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刘英纪念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刘英纪念集编辑组//无锡市史志办公室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收辑了其战友、晚辈,以及亲属等撰写的追思与记叙文章20余篇;还选辑了刘英本人的10多篇遗著,其中有5篇是鲜为人知的佚文;书前附有50余幅珍贵照片,书尾附有《刘英同志生平》。通过这些文章和照片,向人们展现了两位老革命家所共有的优秀品德、传奇人生和独特风采。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三辑。第一辑为刘英同志本人的遗著,共15篇。从上世纪初80年代至本世纪初,刘英同志就她亲身经历的党史重大事件发表过许多回忆文章,这里选收了5篇;其余10篇中有5篇为珍贵佚文,2篇为未发表过的家书。这一部分文稿,凡刘英同志生前公开发表过的,均按最初版本排印,未发过的按原件排印,只做了少理文字校正。第二辑为纪念文章,共19篇。第三辑收入的是关于刘英同志生平事迹的纪实性文章,共9篇。

目录

宋平、陈舜瑶同志致刘英同志的信

邓力群谈张闻天与刘英

第一辑 刘英遗作选编

 我的风雨人生

 和群众一道艰苦奋斗

 难忘的三百六十九天

 在大变动的年代里

 我和张闻天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生活片断

 致中共川沙县委

 在纪念张闻天90诞辰学术讨论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向佳木斯人民问好!

 致外甥马文彬、马文奇

 致孙女张冬燕

 转变我们在突击运动中的领导方式

 下肖区开办流动训练班的经验

 关于“破鞋”问题

 苏联是中华民族的好朋友

 在辽东省委干部会上的告别讲话

第二辑 追思与怀念

 难忘刘英大姐教诲

 刘英大姐的中央苏区情结

 送刘英大姐西行

 忆刘英同志

 忆与刘英同志在一起的经历

 怀念刘英同志

 刘英同志在我心中

 深切怀念刘英同志

 怀念刘英同志二三事

 忆刘英同志领导外交部人事司工作

 对刘英同志的一点回忆

 刘英同志风范长存

 一颗永远闪耀光芒的红星

 我见到刘英晚年的三次落泪

 永远值得敬佩的刘英大姐

 刘妈妈一路走好

 写给天堂里的奶奶

 难忘的肇庆之行

 往事历历永不磨灭

第三辑 风范纪实

 刘英在长沙的革命经历

 心系红都情未已

 情系延安

 刘英在锡风范纪实

 永不褪色的故事

 刘英与张闻天的思想遗产

 关爱档案工作的好大姐

 刘英大姐的最后五年

 为人民的利益奋斗不息

附录:刘英同志生平

试读章节

我是1933年6月到达红都瑞金的。除了在福建团省委工作的几个月和1934年5月、9月两次到于都扩红之外,都在瑞金生活和工作,大约有一年时间。50多年过去了,回想起那一段日子还是非常怀念和留恋。我感到特别难以忘怀的是。当时领导同志和一般干部之间、干群军民之间那种民主平等、亲密无间的关系和一道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刚到瑞金尚未安排工作的时候,临时住在党中央局的阁楼上,党中央机关设在下肖区观音山的一座大祠堂里。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当时博古、洛甫(张闻天)、罗迈、陈云、小开(潘汉年)等办公和住宿都在这楼,妇女部就在楼下,中央领导同志和机关干部同吃一锅饭,菜是莴苣叶子、笋干之类,盐很少。有时断了盐,就只能用开水泡泡喝下去,也没有凳子,大家都站着吃。当时生活虽然很艰苦,但大家一样苦,再苦也没有怨言,反倒觉得挺愉快。

我生性爱说好动,喜欢做群众工作,就向罗迈提出:我熟悉群众工作,还是让我干群众工作吧。罗迈和我是湖南老乡,我的老上级,他知道我的长处和短处,说“好啊!”当时凯丰是少共中央局书记,他知道我回来了,要我到少共中央去工作。得到博古同意,罗迈就把我派了去。少共中央局聚集了一批能干的年轻人。张爱萍同志是少先队负责人;儿童团的负责人是陈丕显,只有17岁。耀邦同志那年18岁,后来当了秘书长。我去了,先让我担任少共中央局的巡视员。

少共中央局的驻地也在下肖区,同党中央局离得很近。每天晚饭前后,领导同志和普通干部一起总爱搞点体育活动。乐在一起。洛甫和陈云、小开爱打乒乓球。宣传部和组织部在一个小楼里办公,楼下客堂间里用方桌子拼成球台。我去看热闹,他们总要喊:“刘英来一盘!”乒乓球拍是木板的,上面打了几排圆眼子。

