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一个身材细瘦的女子,用十年的时光走出了令人瞩目的人生四大步:央视著名主持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传媒专业的研究生、香港凤凰卫视的品牌女主持、阳光卫视的当家人。《杨澜访谈录》是其领先品牌。本书中她访谈的是国际政界风云人物:举世瞩目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欧盟改革的先锋者普罗迪、“超级国务卿”基辛格……节目中畅谈的话题不仅围绕时事或专业,更以人的经历、感受和智慧为中心,抽丝剥茧地讲述人的故事,以成败得失、人生百味体现人的智慧和感悟。让我们通过本书去感受那些平常可望而不可及的世界名人,拉近距离,沟通彼此。
《杨澜访谈录》为“阳光文化”的名牌访谈录。节目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方面的热门话题,与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进行广泛探讨,并且畅谈个人成长经历,折射出特有的历史瞬间和社会背景。访谈节目中畅谈的话题不仅紧紧围绕时事或专业,更以人的经历、感受和智慧为中心,抽丝剥茧地讲述人的故事,以成败得失、人生百味体现人的智慧和感悟,让观众通过节目去感受那些平常可望而不可及的世界名人,拉近距离,沟通彼此。
《杨澜访谈录》将以文字版的形式在中国城市出版结集出版,并配以杨澜印象、人物背景及专家点评。
总序
作者序
克林顿
杨澜印象
杨澜访谈录
政治生涯——仍举世瞩目的美国前总统
媒体传真——克林顿正式出任联合国海啸救灾特使
普罗迪
杨澜印象
杨澜访谈录
政治生涯——欧盟改革的先锋者
媒体传真——普罗迪呼吁对话解决中欧问题
弗雷歇特
杨澜印象
杨澜访谈录
政治生涯——联合国任职最高的女性
媒体传真——联合国改革欲速则不达
罗高寿、斯捷潘诺娃
杨澜印象
杨澜访谈录
政治生涯——朋友遍中国的俄罗斯大使
媒体传真——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离任
基辛格
杨澜印象
杨澜访谈录
政治生涯——“超级国务卿”基辛格
媒体传真——基辛格:不反对军事干预伊朗核项目
何立强
杨澜印象
杨澜访谈录
政治生涯——何立强:挥之不去的中国情
媒体传真——世界多极化趋势势不可挡
巴尔舍夫斯基
杨澜印象
杨澜访谈录
政治生涯——谈判席上的“石墙”
媒体传真——巴尔舍夫斯基预计中国今年将成美最大贸易伙伴
吴建民
杨澜印象
杨澜访谈录
政治生涯——塔起中法友谊的桥梁
媒体传真——吴建民:交流也是生产力
李道豫
杨澜印象
杨澜访谈录
政治生涯——无怨无悔的外交管
媒体传真——李道豫:资深外交官的公共关系情结
杨澜:联合国秘书长这一职位对你而言很有吸引力吗?尽管赫尔姆斯参议员认为你并不适合这个工作。
克林顿:赫尔姆斯参议员正在从他那些极端保守的支持者那里筹款。他知道他需要做的就是攻击我。实际上,在我的总统任期内,他和我一起工作过。在我的任期内,美国最终支付了拖欠的联合国会费。他反复说过,克林顿政府在帮助改善联合国的管理方面,要比以前任何一届美国政府更为出色。所以我没把他的话太当回事儿。联合国,你知道,联合国很重要。但是美国人不可能成为秘书长,来自联合国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的人选都不可能成为秘书长。我很高兴人们这么说。但是我从来没认真考虑过这份工作。我还是会继续通过我的基金会开展工作。我会努力为公众服务,去做那些我会做得与众不同的工作。
杨澜:自从做过心脏搭桥手术后,人们觉得您在电视上看起来身体不是很好。那您是如何恢复的?作为联合国特使,您如何完成这次在海啸受灾地区的工作呢?
克林顿:我现在感觉很好。你知道,手术后的恢复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我瘦了一点,我需要这样。你知道,我每天都锻炼。我现在感觉很好,甚至感觉比我以前更好。
杨澜:每天会走多久?
