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点研究的是卓越领导者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应具备什么样的系统知识才能完成有效的正确的科学的决策,从而成为卓越领导。通读本书并运用本书,将让你接近卓越领导,具备超群能力、把握智慧的人,面对市场经济向全球化推动,纵向的历史压缩成平面的现实,世界资源可以共享的时间与空间压缩时代,能够把握时代精神的哲学家、思想家、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领导哲学(精)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作者 | 夏春秋 |
出版社 | 中国人事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重点研究的是卓越领导者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应具备什么样的系统知识才能完成有效的正确的科学的决策,从而成为卓越领导。通读本书并运用本书,将让你接近卓越领导,具备超群能力、把握智慧的人,面对市场经济向全球化推动,纵向的历史压缩成平面的现实,世界资源可以共享的时间与空间压缩时代,能够把握时代精神的哲学家、思想家、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家。 目录 逻辑纲要 导言 第一章 观念更新,通晓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时代精神,建树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第一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一、人生观的含义 二、论人生观 三、人生观论 第二节 思维观念的创新——论观念、论理念、论主义 一、观念、理念与主义 二、两大主义的历史遭遇与归一性研究 第三节 更新观念,对劳动、资本和决策管理(领导)职业的新认识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观念 二、决策管理劳动 三、管理者(领导)成为职业劳动者的由来与发展 第四节 关于劳动资料的哲学思考——论占有、论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公有制) 一、关于对劳动资料的再认识 二、关于西方国家所有制企业的产生与私有化 三、关于我国的全民所有制 四、资本主义国有企业私有化和社会主义国家全民所有制变为多种所有制的分析 五、股份制是悄悄地消亡占有观念,实现公有制的过渡点 六、关于精神劳动资料对占有观念的否定 第五节 劳动价值的观念更新——三位一体的劳动价值论 一、价值论 二、论劳动的价值创造 第六节 论分配 一、关于分配的历史论述 二、分配的“历史的前提”探源 三、资本主义分配形式的历史演变 四、罗斯福的宏观分配论 第七节 科技价值论——现代生产力论 一、论科学与技术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传统观念上引起的冲击 三、教育是立国之本,生产力发展的基础 第八节 现代经济学的前提与思考——论商品、论市场 一、现代经济学的前提 二、现代经济学的思考 第二章 领导者原创、创新的思维方法论 第一节 哲学的反思及其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条件下需要丰富与发展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身的矛盾运动 三、丰富与发展的现实性 四、唯物辩证法的概念体系——1/2/8律 五、概念开发与定义性公理——具体认识的过程研究 第二节 原创、创新思维方法论1/2/8律 一、什么是原创、创新思维方法1/2/8律 二、创新思维方法1/2/8律的逻辑推演 第三章 论创造性思维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的物质基础 一、身心健康 二、体育 三、智育 第二节 智育的基础训练 一、观察力 二、记忆力 三、思维能力 第三节 智育的创造力训练 一、关于创造力 二、创造性思维方法 第四章 领导者的素质 第一节 领导者的基本素质及其分析 一、领导者的智能结构 二、领导者成为实际决策者的条件 第二节 领导者的素质构成 一、领导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 二、领导者的知识素质 三、领导者的能力素质 四、领导者的心理素质 五、领导者的身体素质 第三节 领导者的智慧 一、领导者的智慧阶梯 二、领导者的四种类型及其分析 三、领导者的行为规范 第五章 领导者的科学决策 第一节 决策学是领导者的一门必修课 一、决策的概念 二、决策学发展简史 三、决策学发展概况 四、决策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决策学的哲学基础 一、决策、决策学的科学结构与决策学 二、决策的科学原理 第三节 决策机构 一、决策学的基本要素 二、决策与情报科学 三、决策机构及其最优化设计 第四节 决策的核心要素 一、决策管理的核心要素——人 二、意识、目标发展的历史 三、关于“目的”的概念 四、决策的目的与意义 五、正确的决策与错误的决策 六、真理是一个过程 七、检验真理的标准 八、科学决策的检验准则 第五节 科学决策的制定程序 一、决策模式 二、决策模式的客观存在性 三、关于“问题”的概念 四、决策的一般模式 五、决策模式分析 第六节 科学预测 一、预测的目的与意义 二、关于预测的几个基本概念 三、预测领域与预测区间的划分 四、预测科学的基本结构与要素 五、预测的基本程序与步骤 六、预测方法的种类 七、探索型规范型分类法 第六章 管理科学原理 第一节 管理概念的开发 一、管理是微分决策的积分 二、管理学的科学结构 三、组合成功——管理系统的构成 第二节 管理科学原理 一、信息性与运化性 二、多义性与同态性 三、层次性与边界性 四、约束性与随机性 五、稳定性与“几”变性 六、管理学原理系统 第七章 领导者管理心理学哲学论纲 第一节 心灵管理的发端——仁论 一、天道与人道 二、关于人的心灵的驱动力 三、自导式管理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心灵奥秘的开发——人的本质分析 一、知灵知肉 