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险象环生的市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美)多米尼克·巴顿//罗伯托·纽威尔//格雷戈里·威尔逊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堪称一本指南性读物。基于作者所在公司的客户在许多国家金融危机中的真实故事,本书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实践者的见解。尽管它提供了全面、深入、基于客户实际的分析研究,但是也并非提供了全部的答案。金融危机风云莫测,其管理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过程。

内容推荐

《险象环生的市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特殊挑战进行了全面阐述。无论你是希望规避损失的投资者,还是负责公司经营的管理者,抑或是卷入金融危机的公关部门官员,本书都你首选的危机管理指南。该书是专业人士从微观经济角度编写的,它立足于麦肯锡公司广泛的客户工作和全球经济研究成果,并融汇了多米尼克·巴顿、罗伯托·纽威尔和格雷戈里·威尔逊三位专家的实际危机管理经验。

目录

前言

 为何要事先主动管理金融危机?

 我们为何要编写《险象环生的市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致谢

第一部分 认识金融危机

第一章 《险象环生的市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绪论

 金融风暴正破坏着世界的稳定

 金融危机可以被研究、预测、管理和防范

 本书是什么、不是什么

 谁需要阅读本书

 第一部分:认识金融危机

 第二部分:抢占制胜先机

 第三部分:管理独特的银行风险

 第四部分:构建未来

第二章 认识全球市场的新现实

 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越来越高

 金融危机不断上升的原因

 面对危机你可以逃跑,但无法躲避

 展望未来

第三章 运用危机动力学审视日益高涨的金融风险

 危机的时序

 金融危机的动力学

 公司部门:评估价值损失

 跟踪利息偿付率,及时发现危机

 金融部门:困境中的银行

 认识宏观经济催化剂、外国基金和资产泡沫所造成的影响

 结论及对未来危机的展望

 附录3.1:金融危机的10个预警信号

 附录3.2:对经济中的价值损失进行估算

 附录3.3:危机国家公司部门表现不佳的原因

第二部分 抢占制胜先机

第四章 管理最初的100天

 对付危机的5个战术性步骤

 制定危机管理方案

 管理CE0工作日程

 附录4.1:描绘金融危机画卷

 附录4.2:危机爆发前公司如何增强融资能力

 附录4.3:情景规划在金融危机中的应用

第五章 捕捉风暴后的战略机遇

 辨认危机中的巨大机会

 摆脱束缚,争取更大自由

 成功把握危机带来的机遇

 附录5.1:扩大金融危机中的战略机遇:北卡罗莱纳国民银行的成功案例

第三部分 管理独特的银行风险

第六章 推动银行成功扭困

 确保扭困成功的7项管理措施

 梅隆银行的成功扭困

 克里斯蒂亚纳银行的成功扭困

 菲兰银行扭困失败

 政府如何处理问题银行

 政府在银行扭困战略中的作用

 附录6.1:为金融危机中的官方支持建立理论基础

第七章 通过大力回收不良贷款实现成本最小化

 培养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不良贷款回收能力 

 政府管理不良贷款时出现的特殊问题

 管理方面的教训:斯堪的纳维亚的好银行和坏银行

第四部分 构建未来

第八章 增强系统的保护能力

 按国际标准进行公司治理

 采用更好的会计准则

 发展资本市场

 重建监管制度

 建立有效的法律基础

 附录8.1:良好公司治理的16个要素

 附录8.2:新加坡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

 附录8.3:掌控公司应遵循的市场纪律:CE0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九章 设计新的市场化金融架构

 认清现行标准和方法的局限性

 强化私人部门在制定降低未来危机风险的准则

 附录9.1:金融稳定论坛标准摘要

术语表

后记

试读章节

在每一个我们工作过的发生危机国家里,无论实体部门还是金融部门,其透明度都存在很多问题。缺乏成熟的功能健全的资本市场就是缺乏透明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由于缺乏足够可靠的数据,资本回报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这样的标准计算方法有些行不通,虽然我们在第三章中说过也可以进行类似的估算。这种信息的不透明会导致对单个公司和整个行业的分析失真,不能正确地反映经济中的价值损益。

