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论文明权力与知识--诺贝特·埃利亚斯文选/社会学系列/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德)诺贝特·埃利亚斯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诺贝特·埃利亚斯是20世纪的一位伟大的社会学家。

本书是埃利亚斯有关礼仪改革、两性权力、国家的形成、暴力的控制、体育社会学、知识与科学的发展及社会学方法论诸问题之最重要论述的精彩汇编,浓缩了这位颇具原创精神的社会学家的思想精髓,对我们认识各相关问题并从总体上把握埃利亚斯的社会学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内容推荐

诺贝特·埃利亚斯(1897—1990)是20世纪的一位伟大的社会学家。他出生于德国,纳粹上台后流亡国外,在英国度过了半生的时光。在其代表作《文明的进程》中,埃利亚斯勾勒了欧洲上层阶级从中世纪以来在生活方式方面的细微变化,指出这些看似无关痛痒的礼仪变革实际上乃是社会权力关系之深刻变化的反映。循此思路,埃利亚斯又将他的进程社会学研究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对艺术、文化、国家的形成、暴力的控制、体育社会学、知识与科学的发展及社会学方法论等问题展开了创造性的分析。

《论文明、权力与知识》是埃利亚斯有关以上诸问题之最重要论述的精彩汇编,浓缩了这位颇具原创精神的社会学家的思想精髓,对我们认识各相关问题并从总体上把握埃利亚斯的社会学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录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总序

致谢

导言

第一部分 文明

 一 社会约束导致自我约束

 二 缩小反差,增加变化

 三 “礼仪”概念的演变

 四 礼的功能变化

 五 莫扎特:人群中的艺术家

 六 临终者的孤独

第二部分 权力

 七 游戏模型

 八 论垄断机制

 九 魏玛共和国时期国家暴力垄断的衰朽

 十 古代体育的起源

 十一 古罗马两性权力的变化与平衡

第三部分 知识

 十二 投入与超脱

 十三 闲话研究

 十四 时间与定时

 十五 封闭的人:思想着的石像

索引

参考文献

译后记

试读章节

莫扎特最为鲜明地代表了这样的升华活动。他的想象流的自发性在转变成音乐时几乎没有遭到破坏。他的音乐创作经常像一个沉睡的人在做梦一样。有资料显示,当莫扎特在参加社交活动时,他会静静地聆听一段正在生成的音乐。据说这时他会突然告退,一会儿以后,他又精神振奋地出现。也就是说,他刚刚“创作”了一件作品。

在这类情形下,作品好像是自动完成的,但事实是,这种作品不但是他的想象流与他作为一个艺人对同时代乐嚣的音色、音域或传统的音乐形式的了解紧密融合的结果,还是知识、想象跟他高度发展的、极其敏感的艺术良知相统一的结果。我们之所以觉得他的许多作品非常完美,是因为他有丰富的想象力、对音乐材料的全面知识和发乎本心的音乐良心。不管他的音乐想象力是多么有创造性,莫扎特从不会奏错一个音符。他像一个梦游者那样肯定地知道哪种声音形象——在他所处的社会准则框架内——与他创作的音乐的内在活力相适合,哪种是应该要抛弃的。

灵感产生了,有时它就像睡眠者的梦一样展开,并在我们称为“记忆”的记录仪上多少是全部地留下痕迹,因此艺术家可以检查自己的思想,就像一个旁观者在看他人的作品一样。他可以从一段距离以外来审视它们,加以阐述或修正,如果他的艺术良知摇摆不定,他就会把它们弄糟。与梦的意绪不同,艺术家的思想要与材料和社会协调一致。这是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希望赢得喝彩,引起积极或消极的反响,激起快乐或愤怒、掌声或呸声、爱或恨。

既能够与材料相协调,又能够与社会相协调,还要在它们之间建立看似不甚明显的联系,这都不是偶然的。每一个艺术门类所特有的材料都有无穷的规律性和相应的对抗创造者意志的阻力。如果一件艺术品要取得成功,个人的想象流必须要有很大改变,以能够在这些材料中再现出来。艺术生产者——不管想象和材料的融合是多么自然——要不断去解决它们之间的紧张。只有到那时,想象才能获得形式,成为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可以交流,能引起他人的反应,这种反应当然不必仅仅局限于创作者的时代。

不过,这也意味着,没有一个艺术家会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创作一个作品,莫扎特也不例外。想象流与材料内在活力极高度的融合,一长串声音形象在他意识中的倏然而至,它们的创造性十分和谐,与其结构安排的内在要求天衣无缝,这一切绝不能使莫扎特就可以袖手旁观,无须按照自己的良知来审视这些材料。据说在他晚年的时候,莫扎特仍旧这样说,创作比不创作要更容易一些。

这是很有启发意义的说法,我们有很好的理由相信这是真的。乍听上去,这似乎是天之骄子说的话,但仔细一想,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饱受折磨的人的痛苦自白。

以上我们针对奇人莫扎特的人格结构做了讨论,这种人格结构不仅只是对莫扎特起作用。以前人们习惯于把莫扎特这个人和莫扎特这个艺术家分开来讨论,好像他们是两个人似的,我们的简短讨论也许有助于改变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人们一度曾把莫扎特这个人理想化,以使他适合先在的天才论。现在有时又出现这样一种倾向,就是把艺术家莫扎特当作一个超人,而对莫扎特这个人却有些轻视。他不该受到这样的评价。这种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我们前面提到的那种观念,即莫扎特的音乐能力是一种天赋,与他人格的其他部分没有关系。如果我们注意到莫扎特拥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和高度发展的艺术良知,这些与他的音乐创造密不可分,我们也许就不会再那样说了。我们这里所提到的一个关于莫扎特的权威评论,比如“莫扎特简直不能明白他自己”,都支持了这样一种说法,即艺术良知是一个人的先天功能,因此也是莫扎特的先天功能。但是,不管具体的形式是什么,艺术良知绝不是天生的。充其量,形成良知的潜能是人的一种天资,这种潜能是通过一个人与他人的生活交往被激活并形成具体结构的。个体的良知有具体的社会特征,在莫扎特的艺术良知中,在它与宮廷社会所特有的音乐形式桐协和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这种社会特征。