二、知天(知)知智 三、知恶知善 四、知天道知人道 五、心灵的开发 第三节 心灵的现实性——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知自然知社会 二、知“我”达于超“我” 三、知天时、知地利、知人和 四、在决策管理科学中,中西方文化比较 第四节 心灵感应之道 一、管理自身——正人先正己 二、心灵感应——不言而教,无为而治 第五节 心灵感应术——在上不骄 一、制定正确的决策目标 二、至诚无息,理布四方 第六节 心灵感应术——在下不倍 一、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 二、在下不倍追求自由 第八章 领导者识人用人策略 第一节 人才思想研究 一、我国古代人才思想 二、西方科技的发展与人才中心 三、现代人才研究 四、人才的智能结构 第二节 领导者的识人策略 一、借鉴《六韬》中的知人术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识人的几种技巧 三、从细微之处入手,全面考察人才 四、选拔人才时应考虑的要素 五、领导者考察下属六法 第三节 领导者的用人方略 一、用才学 二、用才学的基本原理 三、用才方略 四、用才的准则、方法分析与技巧 第九章 领导者的战略与规划能力 第一节 地区发展战略研究决策系统分析图解读 第二节 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结构 一、决策系统的基本结构 二、地区发展战略研究系统的要素与结构分析 第三节 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程序 一、怎样进行概念开发 二、在分析问题的同时,要建立价值标准 三、怎样制定发展战略的对策 四、审校对策——抉择决策方案 第四节 研究制定发展战略的工作程序 一、研究制定发展战略工作的第一阶段 二、研究制定发展战略工作的第二阶段 第五节 规划与计划——战略决策到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 一、发展战略规划与计划的概念 二、规划与计划的特性 三、计划的种类 四、计划的评价标准 第十章 重大工程科学决策系统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大工程科学决策系统分析 一、科学预测、目标初选部分 二、可行性研究部分 三、评价反馈部分 第三节 重大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一、可行性研究的基本目的与要求 二、《可行性研究》的构成与主要作用 三、关于基础资料 四、重大工程决策科学化的思维概念程序 试读章节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用人准则 用人要成功而有效,这是每个领导者都想做到的。齐桓公称霸的时候,有一位功不可没的宰相管仲。管仲是个足智多谋的人,早在公元前七世纪的时候,他就提出了以下用人的若干准则: 1.妒忌心强的人不能委以大任 一般的人,难免都会妒忌别人,这也是一种正常的表现,因为有时候这种妒忌可以直接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所以不能说妒忌就一定是消极的。如果妒忌心太强了,就容易产生怨恨,觉得他人是自己前进的最大障碍,到了这种地步,往往就会做一些过激的事情来,甚至于愤而谋叛也毫不为奇。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妒忌心强的人气量太小,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因此不能委以重任。 2.目光远大的人可以共谋大事 所谓有抱负的人也就是目光相当长远的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光,有些人比较急功近利,往往只顾眼前利益,这种人目光短浅,虽然会暂时表现得相当出色,但是缺少一种对未来的把握和规划能力,做事只停留在现在的水平上。 如果领导者本身是目光远大的人,对自己的公司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并且需要助手,那么这种人倒是很好的选择,因为这类人最适合于被领导者指挥运用,以发挥他的长处。 而一个能共谋大事的合作者则往往能在某些重大问题上提出卓有成效的见地,这样的人是领导者的“宰相”和“谋士”,而不仅仅是助手,如果领导者能找到这样的人,那么对事业的发展无疑是如虎添翼。 3.不要亲近性格急躁的人 这种人往往受不了挫折,常常会因为一些细小的失败而暴跳如雷,自怨自艾。这样的人做事往往毫无计划,贸然采取行动,等到事情失败又怨天尤人,从不去想失败的原因,也很少能够成功。如果领导者遇到这样的人,那么就该远离他,以免受到他的牵累而后悔。 4.决不可以重用偏激的人 过犹不及,太过偏激的人往往缺乏理智,容易冲动,也就容易把事情搞砸。这正如太偏食的人过于挑食,身体就不会健康一样,思想如果过于偏激,就不会成大事。他总是使事情走向某一个极端,等到受阻或失败,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样永远也到达不了最佳状态。这正如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理想往往是瑰丽的,不断引发人们去追求,但是如果缺少对现实的支撑,理想也只能是空中楼阁。相反,如果满脑子考虑的都是琐碎的现实,那么终会被淹没在现实的海洋里而不能自拔,最终陷入迷茫之中,所以凡是要成大事,都要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5.一定要耐心期待大器晚成的人 有的人有些小聪明,往往能想出一些小点子把事情点缀得更完美,这类人看上去思维敏捷,反应灵敏,也的确讨人喜欢;但是也有另一些人,表面上看并不聪明,甚至有点傻的样子,却往往能大器晚成。对于这类大智若愚的人,领导者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决不能由于一时的无为而冷落他甚至遗弃他,因为这类人往往能预测未来,注重追求长远的利益。既然是长远的利益,也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信任他并给予重任,而不能让这类宝贵的人才流失。 6.