在许多国家,正确理解真实的现金流量被上升到一门艺术形式,需要对年报的会计附注做仔细的研究,才能做出全面的判断。你必须对年报进行深入挖掘,去寻找若干年中公司所产生的负现金流(包括股利发放)。尽管通过对股东权益分析报告的仔细梳理也能解读一些相关的信息,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做出明智的决策,但有时甚至得到简单的利息保障倍数(ICR)都很困难,因为各个公司并不是以方便使用者的格式定期将其公布出来。P282

序言

基于治理机制的金融市场危机管理

八年前发生在亚洲国家破坏力极强的金融危机似乎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但是,对这场危机发生的原因的分析还远远不是那么清晰。由麦肯锡咨询专家撰写的《险象环生的市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一书提出了他们的见解:东亚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就是东亚国家的经济增长,几乎完全依赖资源的投入而不是通过效率的提高达到的。这种空心增长缺乏长久支撑,最后以金融体系的崩溃并吞噬了过去数十年的辛苦和成果而告终。

一、金融危机的事前管理

(一)金融危机的噩梦

在现代经济中,作为经济社会各种联系与矛盾的交汇点,金融业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部门,金融危机很容易引发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几乎可以在瞬间摧毁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而使之陷入企业破产、社会失序和政府垮台的艰难境地。

金融危机是一场瘟疫,在国与国之间传染。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唇齿相依,单个国家只要融入了国际金融体系就难以独善其身。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制度尚未健全,管理上脆弱无力的国家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跃入了全球化的竞争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金融危机昭示出这些国家金融体系的先天不足和极度脆弱。这使本来就容易波动起伏的金融市场更加扑朔迷离,因此“金融危机会发生得更加频繁、代价更大并且更为持久”。

那么,面对危机,是否可能转败为胜,变危险为机会?如何才能赢得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是否存在超越地理疆域、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的通用法则?本书“向读者展现了危机管理实践者的见解”。麦肯锡根据其全球客户工作经验,从微观和实践的角度,提供了一家之言。

(二)解放思想,挣脱束缚,树立主动的事前管理意识

“传统的学识和大量的文献使许多高层管理者认为金融危机是难以预测的。”这些观点使得管理者们相信,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对它的理解、预防和管理是不可能的。但本书作者反对这种观点,并认为“即使在不同的国家,危机的预警信号也是共通的”。危机可以被察觉、识别,采取行动后可以降低金融危机的危害甚或避免其发生。为了在金融危机管理中采取主动,首要的一点是必须解放思想,挣脱传统思想桎梏的束缚。要而言之,要树立“金融危机可以被研究、预测、管理和防范”的理念与意识。

本书的第一部分“认识金融危机”,描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成因和形成模式。既然可以理解其产生发展,那么它就是可预先察觉的,这为事前管理提供了可能。

(三)基于治理机制的全面解决方案

由于“不存在单一的神奇解决方案”,所有有效的方案都必须是一个全面解决方案。本书针对企业、银行和国家三类不同的对象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1.面向企业的解决方案

本书的第二部分“抢占制胜先机”针对企业提出了解决方案。企业在危机的不同阶段的任务和战略是不一样的。在初期,为了保证生存,就必须保证流动性,本书就此提出了五种战术方法,包括最优化其现金情况、辨别运营风险并使之最小化、制定情景计划、做好准备放弃资产以获得现金和保护信心。在中后期,为了保证胜出,就必须同时“在几条战线上作战”,例如,针对机遇而制定未来规划、设定积极的改革志向、发现独特的并购机遇、高效的执行策略,等等。金融危机的爆发并不纯粹是一件坏事,金融危机犹如狂风暴雨一般扫荡在平时难以撼动的旧制度和旧秩序,新的战略机遇往往由此诞生。

2.面向银行的解决方案  本书的第三部分“管理独特的银行风险”讨论了银行风险的事后管理。金融危机的爆发往往起源于银行系统流动性的丧失,金融危机的扭困也往往体现为银行系统的重建。本部分讨论了维持流动性、控制核心业务、树立内外各方面信心、削减成本以获取短期(即期)收益等措施,并阐述了如何通过建立资产管理公司(AMCS)来实现问题贷款的高比例回收。

3.面向市场的解决方案

本书的第四部分“构建未来”的讨论焦点是治理结构。这一部分呼吁私人部门参与、推动与领导一个崭新的全球金融构架的形成,这一构架包括了与治理结构、资本市场和政府监管相关的一系列的准则和措施,它们构成了一个防范全球金融危机的安全网。

