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浪漫圈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德)卡琳·杜维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汉堡作家列昂在德国东部的沼泽边缘找到一所理想中的房子,此时,幸福的田园生活仿佛即将开始,然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同沼泽泥潭一样阴险,大群鼻涕虫和连绵淫雨破坏着围墙,漠视与冷酷侵蚀着列昂的婚姻。不男不女的凯伊和肥婆伊莎朵拉加速了这场毁灭……本书是卡琳·杜维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无情而美丽,深不可测,但处处闪烁着光芒。

内容推荐

卡琳·杜维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就如同她描写的沼泽:无情而美丽,深不可测,而处处闪烁着光芒。

“杜维的才能少有人能及,她的作品娱乐性强却不会流于肤浅,她描写人间惨事却不夸张,不造作,描写可笑之事没有陈辞滥调。在这一代作家中,卡琳·杜维是一个特殊现象,行文简洁,才华横溢。”(《斯图加特日报》)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试读章节

多云,有零星阵雨,部分地区有大雨,最高温度11度至14度,西北风二至三级。

“你说什么?什么……?”

一个瘦削的年轻女人紧张地注视着下面的斜坡,侧耳倾听。她独自站在国道边一个空旷的停车场上,伴着她的是一辆黑色的梅塞德斯300,一个脏物已经溢出的垃圾桶,一辆门窗钉牢的餐车,没有轮子,顶上竖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小吃”。这个瘦削的年轻女人名叫玛蒂娜·乌尔布利希特,几个星期前刚刚结婚,这次出门是和丈夫列昂·乌尔布利希特一起去看一所房子,如果合适就会买下来。然而一刻钟之前,丈夫却消失在灌木丛里,到现在也没有出现。她本来坐在汽车里等他,因为雨下得很大。可是后来她焦急起来,雨略微小了一点之后,她就下了车。外面很冷,在这五月底的时候,这样的天气可以说是太冷了。玛蒂娜只穿着一条短短的黄色麂皮裙子(用一排摁扣将两片裙身连起来的那种),薄薄的尼龙长袜,和一件过于宽松松的绿色T恤衫,后背上印着英文的“适应生活”的字样。仅过了一分钟,玛蒂娜的红色短发已经贴在了脸上,一缕头发粘在额上,写出了弯曲的花体字,雨水顺着额发滑落,流进她的嘴里。她的嘴很大——牙齿像一颗颗方糖,嘴角破了,带着丝丝痂痕,让她的脸部线条微微趋向猛兽般的威严。但在这张嘴的上方,却是挺直而适度的鼻子。她的眼眸单纯而惊恐地安放在眼窝里,好像那眼窝并不是眼睛本该驻留的地方,而只是一个临时的避难所,它的合法主人随时都会来到,提出合理的要求,把它们像两颗彩色弹珠一样塞进衣袋里。正是构成她外表的一切细微之处,让玛蒂娜赢得了优势。不论她出现在哪里,男人们肌肉绷紧,就像短毛大猎犬一样,紧张地嗅着猎物的气息,而女人们一看见她,则像没发起来的蛋糕一样软瘫泄气。

这时雨势微弱了些,也变得平稳了,雨滴均匀地落在光滑的地面上,没有积起什么水洼。停车场在不久之前刚铺过柏油。玛蒂娜向着列昂攥着一包纸巾消失的那个地方走去。碎石子在她的脚下发出卡嚓声。在一道由粗笨的方木搭成的及膝高的矮墙后面,有一条小路通向下面。这条路很窄,而且杂草蔓生,让人看不出它究竟只有几米长,还是沿着陡峭的斜坡,一直通到几公里之前出现在国道旁的河岸边。玛蒂娜喊叫起列昂的名字来,传来回答声的地方远得叫人意想不到,听着像是“下来”。

“你说什么?什么……?”

