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易经》通行本为蓝本,重点介绍易学公理在心理学人格系统的应用原理及技巧。作者试图以补充新公理的大胆设想,来处理哲学与科学争论不休的宇宙演化和人性问题。
全书观点独特、思想深刻,从平衡公理视角揭示《易经》本义,可以说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尝试。它不仅对认识人类诞生和心理演化展示了新视野,而且对认识信贷物理学的“量子幽灵”因果关系打开了新思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易学心理学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姜祖桐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易经》通行本为蓝本,重点介绍易学公理在心理学人格系统的应用原理及技巧。作者试图以补充新公理的大胆设想,来处理哲学与科学争论不休的宇宙演化和人性问题。 全书观点独特、思想深刻,从平衡公理视角揭示《易经》本义,可以说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尝试。它不仅对认识人类诞生和心理演化展示了新视野,而且对认识信贷物理学的“量子幽灵”因果关系打开了新思路。 目录 序言 孙时进/1 作者自序/1 绪论 易数思维合奏曲/1 第1章 周易八卦浅析/19 第2章 世界平衡秩序/49 第3章 易学人性学/75 第4章 易学人格学/123 第5章 金宗乾族人格/165 第6章 金宗震族人格/217 第7章 水宗兑族人格/267 第8章 水宗坎族人格/317 第9章 水宗艮族人格/367 第10章 土宗坤族人格/419 第11章 火宗离族人格/469 第12章 火宗巽族人格/521 第13章 人际沟通定律/575 结语 与丹尼尔、荣格对话/601 附录Ⅰ 人格定位导航仪/622 附录Ⅱ 来吧,把握你的优势/631 参考文献/632 试读章节 李约瑟难题 读过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人都知道,在他的那部巨著中曾以大量篇幅讨论了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问题。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曾现过非常伟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但令国人和李约瑟纳闷的是,既然中国代科学技术成就非常伟大,那为什么中国的古代文明,没有能发展出近代学技术?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一直是中外学者很关注的重要问题。它包含了极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也包含了国人和李约瑟本人对中国文化抱有的一种强烈崇敬。极大多数国学研究者和李约瑟的心情一样,认为在中国的古文化中,存在着一种西方文化缺少的理性,它是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身与心之间关系,确保社会和身心和谐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 仔细阅读李约瑟的巨著,人们会发现,“李约瑟难题”其实是个伪命题。就李约瑟本人而言,他满怀研究东方文化的执着信心,对中国文化的价值不仅作了非常肯定的评价,而且在批评欧洲中心主义的同时,深情地展望了人类未来文明的发展趋势。 事实上,《中国科学技术史》本身已经十分清楚地回答了这个“为什么”。李约瑟认为,在人类社会向更高级组织形态发展和联合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欧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结合。这一观点,不仅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难题”,同时也向人们指明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为搞清楚“难题”所揭示的深刻历史背景,同时也为展示李约瑟心灵深处的崇高理想,这里摘引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梁宗华教授的一篇文章。梁文说: 李约瑟博士(1900一1994)是当代英国著名科学家、汉学家。作为中国文化的知音,他致力于汉学四十多年,对中国的哲学、文学、科学、技术等诸多领域皆有研究。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原名《中国科学与文明》)凝结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满腔热情,倾注了他毕生的精力和心血。这部辉煌巨著跨越语言与时空的障碍,记载了从公元前l世纪到公元15世纪中国人在科学技术领域的辉煌成就,展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概貌,为中国在世界科技史上争得了一席之地。其中的第二卷《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旨在“探索中国哲学对于科学思想发展的作用”。学界认为,该书是他在中国古代哲学与科学之间“搭建桥梁”的结果;作为一项系统工作,是在他之前中外学界所从未做过的工作。 