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日苏关系史(1917-1991)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作者 李凡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所论述的“日苏关系史”,主要以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后,到1991年12月25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这一时期内,日本对苏联关系的发展历史。本书以该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为线索,集中论述“日苏关系史”的发展过程及发生变化的原因。

目录

序言(1)

第一章 日本对苏武装干涉的失败(1)

一、苏联十月革命前两国关系回顾(1)

二、日本出兵苏联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15)

三、日本与远东共和国(25)

四、《日苏基本条约》的签订(36)

五、日苏经济贸易及20年代日苏渔业问题(46)

第二章 日本侵华战争与日苏关系(65)

一、“九一八”事变与日苏关系(65)

二、30年代日苏渔业问题(81)

三、“七七”事变与日苏关系(87)

第三章 日本对苏中立关系的选择(101)

一、日本“南进”与调整对苏关系(101)

二、日本国内关于调整日苏关系的争论(109)

三、《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123)

第四章 日本维持对苏中立关系(134)

一、苏德战争爆发与日苏关系(134)

二、太平洋战争爆发与日苏关系(144)

三、苏联参加对日作战问题(163)

四、二战期间日苏渔业问题(169)

第五章 战后初期十年的日苏关系(181)

一、占领初期苏美对日本的争夺(181)

二、战前日苏领土问题的回顾及现状(191)

三、旧金山和会与日苏领土问题(198)

四、苏联对日本政策的转变(212)

五、鸠山内阁制定的对苏政策(216)

第六章 日苏恢复邦交谈判(231)

一、伦敦大使级谈判(231)

二、莫斯科部长级谈判(252)

三、莫斯科首脑会谈及《日苏联合宣言》的签订(262)

第七章 缓慢发展的日苏关系(282)

一、《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修改风波(282)

二、日苏关系缓慢发展(296)

三、日本与苏联西伯利亚开发计划(312)

第八章 不断恶化的日苏关系(324)

一、田中内阁调整日苏关系的努力(324)

二、日益恶化的日苏关系(336)

三、战后日苏渔业纠纷(349)

第九章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日苏关系(358)

一、日苏关系缓和趋势(358)

二、日苏为戈尔巴乔夫访日准备(368)

三、日苏就解决领土问题的各种主张(378)

四、戈尔巴乔夫访问日本(388)

第十章 日苏关系史的主要特征(399)

一、明显呈现出三大曲线式发展轨迹(399)

二、明显呈现出被动性与主动性相互转换过程(403)

三、始终存在着重大利益之争问题(405)

四、渔业纠纷问题为两国关系发展变化的晴雨表(408)

五、始终存在对抗性及受中美因素影响(411)

六、后冷战时期的日俄关系发展状况(413)

参考书目(428)

后记(435)

试读章节

从日本内阁上述决议可以看,其中心目的是把俄国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从俄国版图上分离出来,最终达到由日本长期占领的目的。为此,日本除派遣军队武力干涉外,又极力扶植当地白俄匪帮的傀儡政权。在外贝加尔地区的要冲城市赤塔,日本扶植了谢苗诺夫政权;在阿穆尔州的海兰泡城(布拉戈维申斯克),日本扶植了里诺夫政权;在乌苏里江流域地区的伯力(哈巴罗夫斯克)城,日本扶植了卡尔米科夫政权。1918年10月,日本将价值达1000万日元的食品和其他商品,用密封的火车箱,经中国东北地区铁路,转入俄国的西伯利亚铁路,免税运到西伯利亚地区,并且在其开办的商店销售这些物品。日本这种乘人之危,大量倾销商品行径,与其所宣称的出兵目的完全背道而驰。为此,美国政府也提出强烈抗议。1918年11月,在西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帝国主义国家又扶植了苏俄领土上最大的傀儡政权——高尔察克政权,并且名义上统领已扶植起来的谢苗诺夫政权、里诺夫政权、卡尔米科夫政权。日本政府对高尔察克政权给予极力支持,并率先予以承认,而且在1919年5月日本政府任命加藤恒忠为临时特命全权大使,进驻鄂木斯克。

