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条理清晰异常,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美国教育纵览;第二部分是当今美国教育主要趋势;第三部分是另类教育指南;第四部分是实际的运作。其中最详细介绍了第三部分,内中例举了22种当代世界实施另类教育的学校,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成果非常值得我国教育界借鉴和学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当代教育理论译丛 |
分类 | |
作者 | (美)Ronald E.Koetzsch ph.D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条理清晰异常,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美国教育纵览;第二部分是当今美国教育主要趋势;第三部分是另类教育指南;第四部分是实际的运作。其中最详细介绍了第三部分,内中例举了22种当代世界实施另类教育的学校,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成果非常值得我国教育界借鉴和学习。 目录 作别“罐装”走进真实——代总序/1 第一部分 美国教育总览 第一章 公立教育:一种教育体系的诞生/3 第二章 另类的声音(一):人本进步主义传统/9 第三章 另类的声音(二):宗教传统运动/19 第四章 公立学校今日风貌与另类学校的种类/24 第二部分 当今美国教育的主要趋势 第五章 全语言教育/33 第六章 合作学习法/40 第七章 社会课程教育/47 第八章 多元文化教育/56 第九章 适性发展教育/63 第十章 品格教育/70
第三部分 另类教育指南 第十一章 卡登学校/81 第十二章 基督教学校/89 第十三章 科门学校/98 第十四章 核心知识学校/107 第十五章 实现教育本质的学校/116 第十六章 “狐狸火计划”学校/125 第十七章 自由学校/135 第十八章 友谊学校/146 第十九章 整体性的学校/156 第二十章 在家教育/163 第二十一章 国际高中会考的国际课程学校/174 第二十二章 伊斯兰教学校/184 第二十三章 犹太教学校/19l 第二十四章 孟诺和艾密许学校/199 第二十五章 蒙台梭利学校/209 第二十六章 多元智能教育/219 第二十七章 进步主义学校/226 第二十八章 新教学校/236 第二十九章 瑞吉欧学校/244 第三十章 罗马天主教学校/251 第三十一章 青少年自由解放:青少年的自主学习/259 第三十二章 华德福教育/266 第四部分 实际的运作 第三十三章 选择一所学校的考量/281 第三十四章 心中之爱——亲自投入兴学行列/286 参考文献/293 试读章节 犹太教学校在美国的历史可追溯到1700年代末期,当时在费城有一所犹太教学校。由于犹太教信徒的人数很少,学校也是少之又少。然而在1880—1920年,大约有200万信徒迁入美国,大多数是从东欧及中欧来的。他们在之前所生活的国家里是属于文化上及社会上疏离于主流文化的一群,不仅饱受歧视,甚至常常遭到迫害。百年来他们对于犹太教学校里所教的知识怀抱着无尽的爱与尊敬,也乐于学习,在他们的社群里,男人与男孩子都要研读圣经及相关的文章。 这些犹太教信徒的移民者绝大多数在布鲁克林区、曼哈顿、费城,以及其他郊区地方落脚。他们设立了“拉比”(Rabbis)学校以及犹太法典(Talmudic)学校,主要是教导圣经和犹太教法典。当时,公立学校的体系方兴未艾,提供的是世俗的教育,且作风开放,接纳所有莘莘学子,等于让所有人都有机会立足于主流社会并提升自我。由于当时大部分的犹太教信徒都渴望接近主流文化,他们便热情拥抱公立学校。因此,只有非常少数的犹太教学校能够招收到足够的学生,而继续生存下来。在1940年,全国只有20所全天候的犹太教学校。 传播犹太教育的职责主要是由“希伯来”(Hebrew)学校担纲,它只是当地犹太教聚会所的一部分。学生在公立学校的课程结束之后的下午便会到这儿来,主要是研读希伯来语文、犹太教的历史、宗教和文化。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大屠杀的事件后,犹太教社群及犹太文化P191的存亡受到了世人的关注。欧洲的犹太教信徒已经被诛戮殆尽,美国的犹太教文化则开始渐渐地融入美国文化。不同宗教信仰者之间通婚的现象非常普遍,硕果仅存的犹太教徒在宗教上、种族上,以及文化上都没有明确的定位。美国绝大多数地区都已经接纳了犹太教徒,犹太教文化与认同的保存与重生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于是,学生课后的犹太教育课程随之加强,全天候的犹太教学校也纷纷成立。 