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原理与实用技术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毛景英//闫振领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促进插条生根、诱导花芽分化、脱果硅、古罗酮糖、双胍盐、虎皮灵、一种以赤霉素为主要成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你想了解这些吗?请翻开这本书,它将为你全面、生动地阐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调控原理与实用技术。

目录

第一章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概述……………………………………………………1

第一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基本特性、研究和应用情况……………………………1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基本特性………………………………………………1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和应用情况………………………………………2

第二节植物生长调节技术的发展前景………………………………………………6

一、研制新品种…………………………………………………………………6 

二、开发应用新技术……………………………………………………………6

三、发展多功能的混合制剂……………………………………………………7

第二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调控原理与技术…………………………………………8

第一节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效应……………………………………………………8

一、促进插条生根…………………………8

二、促使种子发芽…………………………9

三、促进细胞伸长…………………………9

四、诱导花芽分化…………………………9

五、保花保蕾保果…………………………10

六、调控雌雄性别…………………………10

七、抑制植物徒长…………………………10

八、增强抗逆能力…………………………1l

九、促使早熟丰产…………………………11

十、延长保鲜时间…………………………11

第二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基础………………………………………………12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12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体内的传导与变化…………………………………13

三、激素间的平衡作用……………………………………………………15

四、激素间的拮抗作用……………………………………………………15

五、激素间的相互影响……………………………………………………15

六、不同激素间的顺序性作用……………………………………………16

七、植物调节剂的常见剂型………………………………………………17

八、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制方法……………………………………18

九、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20

十、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技术…………………………………………21

十一、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策略…………………………………………25

第三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混用原理与技术………………………………27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混用原理……………………………………………28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混用方法……………………………………………28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混用注意事项………………………………………29

第四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安全使用与技术………………………………30

一、防止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作物上产生药害…………………………30

二、减少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产品中的残留……………………………32

三、提高施药人员安全用药意识…………………………………………35

第五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贮藏与保管技术………………………………35

一、影响药剂质量变化的主要 因素……………………………………36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贮藏和保管技术……………………………………36

