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对西方失范理论进行系统疏理的基础上,予以新的诠释。将失范范畴作为理论分析工具,对我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各种具有典型特征的失范问题进行全景式地描述、解释,探寻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失范的特殊性及规律性。适合于社会学、政治学、法律学专业研究人员,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研究使用。
本书在对西方失范理论进行系统疏理的基础上,予以新的诠释。将失范范畴作为理论分析工具,探讨了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中失范的主要类型、特征、手段、策略及失范的机制。对社会转型前后两种社会控制模式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我国隐蔽性社会安排中有利于失范产生的条件的分析,阐述了失范机制产生的逻辑过程。指出失范矫治机制需要规范创新,建立失范矫治机制的前提是建立合理的社会结构。本书初步建构起失范范畴的社会学的中层理论框架,为研究我国的社会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与分析工具。
导 论 1
第一章 何谓失范——失范范畴的理论演化 14
第一节 失范理论的历史演化 14
第二节 美国学者对于失范理论的贡献 24
第三节 我国学者对失范的研究 38
第四节 关于失范理论的小结 44
第二章 是否失范——我国失范的客观状况与主观反映 53
第一节 社会转型时期的总体失范状况 54
第二节 公众对失范的感知度 79
第三节 影响社会成员失范感知的因素分析 100
第三章 如何失范——失范的类型、手段、策略 111
第一节 失范的类型 112
第二节 规范的解组 137
第三节 政治市场化:权力型失范 171
第四节 市场贪婪化:财富型失范 208
第五节 交往工具化:道德型失范 257
第四章 为何失范——失范的社会结构性因素及发生机制 288
第一节 社会控制机制的转型 290
第二节 社会失范机制的形成 320
第三节 价值理念的迷乱 338
第五章 失范理论——关于规范与失范的命题 351
第一节 失范与规范的成本 351
第二节 规范的命题与失范的命题 370
第三节 第二种规范——失范的机制 382
第四节 失范的三种策略性选择 391
第六章 失范矫治——基本判断与矫治策略 406
第一节 对我国社会失范的基本判断 407
第二节 我国社会控制机制的特征 416
第三节 失范矫治的新机制 439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