本书所开出的药方包括自律管理、市场监督和政府监管,它们一道构成了企业的治理机制,其中自律管理是内部治理,市场监督和政府监管是外部治理。对治理结构的兴趣和重视是国际性的和高层次的,已经成为许多政治领袖和政府首脑的日常话题,目前全球在治理机制方面出现了趋同的趋势。投资的全球化要求治理机制的一致以便于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可以比较投资单位的优劣从而做出投资决策,治理机制成为在世界范围之内跨越不同文化、民族、国家和环境的投资识别信号。

从以上内容介绍来看,无论是针对企业、银行还是针对市场,与其说《险象环生的市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是一本关于风险控制的书,不如说它是在特定背景下对治理机制的具体阐述。

二、《险象环生的市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尽管我国已经开始意识到并且采取措施化解金融风险,但是由于风险来源的基础性质以及风险累积的历时已久,金融风险尚远未得到充分化解。另外,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日益突出,如何管理流动性风险正在成为银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而直接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往往表现为单个银行流动性的断绝最后导致的整个金融体系流动性的缺失。《险象环生的市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一)树立危机的可认识、可控制、可管理意识,建立金融安全预警系统

本书主张“通过识别在银行业的实体部门发生的早期的预警信号……能够在危机对公司或国家达到一定的破坏程度之前发现它们”。金融危机不是无踪可循,无迹可求的。例如,在金融危机前,往往通货膨胀较高,汇率升值,经常账户逆差扩大,资产价格飙升,非正常大规模短期资本流入,等等。要建立全面的监控系统和预警系统,密切关注经济变量的走势和变化,对金融危机保持警觉和做出预测。

(二)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规范企业治理机制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企业治理机制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融资结构过于单一,间接融资处于绝对优势。从长远来看,一个合理的格局应该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对平衡的协调发展,200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直接融资上升到战略性高度。应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起覆盖股票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三板市场、企业债券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多层次的企业直接融资体系。

我国正长期面临着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历史性挑战。当前任务主要有:改善股权分裂的股权结构,控制“内部人控制”现象,建立有效的经理人员遴选、约束和激励机制,等等。这些目标并非短期之内可以一蹴而就。

(三)改善商业银行的治理机制和经营管理

1.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

尽管《险象环生的市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认为“银行扭困与国家无关,是仅仅关系到银行自身的事”,但是在我国目前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银行改制绝非银行自身的事情。我国目前的银行业改革是政府主导的。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是我国银行再造工程的基本方针,我国已经制定了并且开始执行了改制、股改和上市三步曲的战略构想。期冀通过对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能够构建较为合理、完善的治理结构。

2.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险象环生的市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进一步警示我们要很好地研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式问题。近年来工商银行着重加强了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防范,取得了不少成绩,今后要在继续抓好以上风险防范的同时,要重点研究和防范操作风险。这些年来,我们在内控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以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标准来衡量还远远不够。我们要通过3~5年的努力,建立具有工商银行特色的内部控制体系,操作风险管理水平达到国内银行业领先水平,从而提高我行的核心竞争力。

在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大家形成了一种共识,即建设真正的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是公司治理的完善,包括法人治理结构、经营模式、增长方式、资产结构、财务结构、组织结构、内控管理及业务流程等诸多方面的改革。一方面,建立和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内容之一,另一方面,我们的风险管理制度仍然有些薄弱;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出台,对我们的风险管理和资本约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工商银行一边建设内部评级法系统,一边扎实地搞好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对于真正建立财务稳健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现代银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资金营运业务

传统上,我国银行盈利依赖存贷款利差,收入来源单一,经营风险过于集中,不利于银行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扩大银行的收入来源,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银行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资金营运业务。

银行应确立优先发展中间业务的战略导向,资源配置应优先向中间业务倾斜和集中,加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推进中间业务整合和品牌建设,同时切实加强中间业务风险管理。

为稳健快速发展资金业务,银行必须处理好三个层次的均衡和协调问题。首先,要处理好整体资产在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收益分配和风险均衡;其次,要处理好保证支付和对外资金运作之间的关系;其三,在运作资金既定的前提下,要协调好各个货币子市场运作,统筹配置资金,不断提高资金营运效益,使货币市场收入真正成为商业银行持续的利润增长点。

三、凤凰涅檠。福兮祸兮?

