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洪洞寻根/人说山西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张行健
出版社 山西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体验山西高原的地上文物,滋润我们渐以遗忘了的年代久远的古文明的灵魂,记忆历史文化延续的图景,“人说山西”系列丛书是极为纯正的一种可靠读本,共12册,每册都包括200多张的精彩图片和地方史志、民俗文化等内容的文字介绍,让读者将山西的重要旅游文化景点尽收眼底。本书是系列之一,它的深义在于有关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对美、对古代建筑艺术、对传统文化进行判读的能力,能告知读者,这些美好而充满教义感的景观价值从何而来。实实在在的,还有让人心智卧游的可能。

内容推荐

《人说山西·山西旅游文化图文丛书》(第一辑)共12册,包括《细说平遥》、《乔家大院》、《儒商门第·常家庄园》等,每册都包括200多张的精彩图片和地方史志、民俗文化等内容的文字介绍,让读者将山西的重要旅游文化景点尽收眼底。

“山西的建筑、雕塑、壁画、戏剧、民俗等实在引人入胜。连刺绣和银锁都让人爱不释手。”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葛剑雄教授如是说。他热情地称这套丛书为“山西的地理名片”。山西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悠久的文化历史使山西有着灿烂的文化积淀。目前,山西省内的地上古建筑就占全国仅存古建筑的70%以上。山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处,居全国之冠。其中,既有大同云冈、辽代木塔、悬空寺,佛教圣地五台山等一大批世界知名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有平遥古城、晋商大院、壶口瀑布等经典文化旅游景点。但是因为此前还没有一套系统的“山西文化索引读物”出版,所以许多人笼统地知道山西的文化风物,却仍如雾里看花,不尽其详。

目录

一 故园之根 灵魂之所

 走进洪洞,走进神圣之邦

 寄情祭祖园

 首说园门

 影壁前,面对古朴苍劲的“根”

 中门,托举起诗联之情意

 望亲亭里念故人

 古牌坊怀古

 魂牵梦绕古槐处

 注视石经幢

 憩茶房里话楹联

 祭祖堂跪祭

 移民,一个沉重而庄严的话题

二 两寺览广胜 一塔飞彩虹

 上寺览胜

 广胜之绝飞虹塔

 下寺怡情

 水神庙里观壁画

 《赵城金藏》尘影录

三 明代监狱历沧桑 古今犹唱玉堂春

 后记

附录

 地方名片

 名人纪事

  董文涣

  董寿平

  张瑞玑

 不妨看看

 诗词歌赋

  广胜寺赞

  醉登飞虹塔

  广胜寺

  广胜寺

  霍泉

  题霍山

  游广胜寺至分水亭小息

  《玉堂春》故事梗概

 呼吸民俗

  金鼓子

  抬高与高跷

  龙灯  

  狮子滚绣球

  飘旱船

  竹马队

  剪纸和刺绣 

  捏糖人

  三月十八古庙会

 名吃物语

  擦圪斗

  山西省热点旅游景区示意图

图版索引

试读章节

这第二首诗,其意为:在京津大地,在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及晋北的居民中,虽有姓氏、宗族、地域的不相同,但都是洪洞移民,这里没有半点假没有一点异议。假如你不相信的话,请看一看你脚上的小趾甲盖是不是两瓣儿?如果确有两瓣的痕迹,那就叮以确信无疑了。

两首诗,被中门高高地托举着,让游人前来细细辨认、咏读,并生发出许许多多的慨叹。它托举的不仅仅是两首古朴自然、风格苍劲的旧体诗,不仅仅是诗的凝重浑厚,托举的一段沉重得使人透不过气来的历史,以及历史大树根、枝、梢的交织与缠绕。

“举目鹳窝今何在,坐叙桑梓骈甲情”。巾门的这副楹联是说今天人们寻根祭祖来到了大槐树,为什么看不见从前槐树上的老鹳窝了呢?时间太久了,老槐树苍老了,老鹳鸟自然不复存在了。人们只能坐下来,谈叙旧情,说说故园的沧海巨变。而谈到迁民,自然要说到两只小趾甲为两瓣的事情。

骈甲的说法南来已久,相当普及,特别是在晋南一带。小儿在光脚丫的岁月里,没有不惊讶于自己小脚趾甲盖为双瓣的,每每向身边的老爷爷或是老奶奶询问原因时,爷爷奶奶的神情就变得凝重,他们倏然间会回到自己的儿时,回到遥远的童年时光,听他们的爷爷奶奶讲述更加遥远的过去……

