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宝塔山见证了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滚滚延河水奏响了永不消逝的红色恋歌。本书主要记述了张闻天与刘英、王稼祥与朱仲丽、彭德怀与浦安修、邓小平与卓琳等17对中共名人夫妻鲜为人知、曲折委婉、荡气回肠的红色婚恋故事: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温馨,有同床共枕时的甜言蜜语,有为人父母的欣喜与操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色之恋(宝塔山下中共名人的婚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培//冷新宇//朱建邦//刘延兵 |
出版社 | 华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巍巍宝塔山见证了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滚滚延河水奏响了永不消逝的红色恋歌。本书主要记述了张闻天与刘英、王稼祥与朱仲丽、彭德怀与浦安修、邓小平与卓琳等17对中共名人夫妻鲜为人知、曲折委婉、荡气回肠的红色婚恋故事: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温馨,有同床共枕时的甜言蜜语,有为人父母的欣喜与操劳……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记述了1935年10月至1948年5月,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工作或学习的张闻天、王稼祥、彭德怀、邓小平、陈云、贺龙、罗荣桓、徐向前、胡耀邦、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王宗槐、田家英、丁玲、郑律成、马海德17位中共名人情感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对他们一系列鲜为人知、曲折委婉、荡气回肠的红色婚恋故事的细致描写,使读者更全面、深刻地了解这些曾在中国现代史上叱咤风云、贡献卓著的革命先辈。 目录 序言/1 披尽黄沙始见金——张闻天与刘英/1 一、莫斯科的相遇相识/1 二、红色苏区的相知相恋/5 三、长征路上的相亲相爱/7 四、陕北——革命恋情的一生牵手/11 五、同甘共苦、相依相伴的日子/18 同甘共苦的革命恋情——王稼祥与朱仲丽/24 一、天南地北赴延安/24 二、宝塔山下的美满结合/28 三、峥嵘岁月,同甘共苦/35 曲折爱情路,悲欢夫妻情——彭德怀与浦安修/43 一、组织部里来了个大学生/43 二、彭德怀在爱情的门口犹豫了/46 三、用五元“份子钱”办了婚礼/51 四、婚姻的航船穿行于曲折的爱河之中/55 从此风雨相伴五十八载——邓小平与卓琳/62 一、邓小平的曲折情缘/63 二、延河为证:邓小平与卓琳从此携手共进/73 三、在新中国的风云变幻中,他们始终恩爱如初/83 一对“老实人”的爱——陈云与于若木/88 一、带着组织介绍信到延安/88 二、爱情滋生于护理/91 三、“老实人和老实人在一起能够合得来”/93 四、一元钱的婚礼/95 五、照顾陈云,于若木成了著名的营养学家/99 龙之恋——贺龙与薛明/102 一、“我们有五点相同”/102 二、贺龙的情感之路曾经不平坦/108 三、“你算贺龙的家属还不行吗?”/110 四、“一排龙,一排明”/115 五、风雨同舟共患难/118 永不消逝的延河恋歌——罗荣桓与林月琴/123 一、给“光棍儿司令”提亲/123 二、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128 三、转战南北的恩爱夫妻/132 延河之畔纯贞而成熟的恋情——徐向前与黄杰/141 一、初涉爱河/141 二、生离死别/143 三、两情相悦,心心相印/146 四、战火锤炼,爱情永存/150 五、执手笑看夕阳情/151 同志伴侣情——胡耀邦与李昭/155 一、延安最年轻的“高干”/155 二、延安大学的“小天使”/159 三、心灵的碰撞与婚前的“约法三章”/160 四、同甘共苦,风雨同舟/162 五、同志伴侣爱终生/165 生死与共爱更深——罗瑞卿与郝治平/170 一、延安相识/170 二、太行互恋/176 三、生死与共/181 月圆之缘——王树声与杨炬/186 一、求爱像打仗/186 二、战火姻缘/190 三、“调皮遇厉害,花好配月圆”/192 四、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194 五、平淡见真情/196 革命圣地的传奇姻缘——许光达与邹靖华/199 一、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结连理/199 