         P97-P99

序言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总序

自晚清曾文正创制造局,开译介西学著作风气以来,西学翻译蔚为大观。百多年前,梁启超奋力呼吁:“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时至今日,此种激进吁求已不再迫切,但他所言西学著述“今之所译,直九牛之一毛耳”,却仍是事实。世纪之交,面对现代化的宏业,有选择地译介国外学术著作,更是学界和出版界不可推诿的任务。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隆重推出《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在林林总总的国外学术书中遴选有价值的篇什翻译出版。

王国维直言:“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所言极是!今日之中国已迥异于一个世纪以前,文化间交往日趋频繁,“风气既开”无须赘言,中外学术“互相推助”更是不争的事实。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愈加迅猛,文化交往愈加深广。全球化和本土化两极互动,构成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动脉。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文化上的交往互动;另一方面,文化的民族自觉日益高涨。于是,学术的本土化迫在眉睫。虽说“学问之事,本无中西”(王国维),但“我们”与“他者”的身份及其知识政治却不容回避。但学术的本土化决非闭关自守,不但知己,亦要知彼。这套丛书的立意正在这里。

“棱镜”本是物理学上的术语,意指复合光透过“棱镜”便分解成光谱。丛书所以取名《当代学术棱镜译丛》,意在透过所选篇什,折射出国外知识界的历史面貌和当代进展,并反映出选编者的理解和匠心,进而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标。

本丛书所选书目大抵有两个中心:其一,选目集中在国外学术界新近的发展,尽力揭示域外学术90年代以来的最新趋向和热点问题;其二,不忘拾遗补缺,将一些重要的尚未译成中文的国外学术著述囊括其内。

众人拾柴火焰高。译介学术是一件崇高而又艰苦的事业,我们真诚地希望更多有识之士参与这项事业,使之为中国的现代化和学术本土化作出贡献。

         丛书编委会

        2000年秋于南京大学

后记

   译后记

我真正的学术翻译尝试始于2002年初,其时我刚通过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工作的友人杨全强来南园看我,顺便带来一本菲利普·汉森关于汉娜·阿伦特的学术著作,希望我能够译出来。虽然没有什么翻译经验,但就像在私人生活中一样,我对第一次总喜欢勉强,于是就贸然接受,硬着头皮开始了翻译冒险。

其间我正艰难地进行着第二次的求职,并在好友的帮助下来到了上海。在陌生的大都市重新开始生活并不容易,代价也很大。我除了上课和面对一些麻烦的生活问题外,其余的时间都用在那本书的翻译上,同时又翻看了不少政治哲学的书籍。书译得很辛苦,自觉也很认真,最后好歹译成,并定名为《汉娜·阿伦特:政治、历史与公民身份》。2004年5月,书出来了,但书名却阴差阳错地成了《历史、政治与公民权:阿伦特传》。我哭笑不得。

2003年底,我的导师杨正润先生来沪讲学,并带了诺贝特·埃利亚斯的文选《论文明、权力与知识》,建议我翻译。因为已经有过第一次的艰难尝试,所以这次我答应得很爽陕;何况我也有着隐隐的社会学情结,曾经在这方面花过不少时间。与第一本书相比,《论文明、权力与知识》的语言要浅显流畅许多,尽管是社会学的著作,但专业术语也并不冷僻,而且跟当下的主流学术词汇如“权力”、“知识”等多有交叉。因此,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我就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译稿。

关于埃利亚斯的原创性社会学思想,本书的“导言”部分已经梳理得很清楚,自不容译者赘言。也许有必要指出的是,《论文明、权力与知识》的两位编者显然对埃利亚斯的学术思想有相当的了解和把握能力,他们的选文可以说是浓缩了这位长期以来遭到不应有的漠视的社会学家的思想精髓,对我们认识各相关问题并从总体上把握埃利亚斯的社会学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可以补充的是,埃利亚斯有关权力和知识的论述也为我们理解福柯提供了另外一种参照。如果说福柯的知识考古是一种非历史的谱系学研究,是对他概括的几种“认识型”的分析,那么埃利亚斯则从他的进程社会学角度对众多知识的产生和演变及其与权力的复杂关系进行了真正历史的、社会学的分析。他关于投入与超脱的论述对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摆脱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创造比较真实可靠的社会知识,促进社会进步也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埃利亚斯的一些重要著作如《文明的进程》、《个体的社会》等虽然已经有了中译本,但读者如果愿意将本书与以上译本作一比较,相信一定会发现这个选本的独特价值。

原书有许多德文,幸好我的朋友黄光辉先生的女公子黄黎娅小姐是学德文的,她不厌其烦地帮我一一解决,我要感谢她。几个拉丁文短语的翻译则请教了南京大学历史系的陈仲丹教授,在此亦表示感谢。另外,原书的“索引”个别页码标注存在明显的错误,译本也作了订正。

从2002年初到今天,我已经在他人的田地里翻腾了三年多。不管自己态度如何认真,但毕竟是大胆侵越。敝帚虽自珍,错误(语言的、专业知识的)却在所难免,请方家指正。

          刘佳林

       2005年7月于闵行寓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4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