第六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简易鉴别技术…………………………………38

一、直观鉴别法……………………………………………………………38

二、生物测定法……………………………………………………………38

三、简易分析法……………………………………………………………38

四、质量分析法……………………………………………………………38

第三章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品种…………………………………………44

第一节植物生长促进剂……………………………………………………44

一、吲哚乙酸………………………………………………………………44

二、吲哚丁酸………………………………………………………………45

三、萘乙酸…………………………………………………………………46

四、萘乙酸甲酯……………………………………………………………47

五、萘乙酸乙酯……………………………………………………………48

六、萘乙酰胺………………………………………………………………48

七、萘氧乙酸………………………………………………………………49

八、西维因…………………………………………………………………49

九、2,4一滴……………………………………………………………50

十、2,4一滴丙酸………………………………………………………52

十一、三氯苯氧丙酸………………………………………………………52

十二、2,4,5一涕………………………………………………………53

十三、2,4,5一涕丙酸…………………………………………………53

十四、坐果胺………………………………………………………………54

十五、防落素………………………………………………………………54

十六、增产灵………………………………………………………………55

十七、增产素………………………………………………………………55

十八、玉米催熟剂…………………………56

十九、果实增糖剂…………………………56

二十、吲熟酯………………………………57

二十一、赤霉素……………………………58

二十二、苄基腺嘌呤………………………60

二十三、玉米素……………………………61

二十四、类玉米素…………………………61

二十五、异戊烯基腺嘌呤…………………62

二十六、激动素……………………………63

二十七、多氯苯甲酸………………………63

二十八、调吡脲……………………………64

二十九、苯并咪唑…………………………64

三十、三十烷醇……………………………65

三十一、环烷酸钠(铵)…………………66

三十二、甲壳胺……………………………67

三十三、芸薹素内酯………………………69

三十四、调环酸……………………………70

三十五、ABT生根粉……………………70

三十六、亚硫酸氢钠………………………71

三十七、尿囊素……………………………71

三十八、黄腐酸……………………………72

三十九、水杨酸……………………………72

四十、硫脲…………………………………73

四十一、抗坏血酸…………………………74

四十二、核苷酸……………………………74

四十三、调果酸……………………………75

四十四、坐果酸……………………………76

四十五、增产胺……………………………76

四十六、乙酰胺……………………………77

四十七、2,4一滴异丙酯…………………77

四十八、花卉激动素………………………78

四十九、乳酸………………………………78

五十、半叶素………………………………79

五十一、保绿素……………………………80

五十二、甲苯酞氨酸………………………80

五十三、苯酞氨酸…………………………80

五十四、甲磺威……………………………81

五十五、乙烯利……………………………82

五十六、乙烯硅……………………………83

五十七、脱果硅……………………………84

第二节植物生长延缓剂………………………84

一、吡啶醇…………………………………84

二、调节膦…………………………………85

三、丁酰肼…………………………………86

四、矮壮素…………………………………88

五、甲哌锚………………………………89

六、多效唑…………………………………91

七、烯效唑…………………………………93

八、脱叶脲…………………………………94

九、矮健素…………………………………94

十、氯化胆碱………………………………95

十一、环丙嘧啶醇…………………………96

十二、三唑酮………………………………96

十三、CO-11……………………………97

十四、阿莫1618…………………………97

十五、氯化膦………………………………98

十六、哌壮素………………………………98

十七、氟节胺………………………………99

十八、噻节因……………………………100

十九、抗倒胺……………………………100