二、战乱阻隔,痴情相守盼君归/203 三、月圆月缺,炮火中的背影/206 四、有情千里,延安重逢续前缘/208 五、休戚与共,忠贞不渝/211 宝塔山下结良缘——王宗槐与范景明/215 一、山歌传情,相识相恋/215 二、千里相会,延安完婚/221 三、转战南北,心心相印/226 一线风筝比翼飞——田家妻与董边/230 一、“你只管去上班,别管我”/230 二、“勇敢地走着一条光明的路”/232 三、“两个人的事,由女方做主”/235 四、“今天的课我上不了了”/238 白头偕老的知心爱人——丁玲与陈明/244 一、幸福与磨难的三次婚恋/244 二、情深意长的“姐弟恋”/250 三、妇唱夫随,其乐融融/257 四、风雨中携手并肩,白头偕老/266 黄土高原上的异国情缘——郑律成与丁雪松/274 一、奔向如歌的延安/274 二、进发浪漫的初恋/278 三、收获艰辛的爱情/280 四、各领风骚的人杰/284 一曲和谐与崇高的歌——马海德与周苏菲/288 一、“要让全世界的穷人都能吃上鱼”/288 二、“这事是你该管的吗”/290 三、“谁接走苏菲就留下买路钱”/295 四、“我们一辈子也不要分开”/297 五、“一定要在中国消灭麻风病”/301 附录:主要参考资料/306 后记/309 试读章节 紧张的苏区工作和生活并没有留给两个人心中这粒爱情种子生根发芽的机会,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 开始出发的时候,刘英担任第三梯队政治部主任,这支队伍由5000名新兵和挑夫组成,负责搬运沉重的印刷机、制币设备、兵工厂的机床等,行动十分缓慢。为了躲避敌人的飞机,队伍只能在夜间行军;怕暴露目标又不能打火把,一晚上只能跑五六里路,挑夫还不断地开小差,简直成了全军的包袱。当时张闻天和毛泽东、王稼祥在行军中走在一起,形影不离,被称为中央队“三人团”,每次这三个人的宿营地都与第三梯队相距不远,刘英经常到张闻天他们那里去谈一些部队的具体情况。 毛泽东是刘英的老乡,王稼祥和张闻天都是她在莫斯科时的老师,他们都无时无刻地关心照顾着她,特别是张闻天对她总是格外照顾,总把一些好不容易才搞到的好吃的东西留给她,并时常流露出欲言又止的神情。张闻天还在工作上非常关心刘英,总让她多聊聊遇到的问题,对于刘英提出的问题和疑惑,张闻天等人听得都很仔细。于是刘英就把第三梯队行军过于艰苦的问题提了出来。张闻天等人十分重视,遵义会议后就对整个队伍的编制进行了调整,解散了第三梯队庞大的挑夫队伍,沉重不堪的辎重设备扔的扔、埋的埋,队伍立刻变得轻松了,行军速度大大提高,机动性和战斗力也充分地发挥了出来。 不久,刘英被调到地方工作部工作。队伍到达扎西后的一天,张闻天在一个简陋的会场给干部们传达遵义会议的精神,刘英也到会场聚精会神地听张闻天讲话,张闻天说道:“我们不能粉碎‘围剿’的主要原因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我们在军事领导、作战指挥方面犯了错误。敌人采用的是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我们应该用决战防御(即攻势防御),集中优势兵力打敌人的弱处,在运动战中吃掉他一路或一部分,各个击破敌人,这样来粉碎‘围剿’。”他还说:“决战防御的战备当然首先要求寻找有利时机与敌人决战,以转入反攻和进攻。但是,在不利的条件下则要退却,避免战斗,以保持红军的有生力量。为了寻找有利时机,就是放弃一部分或大部分苏区的土地也是应该的……” 刘英对张闻天的学识一向很敬佩,早在莫斯科的时候,她就知道张闻天的理论水平很高,这次听张闻天分析形势,对他更加信服和崇拜了,觉得他对现实问题和战略问题的研究也很深入,很多令人疑惑不解的问题,经过他一番深入浅出的讲解,刘英立刻就感觉豁然开朗了,对他的理解更深了一步,感情也就更发展了一步。她哪里知道她默默关注的那个人,此刻也正在关注着她。 P7-8 序言 翻开中国现代历史的画卷,革命圣地延安像一颗闪亮的红星,光彩夺目。在这里,巍巍宝塔山见证了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滚滚延河水奏响了永不消逝的红色恋歌。 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力量的大本营,代表着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社会进步的光明前途。此间,许多著名革命家、革命知识分子及外国友人都在延安工作或学习过,为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鲜为人知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在延安经历了恋爱、结婚,以及婚后的家庭生活,留下了情深意长、曲折委婉、荡气回肠的红色婚恋故事。 