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并没能阻止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势力向该地区发展。帝国主义国家扶植的傀儡政权,也随着革命势力的到来而纷纷垮台。1920年1月,嚣张一时的高尔察克政权在苏俄红军打击下垮台。2月6日,帝国主义的走狗高尔察克受到正义的处决。

在欧洲大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11日正式签署停战协议。1919年1月18日,为调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欧洲的矛盾,召开了巴黎和会。6月28日,巴黎和会各国代表正式签署《凡尔赛和约》,并于1920年1月20日正式生效。随着《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在欧洲大陆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缓解,各国开始“收拾”战争期间被破坏的各自家园。此时帝国主义国家支持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残余,也纷纷向苏俄红军交枪,放弃抵抗,经海参崴港陆续返回家园。伴随着捷克斯洛伐克军团问题的解决,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苏俄的借口消失了。另外,各帝国主义国家鉴于武装干涉苏俄社会主义革命毫无收获,加上各国国内人民的强烈反对,被迫纷纷宣布撤军。到1920年4月1日,美国完成了撤军后,在苏俄领土上仅剩下了日本干涉军赖着不走。此时日本不撤军也直接反映出,其出兵不仅是为了镇压苏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另有企图。P24-25

序言

  本书所论述的“日苏关系史”,主要以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后,到1991年12月25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这一时期内,日本对苏联关系的发展历史。本书以该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为线索,集中论述“日苏关系史”的发展过程及发生变化的原因。

日本、苏联这两个国家,不仅是东北亚地区相邻的大国,而且也都是在整个国际社会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自1917年11月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联作为世界上惟一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又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为首的国家,而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世界中主要强国,特别是主要法西斯国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又成为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中重要成员国。因此,日苏两国不仅社会制度不同,而且往往是处于相互对抗或对峙状态下的两个相邻大国。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分析,能够认识到在1917年11月到1991年12月的74年两国关系历史演变过程中,日苏两国关系并非在这种简单的对抗或对峙状况下发展,而是伴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日苏两国首先是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他们在制定相互对策时,考虑的核心或根本出发点是如何维护本国利益。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在74年的日苏两国关系发展史中,除了对抗或对峙之外,也出现了缓和、中立等变化。另外,日苏两国为相邻国家,双方始终存在着利权问题、领土问题、渔业问题等纠纷,以及由这些纠纷所带来的民族仇恨、相互不信任等,这一切又使两国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化。本书正是根据这些认识,集中探讨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内,日本对苏联关系如何演变及演变的原因。

在日本国内,有关日苏关系史的课题研究,已经出版了一些专著,但是尚未见到以74年两国关系史为背景,系统、全面研究的学术专著。日本学者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两国关系问题的成果比较多,但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两国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北方领土”问题上,缺少全面系统的研究内容。

在我国,尚未见到关于研究日苏关系史方面的学术专著。我国学者们研究也多注意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的日苏两国关系,缺少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国关系史内容的研究。另外,我国学者研究日苏两国关系史问题,多注意研究日苏两国在远东地区的相互争夺问题,缺少就日苏两国之间本身矛盾形成、发展问题的研究。日苏两国不仅是我国最主要的邻国,而且也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两个邻国。日苏两国在制定、实施相互对策时,中国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且在其相互对策实施中,对中国产生直接的、重大的影响。因此,我国学者应该在维护本国利益前提下,多多关注对日苏两国关系史的研究,为我国政府制定有效的对外政策,提供一点参考资料。特别是在当今国际社会中,伴随着国家之间交往的日益密切化,国家之间的影响也日益加大,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已经成为普通的国际现象。所以作为中国学者,研究日苏两国关系史更具有现实性。

中国学者研究日苏两国关系发展问题,可以讲我们是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研究,这样可以做到以客观、公正的心态进行分析,得出相对客观、公正的结果。另外,在日苏两国关系史的发展变化中,中国是起着重要因素国家之一,中国学者在掌握本国历史事实资料基础上,再研究日苏两国关系问题,明显具有独特性。

