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路走来--陶西平教育漫笔
分类
作者 陶西平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陶西平,现任国家总督学顾问,北京市社科联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全国联合会主席,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主席。曾主编《教育评价词典》。本书选编了他在近些年来所写的一些短文,这些短文是他参加教育工作一路走来的教育随笔,从不同的侧面探讨了有关教育和谐发展的问题。

内容推荐

  这本集子选编了我在近些年来所写的一些短文,这些短文是我参加教育工作一路走来的零言碎语,现在回过头来一看,大体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探讨了有关教育和谐发展的问题。其中大多是已经发表过的文章,有评论、杂感、讲话以及为朋友们的著作写的序,有些文章在选编过程中做了个别段落和字句的修改。

目录

自序

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

热情与期望

——由“皮格马利翁效应”想到的

走出“二元体系”的困惑

要十分珍惜“优质教育资源”

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 

又逢“金榜”题名时

宝剑锋自磨砺出

在学会合作中张扬个性

莫使教育责任边缘化

为“图钉式”人才打好基础

不要“片面”不要“过重”

——现阶段素质教育的务实追求

该换换脑筋了!

要正确看待名校与名师

探讨“因材施教”的时代内涵

——在“华夏园丁迎九六”教育研讨会上总结讲话

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

到底什么是优质教育?

召唤教育的明天

——《我和学生共成长》序

聚焦高考

留下思索的空间

使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起来

——祝贺北京中学生金帆艺术团成立十周年

人品与学识同步卓越

——高中教育的理性追求

方针必须坚定不移措施务必切实有效

——在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座谈会上的发言

一种特殊的特殊教育

——在“第六届亚太地区超常教育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引导人的生命发展方向

这些是党委和政府应该做的

再谈优质教育

不宜“一切”从简

洋思春早

公平、质量与效益

——在“中国义务教育发展研究项目第一次国际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要更加注重教育公平

要带着感情抓好农村教育

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正视“大班化”走向

从“教育券”想到的

要认认真真地在“统”上下功夫

办学体制多元化的成功探索

教育策划创造未来的教育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

引导得力服务得体制约得法

——积贺《中小学管理》创刊十周年

需要实实在在的跨越

在反思中创新

为课程改革取得新的进展而努力

寻求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组织架构

发展形象思维推进全面素质教育

——在“开发大脑潜能发展形象思维”颁奖大会上的讲话

也谈课堂教学的流畅性

一种值得借鉴的教育哲学

——在北京多元智能国际论坛上的讲话

开发学生多元潜能的实践研究

的确是一片芳草

——为《芳草如茵》一书作序

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课堂

——为《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作序

加快外语教学改革的步伐

——在全国外国语学校校长会议上的讲话

随着时代脉搏跳动

——《北京市中小学语文教育五十年》序

对美的执着追求

——“孟艳老师舞蹈教育实践研讨会”专辑序

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

——教师节寄语

推动素质教育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素质教育评价的实践与研究》序

建设教育评价工作者的共有阵地

——《教育评价》发刊词

对评价进行再评价

改进基础道德教育的成功尝试

德育流程:一个值得重视的探讨课题

整合学校德育的骨干力量

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增强德育的渗透力

——在2000年北京市“紫禁杯”中小学优秀班主任颁奖仪式上的讲话

把班主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把每一个孩子都放在心中

让失败率为零

要做爬起来最快的人

可贵的“平起平坐” 

戒躁

 ——送给班主任老师

呼唤学校的“诚信文化”

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合作的新起点

一项有战略意义的工作

——在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神圣的使命

——在第六届国家督学会议上的讲话

伴随着困惑的自豪

——访皮尔森教育委员会

墨西哥教育一瞥

也谈校长负责制

培育高素质的校长队伍

创设学校良好的外部环境

积累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

无尽的追求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深切悼念教育家葛志成同志

求实求是求索

——《育体与育心——我对教育和谐发展的探索》序

既要热情又要冷静

——在新时期北师大实验中学教育发展暨王本中、张锦斋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

珍重花样的年华

——《索缘的梦》序 

教育改革需要自信

——在崔孟明教育思想研究会上的讲话

推进学校管理的现代化

——祝贺北京市外事服务职业高中通过Is0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关注教师的全面发展

什么样的教师是好的教师

谈教师的道德与成长环境

教师队伍建设要下真功夫

把教师集体建设成为和谐的团队

教师的智慧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教师节寄语

重提家访

在继承中创新

发达的职业教育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要条件

职业教育研究要坚持与时俱进

——在《中国职业教育》杂志座谈会上的讲话

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际研讨会上的致辞

维护职业教育的尊严

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成功尝试

——在西城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一门有生命力的学问

——《培训学校的教育管理》序

地区间教育合作的榜样

让幼儿在快乐中发展

——《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指导用书》序

把欢乐送给孩子们

为学前教育注入充沛的活力

推动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改革

推进海峡两岸的学前教育交流

——在海峡两岸幼教工作论坛开幕会议上的讲话

呼唤科学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丛书》序

读懂孩子

——《亲情传递》序

打好做人和成才的基础

——与年轻父母谈素质教育

适度——家庭教育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为了孩子

弘扬家庭的诚信美德

一份珍贵的礼物

新世纪教育的法律基础

民办教育呼唤法治

核心在于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

民办教育发展史的新的里程碑

共同创造法律效力充分发挥的条件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颁行一周年

推进中国民办教育的合理转型

坚持方向性、学术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在北京市教育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引领、激励与求索