二十、抗倒酯……………………………101

二十一、调嘧醇…………………………101

二十二、抑芽唑…………………………102

二十三、缩株唑…………………………103

二十四、调环烯…………………………104

二十五、促生酯…………………………104

二十六、抑霉唑…………………………105

二十七、甲基抑霉唑……………………105

二十八、脱叶磷…………………………106

二十九、脱叶亚磷………………………106

三十、促叶黄……………………………107

三十一、十一碳烯酸……………………107

第三节植物生长抑制剂…………………108

一、三碘苯甲酸…………………………108

二、青鲜素………………………………109

三、脱落酸………………………………110

四、整形素………………………………111

五、增甘膦………………………………112

六、新增甘膦……………………………112

七、古罗酮糖……………………………113

八、增糖胺………………………………114

九、矮抑安………………………………114

十、形态素………………………………115

十一、脂肪酸甲酯………………………116

十二、正一十碳醇…………………………116

十三、抑芽醚……………………………117

十四、硝苯胺灵…………………………117

十五、氯酸镁……………………………118

第四节复合或复配型植物生长调节剂………118

一、复硝酚钠……………………………118

二、复硝酚钾……………………………120

三、喷施宝………………………………121

四、激·生·酶合剂………………………121

五、萘乙·硝钠合剂………………………122

六、苄·对氯合剂…………………………122

七、赤霉素·苄基嘌呤合剂………………123

八、乙利·芸合剂…………………………123

九、季铵·羟季铵合剂……………………123

十、季铵·乙合剂…………………………124

十一、季铵·哌合剂………………………124

十二、嗪酮·羟季铵合剂…………………125

十三、羟季铵·萘合剂……………………125

十四、乙·嘌合剂…………………………126

十五、乙·唑合剂…………………………126

十六、赤·吲合剂…………………………127

十七、黄·核合剂…………………………127

十八、吲乙·萘合剂………………………128

十九、吲丁·萘合剂………………………128

二十、哌·乙合剂…………………………128

二十一、萘·萘胺·硫脲合剂……………129

二十二、唑·哌合剂………………………129

二十三、多效·烯效合剂…………………129

二十四、移栽灵…………………………130

二十五、半叶合剂………………………130

二十六、其他混剂………………………130

第五节保鲜剂……………………………144

一、碳酸氢钠……………………………147

二、邻苯基苯酚…………………………148

三、甲东洗果剂…………………………149

四、双胍盐………………………………149

五、噻菌灵………………………………151

六、虎皮灵………………………………153

七、抑霉唑………………………………155

八、扑海因………………………………157

九、苯菌灵………………………………159

十、多菌灵………………………………161

十一、甲基托布津………………………163

十二、山梨酸……………………………164

十三、氯化钙……………………………166

十四、保果鲜……………………………168

十五、过碳酸钠…………………………169

十六、丙酸………………………………169

十七、氯硝胺……………………………170

十八、咪鲜安……………………………171

十九、二苯胺……………………………172

二十、乙氧喹啉…………………………173

二十一、保鲜酯…………………………173

二十二、其他浸果剂……………………174

二十三、羟基喹啉盐类…………………175

二十四、仲丁胺…………………………176

二十五、臭氧……………………………179

二十六、二氧化硫释放剂………………180

二十七、氯苯胺灵………………………183

二十八、联苯……………………………184

二十九、四氯硝基苯……………………185

三十、二氧化氯保鲜剂…………………186

三十一、复方溴氯烷……………………186

三十二、日本甲东超级水果蜡…………187

三十三、德国普罗帖克桑苹果涂料………187

三十四、英国TAL pro-lang涂覆剂………187

三十五、紫胶涂料………………………187

三十六、液态膜…………………………188

三十七、复方卵磷脂保鲜剂……………188

三十八、C)EI)涂料………………………189

三十九、福佑灵液蜡……………………189

四十、Fu一柑橘保鲜蜡…………………189

四十一、京2B膜剂………………………190

四十二、乳化蜡型果蔬保鲜涂料………190

四十三、旭日果菜防腐保鲜剂…………191

四十四、番茄、茄子保鲜膜……………19i.