他又喊了一句什么,可就在这时候,在河对岸有一列火车轰隆隆地驶过,于是玛蒂娜还是什么也没听清。她犹豫不决地抬起一条裹着尼龙长袜的小腿,在另一条腿上搓搓,让自己暖和了一点。如果她把梅塞德斯丢下不管,会不会不太妥当?车没有锁,列昂把钥匙还留在锁眼里。玛蒂娜踩着嚓嚓响的石子,向着国道到停车场那条弯路跑了几步。她伸长脖子看看,不知是否恰在此时有一辆载着小偷的汽车拐下来呢?一辆白色的小面包车驶近——雨刷器急速摆动着,侧窗前悬着遮篷——水滴飞溅着,它驶过去了。之后又是一片寂静。只有雨声,和远处的火车声。玛蒂娜转身走回斜坡,向下走去。路上长满了各样的植物,滴水的树叶搭成了房顶,荨麻、接骨木和大黄茎的大叶子组成了两道墙,她就在这屋顶下和墙之间走着。一条隧道,一个绿色的大管子。雨滴打得树叶簌簌作响,肥厚冰凉的茎杆擦过她的手臂。空气中有烂泥、败腐的木头和蘑菇的气息,泥巴地软得像粥,留下了列昂的靴子的印迹,像是古生代节肢动物的槽纹化石。玛蒂娜扶着左右两边的灌木,抓住小桦树的树枝来稳住身子,尽量让自己那双黄色平跟麂皮鞋不要陷进泥里。但她的鞋跟实在太平了,走了还不到十步,她就一跤滑倒了,躺在了软软的落叶和滑溜的烂泥之间,仰面朝天,两腿滑稽地踢蹬着,裙子一直拉到了腰间,身旁是芬达饮料罐子、灰色的纸团、空的哈里波橡皮糖袋子和半腐臭的粪堆。一时之间,她几乎失去了意识,躺在那里咬着下唇,瞪着她抓在右手里的树枝。手刚放开,它嗖地弹了回去,一阵密集的雨珠打在她身上。玛蒂娜挣扎着站起身来,将裙子拉好,检查自己的状况有多糟糕。T恤衫像外敷治疗用的火山泥一样紧紧地贴在背上,左半边身子从上到下糊满了泥:胳膊,裙子,长袜——一切!左脚的鞋子估计彻底毁了,它完全陷进了泥里,此时就像做泥糕的模子一样。

“他妈的见鬼。”玛蒂娜自言自语,左手在一段白色的树干上擦了擦,树下长着颜色和形状都像小孩耳朵的蘑菇。P3-5

序言

卡琳·杜维(Karen Duve),1961年出生于汉堡,她没有上过大学,中学毕业后打工谋生,做过编辑、职员,后来开上了出租车,一开就是十三年。出租车司机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职业,她又是一个女性,开的还是夜间出租。在这十三年中,她有过许多辛酸的经历,遭遇过赖账的客人,脸上挨过醉汉扔过来的啤酒罐子。更令她痛苦的是,这份职业令爱好文学的她没有精力搞创作。1990年,她决定以写作谋生,成为了一个职业作家。1995年,她出版了一本短篇小说集《积雪中宁静的家》,以此获得了多项文学奖。而她的处女长篇《浪漫圈套》(Regenroman)则在德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好评如潮,《明镜》周刊资深撰稿人福尔克·哈格称她为最有才华的德国文学新人,作品被译成了十几种语言。她后来出版的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一无所知》(1999)、长篇小说《这不是一首情歌》(2002)、故事集《和托马斯·米勒一起过圣诞》《2003)、长篇小说《被诱拐的公主》(2005)。