——祝贺《中国教育报》创刊20周年

试读章节

这项实验是全方位的,试图从多元角度寻求实施“快乐教育”的途径,找出实施“快乐教育”的规律。应当说,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给我们很多启示。其中有些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重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愉悦。这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挑战。过去许多教师和家长都以结果的愉悦作为教育的最高追求。所谓“严师出高徒”、“棒打出孝子”都已成为人们公认的真理。于是,教师和父母常把自己所做的一切,甚至包括对学生身心所施加的几近残酷的压力,都归结为“为了孩子好”这种善良的愿望。而“快乐教育”则不然,他们高度重视教育的过程,特别是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体验。他们认为,使学生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才能形成学生持续发展的心理动因,才能使学生通过过程的积淀最终形成良好的基础素质。实践证明,“快乐教育”所主张的动机、过程与效果的统一,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要重视教育环境的和谐。“快乐教育”认为,儿童在教育过程中愉悦的心境来自教育环境的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蔼可亲的师长,互助友爱的同学关系,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一切都会形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良性互动。因此,和谐环境的建设是学校至关重要的任务。而传统教育则把树立教师的权威地位,培养学生唯上、唯书作为实现教育任务的前提。实践证明,“快乐教育”所阐明的教育过程中客观与主观的辨证关系,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要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快乐教育”认为,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需要依靠教育者形成合力。在校内,教职员工要形成合力,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在校外,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合力,特别要在转变教育观念方面形成共识,破除陈旧的人才观与教育观,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和谐的环境。因此,“快乐教育”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致力于多元关系的协调发展。实践证明,“快乐教育”主张在教育过程中,要紧紧把握各相关因素矛盾运动的进程,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P2

序言

这本集子选编了我在近些年来所写的一些短文,这些短文是我参加教育工作一路走来的零言碎语,现在回过头来一看,大体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探讨了有关教育和谐发展的问题。

建立和谐社会,是为了实现多年来志士仁人所追求的理想,也是顺应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潮流。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我国新的社会利益格局的形成,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呈现复杂和多样化的态势,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的存在、矛盾和冲突,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应对复杂格局,理顺社会关系,构建和谐氛围就成为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和谐的教育既是和谐社会的子系统。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谐的教育应当体现在为人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公平的机会;体现在为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的流动拓宽渠道;体现在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使学校教育在和谐中求得发展,在发展中创造和谐。

基础教育的和谐发展是向公民提供均等发展机会的重要条件,而在义务教育阶段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的多元化格局的形成,是满足不同类型人群需要的必要举措,因此,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关注贫困家庭、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问题,是当前促进教育和谐的重要任务。而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鼓励民办教育形成适应多种需求的办学特色,则是完善办学体制格局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提供公平的就读机会就是提供公平的开发个人潜能的机会,也就是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而公平的发展机会是社会活力与和谐、稳定的源泉。

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制度理念的提出,到学习化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理念的提出,都突出了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学习对发展的重大作用。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相处,需要利益的合理协调,需要通过沟通增强理解,更需要有相互流动的通道。一旦不同的利益群体形成凝固的格局,则矛盾和冲突就必然会加剧。而最重要的流通通道之一就是终身学习体制的建立。每个人都有继续学习的机会,每个人就都有通过继续学习获得新的发展的机会。因此,教育,特别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对社会的和谐有着极为重要的催化和转化功能。我们必须改变对继续教育的种种偏见,进一步加大建立终身教育体制的力度。

上个世纪70年代终身教育理念的倡导,80年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90年代我国加入wTo,对我国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新世纪之初,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同样将对推动我国现代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推动和谐社会建立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学校教育只有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促进学校的和谐。和谐的学校教育应当是重视全体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教育,不应当只重视一部分学生发展而忽视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不应当只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而忽视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也不应当只重视学生共性的教育而忽视学生个性的教育。和谐的学校应当是公平的、民主的教育,通过树立干部与教师的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营造干群之间的和谐,教师之间的和谐,师生之间的和谐,以及学生之间的和谐,形成学校公平与民主的体制架构与团结合作的文化氛围。和谐的学校教育应当是开放的、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通过家长、社区和社会的广泛参与,使学校教育把为社会的发展服务与为人的发展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在取得家长、社区和社会理解的同时,自觉地置身于其监督之下。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执政党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我想,教育战线应当自觉地肩负起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所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让教育更加和谐,从而使教育成为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柱。

本书大多是已经发表过的文章,有评论、杂感、讲话以及为朋友们的著作写的序,有些文章在选编过程中做了个别段落和字句的修改。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大力促成了这本书的出版,马宪平、卢霞、王雪莉、章家祥、于芳、刘凤仪、刘大立、吴庆华、贾伟和《北京教育》杂志社的编辑同志给予许多帮助,谨致以衷心的谢意。

2005年12月5日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4: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