近几十年来,这股潮流持续不下,而且日渐壮大。目前全国共有600所全天候的犹太教学校,学生人数约有19万人,古所有犹太教儿童的17%。 这些全天候的犹太教学校多数是由正统的犹太教徒所经营的。正统犹太教徒认定圣经为上帝不容置疑的箴言,并且严格地遵守接受犹太教的规定。包括了每天的祈祷、安息日的活动,以及烹调要按犹太教的方式进行。此外,许多学校则是属于保守派犹太教的体系。保守派犹太教徒视犹太教的律法为神性的起源,同样奉行犹太教的律法和习惯。不过他们不像正统犹太教有较多的繁文缛节,要求也较不严格。另外,有些学校则是由改革派及自由团体所主导,这些团体倾向将犹太教视为文化的传承及种族的历史,而不会将重心放在宗教层面。此外,还有一些社区学校是由犹太教的分支机构所共同组成,这类学校大多数都位于犹太教信徒很少的地方。当然还有一些学校是设在都会区,犹太教的人数也较多。 这些犹太教学校在许多方面都大不相同。在正统犹太教的学校里,男孩子留着传统的发型、两颊留鬓;女孩子的衣着朴素、穿长裙、头上裹着头巾。男孩和女孩有不同的阶级。在保守派犹太教的学校里,男女学生的穿着则和一般美国学生的穿着大同小异,只有男孩子要戴黑色小帽这点是不一样的。班级都是男女合班的。 所有的犹太教学校都是施行两套教育内容。学校会教希伯来文、犹太教法典、犹太人的历史、文化和法律。他们也提供和一般公立学校一样的教育课程,包括了英语、数学、美国及世界文化、地理和科学,学生一般花半天的时间研读犹太教的教学课程,主要语文是希伯来文。另一半的时问则是研读一般的课程,主要的语文是英语,课程很重也很P192严格。学生必须应付两组不同的老师、两套课程、教科书、家庭作业及考试。 犹太教社群里对于这种教育方式有不同的两极化意见。批评者认为这是离群索居的心态,容易激起社会上反犹太人的情结;有些人认为双重教育系统的方法应该要折中采用。我在学校拜访的那一天,一位老师颇有微词地向我透露她的想法:“我们实在没办法只用半天的时间,就教会学生那些在好的公立学校里要花一整天才教得完的东西。我们学生一星期只上三堂西班牙文课,但是在公立中学里,他们的西班牙文课却是每天都要上的。” 支持者的回应是,对绝大多数的犹太人来说,要同化于更广的文化体系已不成问题;犹太教学校的毕业生在日后的升学路上,也都有非常良好的表现。在我所拜访的几所学校里,几乎所有的高中毕业生都顺利地继续念大学,还有许多进了精英学校。支持者表示,无论如何,这类学校的优点总是多于缺点。 一方面,犹太教学校让学生产生文化与宗教上的认同。一位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今天的社会里,要每一个人,包括犹太教信徒有历史、文化观及认同感,简直是难上加难。我们学校希望让学生知道他们自己是谁?作为一个犹太教信徒,如果他们要明白在历史上及社会上的定位如何,他们得先认识自己的根,以及传承下来的文化。这样的信念有时也会感染了家长。这真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犹太教教育还有其他正面的意义,这些特色和其他的宗教学校是很接近的。其中包括了: 1.学校与所在的社区有共同的理念、理想及生活方式,使两者密切结合在一起; 2.老师的生活有强烈的宗教与道德色彩; 3.教学方式的宗教与道德倾向非常明显。例如史却特学校的简介上就十分清楚地写着:“我们要学生爱上帝,并向他膜拜;对人要仁慈,并且要尊崇和力行犹太教的律法。” 4.我们强调社区服务及慈悲与善良的行为表现。例如,在我所拜访的学校里,年纪较大的学生都会定期去探望老人及病患。他们也从P193事其他的社会服务。 犹太教学校立意之初,是为了要教育信奉犹太教的孩子,不过并不限定学生一定要是犹太教家庭的孩子。许多把孩子送到犹太教学校,甚至是正统犹太教学校读书的家长,本身并没有受这种宗教教育的机会,也没有严格地遵守宗教上的规定。 P194 序言 罐装技术尽管在野蛮的战争背景中生成,但这种技术的出现却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于是,我们便一度生活在“罐装”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地享用几乎所有经过防腐处理的食品和饮料,而且可以随时随地地欣赏那些能够永久“储存”的各种艺术品。但是,在人们享受着“罐装”技术的泛化所带来的无限便利的同时,却逐渐发现原来这些被封装起来的食物都已失去了原初的味道和色彩,那些鲜活的或朴素的东西已经离我们远去。于是,幡然醒悟了的人们慨叹原来自己生活在一个已被人为改造过的不真实的世界,并开始大声疾呼“还我原初的色彩,还我鲜活的世界”。后现代思潮中对现实世界的这种剖析尽管不会使罐装技术以及泛化了的罐装技术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或者减弱,因为这种技术对现时代人们的生活毕竟是不可或缺的,但它至少通过对真实涵义的诠释告诫人们在变异了的世界里难觅真实,所谓真实的事物就是那些常现于我们周围且未被“罐装”过的东西。 