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大众传播的层面上进行东西方文化的整合?如何在整合中保持中国文化的独立性?如何发展壮大民族文化、娱乐、传媒产业?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媒介所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极为重大。
凤凰卫视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凤凰现象”。凤凰卫视掀起的“凤凰现象”,创造了电视传媒界的一大奇迹。考察其独特运作的内核,不难看出它在营销、策划、主持以及节目等方面的积极创新,这些正是凤凰卫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本书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探讨的凤凰卫视进行营销的多层面视野,试图为电视产业运作提供一种参照。本书详实地记载了凤凰卫视的精神追求、凤凰卫视十年节目制作经验和凤凰卫视的企业文化。
2005年5月,中国传媒大学的一个工作小组对凤凰卫视节目的调研采访启动。从北京凤凰会馆、深圳凤凰影视基地到香港凤凰总部,实地采访过程就是一次以专业的态度考量“凤凰卫视追求专业主义激情的历程”,在采访中,我们感到:
实力加激情,对今天的凤凰卫视缺一不可。
感性与理性,对观察凤凰卫视的人不可或缺。
凤凰秀恰逢其时,一如中国秀时代的来临。
感人肺腑的深情故事
当陈晓楠坐在田问地头和农民交谈;当窦文涛用悲愤的嗓音一次次拍案;当陈鲁豫眼里闪着不易察觉的泪光……我们知道,又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上演了。
节目锁定:《爱心大使》《名人面对面》《鲁豫有约》《冷暖人生》《文涛拍案》《社会能见度》《唐人街》
品牌元素及凤凰肖像:善良的心深度感动陈晓楠的亲和陈鲁豫的聆听窦文涛的悲愤
十年走势:有一句电影台词是“有人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每一个身处“江湖”的人,都有故事。从1998年凤凰最早的访谈节目《杨澜工作室》开始,凤凰就已经萌生了挖掘人物故事的念头。《名人面对面》《鲁豫有约》《冷暖人生》《文涛拍案》《唐人街》《社会能见度》等栏目陆续开播,讲述人物故事的节目从无到有,从名人到平民,从感想到心灵,凤凰一步步发掘人的故事,关注人的命运,思考人性的复杂。
特点分析:1.以人为本:只有用善良的心与人物交流,用感同身受的态度去理解人物,电视人才能获得对方的信任和倾诉。有人提出要做“以民为本”的节目,程鹤麟说:“不,以民为本,还是把自己摆在了高于人民的位置上,我们凤凰节目提倡的是以人为本。”陈晓楠对志愿军战俘的安慰,文涛对丑恶的现象的痛恨,都让人感觉到了凤凰电视人那颗善良诚恳的心。
2.深层次的感动:肤浅的东西容易消逝,深层次的感动才能深入人心。正是凤凰人物节目所具有的精神力量,才有了《鲁豫有约》台上台下一起掉泪的场面;有了《冷暖人生》收到的无数捐款和来信;有了《文涛拍案》现场电话传来的哭诉……
3.出色的主持人:陈晓楠的亲切,陈鲁豫的专心,窦文涛的正直,许戈辉的温柔,曾子墨的胆识,构成了凤凰人物节目别样美丽的主持人水墨画。
幕后插曲:《冷暖人生》的编导回忆说:“有一次采访乞丐大学生,为避开受访者的同学亲友,我们打车到十里远的一个湖边采访。跟司机说好来接我们,结果没来,地方偏僻,根本没有其他车,晓楠说走吧,她帮我扛着脚架和反光板,一路走了三个小时。在爱滋村的县招待所,我们都无法住的地方,她住下了,整个房间一股难闻的味,她不在乎这些困难,她就是具有这样的激情,经常和我们坐着大巴,七八个小时的颠簸,在车上睡在车上吃,一起到乡村去……”也许,令观众感动的,不仅仅只是被采访的人吧。P22-23
“秀”,英文做“show”。意为展示,表演。
从孔雀开屏到人类艺术,生物的进化,文明的演进,是一场“秀”史。而日月河山,轮回四季又何尝不是宇宙的“秀”迹。
进入信息时代后电视屏幕成为最大的秀场,每天、每时、每刻,一些人在“作秀”,一些人在“看秀”。电视媒体也在“自秀”——用节目来“秀”。
秀,是展示媒体的形象。
秀,是履行媒体的责任。
秀,是发挥媒体的影响力。
秀,就要秀到最好。
我秀,故我在。
世界有什么好看?凤凰就秀给你看!
2005年5月,中国传媒大学的一个工作小组对凤凰卫视节目的调研采访启动。从北京凤凰会馆、深圳凤凰影视基地到香港凤凰总部,实地采访过程就是一次以专业的态度考量“凤凰卫视追求专业主义激情的历程”,在采访中,我们感到:
实力加激情,对今天的凤凰卫视缺一不可。
感性与理性,对观察凤凰卫视的人不可或缺。
凤凰秀恰逢其时,一如中国秀时代的来临。
《凤凰秀》共分九大章节,撰稿人名单如下:
第一章:朱冰林小东
第二章:朱冰陈可人
第三章:毕蜂
第四章:刘谦
第五章:赵娜
第六章:古秋建
第七章:李晨
第八章:王璇
成书过程,得到了传大传媒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乔保平等各位老师的专业指导,撰稿人之一毕蜂同学承担了大量琐碎的统筹联络工作,在此致谢。
《凤凰秀》写作组
2005年12月于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