轻易就断定没有一点问题的人不牢靠 无论大事小事,一定存在着各种问题,做事情说到底也就是解决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轻易就断定没有任何问题,这至少表明他对这件事看的还不够深入。这种草率作风是极不牢靠一种表现。如果让他做一些重大的事情,那得到的也只能是一些失望的结果,所以这种人不可轻易相信他,否则上当的只能是自己。 除非有十足的把握,否则一般人对任何事不可能许下重诺,因为事情的发展往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各种无法预料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所以一个负责任的人并不一定会常常许诺。相反,正是由于他的责任心,使他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考虑,他才不会轻易许诺,这样的人才是可靠的,不要因为他们没有承诺而不委以重任,只要给予充分的信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事情多半就会成功。 而相反有一类人,随口就答应,表现得很自信,到头来却不能完成使命。而且这种人也常常为自己轻易打下的保票找出各种理由来推诿塞责,对于这种轻诺又寡信的人,千万不可信任。 7.说话少但很有分量的人定能担当大任 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人未必就是能担当大任的人,而且这种人常常没有什么真才实能。他们只能通过口头的表演来取信别人,抬高自己。 真正有能力的人,只讲一些必要的话,而且一开口就常常切中问题的要害,这种人往往谨慎小心,没有草率的作风,观察问题也比较深入细致,客观全面,做出的决定也实际可靠,获得的成果也就实实在在。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一个领导者应该注意一些少言寡语的人,因为他们的声音往往最有参考价值。切不可被一些天花乱坠的话所迷惑,这也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所应该具有的鉴别力。P624-626 序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时代精神,创主流文化 领导是领路人,是向导,是导师。领导必须首先认识“路”,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领导就要把握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就要从“哲学、理论、方法”三个层面,全面地把握领导科学的规律。 所谓哲学层面,就是把握时代精神,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认识论。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解决的是人生大目标的问题,科学的信仰问题;建立科学的认识论解决的是科学的思维工具问题,培根称它为“心用的工具”,列宁称它为“宝贵的方法”。这个“心用的工具”和“宝贵的方法”就是唯物辩证法,它的现代表述就是以“对立统一律”为核心、为第一公理的概念体系,即1/2/8律。正是它构成了研究横跨自然领域、社会领域和思维领域的大学科方法论基础,并表明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为了建立科学的信仰,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认识论问题,本书用一、二、三章进行了严密的分析与论述。目的在于把握时代精神,破除人们对现实表象产生的各种困惑,使人们认识到旧观念、旧理论产生危机之时,正是新观念、新理论诞生的曙光。这个新观念概括为一句话,就是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新理论概括为一句话,就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了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性,我们仅举一个例子,那就是在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中,科学技术的贡献率远远超过劳动力和资本的贡献率。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20世纪初,知识的贡献率仅为5%左右,现在,知识、科学技术的贡献率已达50%~87%。目前,发达国家拥有的技术专利达到世界总数的95%,技术转让和专利收入占世界总值的98%。近几年,美、英、法、德发达国家,劳动力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仅为1.75 9/6左右。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总产值如果设定为1,到1998年世界经济总产值则为39,增加接近40倍。 这些数字说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时代的精神”。这种“时代的精神”在世界范围内由于认知的先后不同,则各国经济发展的快慢也就不同,致使当今世界出现了四种类型的国家: 1.以知识生产为主的国家,称之为头脑型国家; 2.以物资产品生产为主的国家,称之为躯干型国家; 3.以资源生产为主的国家,称之为手脚型国家; 4.以提供市场为主的国家,称之为豢养型国家。 目前,豢养型国家与头脑型国家的国民收入相差约100倍,国家间的贫富差距之大是前所未有的。现实在教育着人们,如果20世纪70年代末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们还未认知它的深远历史意义的话,那么面对今天的现实,人们总该能够认识它的深刻含义。今天的现实是: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指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中国的经济发展走上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果。