四十五、高良姜煎剂……………………191

四十六、大蒜浸出煎熬液………………192

四十七、RQA保鲜剂……………………192

四十八、魔芋提取液……………………192

四十九、乙烯吸收剂……………………193

五十、吸氧剂……………………………194

五十一、二氧化碳吸收剂………………195

五十二、综合吸附剂……………………195

五十三、模拟cA(气调)保鲜剂………196

五十四、插花保鲜剂……………………196

五十五、新型天然保鲜剂………………196

五十六、铜胺人造丝……………………196

五十七、植物油、矿物油剂……………197

五十八、植物保鲜剂……………………197

五十九、佛尔酮保鲜剂…………………197

六十、邻甲氧基肉桂醛保鲜剂…………197

六十一、过氧化钙保鲜剂………………197

六十二、酒精保鲜剂……………………197

六十三、明矾液蒸气喷浴保鲜…………198

六十四、抗生素SlH_82保鲜剂…………198

六十五、N-氧化吡啶一2一硫醇四乙铵……………………………198

六十六、D酒石酸………………………198

六十七、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复配剂……………………………198

六十八、蔬菜切片保鲜剂………………198

六十九、山梨糖类保鲜剂………………199

七十、糖脂混合粉………………………199

七十一、亚胺环己酮和放线菌素一D……………………………199

七十二、乙烯化氧………………………199

七十三、一氧化碳保鲜…………………199

七十四、酸糖混合保鲜剂………………200

七十五、木灰矿物粉……………………200

七十六、保鲜灵…………………………200

七十七、赤霉素与苯来特混合剂………200

七十八、赤霉素与2,4一D混用剂………………………………201

七十九、苄氨基嘌呤与2,4一D混用剂…………………………201

八十、切花保鲜的混用剂………………201

第六节杀雄剂…………………………………………………………202

一、津奥啉………………………………202

二、氨基磺酸……………………………203

三、杀雄剂2号…………………………204

四、杀雄一531……………………………205

五、杀雄-532……………………………206

六、杀雄嗪………………………………206

七、杀雄啶………………………………207

八、杀雄酮………………………………208

第四章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209

第一节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粮食作物上的应用…………………………209

一、水稻…………………………………209

二、麦类…………………………………213

三、玉米…………………………………214

四、甘薯…………………………………214

五、马铃薯………………………………215

六、高粱…………………………………218

七、蚕豆…………………………………218

第二节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油料作物上的应用………………………………219

一、油莱…………………………………219

二、大豆…………………………………222

三、花生…………………………………225

四、芝麻…………………………………230

五、向日葵………………………………230

六、油茶…………………………………231

七、油橄榄………………………………231

第三节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棉麻作物上的应用…………………………………231

一、棉花…………………………………231

二、麻类…………………………………235

第四节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作物上的应用…………………………………236

一、番茄…………………………………236

二、茄子…………………………………239

三、辣椒…………………………………241

四、瓠瓜…………………………………242

五、黄瓜…………………………………242

六、四季豆………………………………246

七、豇豆…………………………………246

八、白菜、甘蓝与花椰菜………………246

九、青菜…………………………………250

十、芹菜…………………………………250

十一、根菜类……………………………251

十二、韭菜………………………………253

十三、葱、洋葱与蒜……………………253

十四、西瓜………………………………255

十五、甜瓜………………………………257

十六、西葫芦……………………………259

十七、莴苣………………………………260

十八、菠菜………………………………261

第五节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树上的应用………………………………………262

一、柑楠…………………………………262

二、苹果…………………………………268

三、梨……………………………………271

四、桃……………………………………274

五、猕猴桃………………………………275

六、葡萄…………………………………276

七、枣树…………………………………280

八、山楂…………………………………284

九、香蕉…………………………………285

十、草莓…………………………………286

十一、枇杷………………………………287

十二、杨梅………………………………289

十三、香榧………………………………290

十四、李子………………………………290

十五、樱桃………………………………290

十六、柿…………………………………291

十七、板栗………………………………292

十八、龙眼………………………………292

十九、菠萝………………………………294

二十、芒果………………………………295

二十一、荔枝……………………………296

二十二、杏………………………………298

二十三、果梅……………………………299

第六节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卉苗木上的应用…………………………………300

一、山茶花………………………………300

二、女贞…………………………………300

三、玉兰…………………………………301

四、金丝桃………………………………301

五、兰花…………………………………301

六、杜鹃…………………………………302

七、牡丹…………………………………303

八、蔷薇…………………………………304

九、大岩桐………………………………305

十、月季…………………………………305

十一、菊花………………………………305

十二、郁金香………………………….308

十三、百合………………………………309

十四、鸢尾………………………………310

十五、唐菖蒲……………………………310

十六、紫罗兰……………………………311

十七、海棠………………………………311

十八、小苍兰……………………………312

十九、一品红……………………………312

二十、万年青……………………………313

二十一、水仙……………………………313

二十二、香石竹………………………314

二十三、玫瑰……………………………315

二十四、矮牵牛…………………………315

二十五、满天星…………………………316

二十六、大丽花…………………………316

二十七、一串红…………………………317

二十八、仙客来…………………………317

二十九、叶子花…………………………318

三十、丁香………………………………318

三十一、金鱼草…………………………319

三十二、天竺葵…………………………319

三十三、香豌豆…………………………320

三十四、盆景……………………………320

三十五、观赏树木………………………32l

三十六、其他花卉苗木…………………325

第七节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335

一、人参、西洋参………………………335

二、贝母…………………………………336

三、银杏…………………………………336

四、番红花………………………………336

五、当归…………………………………337

六、其他药用植物………………………337

第八节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食用菌和藻类上的应用………………………………338

一、蘑菇…………………………………338

二、香菇…………………………………339

三、平菇…………………………………340

四、草菇…………………………………340

五、金针菇………………………………340

六、凤尾菇………………………………341

七、海带…………………………………341

八、紫菜………………………………341

九、裙带菜………………………………342

第九节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其他作物上的应用…………………………………342

一、甘蔗…………………………………342

二、烟草…………………………………343

三、苜蓿…………………………………345

四、茶树…………………………………345

五、桑树…………………………………348

六、橡胶树………………………………349

七、漆树…………………………………351

八、安息香………………………………351

九、草坪…………………………………351

第十节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组织培养中的应用…………………………………353

一、花卉植物……………………………354

二、名优果蔬……………………………364

三、药用植物……………………………370

四、农作物和其他木本植物……………376

第五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试验研究.…………………………………………380

第一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田间试验方法…………………………………380

一、调节剂的田问试验设计……………380

二、调控试验的调查方法………………383

三、调控试验的统计评估………………384

  第二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物测定方法…………………………………388

一、生长素的生物测定方法……………388

二、赤霉素的生物测定方法……………390

三、细胞分裂素的生物测定方法………392

四、脱落酸、乙烯及其他激素的

 生物测定方法………………………394

第三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田间药效试验准则…………………………………396

一、化学杂交剂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试验准则………………………………396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小麦地药效试验准则…………………………………398