李约瑟一直强调东西文化应该平等对话,这是他文化思想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支点。他认为,东西方各有自己的固有文明;三千年来,旧世界的东西两方一直在进行着对话,彼此给予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双方所形成的文化却是迥然不同。他指出,东西文化各具特色,都对世界性文明做出了自己的重要贡献。所以,他对西方一部分人的傲慢与偏见持激烈的批评态度。他说:“许多西欧和美洲人认为自己是文明的代表,负有统一全世界的使命;在他们思想上只有西方文明是具有普遍性的,因为它本身是统一的,完整的,故能统摄其他一切文明。” 李约瑟对东方文明,特别对中国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如果真正要说具有历史价值的文明的话,那么,光荣应属于中国。有人把中国文明的特质归于“静止性”是不确切的。所谓“不动的运动者”基本上是希腊的观点,而中国的“道”的涵义却是永恒不息的运动,正如天体的周日运行一样。他认为,在中国文化中从来没有静止不变的东西。 李约瑟还剖析了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他认为,儒家与道家学说共同构成了中国人思想深处极其重要的历史背景。无论他受过多少世界主义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中国人生活方式中许多最优良的传统,都是从这两个思想体系中汲取而来。在李约瑟看来,儒道思想,特别是儒家的道德观及道家的社会抗议思想,都是永恒的。 基于对道家思想与中国科学技术密切关系的认识,他对道家学说极为推崇。他认为道家哲学虽然含有政治集体主义、宗教神秘主义及个人修炼成仙等因素,但它却对中国的科学史有着头等的重要性。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道家的“道”是指宇宙的运行之道。李约瑟对儒学的态度较为复杂。但他也注意到儒学的人道主义立场,认为这种人道主义应当被发掘,以解救西方的科学与人文危机。 李约瑟曾自述过他编纂《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动因。他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的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有惊人的发展,而在17世纪初期伽利略时代之后,现代科学在中国却没有发展,或者说完全没有发展呢?为什么在十八世纪以前中国社会比西方社会更有利于科学的发展,而到十八世纪以后却阻止了科学的发展呢? 这个问题促使李约瑟下决心要以毕生的力量编纂一部关于中国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发展的全面和系统著作。虽然李约瑟最终没有能够为自己提出、被后人称为“李约瑟难题”的疑问找出确切答案,但他使世界认识了中国;李约瑟本人,则成了中国文化的知音。 从以上论述看,梁宗华教授对“李约瑟难题”有很深刻的理解;字里行间,已将自己的观点和感情都写得很到位。在文章的结尾,她又引用了李约瑟的一句话,明确地回答了解决所谓“难题”的途径。 梁文最后说:李约瑟确信:现代科学对于人类文明所起的最大作用,就是使整个世界在地面上统一起来。人类在向更高级组织和联合形式进展过程中,在当前我们所面临的许多统一任务之中,最重要的任务,莫过于欧美文化和中国文化之汇合。我们愈深入地研究这两种文化,就愈深刻地感觉到,它们就像两个不同的作曲家所谱写的两部交响曲,其基本旋律,却是完全一致! 梁教授的这一结论已清楚地表明,要解决“李约瑟难题”,必须寻找到欧美文化与中国文化两部交响乐各自的乐章。本专著通过易学在心理学的应用,深入探讨人类思维中的另外一部交响乐——易学思维的结构和格调。 P3-P5 序言 大约是1999年的秋天,一位心理学界的朋友向我推荐由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姜祖桐先生撰写的《H管理理论》,告诉我书中有我感兴趣的东方心理学思想。但当我打开书看到书中关于作者曾任鞍山市副市长、时任某国营企业老总等介绍后,以为又是一本作者利用职权附庸风雅为自己树碑立传而出的精神垃圾,当时就不以为然地把书扔在了一边。 再次拿起该书已是几个月之后的寒假,当时作为消闲又打开了该书阅读,没想到竟被作者独到的观点和深刻的思想所吸引,我一口气读完全书,尽管我并没完全读懂,也不完全同意作者的一些观点,但还是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读毕,我当即给姜祖桐先生写了一封信,对他用易学思维将管理实践中的体会上升为心理学理论表示极大的兴趣。对他有敢于打破主流“经院派”心理学的条条框框,单枪匹马开创东方心理学的勇气表示敬佩。 用中国的说法是“缘”,用荣格的说法是“同步性(synchronicity)”;姜先生收到信后不久就碰巧出差来沪,我们见面整整畅谈了一天。那时,他正在撰写第二本新著。此后,姜先生竟又定居上海。这样我们几位同道好友更有了常常相聚、共同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如何结合问题的机会。 在姜祖桐先生又一本新书问世之时,他邀我为他写序。坦率地说,尽管我个人对《易经》很感兴趣,但因各种原因始终没下功夫钻研,所以也就没有发言权。我仅就心理学方面的体会,对姜祖桐先生提出的思想和观点谈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感想。 