克林顿:我今天没走。我一般每天要走一个多小时。我还做举重锻炼,一星期四次。我感觉很好。
P6
对国际政界人物的历史观察
我们能多么彻底地把辛辛苦苦学到的知识还给老师?那天看到一位高中学生的数学考卷,我完全傻了眼,估计如果自己做,及格是万万不可能的。想当年,我可是优等生!远的不谈,就拿研究生时攻读的国际传媒专业来说,也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当时国际政治与外交是重要课程,阅读量和论文量都不少,夜夜伏案疾书一一不对,电脑时代是“伏案疾敲”,洋洋洒洒,今天怎么就留不下多少印象了呢?
也不能完全这么说,有一门课叫“决策”,分析国际事务中的政策制定过程,其分析法就非常实用,所以我记得很牢。这个理论其实很好懂,那就是国家政策的出台是国家利益、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综合产物,有时,后两者的影响力甚至左右前者的理性判断。
比如伊拉克战争吧,它的爆发既与“9·11”之后美国民众的安全感缺乏,以及美国在中东的利益相关,也是五角大楼与军火商的利益之所在。同时,布什以及他身边智囊(抑或他们才是真正的决策者)的个人因素也是极其重要的诱发因素。我相信,未来定有不少鸿篇巨制来分析这样一个糟烂的决策是如何出笼的,而我能想像出教授正眉飞色舞地告诉我的师弟、师妹们这种方法论是如何屡试不爽。
于是,在采访国际政界人士时,我常常用这个逻辑来做背景分析,并把人物放进历史中观察。作为个人,他们既参与了决策的制定,也见证了这些决策对历史、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因此自然成为访谈的切入点。比如基辛格博士曾因中东穿梭外交的成功而获诺贝尔和平奖,其外交思想就深受欧洲协和时代名相俾斯麦合纵连横、开创近百年和平世纪的影响。他相信所谓和平不过是冲突之间隙,是外交家可以力争的、暂时的势力平衡国与国之间的深仇大恨,也可凭借外交斡旋而找到化解的出路。在到中国进行破冰之旅、误判几临绝境时,他找到了“海峡两岸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美国对此不持异议”的名句,又用“acknowfedge”(认同)代替“recognjze”(承认),做了两国都能接受的文字表达,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哈佛水平”!当共同开创中美关系新纪元的元老们纷纷离世,基辛格特别怀念的是他的老对手周恩来,“与那些总是想办法让你精疲力竭的俄国人不同的是,周总理对你的关怀无微不至,这让你深受感动,甚至在不得不拒绝他的提议时会深感愧疚。”这种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中国外交精髓,就是老外们要专门研习的了。
当然,外交中不是没有尴尬的时候,那种里外不是人的夹板气是需要有气度去接受的。有趣的是,中美wTo的两位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和巴尔舍夫斯基在接受我采访时不约而同地感叹来自内部的压力。一边是转型期的中国,“卖国”是当部门利益受到威胁时随口而出的指责;另一边是对中国又爱又恨的美国,一句“向共产中国妥协”,世界就超越了经济的范畴。就连巴尔舍夫斯基从中国给女儿带回的布娃娃也成了被人攻击的对象,她不得不为这莫名其妙的“海关逃税”事件公开道歉。我猜想,这种苦恼大概是外交家们共同的职业体验吧。有了苦闷,只能咽下忍住,然后继续向前,这就是本事。
所以,这是一群有趣的人,特别是当他们不再玩弄辞令的时候。前驻法大使吴建民就相当具有个人魅力,他对两国文化的精通,以及不卑不亢、带着人情味的态度,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功不可没。可惜,这样有魅力的中国外交官还不够多。当他就任外交学院院长后,对学生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学习怎样问候,这好像是幼儿园课程,但真的就有在大学里培训的必要!
当这一代学生出道后,中国的外交界也许会有更多的新气象。研究那时的中国外交政策的分析家们,或许会在他们的专著中写下这样的话:“20世纪2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常有那个时代的特有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对逐渐强大的祖国深感自豪,而他们对世界的了解同样令人叹服。如果他们能深刻地了解强大所带来的责任感,并保持东方文化的谦睦有礼、和谐宽容,他们中间将出现伟大的外交家。”
杨澜
阳光媒体投资集团主席
2005 10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