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八路军发展史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作者 柳茂坤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2005年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本书是向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献礼!抗战八年间,八路军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军国主义,无所畏惧,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经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曲折过程,终于发展成为战胜敌人、夺取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在中国抗日战争特别是敌后抗战中立下了不朽功勋。书中真实记录了这支军队8年抗战的光辉战斗和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对于人民解放军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保持人民军队本色,进一步加强部队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录

第一章 举国抗战

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发动与展开

1.灭亡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2.日本三管齐下,准备全面侵华

3.日本点燃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烈火 

二、中国实行全国全民族抗战

1.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中华民族一致奋起,共赴国难

3.中国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战略格局的形成 

4.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和方针 

第二章 改编出师

(1937年7月--1937年11月上旬)

一、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艰难的国共红军改编谈判 

2.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3.健全组织领导和坚持政治工作制度 

二、加速军事战略转变,准备挑起华北抗战重担

1.适应新的形势,加快八路军战略转变的步伐 

2.八路军的基本任务和战略部署 

三、八路军奔赴华北前线,首战平型关

1.日军大举南犯,华北战场告急

2.八路军奔赴华北,首战平型关告捷 

四、八路军配合国民党军保卫忻口、太原

1.两战雁门关、夜袭阳明堡,配合忻口会战 

2.转战正太铁路,配合娘子关争夺战 

3.广阳伏击,掩护国民党军撤守太原 

五、发动群众,建立抗日组织和地方武装

第三章 扎根敌后

(1937年11月中旬--1938年10月下旬)

一、太原失陷后的华北形势与八路军的任务

二、在山西四角实施战略展开.八路军开辟华北敌后战场

1.第一一五师一部创建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

“八路围攻”

2.第一二0师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收复晋西北七城 

3.第一二九师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九路围攻”

4.第一一五师主力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午城、井沟战斗

三、晋冀鲁三省地方抗日武装的建立与发展

1.山西新军的建立与发展 

2.河北抗日民军的崛起与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的建立

3.山东地区抗日武装大起义 

四、八路军发展华北平原抗日游击战争

1.共产党在河北、山东平原发展游击战争的方针 

2.第一二九师主力和第一一五师一部挺进冀南和冀鲁豫边区

3.第一一五、第一二九师各一部挺进冀鲁边区平原 

4.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 

5.冀中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 

五、发展与保卫山区抗日根据地

1.发展晋冀豫边区抗日游击战争 

2.第一二0师开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和粉碎敌之围攻 

3.晋察冀军区和第一二0师主力粉碎日军对五台、冀西地区

的围攻

4.第一一五师主力于汾(阳)离(石)公路三战三捷 

5.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 

6.八路军留守兵团保卫陕甘宁边区根据地 

六、加强新形势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与部队全面建设

1.坚持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2.适应敌后游击战争的需要,抓紧进行军事教育和训练 

3.调整后勤体制,转变供应来源 

第四章 中流砥柱

(1938年10月下旬--1940年年底)

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与八路军的任务

1.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变化 

2.中国国民政府与国民党的战略企图 

3.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方针和任务 

二、第一二0师东出冀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1.第一二0师主力奔赴冀中,协同第三纵队巩固冀中区 

2.粉碎日军对北岳区的“扫荡”,巩固北岳区

3.冀热察挺进军的成立和游击战争的开展 

三、第一二九师主力一部进入冀南,晋冀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1.第一二九师主力进入冀南,坚持平原游击战争 

2.粉碎日军大“扫荡”,巩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四、第一一五师东进,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与冀鲁豫根据地的创建

1.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挺进山东,与山东纵队共建抗日

根据地

2.冀鲁豫军区的成立和冀鲁豫根据地的初建 

五、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第一二0师主力回师晋西北

1.坚持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2.第一二0师主力回师晋西北 

六、坚持自卫立场,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

1.山西新军和八路军反击阎锡山顽军的进攻 

2.八路军反击国民党顽军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 

3.八路军反击国民党顽军对晋冀鲁豫边区的进攻 

七、实行整军,全面加强部队建设

1.整顿部队党的组织,加强部队政治思想教育 

2.抓紧军事训练,提高战术技术水平 

3.坚持自主原则,加强后勤工作 

4.整编主力部队,加强地方武装建设 

八、八路军发动震惊全国的百团大战

第五章 冲破黑暗

(1941年--1943年)

一、华北敌后抗战进入严重困难时期的形势和八路军的任务

二、八路军开展反“扫荡”、反“蚕食”的斗争

1.晋察冀边区

2.晋冀豫边区

3.冀鲁豫边区

4.山东地区 

5.晋绥边区 

三、开展反“治安强化运动”的斗争

1.打破敌之第一次“治安强化运动” 

2.打破敌之第二次“治安强化运动” 

