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徐向前元帅在指挥重大战役战斗中所运用及体现出来的军事谋略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力求以史引谋;以理论谋,以战评谋,进而从兵法战策的层面上加以概括和归纳。由此进一步深化军事谋略研究的内容,拓展军事谋略研究的领域,丰富军事谋略研究的形式,体会战场中的元帅智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徐向前(元帅智慧)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郭胜伟 |
出版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对徐向前元帅在指挥重大战役战斗中所运用及体现出来的军事谋略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力求以史引谋;以理论谋,以战评谋,进而从兵法战策的层面上加以概括和归纳。由此进一步深化军事谋略研究的内容,拓展军事谋略研究的领域,丰富军事谋略研究的形式,体会战场中的元帅智慧! 目录 前言/1 与敌周旋,避强击弱/1 内线继续作战不利,我们跳到外线去/13 我们的战法就是跑圈/23 飘忽战略,诱敌出阵而歼灭之/41 兵攻黄安,吸引援敌,野外聚歼/53 对商城围而不取,伺机在商潢公路附近运动歼灭来援之敌/71 围点的目的,在于打援/85 突然割裂敌的防御体系,利于我灵活作战/105 没有这种基地,的绝对不行的/113 一块整肉才不易被敌人一口一口吃掉/129 待机反攻歼敌,彻底粉碎敌人的围攻/141 抓住了战机,主动权在我手中,敌人只能被我们各个击破/167 严格经常刻苦的训练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关键一环/187 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部队的阶级觉悟/209 利用根据地的广大地域,诱敌深入,消耗敌人/219 …… …… 要用阎敌的罪恶激发部队士气/481 出诚之敌已脱离阵地,是难得的歼敌良机/497 试读章节 1929年5月底,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为加强鄂豫边红军的领导,特派曾先后参加过广州起义和海陆丰起义,并在海陆丰担任过红军第四师的参谋长和师长的徐向前到鄂豫边的红三十一师担任领导工作。当时,正值蒋、桂军阀混战且以桂系军阀被逐出武汉而告结束,蒋介石的势力直接伸人到了整个湖北和河南南部,当地的反动统治出现了暂时稳定的局面。这使一向反共反人民,将红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蒋介石开始有精力集中力量来“会剿”红军了。 蒋介石对鄂东北地区活动着一支红军游击队,存有一块革命根据地深感不安。于是决定以驻守在大别山西南麓的罗霖独立第四师和驻守在大别山北麓的河南潢JJI、光山的土匪收编的李克邦暂编第二旅,对我柴山堡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实施南北夹击,剿灭这股红军游击队。所以,徐向前刚到红三十一师担任副师长代师长工作,便组织部分部队开始进行反“会剿”的作战准备。 柴山堡根据地创建不到一年,鄂东北苏区的面积已从黄安、光山边界向西南延伸到黄安的七里坪、紫云两区,是我红军游击队开展游击战的重要依托。 6月26日,向我根据地前来“会剿”的是敌罗霖独立第四师的两个团。分别自黄陂、黄安出发,由北向南进犯。与此同时,驻潢川、光山之敌李克邦的暂编第二旅的一个营及纠集起来的光山反动民团红枪会,共数千人,与罗霖部相配合.由南向北堵截。另外,驻麻城的夏斗寅的第十三师补充团和黄土岗一带的反动地主武装,也纷纷出动相配合,从东南向北进犯,形成了三面合围的态势,全力压向我根据地的腹心地带七里坪、胡子石、白沙关地区,企图将我红三十一师围而后歼.将创建不久的柴山堡革命根据地彻底铲除。 根据敌人的作战企图和兵力部署,徐向前对敌我双方力量优劣和所处态势以及作战相关因素,进行了全面而准确、客观而辩证的分析。他首先对作战环境进行了辩证的分析.认为鄂东北根据地,地幅虽然不是很大,但已初具规模,经过我党几年的经营,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党的组织和革命政权。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武装群众,打下了很好的与敌作战的社会基础。 “边界割据区,北起柴山堡,南至黄安的七里湾,东起麻城黄土岗,西抵孝感的汪洋一带。较巩固的地区有光山的柴山堡,黄安的七里、紫云、高桥、桃花,麻城的乘马、顺河等区。一般情况下,党的机关、政权机关能够扯起红旗子.开展工作;群众普遍组织起来,不容地主豪绅和反动分子有立足活动的余地。”“鄂东北特区包括黄安、麻城、黄陂、孝感、光山、罗田诸县。均建立了县委、区委和基层党支部。党的力量以黄安最强,党员一千二百多人;麻城次之,党员五百多人。其余则弱些,二三百名或几十名党员不等。”“黄麻一带的农民群众,革命热情甚高,把共产党看作是他们自已的组织。”“党的一些口号,如‘杀尽土豪劣绅’、‘实行土地革命’、‘打倒欺骗穷人帮助富人的国民党’等,家喻户晓,深为群众拥护。不论是男女老少,都知道共产党是领导穷人打天下的。”①有这样的群众基础,有这样的党组织和政权的坚强领导,我们就具备了弱军战胜强军的首要条件。其次他又分析了双方的军事作战力量对比。当时的红三十一师,号称有四个团,而实际上只有四个大队,每个大队五六十人。实际上这四个大队还不足一个营的兵力。一队队长晏仲平,党代表王树声;二队队长廖崇坤,党代表江竹溪(后为桂步蟾);三队队长倪志亮,党代表为吴先筹(后为江竹溪);四队队长林柱中,党代表江子英。后来又成立了五队,队长吴心信,党代表郑行瑞。这是部队的数量,可见,与“围剿”而来的几千人的敌人相对比。我方处于绝对的劣势。部队的武器装备那就更差了。每个大队只有四、五十支枪,最好的是“汉阳造”,有的是从武汉买来的.有的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新兵没有枪,就拿大刀、长矛、土枪。