从整体上讲,《浪漫圈套》不能算是一部现代风味浓厚的小说,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讲究的是技巧,是手法,情节无足轻重。而《浪漫圈套》有着完整的结构,连贯的情节,作者在故事的安排上颇具匠心,情节的发展环环相扣,既紧凑而又不显匆促。作者做了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安排,在每一章的前面都加上一段天气预报,在这些预报中,触目可及的是这样的字句:阵雨、预计有雨、阴雨、多雨……当最后一章中的大暴雨降临的时候,也是故事的终点。在书中几乎没有出现过晴天,作者杜维将自己这部得意之作称为“大洪水以来最湿的故事”。将十段天气预报连起来看看,便可以感受到书中刻意营造出来的阴沉压抑的氛围,似乎传说中史前的大洪水即将再次降临人间,将丑陋的世界冲刷得干干净净,世界末日就要到来。故事本身充满了悲剧色彩,主人公列昂·乌尔布利希特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作家,经朋友哈里牵线,他与妓院老板普非茨纳达成了一桩交易,为之写一部传记,酬劳是十万马克。列昂携新婚妻子玛蒂娜来到德国东部荒凉的沼泽区,买下了一所房子,期待着在这里过上宁静的田园生活。然而噩运接踵而至,房子破败不堪摇摇欲坠,大群鼻涕虫肆虐,捉之不尽,与普非茨纳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患上了腰痛病几乎半瘫,普非茨纳来家中寻衅,指使哈里强奸了玛蒂娜,两个凶徒被邻家姐妹杀死,沉尸于沼泽中,玛蒂娜伤心而去,后因走投无路有家难归自焚于家门前,与此同时,一场暴雨将列昂的房子压塌,也摧毁了他心中残存的一点生机,他将自己投入了沼泽,至此,善的,恶的,统统归于了尘土。

  《浪漫圈套》有一个颇似侦探小说的开头,在第一章里,两位主人公发现河中有一具女尸。不记得在哪里读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部小说以侦探小说的形式开头可又不是侦探小说,那么它探讨的一定是人性。”这句话放在《浪漫圈套》上是非常合适的。它探讨的是人性中极为丑陋卑微的一面。德国女作家、文评人埃尔克·海登莱希说:“她(指杜维)对她的人物没有真正的喜爱,仿佛拿着一柄解剖刀一样,让她的人物赤裸裸地呈现出来。”《浪漫圈套》里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好人,更没有一个好男人,不要说普非茨纳的凶暴,哈里的助纣为虐,就连着墨不多的几个男性也是如此,杂货商是一个变态的人,患有对女性衣物的恋物癖,玛蒂娜的父亲则古板而冷酷,将女儿拒之门外。《圣经》里上帝心目中的惟一善民挪亚的名字,被冠在了一只狗的头上。这大概与作者杜维是一个坚定的女权主义者有关,她曾说过,任何一个理智的女性都会将自己称作女权主义者。且来看看主人公列昂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吧:他在初次见到普非茨纳时,就领教了他的横蛮粗鲁,列昂心中不是没有涌起过反感,但他还是乖乖接受了这桩交易。在后来与普非茨纳的矛盾中,他也是唯唯诺诺,无力地反抗一下就驯服了。从表面上看,列昂是为五斗米而折腰,经不起名利的诱惑,他希望成为一个大作家,写出传世之作,过上风雅体面的生活。为了这个目的,他可以暂且隐忍。但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这一点,而是努力向着更深处挖掘,从而使列昂这个形象更为饱满生动,更能引发人的思索。