历史仿佛回到六七十年前,我们看到张闻天与刘英、王稼祥与朱仲丽、彭德怀与浦安修、邓小平与卓琳、陈云与于若木、贺龙与薛明、罗荣桓与林月琴、徐向前与黄杰、胡耀邦与李昭、罗瑞卿与郝治平、王树声与杨炬、许光达与邹靖华、王宗槐与范景明、田家英与董边、丁玲与陈明、郑律成与丁雪松、马海德与周苏菲17对夫妻肩并肩、手牵手,漫步在宝塔山下、延水河畔,听到他们在窑洞里的欢声笑语。 红色之恋具有非凡的气魄与魅力,展现了老一代共产党人在个人情感与家庭生活方面的高风亮节,令人可歌可泣。 长征路上,张闻天与刘英相亲相爱。刘英担心结婚生孩子会影响部队的行动,便坚决地对张闻天表示:5年内不结婚!到了陕北根据地,两人才成了家。毛泽东走进洞房大喊:“结婚不请客,不承认!”他还作打油诗,称张闻天“既爱江山又爱美人”。 陈云和于若木的婚礼极其俭朴,只花1元多钱买了点儿糖果、花生、瓜子和红枣等小食品,招待前来贺喜的同事。 胡耀邦与李昭婚前立下“约法三章”:首先是志同道合的同志,然后才是生活的伴侣。建立家庭后,不忘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大方向。 王宗槐与范景明婚后相继生了两个女儿。一次,王宗槐率领部队转移时,看到一个老乡家猪圈旁的破席上,躺着一个乱啃生茄子的干瘦小女孩。他赶紧抱起孩子亲了亲,发现孩子肚兜上有个“王”字,这才认出小女孩是寄养在老乡家的二女儿咪咪。 红色之恋是战争年代革命根据地的一个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 许光达与邹靖华自年少时就被“包办婚姻”,离别数年之后,“夫妻”两人竟在延安不期而遇,成就了一段传奇的美好姻缘。 田家英与董边婚后第一天就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中。他们每天清晨5点起床,拿着报纸,带上地图,上山读报,研究国内外反法西斯战争的动态。 美国籍黎巴嫩裔医生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为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来到延安。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与“鲁艺”女生周苏菲相识相恋。不少男生眼看着外国大鼻子摘走了校花,心里很不舒服,伺机“报复”。一次,他们拦住马海德,大喊:“谁接走苏菲,就留下买路钱!”寡不敌众,马海德口袋里的香烟和零钱被他们都翻出来了。中国革命的红丝带将这对异国情侣连在一起,延安的窑洞成了他们温馨的家。 红色之恋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放射着革命者人生的光彩。这些革命先辈也是有着七情六欲的血肉之躯,有着对人间美好爱情的渴望与追求,有花前月下,有对心上人的无限思念,有同床共枕时的甜言蜜语,有为人父母的欣喜与操劳。当然,就像普通百姓居家过日子一样,他们也会遇到家长里短的琐事,品尝着酸甜苦辣的人间烟火。 横枪立马的彭德怀大将军在爱情的门口也曾犯犹豫,但“战斗”打响后,他与浦安修从恋爱到结婚却采用了“速战速决”的战术。 邓小平通过卓琳的女友向她求婚,被卓琳拒绝。于是,敢作敢为的邓小平亲自找卓琳交谈。听了邓的一席话,卓琳觉得这个人还可以,是知识分子。由此两人订下终身大事。 薛明生第一个男孩时,素以干旱闻名的陕北居然暴雨不停,似乎验证了“贺龙就是水龙”的民间传说。 罗荣桓与林月琴的工作单位隔延河相望,被同事们戏称为延安的“牛郎织女”。每到傍晚。罗荣桓都骑一匹白马蹬过延河,到对岸与林月琴相会,倾诉心声。 当年的陕北民歌唱道:“三八枪,带盖盖,谁说八路军没太太?……”这歌声高亢、悠长,伴随着红色的浪漫情怀,激荡着万水千山,越过时间的隧道,依旧在我们的耳边回响。 后记 本书是集体协作的成果,历时两年。其中,由王培负总责,并担负了选题、统稿、配图等项工作。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查阅和引用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图片等,参考了一些相关主题的科研成果(见主要参考资料)。在此,我们谨向有关单位、团体及诸位原作者或摄影者表示真诚的谢意。 衷心感谢华文出版社领导的指导和责编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本书对革命先辈红色婚恋的记述,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革命先辈及其亲属指正。 因编辑时间紧迫,我们几经努力,仍未能在本书出版前与部分图片的作者取得联系,谨向这些作者致歉。烦请本书中图片的作者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及时支付酬金。 编著者 2005.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