三、马铃薯脱叶干燥剂药效试验准则…………………………………………400

四、棉花生长调节剂田间试验准则…………………………………401

五、烟草抑芽剂药效试验准则………………………………………404

六、马铃薯抑芽剂药效试验准则……………………………………406

七、玉米生长调节剂田间试验准则…………………………………407

八水稻生长调节剂田间试验准则…………………………………410

九、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黄瓜上药效试验准则………………………412

十、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番茄上药效试验准则………………………414

十一、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上药效试验准则……………………415

十二、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果实着色药效试验准则………………417

十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果树成花与坐果药效试验准则………419

十四、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果形指数药效试验准则………………421

十五、大豆生长调节剂药效试验准则………………………………422

第六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技术与专利简介……………………426

第一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技术…………………………………426

一、吲哚丁酸……………………………426

二、吡啶醇………………………………426

三、乙烯利………………………………427

四、矮壮素………………………………428

五、甲哌铃………………………………430

六、调节安………………………………433

七、氟节胺………………………………433

八、烯效唑………………………………434

九、多效唑………………………………437

十、6一苄氨基嘌呤………………………442

十一、调吡脲……………………………443

十二、增甘膦……………………………443

十三、赤霉素……………………………444

十四、丁酰肼……………………………446

十五、芸薹素内酯………………………446

十六、抑芽敏……………………………449

十七、复硝酚钠…………………………449

十八、萘乙酸甲酯………………………449

十九、赛苯隆……………………………450

二十、调果酸……………………………450

二十一、坐果酸…………………………450

二十二、抗倒酯…………………………451

二十三、调环酸…………………………451

二十四、抗倒胺…………………………452

二十五、调嘧醇…………………………453

二十六、抑芽唑…………………………453

二十七、促生酯…………………………454

二十八、增产胺…………………………454

二十九、抑霉唑…………………………455

三十、甲基抑霉唑………………………456

三十一、吲哚乙酸………………………456

三十二、抑芽丹…………………………457

三十三、增产灵…………………………457

三十四、三十烷醇………………………458

三十五、氯化胆碱………………………458

三十六、矮健素…………………………459

三十七、大豆激素………………………459

三十八、二苯胺…………………………460

三十九、乙氧喹啉………………………460

四十、形态素……………………………460

四十一、三丁氯苄膦……………………460

四十二、脂肪酸甲酯……………………461

四十三、正一十碳醇………………………461

四十四、嘧啶醇…………………………461

四十五、古罗酮糖………………………462

四十六、哌壮素…………………………462

四十七、4一氯苯氧乙酸…………………463

四十八、吲熟酯…………………………464

四十九、萘氧乙酸………………………464

五十、2,4一滴异丙酯……………………464

五十一、3一氯苯氧丙酸…………………465

五十二、抑芽醚…………………………465

五十三、硝苯胺灵………………………465

五十四、乳酸……………………………466

五十五、三碘苯甲酸……………………466

五十六、海藻素…………………………466

五十七、半叶素…………………………z466

五十八、增糖酯…………………………467

五十九、增糖胺…………………………467

六十、乙烯硅……………………………468

六十一、脱果硅…………………………468

六十二、甲苯酞氨酸……………………z468

六十三、苯酞氨酸………………………468

六十四、氯酸镁…………………………468

六十五、脱叶磷…………………………469

六十六、脱叶亚磷………………………469

六十七、促叶黄…………………………469

六十八、十一碳烯酸……………………470

六十九、甲磺威…………………………470

七十、保鲜酯……………………………470

七十一、氨基磺酸………………………470

七十二、杀雄剂2号……………………470

七十三、杀雄一53l………………………471

七十四、杀雄一532………………………471

七十五、杀雄啶…………………………471

七十六、杀雄酮…………………………472

七十七、二苯胺…………………………472

七十八、萘氧乙酸甲酯…………………473

七十九、正形素…………………………473

八十、菠萝开花促进剂…………………473

八十一、葡萄树芽休眠中断剂…………475

八十二、果蔬、花卉色泽保持剂………476

八十三、柑橘着色促进剂………………477

八十四、以过氧化氢为主成分的果蔬催熟剂……………………480

第二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专利简介…………………………………480

一、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灵………………………………480

二、乙烯利·百草枯水剂…………………481

三、乙烯利凝胶剂………………………481

四、乙烯利和吡虫啉二元复配植物生长调节杀虫剂……………………482

五、萘乙酸多素多微复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及其生产方法………482

六、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483

七、油菜素甾体衍生物和使用该衍生物的植物生长调节剂…………483

八、一种高效多元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484

九、一种编码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基因、表达产物及其用法…………484

十、赤霉素与多效唑二元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生产方法………………485

十一、一种既防病又促生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485

十二、宽叶独行菜、微量元素制成的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制备工艺……………………486

十三、二苯基脲双磺酸盐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486

十四、蜂蜡与氢氧化钾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生产方法…………………………………487

十五、植物生长调节剂吲熟酯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487

十六、多效唑、甲基托布津、硼酸和淀粉混合而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488

十七、一种保水型植物生长调节剂……………………………………………………………488

十八、一种多功能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制法…………………………………………………489

