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伍尔夫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英)昆汀·贝尔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她身着一袭柔曼的长裙,静静地伫立窗前,目光抚过英格兰的原野,空寂而茫远,如一枝圣洁的百合,在诗意的空间恬淡而又孤寂地开放。她是上帝的宠儿:美丽的容颜、不凡的才情和气质,布鲁姆斯伯里艺术圈的“王后”,20世纪意识流小说大师,女权运动先驱……她是上帝的弃儿:早早残缺的家庭,少女时代所遭受的性骚扰,不时发作的歇斯底里的精神病……她是优雅的,更是神经质的;她是感性的,更是深邃的;她是幸福的,更是不幸的。优美、忧伤……昆汀·贝尔将为你讲述弗吉尼娅·伍尔夫的一生,本书是关于伍尔夫最经典的一部传记。

内容推荐

弗吉尼娅·伍尔夫,英格兰的百合。美丽的容颜、不凡的才情和气质,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王后",20世纪意识流小说大师,女权运动先驱……她是上帝的宠儿;早早残缺的家庭,少女时代噩梦般的戕害,不时发作的歇斯底里的精神病……她又是上帝的弃儿。她是优雅的,更是神经质的;她是感性的,更是深邃的;她是幸福的,更是不幸的。如含羞草般的敏感,又如玻璃般的易碎,优美、忧伤……昆汀·贝尔为你讲述弗吉尼娅·伍尔夫的一生。本书是伍尔夫最经典的传记,作者昆汀·贝尔是伍尔夫最疼爱的外甥,英国著名的艺术家。本书问世后好评如潮,曾获英国詹姆斯·泰特·布莱克传记文学奖(James Tait Black Memorial Prize for biography,英国的最高传记文学奖),达夫·库珀奖(Duff Cooper Prize Memorial)等多项大奖。

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1882年

第二章1882--1895年

第三章1895--1897年

第四章1897--1904年

第五章1904--1906年

第六章1906--1908年

第七章1908--1909年

第八章1909年

第九章1910--1912年6月

第二部

第一章1912--1915年

第二章1915--1918年

第三章1918年11月--1922年12月

第四章1923--1925年

第五章1925年6月--1928年12月

第六章1929--1931年

第七章1932--1934年

第八章1934--1936年

第九章1936年11月--1939年9月

第十章1939--1941年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弗吉尼娅·伍尔夫曾是斯蒂芬家的小姐。18世纪中叶起,斯蒂芬一族自卑微中崛起。他们本是农夫、商人和阿伯丁郡的走私货窝主。关于阿登伯劳特的詹姆斯·斯蒂芬,除了他大约死于1750年,留下七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之外,我们对他实际上一无所知。依照这个门第的传统,他大多数的儿子都飘洋过海寻求发迹的机会去了。其中一个叫威廉·斯蒂芬的在西印度群岛安顿了下来,他在一项令人不快的行业里干得红红火火,就是收购得病的奴隶,对他们加以治疗,直到他们足以符合市场的要求。另一个叫詹姆斯的受过律师培训,他成了一个商人,在多塞特(Dorset)海岸遇上了海难。作为一个有着赫拉克勒斯体魄的人,靠自己的全力以赴和一小桶白兰地,他救了自己,还有四个同伴。那是在黑暗中,一场暴风雨正肆虐着;然而他们攀上了一座从表面看来毫无可能爬上的悬崖,那儿"本来连只猫都几乎没指望爬上去",他们发现自己来到了波倍克岛。詹姆斯在这儿先是获得了海关征收员米尔纳先生的救援,然后又接受了他的款待;他干得可真棒,不但得以保住船上的许多货物,还成功地赢取了希珀拉·米尔纳小姐的芳心,他偷娶了这个姑娘。

詹姆斯·斯蒂芬夫妇的婚后生活并不如意。他在生意上失败了,陷入债务之中,很快就发现自己来到了王座法院的监狱。在这等窘境中,詹姆斯·斯蒂芬做出的反应给他的后代创下了范例。他拿起笔来为自己的案子辩护。据我所知,他是斯蒂芬家族里第一个写书的人,自那之后,家族里几乎无人不发表作品,而且毫无疑问,每一代里都有为这个家族的文学业绩添砖加瓦的人。

詹姆斯·斯蒂芬把争论诉诸法庭,这就又开创了一项家族传统。事实上,他走得更远,他在监狱里煽风点火,这事儿最后差点酿成了一场暴动。

他声称,因欠债而受囚禁是件野蛮的勾当,还是件违背了习惯法精神,违背了大宪章、成文法以及公正、人性和国家体制的事儿。这些问题都值得谈谈,不过它们没在他的案子中起到什么实际效果,最后,他的获释还得归功于他的债主。斯蒂芬的政法之役已使得他确信自己的天赋在于辩护领域而不是商界。他人了中殿律师公会,可是,乐于接受他那么多后裔的不列颠忒弥斯把他给拒绝了。他的抗议为他带来了太多的敌人,由于他在"出身、财富、教育和性情方面的不足",他被赶了出来。

不过法律职业也有后门可走,就这样斯蒂芬还是混了进来。他成了某个初级律师的合伙人,可以在那人的名义下干自己的一套。不过,这不是什么很光彩的事儿。他的顾客属于不大可靠的那一种。他在酒吧间干业务;这不会给他带来什么声誉,钱就更少了。他那可怜的妻子认定这些厄运都是全能者施加于她的,借此惩罚她过去答应秘密结婚,她死于1775年。四年后,他也随她而去了,只活了46岁;他留下六个孩子,还有大约足够付清债务的钱。P3-4