本文研究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客观、公正地分析、论证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内日苏两国关系史的演变原因及过程。本书按照日苏两国关系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大的历史事件为线索,大体划分出九个阶段来进行具体研究。大体阶段划分及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阶段:为1917-1931年时期两国关系史。主要内容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后,日本军队乘机入侵苏俄远东领土,拉开了两国关系史的帷幕。日本军队在苏俄远东领土上无恶不作,扶植傀儡政府,妄图长期霸占该地区,但是伴随着苏俄红军的反攻,不仅傀儡政府垮台,而且日本最后被迫撤出全部干涉军。此阶段以1925年《日苏基本条约》的签订为标志,再划分出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主要为日本从武装干涉苏俄转变到撤出军队,承认苏俄政权及领土主权。后阶段,主要为两国建交后,两国关系出现第一次暂时相对平静的缓和关系,双边贸易得到了恢复发展。

第二阶段:为1931—1939年时期两国关系史。主要内容为: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日本法西斯势力开始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至此日苏两国关系的相对平静被打破。日本不断扩大在中国的侵略范围的同时,对苏联政策也出现变化。此阶段以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七七”事变为转折点,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在日本侵略中国东北过程中,苏联害怕引火烧身而采取“不干涉”政策。而日本虽然打出反苏反共旗号,但是对苏联还是采取比较慎重的对抗政策,不敢轻易挑衅。后阶段,1935年日本与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后,形成东西两个法西斯大国夹击苏联态势,迫使苏联转变对日本政策,“七七”事变后苏联开始实行援华抗日政策。而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同时,为换取西方国家对其继续实行绥靖主义政策,对苏联采取“以攻为守”的强硬政策,在中苏、中蒙边界地区不断发动武装冲突事件,使两国关系演变成武力对抗阶段。

第三阶段:为1939—1941年时期两国关系史。主要内容为:此阶段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苏两国调整关系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以诺门坎事件为标志,日本对苏联实行强硬政策失败。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新形势,日本最终选择“北守南进”的对外扩张路线,但是在两国关系调整过程中,日本原以为可以利用日德意三国同盟来帮助调整日苏关系,结果随着德国对苏联政策的变化而破灭。在两国交涉中,日本也希望利用苏德战争迫在眉睫之机,迫使苏联让步,而苏联则也想利用日本急于“北守南进”收回“北库页岛利权”,结果双方最后在相互妥协中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

第四阶段:为1941—1945年时期两国关系史。主要内容为:《日苏中立条约》签订后,随着战场局势发展,如何维持两国中立关系各有目的。面对苏德战争爆发的形势,日本欲“北进”苏联破坏两国中立关系,实施了所谓“关东军特别大演习”,但是终因条件不成熟而放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朝着反法西斯人民胜利方向不断发展时,日本又极力维护对苏联中立关系,并且主动提出解除日本“北库页岛利权”。最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苏联还是对日本宣战,日苏中立关系彻底破灭。

第五阶段:为1945-1955年时期两国关系史。主要内容为: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处于美国军队单独占领之下。为了恢复日本国家的独立地位,日本吉田茂内阁选择了“对美一边倒”政策。在美国的精心策划下,1951年9月签订了单方面《旧金山对日媾和条约》,实现了日本在法律上恢复国家独立地位。然而由于美国出于遏制苏联势力发展目的,在《旧金山对日媾和条约》中,强迫日本放弃千岛群岛及库页岛南部,但又不规定其最终归属国,为日苏两国之间留下领土纠纷祸根。另一方面,在国际冷战的大环境下,吉田茂内阁的“对美一边倒”政策,必然造成日苏关系的对立,使得日苏两国之间迫切需要解决的如被俘人员问题、领土问题、渔业问题等无法实现,特别是苏联否决而使日本加入联合国愿望难以实现。在吉田茂内阁对苏政策出现危机的情况下,以主张实现日苏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的鸠山一郎势力不断发展,终于在1954年12月推倒吉田茂内阁。鸠山一郎内阁成立后,对苏联采取主动接触政策,经过双方协商最终决定举行两国恢复邦交谈判。

第六阶段:为1955-1956年时期两国关系史。主要内容为:1955年6月,日苏两国在英国首都伦敦开始举行大使级恢复邦交谈判,两国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在遣返被俘人员问题、禁止日本加入军事同盟问题、日本海航行权问题,特别是有关领土问题上展开了激烈争论。日本方面要求返还北方四岛,而苏联方面则表示返还其中的两岛。为了解决领土问题,日苏两国又进一步举行莫斯科外长级谈判,最后发展到举行莫斯科首脑级谈判。鸠山一郎等人出于国家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考虑,决定暂时搁置领土问题待日后两国外交关系正常化后继续交涉。这样,在1956年两国签订了《日苏联合宣言》,宣布两国结束战争状态,恢复外交关系正常化。但是,由于领土问题没有解决,此后成为两国关系发展中的最大障碍。