十九、液体广谱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489

二十、阿司匹林在农业上的用途……………………………………………………………490

二十一、以桉树叶为主的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490

二十二、植物生长调节剂吲熟酯在西瓜生产中的应用…………………………………49l

二十三、黄腐酸及铜、铁、锰、锌等离子组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491

二十四、一种具有增强脱叶作用和植物生长抑制能力的植物生长调节剂………………492

二十五、一种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492

二十六、细胞分裂因子类植物生长调节剂…………………………493

二十七、促进果树萌发成枝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生产工艺……493

二十八、病虫毙植物生长调节剂………494

二十九、花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方法………………………494

三十、以2一萘氧基乙酸钠盐等为有效成分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495

三十一、一种含有氮卤键有机氮化合物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495

三十二、多功能植物生长调节剂………………………………………496

三十三、复硝酚钾盐·赤霉素植物生长调节剂……………………496

三十四、核苷酸·氯化胆碱植物生长调节剂…………………………497

三十五、一种以三十烷醇、复硝酚钠为主要组分的复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497

三十六、一种提高烟叶含钾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498

三十七、由内共生假单孢菌荧光假单孢菌FPT-960l菌株等组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498

三十八、保健型三微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499

三十九、高浓度固体助壮素和矮壮素产品………………………………499

四十、浆果赤霉素的制备方法……………………………………………499

四十一、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新型赤霉素…………………………………500

四十二、芸薹素内酯类似物的简便合成方法……………………………500

四十三、使用脱落酸调节植物生长的方法………………………………501

四十四、真菌发酵生产天然脱落酸的新方法……………………………501

四十五、高效复合植物促进剂及其制备工艺……………………………502

四十六、灭菌促长剂………………………………………………………502

四十七、水稻生长调节剂及其制造方法…………………………………503

四十八、西瓜促控剂………………………………………………………503

四十九、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三氟吲哚丁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504

五十、新型植物生枝促进剂-高效抽枝宝………………………………504

五十一、一种多功能营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505

五十二、一种果类生长调节剂及其生产技术……………………………505

五十三、一种具有灭虫和生长调节剂功能的生物农药…………………506

五十四、一种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506

五十五、一种以赤霉素为主要成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507

五十六、一种以可溶性甲壳素等为有效成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507

五十七、一种含有活菌孢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508

五十八、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强力素……………………………………508

五十九、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控梢膦及其制备方法………………509

六十、一种植物生根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509

六十一、用于防止和控制有害植物生长和调节植物生长的组合物…………………………510

六十二、植物促长剂及制造方法…………………………………………510

六十三、植物生长促控剂及其制造方法…………………………………511

六十四、一种以柿叶内所含黄酮甙类物质为主要含量的植物生长促进剂…………………511

六十五、一种由硼砂、硫酸锌等调制而成的植物生长调控剂……………………………512

六十六、矮健素的制备方法……………512

六十七、植物增产素……………………513

六十八、植物生长调节剂益丰素………513

附录………………………………………………………………………………………………515

 附录1 我国目前有效登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515

 附录2植物生长调节剂名优生产企业简介…………………………………………………556

 附录3农药使用剂量或浓度折算的有关公式………………………………………………560

 附录4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英文名称及其缩写……………………………………………561

主要参考文献……………………………………………………………………………………564

试读章节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基本特性

植物生长调节剂(P[ant growth regulatorS)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一类有机物质,它们在较低的浓度下即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表现出促进或抑制作用。

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发展较快,迄今为止,生长调节剂在农业、林业、果树、蔬菜和花卉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在插条生根、壮秆抗倒、促进开花、增加结实、改善品质、贮藏保鲜、促进成熟、防止脱落、疏花疏果、诱导或打破休眠、单性结实、性别转化、防除杂草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并预示着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可用于调节植物生长的药剂已达490多种。各种调节功能虽然随药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具备以下基本特性:

第一,调节剂是以调节植物生长为目的。在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有些是除草剂,如2,4一D、调节膦,有些是杀虫剂,如西维因等,有些是杀菌剂,如苯菌灵。但是当这些药剂用作调节植物生长时,是按照调控作物的目的、使用时期、使用剂量和施药方法而进行的,实现调节植物生长的目的。

