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5年,人们开始使用Internet从事金融活动,开创了电子金融的新时代。电子金融活动具有超时空性、泛在性和遍布性。电子金融的各种指标可视为时间和空间变量的连续函数。本书使用物理学概念(主要是场论和势论的概念)和数学方法(主要是偏微分方程方法),从理论方面研究电子金融现象和过程,试图探索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互相结合,互相借鉴,互相渗透的研究途径。
本书第一章中分析了电子金融的主要特征,介绍了电子金融的基本概念,并引出了描写电子货币流通的基本方程,进而确定了本书重点讨论的各种电子货币流通问题。
第二章中引进了瞬时电子货币投放源和瞬时电子货币投放回笼偶的概念,求出了电子货币流通基本解,解剖了电子货币影响函数的各种特征。
第三章中讨论了各种电子金融货币势,包括单重电子货币势和双重电子货币势,并以此为工具,解算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子货币流通问题。本章还介绍了金融生态学的知识,并将其与数学物理电子金融学相联系。
第四章中讨论新经济的一个理论问题,这里使用了商品生产源、商品消费汇,投资积累阀等概念,对社会商品保有量密度函数构造了二阶抛物型偏微分方程,并在社会库存最小的条件下示范地解算了方程。
第五章中讨论了金融势和经济势,并说明货币(资金)由金融势高处流向金融势低处,而商品由经济势高处流向经济势低处。发展中国家应不断降低自己的金融势,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经济势;“改革开放”可以起到这个作用,这样,“改革开放”不但是中国的成功经验,而且,在全世界具有普遍意义。
第六章引用了作者20年前对我国现金流通和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分析。它是本书的实际背景和思想源泉。
第七章中使用MATLAB软件,显示了各种电子货币流通问题的数值解,从而使前几章的理论具体化、感性化。
钱学森先生18年前的教导(见本书代序)是写作本书的动力,本书的出版是对钱老的关怀的最好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