其实,那些被变异了的真实的东西不仅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出现,在科学研究领域中这种经由“罐装”所造成的真实的扭曲同样无处不在。新中国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是在充分学习苏联教育学的基础上进行的,由此所形成的教育学体系明显地带有“凯洛夫”的印痕。这种“凯洛夫”式的教育学一经形成便经久不衰,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了对苏联教育学模式的学习和发展,忽视了对世界其他国家教育学研究与发展成果的全面了解和借鉴,从而导致我国的教育学只在一种模式下谋求发展,人们只在一种视界里构造着承袭了“凯洛夫”基因的中国的教育学。这种教育学的模式和体系对我国教育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深刻而深远的,它不仅使人们习惯于用“凯洛夫式”的模式构筑中国教育理论的大厦,而且也使人们习惯于用“凯洛夫式”的目光审视几乎所有外来的思想和理论,并以此为准则改造那些试图接受的思想和理论。于是,那些被肢解和重新组装后展示出来的教育学的“舶来品”尽管还贴着原有的标签,但实质上却已被彻底地’变异了。这些被改造过的“舶来品”或许能够符合我国教育思想和理论发展的需要,但其被“罐装”的本质却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这些所谓的“舶来品”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意蕴。如果说,罐装食品尚能部分保留其原有品质的话,那么,经由“凯洛夫模式”诠释的教育学的“舶来品”的内涵则几乎消失殆尽。教育学发展的路径应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因为教育理念、价值、模式和方法的多元性是教育学的生命之源,而达成这种多元性的有效方式便是作别“罐装”模式,全真、全面地接触和赏析世界教育学的图景,进而转变我们沿袭已久的价值标准、思维定势和惯用模式。其实,在此方面我国教育学界的许多专家和学者已经达成了共识,并收获了一定的成果,而这些成果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已经开始表露出来。为了进一步使世界教育学走进我国,也为了使我国更多地了解和撷取世界教育学发展的新成果,我们组成了这个委员会,以为此尽些微薄之力,于是便有了这套“当代教育理论译丛”。 如果说,我们已经熟知了世界教育学早期发展成果的话,那么在世界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成果中还有许多让我们感到遥远和陌生的东西。其实,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学的研究和发展都有其独特的、极富参考和借鉴价值的内涵存在,这对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学的发展都是一份宝贵的财富,享有这些财富自然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当代教育理论译丛”由此孕育而生。该丛书是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由本人盛邀诸多有志于此的学界同仁开辟的展示世界教育学发展新成果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将来自于欧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大洋洲的教育学研究与发展的新成果以翻译的方式展现出来。我们不敢说这是正在努力的同仁们为我国教育学界奉献的一套“大餐”,但却希冀它能够成为风味各异的“地方佳肴”。在这里,我们或许能够寻觅到他山之石的熠熠光辉,或许能够获得些许启发和灵感,等等。无论我们从中得到的究竟是什么以及程度有多大,可以相信的是,我们都能感受到外来文化的那种真实和鲜活,而这正是编撰该丛书的初衷之所在。告别“罐装”,走进真实,但愿这种希冀能够心如所愿。当然,美好的希冀或许在我们现实的选编和翻译水平面前存在着些许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此恳望学界同仁匡正。 是为序。 钟启泉 辛巳年初夏于上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