第二,调节剂对植物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无论是刺激植物胚芽、根尖生长的生长素,还是抑制细胞分裂、控制植株徒长的抑制剂,都必须进入植株体内才能起调节作用,使植物体内的酶活动并相互联系起来,通过代谢在一定的部位起作用,并以较小的剂量具有较高的调节功能。这不同于氮、磷、钾、硼、钙、镁、钼、铁等化学肥料,也不同于植物体内固有的糖、蛋白质、脂类、酶类、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第三,调节剂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在植物体内,有一类植物激素,这类激素是植物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其不同的器官组织可产生不同的植物激素,并向不同的部位转移,对生长发育起不同的调节作用。这类由植物体本身所产生的激素称为内源"激素。而通过人类以生物和化学合成的一类植物激素称为外源激素。也就是说,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在植物体内具有生理活性的,以较小的剂量可起到较大调节效能的化合物。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一)国外植物生长物质研究与应用情况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是近代植物生理学及农业科学的重大进展之一。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人们开始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物质。1928年荷兰植物学家温特(P.w.Went)发现生长素浓度与燕麦幼芽鞘弯曲有量的关系,特别是K6gl鉴定出生长素的分子结构为植物激素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经过后来许多植物生理、生化学家的工作,为植物生长物质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人工合成的许多化学物质具有类似生长素的作用,这些合成化合物对植物生长具有高度的生理活性,也具有Went,的燕麦试验法的相同反应。随着研究的发展,Keoe~,fli等(1938)提出具有生长素活性的物质,其分子的化学结构必须具备5点要求:①有一芳香族的环作为核心。②在环上最少要有一个双链。③环上有一个侧链,并且常有一个羧基(一CoOH),或者容易转化为羧基的组成部分(如COO-Na)。④在侧链中羧基与环的衔接处最少要有一个C或。原子隔离。⑤侧链与环不在同一平面上,而且有一定特殊的空间关系。这是生长素化学结构与功能的最早学说,他指导与推动了新的生长调节剂的发现。但在20世纪30年代,生长素在生产上的应用规模是很有限的。

到20世纪40年代,随着新的生长调节剂的合成,尤其是苯酚类化合物的合成(zim-merman和Hitchcock,1942),大大推动了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范围。除了用于促进插枝生根外,还包括用于果树的采前落果,促进结实,形成无子果实,破除休眠,抑制发芽以及化学除草等方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波尔斯一汤姆生(BC)yce-ThOH~pson)植物研究所"的一些植物生理学者,从大量的苯氧类化合物中筛选出了2,4一D,它具有比IAA、萘乙酸的生理活性大许多倍的效应。

20世纪50年代,除生长素类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外,赤霉素的应用也已初露头角。1954年,H.B.rrlJkgy在其所著《植物生长调节铡与农业》一书中,把应用的范围扩大到开花和结实。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赤霉素已开始普遍应用,于播种后或移栽时,可直接将赤霉素溶液施于土壤内,经过根的逐渐吸收,比之用于短时间处理种子或幼苗喷洒,效果更好(Pers~)n和Rappatx)rt,1958;MeI·ritt,1958)。在赤霉素处理的同时,配合施肥,增产效果更大(L,eben和Bal-tOn,1957;Morgan和Me,ss,1958)。具体地讲,赤霉素可用于蔬菜中的叶菜类、豆类、茄果类、瓜类、薯类、根菜类、鳞茎类等;经济作物的烟草、茶、大麻、棉花等;禾本科作物的水稻、麦类、玉米等;以及果树、观赏植物、牧草、木本植物、药用植物与香料植物等方面,都有应用成功的例子。

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初,调节剂的应用范围继续扩大。S.H.Wittwer(1983)对于生长调节剂在蔬菜上的应用;L.Rappaport(1980)对于赤霉素的应用以及Morgan(1980)对于乙烯的应用,都有过很好的总结。R.J.Weaver(1972)在其所著的《植物生长物质与农业》一书中,进一步把应用范围分为:生根与繁殖(促进插枝及移栽、压条生根,促进嫁接愈合),休眠(打破休眠与抑制贮藏器官的萌发),诱导开花,延迟开花与控制雌雄性别,促进结实与发育,抑制蔬菜与果实的衰老,延长切花的贮藏期,控制花及叶的脱落;化学疏花、疏果;株型控制(化学整枝、抑制生长)、增加抗逆性和病虫害能力,以及除草等等。与此同时,许多植物生理学工作者,都编撰了一些有关植物生长物质应用的论著。其中Parihar(1964)在其所著《植物生长的激素控制》一书中,列举了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各方面的控制:在对营养体的结构方面,包括形成层活性、插枝的生根、植株芽的发育及植株大小的控制;在生殖体的结构方面,包括花和果实的发育,花、果、叶的脱落及果实的大小与成熟的控制;在雌雄性别方面,包括对有花植物、蕨类植物以及真菌与藻类的性别控制。