序言

这里谈论的弗吉尼娅·伍尔夫不只是那位名作家,甚至不只是那个名女人,剥离掉(或暂且搁置)那些职业/性别标签后,她首先是一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更确切地说,一个饱受精神病折磨、焦灼不安却又顽强地热爱着生活的人;在译者看来,昆汀·贝尔这部传记的立场是,弗吉尼娅首先作为个人存在,其次,在此基础上,她也有着作家和女人的全部特征。

作为弗吉尼娅幸存下来的唯一外甥,昆汀·贝尔有着了解弗吉尼娅生平的优先权,他本人是布鲁姆斯伯里新一代的艺术家,自幼在离经叛道的氛围下长大,深受自由主义意识的浸润,这背景赋予了他一种让卫道士们不知所措的叙述尺度(比如对乱伦和同性恋的描述),与此尺度相随的是良好的幽默感和睿智。

昆汀·贝尔是位画家,这部书籍和其他一些弗吉尼娅传记的区别就在于,昆汀没有越俎代庖地佯装资深文学评论者,而是恪守本分地从亲人/艺术家角度讲述了弗吉尼娅的故事;作为亲人,他对弗吉尼娅之秉性、脾气有着第一手的了解,这一点是其他传记作者无法企及的;而另一方面,艺术家的职业又令他对弗吉尼娅的创作心态怀有深度的理解和认同,要知道,所有的艺术职业都有着共同的天性,都受制于激情,都追求艺术领域内的真实、愉悦和创新。

这本书由此呈现出了两个特点,即对弗吉尼娅精神状态的揭示和对其写作过程的描述,与此同时,它相对回避了针对具体作品的微观剖析;因为说到底,分析人性和分析作品是两回事儿,后者其实是文学批评家而不是传记作家的范畴,可惜,大部分传记作家并不满足于前者,偏想画蛇添足地在后一领域内有所建树,结果那些初浅、非专业性的文学批评往往是传记作品中最令人啼笑皆非的部分。对于弗吉尼娅这种风格暖昧、富有争议性的作家来说尤其如此。而另外一些传记则正好反其道行之,它们的作者是些杰出的文评家,其作品本身可能正是当年博士论文的自然延续,这种传记往往专擅作品分析,在人物刻画方面却一塌糊涂。昆汀·贝尔跟这两类人恰恰相反,他很明智地做到了扬长避短,把自己的身份仅限于人类史学家(不错,传记作家就是记录人之历程的历史学家)的范畴,为我们提供了传记写作方面的一个成功范本。

弗吉尼娅是个极度神经质的人,正是由于这种气质以及附属于这种气质的想像力,使她在艺术领域内的发展成为可能,孰论幸与不幸,她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禀赋,得天独厚到了在现实生活中为此饱受折磨的地步。她的顽强和认真也因此是值得景仰的,因为就是在疯病的威胁下,她终其一生几乎毫不间歇地从事着小说和评论写作,病痛之余创作了大量作品,用卡夫卡的话来说,她用一只手挡住命运的袭击,另一只手匆匆在纸上记下自己想到的东西。而她身边那些条件远优异于她的人却随着年岁的增长逐渐泯于众人,或至少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具,比如萨克逊·锡德尼-特纳、利顿·斯特雷奇或德斯蒙德·麦卡锡等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弗吉尼娅青少年时代由于性别原因没能进人高等院校,这固然是她的终生隐痛,可也未尝不是激励她加倍努力的主要动力,而今,那些曾令她称羡不已的剑桥才子只不过是文学史上的过眼人物,而弗吉尼娅却已成了二十世纪的意识流大师,在此意义上,命运何尝不是公平的?

正如序言开头所言,从另一方面来讲,弗吉尼娅又具有女性的全部特征,是许多专攻女性问题的社会学家的研究对象,弗吉尼娅是位成长于维多利亚后期的知识女性,少女时代深受维多利亚道德规范和男性世界观的禁锢,成年后也不免受困于斯,为此,她终身致力于女性社会地位的拓宽。不过在这一方面,她远没有她姐姐瓦奈萨走得更远或做得更绝。弗吉尼娅缺乏瓦奈萨的那种坚定和健全,那些让瓦奈萨不屑一顾的社会因素仍构成对她的侵扰,从对罗杰·弗赖传记的态度来看,她远比不上她姐姐诚实、坦然。正是由于这种特征,弗吉尼娅一生都不具备她姐姐那种视社会压力为透明气体的傲然和自若,她的淑女风范和清教徒精神也对她的写作有着负面影响,比如,她看不惯《尤利西斯》,理由是它显得"粗俗"。当然,跟普鲁斯特和乔伊斯相比,弗吉尼娅的具体成长环境使她呈现了更大的局限性,然而这种局限性也正是她之所以显得真实、有血有肉的原因之一,她是个顽强的人,尽管不够健全;她的写作就手法来说并不完美,但以其特异质地在二十世纪经典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管命运怎样无情,作为一个努力真服痼疾和社会压力,从而尽可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弗吉尼娅·伍尔夫度过了充实的一生。

萧 易2005年9月8日

后记

和我的上一本译作《谎言的衰落:王尔德艺术批评文选》一样,这本书也得到了斯坦福大学退休教授Raymond Brazenor Clayton的鼎力协助,另外,友人阿九在语法答疑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此一并致谢。

此书的翻译期间是从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历时正好一年。这里谨以此书的出版纪念2000年以来的五年时光,纪念光荣与梦想,勇气和覆灭。

萧 易

2005年9月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4: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