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凝固的艺术魂魄--晋东南地区早其古建筑考察(精)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曾晨宇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特别对晋东南早期古代建筑的研究,发表了他的看法。对于保护我国优秀建筑遗产和发扬建筑文化传统与对我国现代建筑的发展起有益的作用。对于热爱古建筑或即将要接触专业教育青年都值得一读。

目录

序傅熹年

一 神秘的晋东南 1

二 我们的行程 5

三 武乡县 7

1 会仙观(玉皇殿、三清殿) 7

2 洪济院弥勒殿 18

3 大云寺后殿 26

四 潞城市 32

原起寺(大雄宝殿、大圣宝塔、唐代石经幢) 32

五 平顺县 45

1 天台庵大殿 45

2 淳化寺大殿 52

3 大云院大佛殿 57

4 龙门寺(天王殿、大雄宝殿、弥陀殿) 67

六 壶关县 87

三?庙大殿 87

七 长治市 93

潞安府城隍庙中大殿 93

八 长子县 101

崇庆寺千佛殿 101

九 长治县 104

1 正觉寺大雄宝殿 104

2 洪福寺眼光菩萨殿 l09

十 高平市 116

1 开化寺大雄宝殿 116

2 定林寺(雷音殿、东配殿) 130

3 姬氏民居 141

4 游仙寺(前殿、中殿) 45

5 崇明寺中佛殿 l61

6 资圣寺二十八宿殿 176

7 三峻庙正殿 181

8 二仙宫中殿 188

9 二郎庙戏台 193

10 炎帝中庙太子祠 199

11 仙翁庙仙翁殿 204

12 嘉祥寺转佛殿 212

13 圣姑庙(三教殿、圣姑殿) 216

14 炎帝庙大殿 223

十一陵川县 230

1 北吉祥寺(天王殿、中殿) 230

2 南吉祥寺中殿 238

3 西溪二仙庙(正殿、西梳妆楼) 243

4 崔府君庙山门 250

5 龙岩寺中殿 251

6 玉泉村东岳庙大殿 258

7 小会岭二仙庙中殿 266

8 石掌村玉皇庙正殿 274

十二 晋城市(含泽州县) 279

1 青莲寺(藏经阁、转佛殿) 279

2 二仙庙正殿 290

3 崇寿寺释迦殿 298

4 岱庙(天齐殿、舞楼) 302

5 玉皇庙(第二道山门、玉皇殿) 308

十三沁水县 3ll

圣天寺中殿 311

十四阳城县 315

开福寺地藏王殿 3l5

海会寺敏公僧墓塔 319

十五几点思考与结论 321

十六归途余韵 327

1.资寿寿(山西灵石县)

2.后土庙(山西介休市)

3.祆神楼乐楼(山西介休市)

4.镇国寺万佛殿(山西平遥县)

5.文庙大成殿(山西平遥县)

6.慈相寺大殿与宋塔(山西平遥县)

7.光化寺大殿(山西太谷县)

8.天龙山石窟(山西太原市)

9.不二寺大殿(山西阳曲县)

lO.崇福寺观音殿和弥陀殿(山西朔州市)

11.延庆寺大殿(山西五台县)

12. 广济寺大殿及唐代石经幢(山西五台县)

13.北岳庙德宁之殿(河北曲阳县)

14.开元寺料敌塔(河北定州市)

后记.

序言

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历史悠久的灿烂古代文化。即以建筑而言,它的主要特点是以木框架结构为主体、采取在平面上展开的院落式布置,并形成世界上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这个体系如以目前所知较早在木构干阑建筑中使用榫卯结合的木制建筑构件的宁波河姆渡文化遗址开始计算,它在中国大地上发展、延续,直到上个世纪的前中期,从未中断,已有七千年以上的历史,故它又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建筑体系。

在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我们祖先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遗产,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先民在建筑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我们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这些建筑遗产对我们至少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其一,它是我中华民族有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证明,能使我们引以自豪,激发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因此对这些建筑遗产要精心保护,加以阐扬,使人们加深对它的认识、理解和爱护。其二,这些优秀的建筑遗产代表了我们重要的民族建筑文化传统,对它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可以有助于我们的建筑事业在当前“世界化”的大潮流中,在努力吸收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满足现代化的复杂要求的同时,仍能保持一定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创造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要求相适应的现代的中国建筑。

我国不同时代、类型的民族建筑遗产遍布于祖国大地,每一个地域都有其特色和独特的成就,共同汇集成灿烂辉煌的建筑遗产。总结和归纳民族建筑文化传统及其特色和成就,在我国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通过约三代人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大量成果。但相对于地域辽阔的祖国,我们仍需继续进行长期不懈的工作。其中,对各民族、各个地域的建筑遗产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它们之间在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共同取得前进的同时,如何仍能各自保持一定的民族特色,对于我国现代建筑如何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同时仍能保持中国特色应有启发和借鉴作用。因此,从多方面、多角度对传统建筑进行研究,除历史、文化方面外,也从它们对现代建筑发展所能提供的启发和借鉴作用方面进行探索,应该引起重视,使其对现实的建筑发挥有益的作用。故保护和研究我国建筑遗产、建筑文化传统是很重要,也很有意义的工作。

最近我读到曾晨宇所写的考察晋东南地区古代建筑的文章,这位作者用十四天时间访问了晋东南地区的平顺、潞城、长治、壶关、长子、高平、晋城、泽州、陵川、沁水、阳城等地,考察了五十余处古建筑遗物,做了详细的记录。他不仅考察了许多列为全国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优秀古代建筑,也考察了一些确有历史艺术价值但尚未列入保护单位名单的古代建筑,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他也对一些已列入保护名单的建筑的保护状态表示担忧。文中处处表现出对建筑遗产的尊重和热爱,使我很感动;这说明我国优秀的古代建筑遗产已日益为更广大的人士所了解和关爱。

