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进中国艺术殿堂(插图本)/文明之旅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作者 高奇
出版社 山东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艺术在世界艺林中别具一格,自成体系。历史表明,琳琅满目的中国艺术珍品具有迷人的魅力和永恒的审美价值。本书以艺术的演进轨迹为经,以艺术门类为纬,配以图画和音符,将艺术知识、艺术创作活动及艺术作品欣赏梳理和编织在一起,拓展出一个繁花似锦、充满想像的艺术天地。您想艺海拾贝,去体悟中国艺术的意境、韵律和风姿,以获得艺术情趣和美的享受吗?现在,我们把开启艺术宫殿之门的钥匙交给您,请您循着中国艺术的历史长河,开始我们的文明之旅吧!

内容推荐

本书是“文明之旅丛书”中的一部,它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体系完整。全书共分为十二章,大体上按照中国艺术起源、发展和演变的顺序次第展开,力求对艺术家及其创作、艺术流派和思潮及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浅出、重点突出而又系统全面的介绍。通过对该书以及该套丛书中其他图书的阅读和学习,将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深化对中华文明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优化知识结构,形成跨学科的贯通性思维,激发创造激情;也有助于培养博大的学术胸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

这部具有较高品位、可读性很强的通用素质教育读本,既可作为艺术专业学生的入门读物,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素质教育课或通识课的参考用书,同时也适合艺术爱好者以及希望了解中国艺术的读者阅读。

目录

第一章 艺术的发生

 一、原始乐舞

 二、原始乐器

 三、岩画

 四、陶绘与黑陶艺术

 五、象形文字 

第二章 艺术的成型

 一、夏商乐舞

 二、西周雅乐和风俗性乐舞

 三、乐器的发展和八音分类法

 四、西周音乐教育

 五、青铜器和玉石雕刻艺术

 六、甲骨文和金文

第三章 艺术的嬗变

 一、礼崩乐坏与新乐的兴起

 二、艺术视野中的《诗经》

 三、各国音乐、舞蹈的繁荣

 四、楚声与《九歌》

 五、乐器与乐律

 六、音乐思想争鸣

 七、工艺美术与帛画

 八、石鼓文

第四章 艺术的成长

 一、乐府

 二、相和歌和鼓吹乐

 三、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

 四、百戏

 五、秦汉雕塑

 六、帛画和壁画

 七、画像石和画像砖

 八、李斯创制小篆

 九、隶书与汉碑

 十、草圣张芝

第五章 艺术的自觉

 一、清商乐的流行

 二、文人琴家和古琴曲

 三、西域音乐的传人

 四、乐律学成果

 五、魏晋南北朝的绘画

 六、宗教美术的繁盛

 七、钟繇与楷书

 八、书法世家:卫家、王家

第六章 勃发的隋唐艺术

 一、开皇乐议

 二、燕乐

 三、小型乐曲、舞蹈

 四、音乐机构和音乐家

 五、俗讲和散乐

 六、戏曲的起源

 七、人物画

 八、山水画和花鸟畜兽画

 九、隋唐壁画

 十、隋唐雕塑

 十一、初唐书法

 十二、颠张狂素

 十三、颜体与柳体

第七章 繁盛的五代两宋艺术 

 一、宫廷乐舞和城乡舞队

 二、唱曲填词成为时尚

 三、古琴艺术 

 四、瓦舍勾栏的兴盛

 五、杂剧与南戏

 六、承唐开宋的五代绘画

 七、宋代人物画的演变

 八、宋代山水画的兴盛

 九、宋代花鸟画的发展

 十、宋代雕塑

 十一、宋代四大书家

第八章 变化中的元代艺术

 一、宫廷乐舞

 二、《海青拿天鹅》

 三、散曲

 四、元杂剧的兴盛

 五、元南戏

 六、元代山水画

 七、花鸟画、人物画及壁画

 八、元代书法与赵孟頫

第九章 风格多样的明清艺术

 一、明清民歌和小曲

 二、明清说唱

 三、民间舞蹈

 四、古琴和琵琶艺术

 五、明清传奇与四大声腔

 六、乱弹的兴起与花雅之争

 七、明代山水画流派

 八、明代花鸟画和人物画

 九、“四王”与“四僧”的绘画

 十、扬州画派

 十一、明清书法大家

第十章 西风东来与近代艺术

 一、西方音乐的传人

 二、学堂乐歌

 三、西方舞蹈的传人

 四、京剧的演变和戏剧改良运动

 五、西方戏剧的传人和影响

 六、西方美术的传人和影响

 七、海派和岭南画派

第十一章 承前启后的现代艺术

 一、音乐社团和音乐教育的兴起

 二、国乐改进

 三、专业音乐的发展

 四、红色歌舞的兴起

 五、左翼音乐运动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六、国统区的音乐和舞蹈

 七、解放区的音乐和舞蹈

 八、美术教育的兴起

 九、西画在中国

 十、现代中国画

 十一、现代画坛上的大师们

 十二、戏剧的发展

 十三、曲艺的发展

第十二章 曲折演进的当代艺术

 一、新中国的音乐

二、新中国的舞蹈

三、新中国的美术

四、“文革”时期的音乐

五、“文革”时期的舞蹈

六、“文革”时期的美术

七、新时期的音乐

八、新时期的舞蹈

九、新时期的美术

十、戏剧的历程

十一、曲艺的历程

后记

试读章节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争霸,烽烟四起,战乱频仍,造成了诸侯国之间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书体多样的局面,影响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为消除文字多样、语音不同造成的交际不便,发展经济文化,巩固其统治,决定实行“书同文”政策,“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在秦文基础上统一全国文字。秦始皇把这一工作交给了以李斯为首的大书法家们。