元末,由于多年的战乱,生产惨遭破坏,再加上自然灾害和瘟疫的流行,天灾人祸,生灵涂炭。明军将元军赶到了漠北之后,北方大片地区,尤其是河北、河南、山东一带出现了许多的无人区,到处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明朝建立之初,虽有好转,但又出现天灾。古书载:“永乐元年(1403年)甲午,直隶、北京、山东、河南饥。庚寅,山东蝗。丁酉,河南蝗。永乐二年八月,淫雨毁北京城。十月,黄河决口,冲毁开封城。”所以,新兴的明皇朱元璋和朱棣意识到,当务之急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而恢复和发展,就首先需要解决劳动力和土地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明廷实行了“移民屯田,开垦荒地”的政策,即把“地少人多”的山西地区的农民迁至地多人稀的更北方一带。史料载,明初从山西迁民六次,不仅送往山东、河南、北京一带,还远送到淮河以南的一些地区。当时移民规定,迁民不管来自何府何州何县,都要集中到洪洞县贾村一带。移民皆在广济寺登记,“发给凭证、川资”而后上路。可是故土难离,人们谁不留恋自己的故乡呢!这时,明廷广贴告示,欺骗百姓说,不愿意迁移者,到大槐树下集合,须在三天内赶到,愿意者可在家等候。

谁愿意离开自己的故土呢?谁愿意到荒无人烟的外地呢?他们都知道,大北方,那可是苦寒之地呀!只要有些力气的,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拖儿带女赶到大槐树下,晋南的人赶来了,晋东南的人也赶来了。到了第三天,大槐树下聚集了十几万民众,他们拖家带口,熙熙攘攘,暗中祷告上苍,祈求保佑他们全家人平安无事;同时,每人心里都忐忑不安,似乎有一种不祥的预感。突然,一大队官兵包围了大槐树下手无寸铁的百姓,数员武将簇拥着一个官员,官员站立在大槐树旁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居高临下,大声宣布:大明皇帝敕令,凡来大槐树之下的人,一律迁走,不得有误,违令者,斩无赦……

这命令如晴天霹雳,人们都被惊呆了。但,一切都无济于事了。黑压压的人群顿时炸了锅,呼儿唤女的哭声和哭爹叫娘的呼喊,还有众人的反抗叫骂声,响彻了半个洪洞城,把大槐树上的老鹳鸟都惊得扑棱扑棱飞跑了。

接下来官兵强迫人们一一登记,发凭照,每登记一个,就让被迁的人脱掉鞋子,用刀子在每只小趾上砍一刀作为记号,以防逃跑……至今,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据说是砍了一刀的缘故。

当然,爷爷奶奶们讲这一切的时候,用的是另一种口吻和另一种方式,如同讲传说和童话一般。老人要让孩子们知道那一段沉重的历史,如同清楚自己的小脚趾复形一样,铭记于心,代代相传。

今天,我们当然清楚这样一个问题,官兵逼民迁移,怕逃跑,每人砍一刀作标记这也在情理之中。刀伤绝不会遗传,但无论何因所致小脚趾的复形现象,这就是这个地方人们的突出特征。随着迁民的流动,这个特征就在各地一代一代地遗传了下来。

中门,以其独特的使命矗立在那里,它虔诚地托举着诗情联意,向人们展示着一段诗联背后那一段更富内涵的历史。

[望亲亭里念故人]

祭祖园的东南,是一大片浓郁的树木与花草,月季花淡淡的香馨,氤氲在整个园子里。

P17-19

后记

有关大槐树的历史资料和旅游书籍不少,但用散文的形式表达的作品不多,能否独辟蹊径,让读者接受,心里无底,完稿之后仍惴惴傈傈。

非常感谢临汾市尧都区史志办主任张青先生,他是研究“大槐树”的专家,本书就引用了不少他的有关文章,他为本书的采访与写作提供了条件;向洪洞县的梁武魁、范忠义二位先生致谢,本书参阅与引用了他们共同编著的《寻根祭祖纵横谈》一书中的主要章节;感谢洪洞县的柴瑞祥先生,书中部分篇章源于他的《广胜寺》一书。另外,还参阅选用了《广胜寺镇志》一书某些章节,向李永奇和严双鸿先生致谢;感谢李际宁先生和赵冬生先生,本书的“《赵城金藏》尘影录”分别参考了他二位的《佛经版本》和《抢救赵城金藏》的相关部分。

本书中绝大部分照片是杨晓红于百忙之中拍照的,对他的辛劳与敬业表示敬意和感谢;书中还选用了杨明海先生的一些精美照片,这里也一并致谢。

张行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3: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