自己算不算一个真正的男人,对这个问题,在列昂的心灵深处一直是含糊的。对自己的作家身份,他引以为荣,对自己不断的风流艳遇,他沾沾自喜,甚至夸口说他能得到想要的任何一个女人。可是另一方面,他并没有什么优越感,反而觉得一个男人应当另有一套本事,应该能“大把大把地赚钱,有房子,能生孩子……一个男人应当是面对达官显贵也能挺直腰杆的人”。普非茨纳的骄横跋扈令他不满,但普非茨纳也包括哈里身上那种原始、野性甚至是兽性的“阳刚之气”,对他却有着难以名状的吸引力。想到普非茨纳身上结实的肌肉,他竟然对女人都产生了厌恶。一句话,在他眼里暴力强权就是男人的象征。当他屈服于普非茨纳的淫威之下的时候,压倒他的,不仅仅是对手的蛮横霸道,更重要的是他作为一个男人的自卑心理。而他在对手面前表现出的怯懦,更加深了他的自卑。在最后一幕惨祸发生之后,他的男性自尊被彻底打垮了,这不仅仅是因为妻子在家中被好朋友强奸而他无力挽救,还因为替妻子报仇雪恨的是两个他看不起的女人,因为在事发之后他竟然想要推脱责任,几个女人的坚忍、冷静、果决更彰显了他的懦弱、奴性与自私。在故事的结尾,对于自己是不是一个男人这个问题,他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不,我认为我不是。”是明白的时候,也是了结的时候了,作为一个男人,他已经没有了存在下去的意义。于是,他选择了死亡。在他奔向死亡的途中,面前出现的幻影居然不是他那美丽苗条的妻子玛蒂娜,而是一堆肉山似的伊莎朵拉,不是“柔”的象征,而是“力”的象征。列昂一直在追寻着“力”,追寻着强权,在比他地位低下的人(如加油站工人),或对他不能形成威胁的人(如玛蒂娜的父亲)面前,他同样可以放肆横蛮。他的悲剧在于,他这种男性观是建立在一个并不稳固的基础之上的,在他心里也是有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否则他也不会成为一个作家。然而一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不相信美好与温情,只有像普非茨纳这样不择手段的人才能大行其道,正义与公理无足轻重,权势与金钱才是硬道理。在强权面前,列昂无法坚持自己的道德观与艺术观。书中在写到普非茨纳第一次来列昂家兴师问罪的时候,有一段流浪狗挪亚的内心独自,颇为耐人寻味,挪亚将这三个男人(在它眼里是三只狗)排了座次,它认为,既然列昂处在较低的地位,就要保持“毕恭毕敬而又冷眼旁观的态度……一只狗要有自知之明,要安分守己”。作者借助一只狗的眼睛,用平实的语言,尖刻地道出了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

以上是我对于《浪漫圈套》的思想内容的一点粗浅的认识,至于杜维的语言,我想我无权再罗嗦什么了,因为读者诸君看到的是经我的译笔转换之后的杜维。我只想再次引用海登莱希的评论:“(阅读时)会感到一种战栗的狂喜,那是她的语言的功劳……她讲述的是残忍之极的故事,可是她所运用的语言,她的淡然,她的幽默,是我在德国已经很久没有读到过的。”在翻译过程中,我竭力保持原作的风格,但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更由于我个人的水平有限,译本中的疏漏错误不尽之人意之处在所难免,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另外,还有一些情况我想也应该交代一下,杜维为写作《浪漫圈套》花了五年时间,多处投递未果(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有过类似的遭遇,看来的确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最终被埃希博恩出版社接受,但编辑提出了大量的修改意见,杜维又用了一年的时间来修改,删去了一百页左右,并且将一个人物完全删掉。在列昂第一次看见伊莎朵拉时,她赤身坐在泥潭里,两腿间有一个似人似兽的东西。杜维在接受《明镜》周刊采访时解释道,那是一个侏儒,被亲戚霸占了房产,要将其送进疗养院,他拒绝前往,在沼泽区内搭了一个窝棚居住。杜维将他塑造成了一个类似森林精灵的人物。我在读到这段访谈之前很感困惑,不但书中的列昂在追问这个谜,我也一直在追问,因为在整部作品中唯独这个谜是无解的。编辑自然有其道理,但我觉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杜维本人也表示她基本同意编辑的修改,只是对这个人物有些难以割舍。

本书在翻译的过程中,得到了蔡鸿君先生的大力支持,书中运用了大量字典中查不到的现代词汇,承蒙蔡先生花费时间和精力一一帮我解决,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书评(媒体评论)

小说保持着速度却不会翻车,它汩汩地流动着向它的深渊而去,仿佛在它内部有一种吸力和离心力。——《时代报》

“这样的语言,这样的淡然,这样的幽默,我在德国已经很久没有读到过了……我想不起上一本这样好读这样有趣的德国作品是哪一本。”

——埃尔克·海登

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叙述者。 ——《明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2: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