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即心即佛非心非佛--禅宗大师马祖道一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郑晓江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即心即佛:心性一如,佛性平等,自信自立是修行者的思想基础;非心非佛:妄念生死,迷悟一念,应无所住是修行者的解脱关键。马祖是中国佛教禅宗史上最有声望的人物之一,他的禅风个性明快峻烈,不仅在当时影响广泛,而且一直影响到后世禅宗各派。后世的临济宗、沩仰宗都出于他的禅系。他阐扬的“顿悟”说,使禅宗的宗风愈振;他的弟子怀海创立的《百丈清规》,以致禅宗几乎垄断了佛教。马祖在促进佛教中国化方面其功至伟,永载史册,被誉为“唐代最伟大的禅师”之一,本书是关于“江西马祖”的禅宗思想,让我们在他的禅宗世界里追寻这位传奇式禅学大师的足迹。

内容推荐

马祖道一(世称马祖),公元七0九年(唐中宗景龙三年)出生在汉州什邡(今四川省什邡市马祖镇马祖村)。马祖十三岁在什邡罗汉寺出家,二十岁在资中落发,后受戒于渝州、学法南岳、弘法江西,圆寂后被唐宪宗赐谥号为“大寂禅师”,塔名“大庄严之塔”。马祖是中国佛教禅宗史上最有声望的人物之一。马祖的禅风个性明快峻烈,不仅在当时影响广泛,而且一直影响到后世禅宗各派。后世的临济宗、沩仰宗都出于他的禅系。马祖阐扬的“顿悟”说,使禅宗的宗风愈振;他的弟子怀海创立的《百丈清规》,以致禅宗几乎垄断了佛教。马祖在促进佛教中国化方面其功至伟,永载史册,被誉为“唐代最伟大的禅师”之一。

目录

马祖道一与洪州禅

《马祖语录》释义

“心”的佛教之最终成熟——从释迦牟尼到马祖道一

一、释迦牟尼的佛教

二、“心”的佛教:佛教在中国的变式

三、“料简”

四、智颉和慧能:“心”的佛教之具体展开

五、马祖道一:“心”的佛教之最终成熟

六、结语

马祖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开示方法

一、见色明心与闻声悟道

二、棒喝话头与洪州意旨

马祖的“即心即佛”思想

“即心即佛”的含义

对“即心即佛”的创新

马祖门下的主要宗旨

南泉普愿禅学思想探析

宗密的洪州观

宗密论洪州宗的立宗因缘和宗门传承

宗密对洪州禅法的分析

宗密对洪州宗的批评

禅界的回应

小结

法统之争——菏泽洪州禅法之考察

一、菏泽洪州,参商之隙

二、从三阶段看菏泽神会禅法之游移

三、洪州宗的“性在作用”(从如来藏到般若的游移)

四、菏泽洪州宗法统之争反映在《坛经》版本的现象

五、结语

晚唐五代洪州禅对儒、禅者之影响

一、儒者禅化

二、禅者儒化

三、结论

禅宗历史与文化

宁波七塔寺溥常法师与禅宗

试解虚云长老八十七诞辰上堂法语一则

一、序言

二、原句

三、解析

四、话题代结语

曹洞义理及其宗门接续

一、基本义理之诠释

二、思想脉系之传承

三、历史地位之界定

仰山慧寂生平考略主

一、慧寂的籍贯

二、慧寂出家时的年龄和寺院

三、慧寂晚年重返韶州

四、慧寂的生卒年代

五、慧寂大事年表

附录:

百丈怀海禅师所撰《古清规》称谓考辨

一、绪论

二、对百丈怀海禅师创立的《古清规》的异疑

三、关于《古清规序》

四、《景德传灯录》中所载《古清规序》的内容

五、关于百丈禅师所撰《古清规》的称谓

附录:

禅门清规的形成发展与禅宗的历史命脉

一、“古清规”产生的现实土壤

二、怀海禅法思想与“古清规”的内在联系

三、“古清规”的内容与禅宗的繁兴

四、《敕修百丈清规》的出现及其意义

五、禅门清规的“发展”性实质

禅史延绵赖此僧——为方会和尚在袁州诞生1012年而作

普庵法师与赣西北万载客家醮祭文化

一、宗祀普庵法师的客家醮祭文化的分布范围与

文化特点

二、宗祀普庵法师的客家醮祭仪式

三、庵法师的灵异与被神化

四、赣西北万载客家法师对禅宗临济的文化认同

宜春农禅初探

一、宜春农禅自怀海始

二、宜春农禅的特色

三、宜春农禅对后世禅宗的影响

四、发掘宜春农禅文化,为现实经济服务

马祖禅师与余江马祖岩旅游开发

一、马祖禅师生平概述

二、马祖禅师与马祖岩

三、马祖岩旅游资源特色与开发主题

四、马祖岩旅游产品开发策划

宋代禅学与佛教一般理论

宋代“文字禅”的思想读解

一、从口传到书写:“文字禅”兴起的思想史分析

二、再论“不著文字”与“不离文字”

宗杲论看话禅的本体依据伍

张九成与禅

一、“设心六度”与“神臂弓禅”

二、“身栖禅林”与“心系儒道”

禅与唯识关系论辩

一、禅宗初传与《楞伽经》、大乘禅

二、禅之“心”与瑜伽行之分别事识

三、禅是瑜伽行唯识思想的中国化

《周易禅解》以禅解《易》的方法、特点、性质

一、方法:解《周易》融会贯通

二、特点:说《易》禅匠心独运

三、性质:亦易亦非易亦非非易

全球伦理与禅宗对话

一、问题意识

二、全球伦理

三、全球伦理与禅宗对话

梦与禅

一、佛教与梦

二、梦与禅

三、有梦无梦皆为禅

佛法的终极?——立足于“负向价值”的佛教信仰发生

一、比较宗教学视野里的佛学方法论

二、汉语儒道精神的价值发生机制

三、各大宗教思想价值意向比较

四、佛教信仰的价值发生机制

五、佛法的终极

了“生”脱“死”的佛学智慧

一、生死之本质:空幻无常,苦海无边

二、生死之流转:业报不爽,六道轮回

三、生死之超越:精进修行,涅盘寂静

四、生死之精神:慈悲济世,普度众生

附录

海峡两岸马祖道一与禅宗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一、关于马祖道一的禅学思想

二、关于洪州禅法的源流问题

三、关于马祖道一弟子的问题

四、关于禅宗的几个理论问题

五、关于禅宗文化中几个重要人物的问题

后记

试读章节

7、问:“和尚为甚么说即心即佛?”师日:“为止小儿啼。”日:“啼止时如何?”师曰:“非心非佛。”日:“除此二种人来,如何指示?”师日:“向伊道:不是物。”日:“忽遇其中人来时如何?”师日:“且教伊体会大道。”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日:“即今是甚么意?”

止小儿啼,典出《涅盘经》卷二十。杨树黄叶似金钱,哄小孩不哭。这里喻指即心即佛之言句,只是对应初根,不可执著。即心即佛,又作即心是佛,即心成佛。是说无论凡夫心、佛心,其心之体与佛无异,此心即是佛。此系由《华严经》“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之思想而来,也是《楞伽经》如来藏思想的概括。这一思想早在慧能时代便是共通的观念。

“即心即佛”是为了破除人们向外求觅而拟设的一种方便;但为了破除人们执著于“即心即佛”,又施设了“非心非佛”的方便;但若执著于“非心非佛”和知解,则仍是成佛的羁累,于是又施设“向伊道不是物”更加以破除。

“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不是物”三句,既是对《楞伽经》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同时,显然又渗透了般若空宗以及会通佛老空无一路的牛头宗思想的成分。可以说是以般若空慧会通《楞伽》如来藏思想而作的极具创造性的中国化表述。

通过三句,破斥人们的言语、见解的执著,启示学人内省自悟。但此三句,无论是“即心是佛”,还是“非心非佛”、“不是物”,均非究竟,都只是指示当下本心的方便。正如三句内在的前后关系一样,都只是权宜之教,不可视为绝对不变的教条。马祖与大梅法常的一段公案即是典型的例证。《广录》载:

大梅山法常禅师,初参祖。问:“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常即大悟。后居大梅山,祖闻师住山,乃令一僧到问云:“和尚见马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常云:“马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这里住。”僧云:“马师近日佛法又别。”常云:“作么生别?”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常云:“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举似祖,祖云:“梅子熟也。”

8、师问僧:“什么处来?”云:“湖南来。”师云:“东湖水满也未?”云:“未。”师云:“许多时雨水尚未满。”[道吾云:“满也。”云岩云:“湛湛地。”洞山云:“什么劫中曾欠少?”]又问:“如水无筋骨,能胜万斛舟。此理如何?”师日:“这里无水亦无舟,说甚么筋骨!”