日本高桥信孝等(1973)编写的《植物调节物质的园艺利用》一书,把应用范围分为常绿果树、落叶果树、蔬菜及花卉四部分来讨论;每一部分又包括生长的促进与控制,落花及落果的控制,开花及结实的控制以及生根、休眠等的控制。

80年代,H.N.Krishnamc)Orthy(1981),列举了植物生长物质的21种用途(Thomas,1982)即促进发芽、生根、生长、开花、成熟、排胶、抑制发芽、防止倒伏、打破顶端优势、控制株型、疏花疏果、保化保果、调节性别、化学杀雄、改善品质、增强抗性、贮藏保鲜、促进脱叶、促进干燥、抑制呼吸和抑制蒸腾等。

自从1937年第一次国际生长物质会议以来,每次会议的规模逐届扩大,参加会议的国家与代表人数以及向会议提交论文的篇数也逐年增多。如1955年7月由英国伦敦大学的wye学院主持召开的第三次会议,参加代表64人,来自7个国家;而1985年8月在联邦德国的海德堡举行的第十二次会议,参加代表700多人,来自33个国家。

植物生长物质在生产上的应用,不断出现新的突破。在园艺方面,除了主要用于组织培养、插枝生根、控制株型、矮化植株、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促进开花、改变性别、改良果实品质、改变果实成熟期与延长贮存寿命等以外,又推广试用了许多合成的生长延缓剂、矮化剂、脱叶剂、1二燥剂、抗乙烯物质及化学整枝化合物等方面。如增甘磷(Glyphc)sine)可增加甘蔗的产量。用Ag及STS等延缓衰老及凋萎;用整形素控制黄瓜结实;用多效唑矮化株型,提高抗逆性;用正癸醇或癸酸甲酯代替MI-_I用于烟草去顶芽(浓度为3%~5%)。采用生长调节剂的混合剂以提高作用效果。例如,200mg/kg GAg+300rr【g/kg二苯脲(I)PV)+50mg/kg乙烯利,提高了促进苹果开花结实的效果,并能增产;乙烯利+2,4,5一T混合疏果剂也已在果树上开始使用。

20世纪末,新发现了很多种植物生长物质,其中主要的有多胺(P0lyamine)、芸薹素内酯(Hrassinolide)、茉莉酸(Jasmonicacid)、月光花素,均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及应用前景。M∞re已把芸薹素内酯列为第六类激素。

序言

  植物生长化学调控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农业生产实用技术,越来越受到广大科技人员和农 户的普遍重视。随着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的不断增加,化学调控技术迅速发展,使应用作物种类 和调控面积都有了大幅度增加。为了适应科技兴农和推广新技术的需要,我们在多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外试验研究报道和应用成功的经验,编写了《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原理与实用技术》一书。

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简要地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基本特性和发展概况;第二章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原理与药剂的保管、鉴别和安全使用技术;第三章介绍了.植物生长促进剂、延缓剂、抑制剂、复合复配剂、保鲜剂、杀雄剂等216种(类)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适用范围等内容;第四章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粮食、油料、棉麻、蔬菜、果树、花卉苗木、药用植物、食用菌、藻类及其他作物上的应用技术,共包括121种(类)作物;第五章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田间试验、生物测定方法和目前我国已执行的15种植物调节剂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第六章介绍了8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技术与68项植物生长调节剂专利技术简介。本书可供大中专农业院校师生、科研人员、生产和农技推广人员参考,也可供植物医院、植保服务站和农资辅导员,以及广大农户查阅。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河南省农业厅、四川国光农化有限公司、广东省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郑州富利达农药有限公司、河南中威高科技化工有限公司、河南省夏邑县华泰化工有限公司、郑州郑氏化工产品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我们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和时间仓促,书中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植物生长调控是一门严格的应用技术,地区间、作物品种间会存在差异,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时,要根据各地特点,先做好应用验证试验,再确定大面积推广应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