李斯(?-前208),字通古,上蔡(今河南上蔡)人。早年跟随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后到秦国做官。由于上《谏逐客书》,被秦始皇重用,官至丞相,权倾一时。秦始皇死后,李斯和赵高一起更改秦始皇遗诏,废太子扶苏,立胡亥为二世。他后来遭赵高诬陷,腰斩于咸阳,当时年约70岁。李斯不但有卓越的政治才华,而且书法造诣深厚,名闻天下,自赵高以下,都对其书法十分佩服。

许慎在其《说文解字·序》中记载,李斯和当时善书的赵高、胡毋敬一起对古文字进行了整理考定。李斯书写出标准字体《仓颉篇》,赵高写出《爰历篇》,胡毋敬写出《博学篇》,作为规范字体通行全国。这种字体取自史籀大篆,或对之改进,称为小篆。其中,李斯的字体最为标准优美,所以世传小篆为李斯创制。《蒙恬笔经》中记述了李斯对大篆改进的过程,《太平广记》中也有转述。李斯认为,上古时的大篆由于历史久远,繁难复杂,人们大多不能通晓。于是将大篆删繁就简,仔细推敲,改为便于书写的小篆。当时刻在名山、碑碣、印玺、铜人上的文字,大多出于李斯手笔。李斯也对自己的书法颇为自信,在书写秦望山纪功石时说:“吾死后五百三十年,当有一人替吾迹焉。”

李斯的小篆,笔画圆劲,细如玉箸,又称“玉箸篆”。与以前的文字相比,字形长方,结构简化,线条精练,运笔自如婉转而有法度,于朴拙中见飘逸舒展,给人以简洁明快、匀称端庄、劲挺瘦硬之美感。对于李斯的书法,后人赞美有加。张怀王藿在(《书断》中赞美道:“画如铁石,字若飞动,作楷隶之祖,为不变之法。”又说:“李君创法,神虑精微。铁为肢体,虬为骖騑。江海淼漫,山岳巍巍,长风万里,鸾凤于飞。”

P81-82

后记

《走进中国艺术殿堂》是“文明之旅丛书”中的一部,它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体系完整。全书共分为十二章,大体上按照中国艺术起源、发展和演变的顺序次第展开,力求对艺术家及其创作、艺术流派和思潮及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浅出、重点突出而又系统全面的介绍。通过对该书以及该套丛书中其他图书的阅读和学习,将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深化对中华文明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优化知识结构,形成跨学科的贯通性思维,激发创造激情;也有助于培养博大的学术胸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

这部具有较高品位、可读性很强的通用素质教育读本,既可作为艺术专业学生的入门读物,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素质教育课或通识课的参考用书,同时也适合艺术爱好者以及希望了解中国艺术的读者阅读。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阅读参考了大量中国艺术史原著和国内外学者撰写的有关中国艺术的著作,出于本书体例上的考虑,许多著作在书中未能一一注明。在此,我们向诸位作者深表感谢。为了配合和形象地说明书中的相应内容,我们选用了大量图片,凡能查到作者的均一一注明。但也有许多图片因所引出处未注明作者,一时难以查到而没有署名,对此,我们向这些图片的作者深表歉意。一些图片的原始出处和发表年代无法确定,或是无法与作者和版权拥有人取得联系,请在版权保护期内的图片的作者和版权拥有人及时与出版社联系,出版社将按有关规定向您支付稿酬。在此,我们向所有图片的作者深表感谢。

本丛书得到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经费资助。在此,我们深表感谢。

在该书的写作和出版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同事、学友及学生的帮助,应该说本书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山东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博士生导师马新教授,山东大学出版社社长、博士生导师孔令栋教授和艺术史专家刘再生教授于百忙中对该书稿进行了修改和润色,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刘旭东先生、林开甲先生、朱以青女士、牛钧先生、王钧女士、许晓丽女士、常翠音女士、贺宜女士、陈汝秀女士、蒋方女士、张爱民先生的出色工作也为该书增色不少。在此,我们对他们的支持和关心表示感谢。此外,王玉、王伟、刘建华、王辉、范江涌、牟杰、王宜凯参加了部分内容的撰写、查找资料和文稿校对,对他们的辛勤工作,我们也深表感谢。

因受时间和水平所限,尽管我们作了很大努力,书中的疏漏、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日后补充修正。

               编著者

               2005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1: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