人们对《易经》一直很崇敬,历朝历代的文人均将其列为群经之首。《易经》是周文王对伏羲氏“易图”的文字演绎;后来孔子对《易经》作诠释,写了《易传》;汉代以来的经师、学者又对从伏羲到孔子的学说加于发挥,迄今形成了“图、经、传、学、术”一个体系庞大的《周易》系统。但传统研“易”者认为《易经》是占卜典籍,即算卦用书。这一认识,引发了科学界人士对《易经》是否有现代科学价值的质疑。 姜先生从平衡公理视角揭示《易经》本义,可以说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尝试。六年多来,他陆续撰写了《H管理理论》、《H自组织理论》、《周易与人格》和《易学心理学》四部专著,都是试图从《易经》系统的逻辑内核着手,来揭示《易经》的真实内涵。读了他的新著《易学心理学》使我又一次联想到,物理学“量子幽灵”与心理学“灵/肉二象性”是否存在着某种内禀的因果关系?该书实际上已经从逻辑层面触及到了这一重要问题。 人类的诞生及其心理演化,一直是哲学和科学争论不休的课题。本专著从世界的演化秩序视角,提出了平衡秩序与守恒秩序的关系,并强调世界的秩序是平衡律支配守恒律这一重要思想;不仅对认识人类诞生和心理演化展示了新视野,而且对认识现代物理学的“量子幽灵”因果关系打开了新思路。 姜先生的这部《易学心理学》重点阐述了现代科学缺少的平衡公理。他试图以补充新公理的大胆设想,来处理哲学与科学争论不休的宇宙演化和人性问题。本著的绪论和第1~2章,侧重介绍易学平衡公理的内容;总结了三条基本归纳法则,三条基本演绎法则。作者根据《易经》辞象,揭示了八卦和复卦的结构法则,从而为六条“非算法”公理找到了自己的抽象模型。这样,诚如黑格尔所说:“真理的要素是概念,真理的真实形态是科学系统。”平衡公理及其抽象模型为《易学心理学》的存在形态奠定了逻辑基础。 在本著第3章“易学人性学”中,作者应用易学归纳公理推演出人性动机六定律;特别强调了心理动机的平衡对待关系。他将求生欲与求同欲、安全欲与求成欲、求美欲与求知欲,作为人性由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对待构成的立论基点,从而提出人性是“生成论”属性,而非机械的、进化论强调的“丛林论”和静止、僵死的“性善”和“性恶”论。这种辨证发展的观点,可以逻辑地演绎出人性中存在着道德理性。这是迄今为止,西方心理学尚未从公理视角得到的重要结论。 在本著第4章“易学人格学”中,作者应用易学演绎公理推演了人格的要素和结构,非常清晰地将人格定义为人性动机的表达方式;找到了心理动机的真实驱力及相互作用关系。这也是对西方心理学人格特质之间无结构法则的一种创新。姜先生总结的演绎公理首先拿它来揭示《易经》的本义,此基础上,他又对现代心理学理论进行整合。这一思路,值得关注。 本著的第5~12章是结合《易经》对人类64种综合人格的逻辑演绎。书中特别加入了“隋绪人格”的演绎方法,这也是现有心理学理论所未曾触及的领域。作者的精彩演绎,脍炙人口;尽管读起来并不轻松,但确实值得花功夫用心去读。 姜先生和我一样,本科专业都是物理学;一个偶然机会使他进入了心理学领域。从他的著作看,他的研究不是丢开了物理学、见异思迁地去研究心理学,而是将心理学与物理学熔为一炉,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一座可以沟通的理性之桥。他在书中提出了“物理世界的精神元素”论点,认为生命物质也同样由大自然所创造,它的演化也必然受大自然的平衡秩序支配。人类的“心”和“身”是正、反物质的统一体,反物质量子(心)在与物质量子(身)互补中,支配着物质量子(身)的运动。他以当年波尔慈曼揭示的H函数作为反物质基元的熵流,并把自己的理论称为“H理论”,意思是代表一种创生宇宙并赋予万物具有“自组织”选择功能的本体元素。 我相信,人类的心灵肯定是大自然的“自组织”造化;一种代表宇宙“自组织”的本体元素也肯定会存在。揭示这一元素的结构,也是心理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 令人高兴的是,姜先生的理论已得到很多有识之士的支持和关注,部分年轻学者已开始大胆地在实践中应用。浙江大学硕士刘宏军同志,六年多来,持之以恒地钻研着姜先生的“易学心理学”,并把这一理论应用于实践。刘先生在试图把姜氏理论与荣格心理学沟通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姜先生以此作为全书的“结语”,让读者在艰苦阅读后,又产生清新、轻松和意犹未尽的感觉。 当年的荣格曾欣喜若狂地发现了东方的“易经”和“老子”;21世纪的中国心理学研究者正在重新认识和发现荣格心理学和东方心理学思想的关系。在西方经院派心理学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东西方结合的新兴心理学却向人们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广阔前景! 尽管姜先生在易学心理学的研究和东西方心理学的结合上迈出了大胆的一步,但作为新理论,毕竟所应用的新逻辑体系尚处萌芽期,其真理性不仅需要进一步逻辑论证,且需要进一步进行严格的实践检验。 我衷心希望,《易学心理学》出版,能吸引更多的勇敢者和创新者加入到东西方心理学结合的探索和开拓行列中;也企盼着姜祖桐先生有更好的新书问世。 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上海高等学校心理咨询协会会长、东亚管理学院教授 国家教育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孙时进 2005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