茶文化实践的研究与探讨中。那些陆羽在《茶经》中还未来得及涉及到的一些坚硬而又新鲜,急迫而又顽固的问题,有望在不太漫长的日子里有一个系统而科学的解答。实在是因为时间太短,本该应从“茶席设计”掘入,挖出一口静静的茶艺结构深水塘;或者把茶席设计中的每个构成因素逐个地捧在手中仔细把玩,玩出它们与茶的千年姻缘故事,起码,还能够把系统再梳理几遍,让辨析的长发如浪一般飞扬,说不定还能多留住几眼情人的目光……可如今,这些仍属美好的愿望。匆忙中拿出的这本书,尚显粗糙,好在是一种探路。一路上总会遇到指点之人。这是我时刻所盼望的。 后记 当全书写完最后一个字时,为高级茶艺师专业开设的毕业设计课程安排已剩下几个小时了。我即将为它而走上讲台。 窗外的烈日仍火辣辣地照进屋来,火辣辣地照着桌上这一堆的文字和图片。 此刻,我多想让这颗心能平静下来。但却不能。那是因为在这段“熬战”的日子里,已经不断传来许多令人兴奋的消息:复旦大学的青年茶学社即将举办茶席设计展、演活动;上海市劳动社会保障局等五家政府部门将举联合办全市性的茶席设计大赛;北京、浙江、广东、山东、安徽、云南等地也在热闹地举行茶席设计展、演活动;还有报纸说:在上海,茶席设计已逐渐成为都市青年的一种时尚。许多茶艺馆还在堂前摆下各种茶席设计作品,以作为吸引茶客的经营手段;正在着手筹备的第12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也准备开展专项的茶席设计展……当一种新兴的学科迅速将变成一种人们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作为在理论与实践上曾为它倾注过心血的我来说,此刻,那颗燃烧的心正如七月流火一般,如炽如焰。 原本,此书在完成大纲时,曾在最后列有一章:“茶席设计的美学价值”,当社会如此热烈的茶席设计活动开展以后,每参加一回,不曾想都会有所新的发现。凡有理论写作经历的人,常有书越写越长之感。关于茶席设计的美学总结,此时来完成是否会显得稍早了一些?实践尚在进行,理论过早得出结论,往往总会留下许多的遗憾。还是就此打住,以便让实践更成熟一些,让理论更成熟一些。 此书写作中,曾多次与上海市茶业职业培训中心教研室主任卢祺义先生探讨,获得不少的好建议。特别是刘启贵先生在我“疯狂”赶写之日,尽量少安排我其它的工作,以至于我能拽着时间的缰绳一路小跑。在这里,我深深地感谢他们!我是个直性之人,不善巧妙周旋于人间,但凡给我人生点滴之恩,却爱藏于心的深处。 此书即将交出版部门,是否也请某位学术前辈写上一“序”?看当今“请序”成风,总给人一种广告之嫌。罢了,罢,自言自语,既不扯旗作风,也不祸及于人。 最后,还要感谢上海湖心亭茶楼经理荣雅予女士,上海市黄浦区少年宫茶艺辅导教师倪焕凤女士及我的许多学生为这本书提供了不少茶席设计作品的影像资料。 当然,更要感谢我的妻儿。儿子干的是IT业,却总将电脑让给老爸,也毫不怨言地为我编辑图片资料。妻子伴我人生几十年,凡遇我赶写之时,不言语,不出声,默默为我衣食。她们永远是我的大靠山呵!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