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有大人的逻辑,孩子有孩子的思路。这部长篇小说的调子,就由此展开来……如果你是学生,是不是也像书中主人公孔跳跳这样生活着?如果你是父母,是不是也在望子成龙的渴望与急切之中,经常做着自认为正确的错事?让我们对号看看吧!
唐樱的这本长篇小说从一开始就吸引住了我:这位名叫“跳跳”的孩子正对着家居小巷里石蛋子路上的动物图案喃喃私语。他喜欢这石蛋子路,他妈妈却不喜欢,因为妈妈的高跟鞋,在这儿崴过几次脚。但“妈妈的情绪并不影响跳跳对石蛋子路的喜欢”,跳跳的理由很简单,其实妈妈“妈妈不穿高跟鞋”。
爸爸看着儿子自信的样儿,想起自己的小时候,什么都不懂,一副傻傻的样子。小学五年过去了,读一篇文章还有一半的生字。跳跳才上完幼儿园,中国的文字已认得小半了。讲起话来还有根有据的,一点都不胆怯,真是后生可畏!
跳跳跟着爸爸转了两趟公共汽车来到所要找的学校,真够辛苦!本来家门口不远处就有一所学校,不知为什么,人们都不愿意送小孩去这所学校。只要有一点儿关系和门路的都将小孩转到重点小学。一时间,重点小学周围增加好几百人,租居房子的租金高得吓人。用跳跳妈妈的话说:现在一个家庭只准生养一个小孩,这小孩是家庭的所有希望所在。小学基础必须得打好,虽说教育改革后,今后可能人人都能上大学。可清华、北大绝不会你想读人家就让你读。为孩子读书择校的事,夫妻俩不知争吵了多少次。
爸爸有爸爸的观点:小学又不是中学,学习不是主要的。小学主要是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快快乐乐、轻轻松松读完小学时光。
妈妈有妈妈的道理:重点小学,校风校纪好,孩子读书,学校的人文环境很重要。
观点归观点,道理归道理。
促使妈妈下定决心坚决送儿子上重点学校的主要原因,是妈妈周围的亲戚朋友、同行同事。因她们有的送孩子进了国际实验学校,也有的送孩子进入省里、市里的重点学校等,没听说谁家的孩子在家门口那所不入流的学校读书。别说对孩子不公平,大人们在一起聊起来也够没面子的。
“上重点小学可以,转户口找关系的事我来做,接送孩子的事我不管了。”爸爸同意的同时提出了条件。
这条件难不倒妈妈,这重点学校跟妈妈上班的地方搭邻,再说骑自行车是妈妈的强项。这样,夫妻俩就小孩读学校的问题达成了共识,并且分工合作。
重点就是重点,连学校的校门都比一般学校要气派得多。走进气派的校门,映人眼帘的是鲜花簇拥的雕塑,那被融人激情和智慧的少男少女的雕塑,是那样的栩栩如生。特别动人心弦的就是那艺术形象的无穷张力,使人真正感觉到挣脱了羁绊和束缚,以全部鲜活的青春去向往去追求去开拓……
P00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