继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的理论,有力地落实了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得我国的经济保持了快速的增长,综合国力全面提升,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具有了世界性的影响力。 对这种时代精神的最深刻、最精辟、最概括的表述,就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科学”两个字。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面对现代经济发展的现实在观念更新上所进行的原创,为现代经济学建立了观念性的(哲学)前提,那么,在这个新的经济基础的观念下,经过提升产生的社会治理的新观念,就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如果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突破性发展,那么,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建设一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安全、和谐、繁荣、昌盛的社会,就是对马克思政治学说的突破性发展。这两个原创的观念是我们党面对熟透了的现实,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唯物辩证法,做出的最高哲学概括和理论建设。它必将成为指引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指路明灯和科学信仰,它必将燃起人们心灵的正义之火,创造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走上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世界的共识。 为了深刻领会这两大观念,本书用三章的篇幅对这两大观念产生的来龙去脉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现代发挥为指导思想,对两大观念展开了逻辑分析与演绎,提出了与时俱进,要更新观念或对一系列常识性的观念进行再认识。这些观念是:对人的认知观念、对思维的认知观念、对劳动的认知观念、对领导者(干部)与企业家的认知观念、对劳动资料的认知’观念、对占有(所有制)的认知观念、对价值创造的认知观念、对商品的本质的认知观念等。领导只有对这些常识性的观念进行再认识,才能透过现实发展的现象看到本质,解除心中的困惑,才能把握时代的精神,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当代潮流,创造现代的主流文化,才能领导地区发展、部门发展、企业发展,成为一个有明确的人生大目标,具有哲学素养,能预断未来,先知先觉,识路带路的领导人。 所谓理论层面,就是在把握了科学的发展观与科学的认识论之后,要把握领导科学的系统理论与知识。如果说,把握了医学的系统知识与技能就能做一个合格的职业医生,那么,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要把握什么样的系统理论知识与技能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书在第四章首先论述了领导者所应具备的素质,对领导的概念进行了开发。指出领导者是社会系统中非个人组成的人事系统的决策管理者,其本质是具有发挥出决策和管理功能的优良的智能结构,其功能表现是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能做出科学的正确的决策,并能科学地执行决策,领导、组织、指挥团队达到预想的目标。用通俗的话说,领导者应是多谋善断的英雄,是人才而不是匠才,他在团体中起的是头脑的作用。所以,在古代领导也称之为首领,对首领的要求则是“内圣外王”,即卓越的领导应是圣才。 圣才应把握什么样的系统理论与知识体系呢?本书在第五、六、七、八章论述了领导者应把握的系统理论与知识体系。通读此书的人就会体认到这些知识是逻辑一贯的知识体系。这个逻辑一贯的知识体系是从领导者的本质是决策管理能力出发,首先给出设定性公理,什么是决策。决策是人对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原则、方法与手段所做的决定。从这个定义性公理出发,应用大学科方法论给出的逻辑公理体系,对这个设定性公理进行严密的逻辑演绎所得到的逻辑一贯的概念体系,就是决策管理科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它不再是统计的结论,而是根据不可推翻的公理性前提经过逻辑证明的真理。用哲学的语言表述就是“前提(设定性公理——观念)不假,结论必真”。这些结论就是第五章决策科学原理,第六章管理科学原理,第七章领导管理心理学的哲学论纲和第八章领导者识人、用人策略。这就是领导者必须把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从决策的概念人们可以体会到,决策是脑力劳动,这种劳动要达到或者说要完成两个发明,一个是发明目标,一个是发明(或选择)达于目标的原则、方法与手段。可见,决策学是精神现象学,是创造的科学,是在头脑中完成信息变换的科学。本书通过这四章内容奉献给领导的不只是抽象的理论,它同时提供的是面对现实问题进行科学决策管理的思维程序、领导工作程序、方法与技巧。从而使领导工作有章可循,使领导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使所谓的领导艺术上升为领导的科学。卓越、超群、纯熟地把握这一理论知识体系可以使领导工作达于艺术的境界,毛泽东同志用兵如神,就是领导军队的艺术境界。 所谓方法层面,就是应用这一理论知识体系去解决具体问题所得到的一些理论与方法。本书在第九章领导者的战略与规划能力,第十章重大工程科学决策系统分析,提供了两个应用实例。前者为地区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了思维与工作程序,后者为部门的具体任务决策提供了思维程序,它们都是决策管理理论和领导科学原理的具体运用,读者可以举一反三,进行思考与创造,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全面、准确地运用和贯彻落实这一重要理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