少共中央局的年轻人更是活跃。吃饭是在门前草地上,吃过饭后常要打山歌,打山歌的能手是耀邦,他学得快,唱得好。

毛主席和王稼祥同志,肖克、耀邦、张爱萍等养伤,一起住在《红色中华》编辑部的一个空房间里,离少共中央局不远。傍晚散步,也常常弯进来坐一坐,说说笑话。毛主席最爱说笑话,讲得幽默有趣,常常逗得我们忍俊不禁。我们也去串门。有什么吃的,他们总是拿出来跟我们共享。稼祥是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四次反“围剿”被打穿肠子。下面部队都很关心,他们有了战利品,总是“进贡”一点给他。稼祥同志会来招呼我:“刘英,快来揩点油,改善生活哕!”其实所谓战利品,大多只是一点面粉,一点盐。吃上一碗面条,就算是生活大改善了。

那时,上下之间亲密无间,没有特殊的等级观念,根本用不着“平易近人”这样的词来形容领导干部的作风。

领导同志对普通老百姓的要求也非常重视。记得有一次,洛甫从沙洲坝来,那时他已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了。他到我们少共中央局机关后,就同凯丰和我聊起来。凯丰说工作忙得够呛。洛甫就说:有些事分给别的同志干嘛,中央党校的团课就可以让刘英去上。那时我同洛甫只是一般同志关系,相处很随便。谈着谈着,才接触正题。洛甫问道:你们少共中央局占了后面红军家属的一间房子吧,有这回事吗?原来那位红军家属告到人民委员会张主席那儿去了。洛甫是专为解决这件事来的。洛甫明确指示,立即把房子退了,还说:我们天天讲优抚红军家属,就要实际帮他们解决困难,而不是增加他们的困难。每逢礼拜六和礼拜日,洛甫总是带头帮助附近的红军家属和孤寡老人耕地劳动,经常同大家一道在地里锄草、种菜、挑水。有一回,他发现沙洲坝村头红军家属杨大妈家里缺柴火,就领着大家上山砍柴。毛主席住在沙洲坝帮群众挖水井、修厕所,更传为美谈。

随着战争的紧张,粮食格外困难了,大家真是勒紧裤带。同群众一道共渡难关。中央政府为了集中粮食支援前线.开展了每人节省三升米运动。陈云、颖超、博古、罗迈等领导同志联名写信给《红色中华》表示,每天节省二两米,今年公家不要发给我们热天衣服。当时,粮食不够吃,每人一个小蒲席包,挂上名牌,放进锅里去煮,干粥烂饭,还夹着砂子,直硌牙。缺油缺盐,有时只放一点又苦又涩的硝盐,更不用说吃什么菜了。

瑞金和整个苏区的群众真是一个心眼拥护党、拥护苏维埃、支援红军。宁可自己少吃,支援前线;不怕流血牺牲,青壮年几乎都当了红军;原来只干家务的江西妇女都下地犁耙耕耘.挑起了生产的担子。为什么能够做到这样?除了革命使群众分到了土地、翻了身,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干群农民同甘共苦、民主平等、一道艰苦奋斗,就是领导能够听取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生活,解决一个个同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这种精神,这种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前些年,我曾经重返老区,也到了瑞金,感触很多。我看到有些地区刚刚温饱,有些地区还没有达到温饱水平,同沿海地区比差距更大。老苏区过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特别需要扶持。当然,国家和外地的扶持、支援,不是“输血”,而是“造血”。要增强造血的机能。发展交通,建设工业是重要的.但我觉得培养青年、造就人才更为重要。落后,首先是因为文化素质差,科学技术水平低。

50多年前,我在瑞金做的是青年工作,因此我特别寄希望于当代的瑞金青年。20世纪30年代的青年以火一样的热情创建和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直至新世纪的瑞金青年,也一定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锋。希望你们用智慧和汗水,把红都瑞金建设得欣欣向荣,首先告另0贫困,然后达到小康,进而追赶发达地区。瑞金青年们。努力奋斗吧!P12-15

序言

刘英大姐:

欣逢您九十岁的生日,我们向您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敬意。您从青年时期就献身中国革命事业,无论在长沙、上海的地下工作中,苏区群众工作中,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和以后漫长的革命岁月中,您一贯勤奋工作,不计名位。您同闻天同志一起渡过那段艰辛的日子,支持他孜孜不倦地从事理论探索并且设法将他的论著保存下来,留给后人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您的出色的工作,坚强的党性和坚毅的品格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今天我祝贺您九十华诞,祝愿您健康长寿,同时深深缅怀闻天同志;衷心感谢他给我们的教育。

敬礼

宋平 陈舜瑶

一九九五年十月七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