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分子问题研究或政治思想史研究,而更接近学术史研究的范畴。因此,在关注研究对象作为政治学者与知识分子这两重身份的同时,更侧重其学术的一面。本书有两个目的:其一,具体考察萧公权的政治理论、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的学术成果及其政治判断的具体内容;其二,追踪其学术研究与西方现代政治理论及西方政治学者的关系,思考其政治学研究与政治判断背后隐蔽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论特征,阐明其政治学研究的基本立场。本书依时间顺序考察、分析其主要著述及其学术思想。
序言部分简述萧氏家庭环境及其学术背景。第一章追述政治多元论对中国现代政治学界、美国政治学界的影响,重点考察《政治多元论》的具体内容,以萧氏与现代西方政治学者的关系为线索,思考其西方政治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特征。第二章考察萧氏有关学术与政治的部分言论及其政治判断的具体内容,探讨其“自由社会主义”理念的内涵与意义,并思考其学术立场。第三章略述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学术背景,重点考察、分析萧著《中国政治思想史》的主要内容及其特色,探讨其中国政治思想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特征。第四章考察、分析萧著《中国乡村》及其对戊戌维新和康有为研究的具体内容和其意图,探讨其治学方法、问题意识及其文明观。跋的部分将回顾萧氏政治学研究的总体特征,思考学术“综合”的问题。
序家庭环境与学术背景
第一章宪政的伦理基础:《政治多元论》及西方政治思想研究
第一节《政治多元论》的写作背景
一、中国政治学界与政治多元论
二、美国政治学界与政治多元论
第二节主权国家与市民社会:《政治多元论》的主要内容与特色
第三节《政治多元论》的影响、评价及其研究方法论
第二章理念与现实之间:一个政治学者的政治思虑
第一节学术与政治
第二节一个政治学者的政治判断
一、宪政与“训政”
二、选举、政党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
三、外交、国防、国际政治
第三节“自由社会主义”的理念
一、两种“民主”
二、“自由社会主义”的内涵
三、“遂生达意”的自由观
第三章反思传统:《中国政治思想史》与中国政治思想研究
第一节《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写作背景
第二节《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内容与特色
一、本书的结构与时代划分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主要内容、学术思想及其特色
第三节中国政治思想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
第四章历史研究的新视野:拓展清史研究的问题意识
第一节帝制中国乡村统治研究
一、准备阶段的治学方法论
二、《中国乡村》的核心内容与问题意识
三、帝制中国乡村统治研究的持续及其意义
第二节戊戌维新的立体像
第三节康有为研究的意图与意义
一、重新评价康有为
二、《现代中国与新世界》的主要内容与问题意识
三、康有为研究的意义与萧公权的文明观
跋 “综合”的问题:政治学研究的第三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