尤其是我们的红军战士,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不掌握军事技能,不懂战术,不会做战斗动作。老兵靠参加战斗积累了一些作战经验,而新兵就是靠勇敢,不怕死.打起仗来敢于积极往前冲,拼命地去夺取敌人手中的枪,急于武装自己。就是这样一支战斗力并不强的部队,要与装备精良的数千人的国民党部队作战,反敌“会剿”,不仅困难很大.而且也很危险。打得不好,不仅敌人的‘‘会剿’’不能打破.根据地也有被铲除的危险。所以,必须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在总体上的劣势中寻找和创造我们局部上的优势,在全局的不利中寻找我们局部的有利。或者说,是以我们的优势,去寻找、创造敌人的劣势予以攻击;以我们的有利,去设置、扩大敌人的不利予以乘之,这样才能做到总体上、全局上的以劣胜优.以弱胜强。有鉴于此,徐向前认为,我们只有充分利用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拥护党、拥护红军这一政治基础,利用根据地山深林密、地形复杂、我之熟悉、敌之陌生的有利条件,利用敌人部队编制混杂、序列不一、相互不熟、难以统一指挥、协调作战困难等不利条件,采取“与敌周旋,避强击弱”的作战方针,以连续地袭扰敌人,反复地疲惫敌人,不断地消耗敌人等作战行动。积极地创造战机,灵活地打击敌人,通过积小胜为大胜.最后达到粉碎敌人“会剿”,保存革命力量和革命根据地的目的。 确立了正确的作战方针之后,徐向前根据在海陆丰指挥游击作战所积累的一些游击作战的经验,要求部队又具体采取了利用复杂地形,便于伪装掩护,便于隐蔽出没的有利条件与敌人周旋.频繁地调动敌人,有计划地牵制敌人,避开强敌,寻找弱敌。发动群众连续不断地袭扰疲惫敌人,抓住有利战机大量的消耗敌人的游击战法,有效地打乱了敌人的“会剿”作战计划.使敌处处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反“会剿”作战拉开序幕之后,依仗其优势的敌人长驱直入.很快就占领了七里坪、紫云地区,北路进犯之敌也乘势侵占了柴山堡,敌军所到之处,猖狂地烧杀抢劫,根据地的群众扶老携幼,只好避入深山老林。……P2-5 序言 徐向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党和国家及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他戎马一生,驰骋疆场,擘画军事,大智大勇.足计多谋,奇韬伟略。 徐向前善于从全面分析敌我力量强弱、战争态势优劣、战场环境利弊等实际人手,施谋展计、用兵布阵,由此创造了诸多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有效战法,提出了对中国革命战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军事理论,提供了不同地域、不同条件、不同样式的成功战例。江泽民同志说:“徐向前同志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战功卓著,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深厚的军事理论造诣。,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徐向前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最早提出了“游击战七原则”以及“外线战法”、 “跑圈战法”、 “飘忽战法”等一系列游击战战法。 1931年11月,他作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采取“集中兵力,外线出击”的方针,先后创造了“围点打援法”、“围城打援法”、 “攻城打援法”、 “夺城打援法”等一系列诱打援敌战法,相继取得了黄安、商潢、苏家埠和潢光四大战役的胜利,在粉碎敌人“围剿”中,发展壮大了红军。巩固扩建了根据地。 1932年10月,他率领红四方面军西征,行程3000余里,历经千辛万苦,击破国民党10余万人的围追堵截。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随后,他又领导红四方面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人民,运用“收紧阵地,节节抗击,待敌而衰,适时反攻”的战法,粉碎了四川各路军阀20万大军的“六路围攻”。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他奉中央军委命令,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路军总指挥,率领部队东征西战,在没有根据地、没有补给、没有支援的困境中.孤军奋战,英勇顽强浴血拼杀,突出重围,有力地策应了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针对平原地作战特点,他提出了著名的建造“人山”的理论、“统一战线”的理论、“积小胜为大胜”的理论等,广泛开展了伏击战、追击战、破袭战、袭击战,灵活机动、神出鬼没、反常用兵、出奇制胜,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 解放战争中,针对城市攻坚战的实际,他又综合运用运动战、围困战、地堡战、坑道战、攻坚战等战法,指挥部队先后取得了运城、临汾、晋中、太原战役的重大胜利,并为我军的城市攻坚战探索了战法,积累了经验。 本书对徐向前元帅在指挥重大战役战斗中所运用及体现出来的军事谋略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力求以史引谋。以理论谋,以战评谋,进而从兵法战策的层面上加以概括和归纳。由此进一步深化军事谋略研究的内容,拓展军事谋略研究的领域,丰富军事谋略研究的形式。但是,由于作者学识水平和研究能力及占有资料的局限,难免会影响所研究成果的质量。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郭胜伟 2005年7月于大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