从意识到行动,从战略到战术,从原则到措施,本书为一个企业乃至全球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和治理措施提供了关于基本方针和行动步骤的一些设想。《险象环生的市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应该是那些正处于危机管理“征途”上的银行从业者的一本随身携带的指导参考书。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矛盾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金融危机既可能带来伤害,又提供了机会,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险象环生的市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深刻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

凤凰涅檠,浴火才能重生。无论是从金融危机中扭困过来,还是意识到金融危机而主动采取变革,都是一个充满着和浸透了“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的脱胎换骨过程,这正如贯穿《险象环生的市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全书的战斗号角:“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决心、技术、坚韧和辛苦的工作。”

诚然如是,是以为序。

后记

《险象环生的市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是一本研究金融危机,为管理金融危机提供实际解决方法的书。原著观点精辟、见解深刻,对于正在逐步探索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的中国商业银行而言,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决定将其介绍给更多的国内渎者。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高度评价了本书,并欣然为译著作序;中国工商银行资金营运部徐志宏总经理组织了此书的翻译和审校工作;马续田、沙飞、邓扬帆、陈畅、刘劲松、胡兆峰、段卫平等同志参与了各章的翻译,资金营运部朱长法副总经理对译稿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修改意见。

中国金融出版社编辑张林对全书进行了翻译校对,张哲强主任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译者

2005年9月

书评(媒体评论)

“金融危机并不仅仅是央行官员和监管者所关注的事。本书作者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危害和机遇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对于任何全球性的公司——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非金融机构的高管者来说,这部著作都是一本必读书。”

梅隆金融公司副主席罗纳德·P·奥汉利(Ronald P·0’Hanley)

“基于作者在最近几年在世界各地金融危机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本书对金融危机的起因和最终解决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如果银行家、公司主管和政府金融官员们能够利用这一研究成果,并将作者所总结的重要经验付诸实践,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成本并尽快摸索出从危机中扭困的路径。”

国际金融研究所董事总经理查尔斯·H·达拉若(Charles H·Dallara)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险象环生的市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是所有严肃的投资者和高级管理者的一本必读书。麦肯锡公司的作者以金融从业者的独特角度为我们展示了预测、管理并战胜金融危机所面临的挑战性。书中呼吁私营部门的主要参与者在促进建立新的市场标准与市场结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以避免未来金融危机的发生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的潜在冲击。”

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主席兼CEO、美国财政部前任副部长、

哈佛商学院前任教授罗伯特·R·格劳伯(Robert R·Glauber)

“作者触及到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他们强调了金融机构管理层的重要作用——不但可以带领自己的机构脱离危机的苦海,而且能够促进金融系统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渣打银行集团首席财务官彼得·桑德斯(Perter Sands)

“基于与私人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广泛而成功的合作,巴顿、纽威尔和威尔逊对金融危机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对于如何避免危机、如何预见危机以及危机发生后采取伺种措施,他们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有说服力的指导。作为金融危机领域的前沿研究人员,三位作者向大家提出了最佳实践忠告。三位作者在研究中齐心协力,为我们提供了私人部门的重要观点。”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总统经济

顾问委员会前主席马丁·贝利(Mariin Baily)

“本书的成就在于,作者对过去几年中发生的金融危机提供了一个新颖而富有想像力的分析方式,特别是从公司的立场出发来分析了金融危机。书中的聊点无论对公司高管人员还是对监管者和研究人员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实际上,本书非常巧妙地展示了所有利益相关者就金融危机问题进行对话所体现出来的价值。鉴于对金融危机的关注正在向非金融部门转移,本书的推出更是显得及时与重要。”

巴西中央银行前任行长古斯塔夫·弗朗哥(Gustavo Frarico)

“作为私人股权投资团体的成员之一,我向全球商业团体的所有成员推荐《险象环生的市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这本书。本书的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经验,这些经验如果能够得以应用推广,世界市场将会变得更加有效和稳定。”

孤星基金合伙人史迪芬·李(Steverl Lee)

“基于在金融危机中所积累的无以伦比的咨询经验,巴顿、纽威尔和威尔逊为我们分析金融危机提供了全新的角度。与传统的宏观角度不同,他们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以全新的视野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巧妙地预测并摆脱危机。”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何塞·A辛克曼(Jose A·Scheinkman)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5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