道吾,豫章(江西)海昏人,俗姓张。世称道吾圆智。依涅盘和尚出家,后投药山惟俨门下,得其心印而嗣其法。历访诸山,至潭州(今湖南长沙)道吾山,大振禅风。

云岩,潭州云岩寺昙晟,钟陵建昌人,姓王氏,少出家,初参百丈海禅师,侍左右者二十年,未悟玄旨,百丈归寂后,谒药山,言下契会。

洞山,筠州洞山悟本大师,名良价,姓俞氏,幼从五泄山默禅师出家,后遍参诸师得法于云岩晟师。唐大中年中唱道于新丰,晚年移洞山,立偏正五位,法威大扬。

万斛舟,东湖水满也未?此是禅机之语。东湖水应指自家心性宝藏,本来湛然清明,盈满无缺,只是无法彻破无始无明。而僧未曾识破禅机,照实回答,故马祖一语双关道破:经历了那么多禅师的敲打(许多时雨),却仍未彻悟(水尚未满)。

无水亦无舟,是以般若空慧对水、舟、筋骨之理的彻底消解。P10-11

后记

为筹备这次“海峡两岸马祖道一与禅宗文化学术研讨会”,我数次赴靖安宝峰寺,对马祖及宝峰禅寺进行了深入的寻访。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行四人又到宝峰。

春雨飘然,大地裹上了一层淡蓝色透明的烟岚,忽雨霁天晴,四周的群峰一时明朗生动起来。赣西山区,峰峦叠嶂,满眼的翠绿,漫天的清新,大地被春雨一洗,更显妩媚动人。我们一行四人,越千山跨万水,由南昌而安义而靖安,出城西行,车沿溪涧疾驰。越过谌母岭,穿过大梓河。但见路两旁古木参天,清流潺潺,田园如诗如画,带给人无尽的欢喜,也让我们不知不觉中抛却滚滚红尘无穷的烦恼,尽情地享受大自然诸般美景和静谧。拐过一个弯,眼前忽现一座大丛林,禅楼栉比,梵宫林立,新建成的放生池呈半月形,正中一座观世音菩萨像,手持玉净瓶,庄严慈悲;迎面有座大牌楼,四柱三门七檐,琉璃瓦覆顶,巍峨壮观,额坊正中有赵朴初居士亲题的“马祖道场”四个行楷大字,旁边则镌刻着“江右禅宗”,立柱上有现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宝峰寺方丈一诚长老亲撰的楹联:“宝峰净域,法雨源流,天下丛林从此启;马祖道场,宗风广被,西来大意个中求。”这一联点明了宝峰寺乃天下丛林之源,因其是马祖道一的归骨之地,亦因此而成为历史上众多高僧求法之处,是为中国禅宗之渊薮。

我们肃然起敬,思绪万千……

江西佛教协会秘书长妙安法师等数人在山门外迎接我们。在他的介绍下,我们尽情地饱览宝峰寺四周的山水之景。据史料记载,寺原名泐潭寺,又名法林寺,始建于唐朝中期,距今已1200余年,因其地处泐潭之滨得名;又因为寺建在石门山内,所以民间又有“石门古刹”之称。唐宰相裴休有诗赞此地:“泐潭灵胜地,祖榻锁云嵋;浩劫有穷日,真风无坠时。岁华空白老,消息更谁知?到此惊尘虑,功名乃可遗。”

……

书评(媒体评论)

宝峰净域,法雨源流,天下丛林从此启;

马祖道场,宗风广被,西来大意个中求。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宝峰寺方丈 一诚

马祖道一承传慧能法脉,将慧能的自性心诠释成平常心,并提出了平常心是道、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的新理念,从而将心的佛教发展到了顶点,使心的佛教在中国走到了其最成熟的形态。

——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刘泽亮  

马祖首创禅机跟公案来接引学人;马祖禅法中有很多语言概念是他第一次首先用的,如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石头路滑、西来意、长养圣胎等等;禅林中有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之说,马祖是创丛林第一人。——湖南佛教协会秘书长 法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