第七阶段:为1956—1972年时期两国关系史。主要内容为:1956年12月,日苏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后,两国关系相对出现比较平静时期,双边贸易等方面有所恢复发展。但是在岸信介内阁时期外交重点为调整日美关系,特别是1960年新《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签订,使日苏两国关系出现紧张,苏方认为其对自己构成了军事威胁给予坚决反对。池田内阁时期,为了缓和国内外矛盾,提出国民收人倍增计划,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因此日苏两国关系也由冷变暖,双方在经济合作方面明显加快。佐藤内阁时期,日苏两国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双方不仅扩大经济合作,而且还在政治、文化交流上加强。进入60年代日苏关系出现变化,主要背景就是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所致。苏联为了在经济上封锁中国而主动拉拢日本,这也反映出在东北亚地区,中国、苏联、日本之间的三角关系的变化。

第八阶段:为:1972—1985年时期两国关系史。主要内容为:田中内阁上台后,采取主动恢复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苏联方面为阻止中日关系发展,采取主动拉拢日本政策,实现田中角荣首相访问苏联,但是苏联方面并没有在领土问题上做出大的让步,使日苏关系仍然没有明显进展。随着中日关系恢复发展,日苏关系越来越恶化,特别是随着美国尼克松政府采取战略收缩政策后,苏联不断走向全球扩张道路。面对苏联霸权主义的扩张势力,日本不仅与苏联关系不断恶化,而且还不断加强与西方国家合作共同抵制,最明显就是共同抵制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

第九阶段:为1985_1991年时期两国关系史。主要内容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他推行所谓新思维改革,不仅在国内大刀阔斧改革原有制度,而且在国际上也推行新思维外交。苏联采取主动接近日本政策,目的是希望换取日本在资金、技术方面的援助,然而日本更希望利用苏联方面的所求收回北方四岛。虽然日苏两国在缓和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但是日本仍然坚持“政经不可分”原则,坚持不归还领土就不提供资金、技术援助,再加上戈尔巴乔夫在领土问题上受到国内各种势力制约不敢轻举妄动,在这种僵持下迎来了苏联的迅速解体。

本书在最后部分设立第十章,对1917-1991年的日苏关系历史进行了全面总结分析,提出了日苏关系史的主要特征:第一,明显呈现出三大曲线发展轨迹;第二,明显呈现出被动性与主动性相互转换过程;第三,始终存在着重大利益之争问题;第四,渔业问题为两国关系发展变化的晴雨表;第五,始终存在着对抗性及受中美因素影响。

本书为了使读者能够从完整性上全面了解日苏两国关系历史,在开始部分简单地介绍了在苏联十月革命前两国关系发展历史,在最后部分简单地介绍了苏联解体后,日本与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两国的关系发展现状。

后记

《日苏关系史》一书,经过几次修改后,即将交给编辑老师审查,此时自己的心情就如当年读研究生时向导师提交论文审查一样,我在等待编辑老师的指教,更长久是等待广大读者,特别是有关专家、学者的指教。

回忆起自己着手研究日苏关系史课题,真是有许多话要讲。在我1985年9月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近现代史专业时,导师王贵正教授为我确定了这个课题,至今已经有20个年头了。这其中除自己读博士研究生撰写博士论文以及后来出版《战后日本对中东政策研究——1952-1996》一书所花费6年时间外,几乎14年的时间在着手该课题的研究。

我的硕士毕业论文题目为,“中立:日本对苏联政策的选择”。这是在王贵正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可以说是自己研究“日苏关系史”大课题的突破口,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不仅受到答辩会专家的好评,而且在《世界历史》1990年第2期发表了该论文的前部分。这也为自己今后坚持研究日苏关系史课题树立了信心,同时了开了个好头。此后自己先着手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苏关系部分,然后再着手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抓住该时期内日苏关系史中重点子课题,深入研究,先后发表14篇学术论文。