文章中反映出作者在此次考察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他特别提出,晋东南早期古代建筑,既遵循了我国古代建筑的普遍规律,又有其独有的地方特色,并尽其所知,对不同时代、地区的建筑的异同和相互影响做了初步的比较分析,发表了他的看法。尽管他刚进入这个领域,但既能具体注意到每座建筑的形制,又能从较广阔的角度探讨其时代和地域的异同并进行比较,考察和研究的思路较广,是很难能可贵的。本书中除较专业的论述外,还有对各地历史沿革的叙述及对古建筑所处地域环境的抒情性描写,并辅以作者拍摄的大量照片,颇有可读性。相信除专业人士外,也能引起一般读者的兴趣和关注,这无论从宣传保护建筑遗产或推动研究建筑文化传统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最后,要特别强调一点的是,出乎我的意料,这位作者竟是一位即将高中毕业的学子。从文章看,他事前应是做了较好的准备的,无论是地理沿革、建筑概况,乃至对很多古建筑名词、结构、构造特点,都能有一定的了解。我国古代建筑因构造复杂、名词繁多,往往使初次接触者望而却步,影响人们对它的进一步认识。从本书中,我们却可以看到,只要认识到我国古代建筑的卓越成就,理解到保护和研究它的意义,怀着满腔热情去执著追求,即使是一位尚未接触专业教育、主要靠自学的青年学生,也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是很使人欣慰的。与之近似,近年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曾有一批青年学生,立志学习梁思成先生的榜样,组织了“新营造学社”,踏着梁先生当年的足迹,调查沿路各重要的古代建筑,既体验了前辈的艰辛,也大大增加了对建筑传统的理解,一时传为美谈。这些同学大多数人属设计专业,但相信经过这番建筑文化传统的熏陶,将帮助他们在以后工作中,在“放眼世界”的同时,仍能“心怀祖国”,这将对我国现代建筑的发展起有益的作用。曾晨宇同学在进入大学之前已主动预先接受了建筑传统的熏陶,比“新营造学社”又提早了一步。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可以看到我国丰富的建筑遗产除专业工作者以外,已逐渐引起青年学子的关注和热情,是这一领域后继有人、逐步发扬光大的重要信号。这对于保护我国优秀建筑遗产和发扬建筑文化传统而言,都是颇为重要的,因此,我很愿意把此书介绍给读者。

傅熹年

2005年春节

后记

我的家就在紫禁城的旁边,我12年的学生时光,也都是在紫禁城附近的景山学校度过的;每天上学、放学,都是行走在古代文化的怀抱中。也许是这种文化氛围的浸润,我好像天生对古代文化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从涉猎古籍、历史,到收集古币,临摹书法,所有这一切都是一种融化在血液中的热爱。  几年前,我对中国的古代建筑艺术开始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便从身边的故宫、中山公园(社稷坛)、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开始,一边阅读有关古建的教材,一边观摩;以后,又把观摩和学习的范围扩大到了北京周边的古建。随着这种实地观摩和书本学习的反复交替,我对古建的艺求和技术的认识在逐渐加深,对别人可能是十分枯燥和复杂的古建知识和理论,在我却是兴致盎然。  在这期间,利用假期的出游,也零星地看了一些久已仰慕的著名的古代建筑,开阔了我的眼界。但是,我总是期望能有一次机会,比较系统地考察一批早期的古建,因为早期的古建,是现代古建理论的基础。正如书中所说的,我国有价值的地面古建大多在山西省,晋东南又是高度密集的地区,到那里系统地考察一番,始终是我的一个梦。2003年的暑假,我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  这是一次令人激动的圆梦之旅。我不但实地观察了许多优秀的古建精品,而且收集了大量的图像资料,拍摄的胶片和电子照片达8000余幅;这些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回到北京后,面对着这样丰富的资料,我便萌生了将它们整理出书的念头。对我这个正在:准备投考大学的学生来说,这个打算无疑是一个艰深的题材和艰巨的任务。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还是完成了这个心愿。这本书在专业上还不够成熟,但我想,至少它应该有一定的资料价值,对一般爱好窨来说,应该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吧。如果是这样。对我来说就是于愿已足了!  蒙傅熹平先生的厚爱,为我这本还不成气候的书写了序言,并亲笔为我的文字做了修改,甚至改正了其中的错别字;这不但让我感到大出意外,而且让我觉得诚惶诚恐和深受鼓舞。傅熹丰先生是古建界的老前辈、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他的著作一直是我学习古建知识和理论的指导性的著作,用老辈人的话说,我可以说是他的私淑弟子。他的序言,高屋建瓴地论述了如何继承和发扬有着七千年历史的中国古建文化传统,使我深受教育。我也一定不辜负傅先生的期许,继续努力学习,争取在未来的时日里有所建树。  此处,我想做一点说明:由于种种原因,本书采用的极少量图片,是后来委托别人代摄的,读者也许会发现画面中的季节不对。敬希读者谅解。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要感谢我的父执。十如棠伯伯和吕聪敏伯伯对我的帮助与支持以及冷溶伯伯为这本书题写书名。我还要感谢高平市的王树新伯伯、郭一峰伯伯、市文博馆的常四龙先生,以及在这次考察中与我同行的同学郑航。  最后,我想把这本书献给我的父母和大伯,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关爱,就不会有这次旅行,也就不会有这本书了。  曾晨宇  2005丰3月1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4: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