我在研究该课题过程中,除了在自己就读硕士研究生的东北师范大学,就读博士研究生的西北大学,现在工作的南开大学拜访有关专家及查找资料外,在国内还专门到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外交学院等高校拜访有关专家及查找资料,多次到北京国家图书馆查找资料。对我研究该课题最有帮助的是,2001年11月至2002年5月,南开大学及历史学院领导们派遣我到日本立命馆大学做客座研究员的半年时间。国际关系问题研究,在日本属于法律学科范畴内,而京都立命馆大学前身正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建立的第一所法律高等专科学校,所以该学校的法律学科在日本国内属于一流的,同样该学校也拥有一流国际关系问题的资料。大量的有关日苏关系史资料为本书撰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异国他乡那种孤独寂寞的生活、学习环境里,使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该课题中。在日本期间,我不仅收集大量有关资料,了解到日本国内有关该课题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且也间接地了解到俄罗斯方面有关该课题研究状况,因为日本方面翻译了大量俄罗斯专家、学者近几年来研究该课题的学术专著。可以说,中外专家学者对该课题研究成果是我进行研究的基础,我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一点认识!

例如本书中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苏关系史部分,如众所周知那样,日苏两国关系发展中最大障碍是领土问题,所以该内容自己是按领土问题的形成及发展为线索撰写的。作为中国学者,我不想做出谁应该如何,谁不应该如何的评论,或者说评论出谁对,或者说谁错的结论,因为这涉及干涉他国内政之嫌。我是以所见到公开发表的资料为依据,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尽力全面系统论述有关领土问题的形成及发展过程。我在日本京都期间,曾经亲眼目睹了2002年2月的一天,在京都市的西大街上日本国民举行的要求返还北方领土的示威游行。作为研究该课题的中国学者,自己确实感到该问题对日俄两国关系发展的影响作用。现在日本与俄罗斯两国各阶层人士,可能都认识到领土问题是两国关系发展中必须要逾越的“鸿沟”,如何逾越这个“鸿沟”呢?本书在第九章里阐述了两国有关专家学者,在围绕着戈尔巴乔夫访问日本之机曾经提出许多解决方案。也许两国会在这些方案中选择今后解决的道路,也许两国会提出更妥协、更现实的解决道路。近来我见到中央电视台国际新闻报道,日本外相川口顺子与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就两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问题举行会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问俄罗斯,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就两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问题举行会谈。我想这也许是日俄两国开始真正解决领土问题的时候。我认为,日苏(俄)两国领土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关键性问题是双方都把对方看做敌国,而不是把对方看做发展的伙伴或者盟国。如果双方都在共同利益基础上,认真考虑发展两国关系的大问题,领土问题肯定会得到解决。  作为中国学者确实要关心日俄两国间领土问题的解决,因为该问题如何发展演变涉及两国关系的发展演变,而日俄两国关系的发展演变,会直接影响到作为主要邻国的中国,这种影响会反映在政治、经济、军事及思想文化各个方面上。从这点上看,作为中国学者研究日苏(俄)两国关系问题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性。我们要牢记日苏(俄)关系发展演变的历史,给中国人民在发展道路上带来太多的影响,中国人民要有清醒的认识。

《日苏关系史——1917—199l》是我即将出版的又一部学术专著,在这里我要感谢导师王贵正教授、彭树智教授,是两位导师的精心指教,才有我今天发表学术专著的成果。王贵正先生始终关心这部学术专著的研究状况,不断对我提出的疑难问题给予解答,特别是我在日本期间,王老师已76岁高龄还亲自写信指导该书的撰写工作。确实,没有这两位导师的精心培养,我不可能在学术道路上前进。这部学术专著是我向两位导师交的作业。

该书的出版,我要感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领导及专家组专家,在评审会上及专家审查中,有关专家们提出许多修改建议,为本书进一步修改指明了方向。我要感谢“211计划”的资助,学校为我们科研工作创造了条件,我们只有努力工作来回报。我要感谢出版社的编辑,是您的辛勤工作才使本书能够与读者见面。是众人的帮助,才有本书的出版,谢谢!

李 凡

2005年5月1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3: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