3.打破敌之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 

4.打破敌之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 

5.打破敌之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 

四、开展反军事和经济封锁的斗争

1.反军事封锁

2.反经济封锁

五、执行十大政策,胜利渡过难关

1.实行精兵简政,加强地方武装建设 

2.开展整风运动,提高党的战斗力 

3.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财政经济困难 

4.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形成抗战的整体力量 

5.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密切鱼水相依关系 

六、全面贯彻“敌进我进”方针,恢复和发展抗日根据地

1.“敌进我进”方针的形成和完善

2.全面贯彻“敌进我进”方针,恢复与扩大华北抗日根据地

七、太行、冀鲁豫和山东军区发起攻势作战

1.太行军区和冀鲁豫军区分别发起卫南战役、林南战役 

2.山东军区发起讨刘、伐吴和赣榆战役 

第六章 夺取胜利

(1944年1月--1945年9月)

一、1944年年初华北的抗战形势与八路军的任务

二、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战场全面展开局部反攻

1.山东军区1944年的攻势作战

2.晋冀鲁豫边区1944年的攻势作战

3.晋察冀军区1944年的攻势作战

4. 晋绥军区1944年的攻势作战

三、八路军一部向深远敌后进军

1.进军河南,开辟豫西,发展豫东 

2.南下支队组成,转战湘鄂赣,进军湘粤边 

四、八路军发动“扩大解放区”的新攻势

1.1945年年初的战场形势与八路军的任务

2.晋察冀军区1945年的春夏季攻势

3. 晋冀鲁豫边区1945年的春夏季攻势

4.1945年山东军区的春夏季攻势

5.1945年晋绥军区的春夏季攻势

五、加强反攻准备.加速由游击战向正规战的转变

1.加强对敌占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工作 

2.实行政治、军事大整训 

3.适应反攻需要,加速新的军事战略转变 

4.加强军需、军工生产,改善八路军的后勤保障 

六、参加全面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编组超地方性野战兵团,适应全面反攻需要 

2.展开全面反攻,向敌占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进军 

七、歼灭拒绝投降的日伪军,扩大全面反攻成果

1.继续夺取日伪军控制的中小城镇 

2.八路军一部挺进东北,配合苏军作战 

附 录

1.八路军抗战大事记 

2.八路军抗战各阶段战斗序列表 

3.八路军抗战战果统计表

4.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兵力逐年增长统计表 

5.八路军出师誓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6.八路军军歌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试读章节

东方会议后,日本加快了实施新大陆政策的步伐,特别是1930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后,为了摆脱危机,日本更迫不及待地准备发动侵华战争,妄图把中国东北首先变成它直接统治的殖民地。为此,日本军国主义按照东方会议提出的总方针,加紧了武装占领满蒙(中国东北)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法西斯国家准备发动侵略战争,西方欧美列强苦于应付经济危机,苏联忙于国内建设和中国贫弱与进步并存的情况下,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和策划之后,日本关东军于1931年9月18日夜,在沈阳北大营附近的柳条湖,炸毁一段南满铁路,并以此为借口向沈阳城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军仅以2万余人的军队,在短短的4个月里,就侵占了东北三省。随后,日本又采取“以华制华”的政策,于1932年3月扶持清废帝溥仪,炮制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完成了对中国东北的占领。

以九一八事变为契机,日本开始了侵略中国的局部战争,迈出了独霸中国、争夺亚洲、称霸世界的第一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日本完成对中国东北的占领后,下一步的任务就是以东北为基地,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实现《田中奏折》所提出的“征服中国”的战略目标。

2.日本三管齐下,准备全面侵华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后,由于受国力、军力和欧美列强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走向全面侵华战争的进程中,主要从国际、中国和国内等方面逐步完成了战争准备。

在外交上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拉拢德意,钳制西方和苏联,是日本的第一条备战渠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套在日本军国主义身上的一根绳索,限制了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出兵占领中国东北,给这个体系相对薄弱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冲破了一个缺口。日本统治集团深深懂得,要想继续扩大侵略,只有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才有可能。因此,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国际上最重大并带有全局性影响的举动,就是1933年2月宣布退出国际联盟与1934年12月单方面宣布废除1922年华盛顿条约。这些行动再清楚不过地表明,日本已不再准备接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得到欧美列强承认的国际秩序的约束,而是要依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和既定的对外扩张计划,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任意地采取侵略行动,为所欲为了。

P2

序言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规模空前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并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的民族解放战争。2005年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在举国上下纪念这个胜利节日的时候,我们更加怀念和仰慕在这场战争中,特别是在中国敌后战场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八路军。

八路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在华北敌后坚持抗战的人民军队,全称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路军。

八路军是为了适应中国抗日战争发展的客观需要,在中华民族一致奋起抗战的高潮中应运而生的,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军事上的表现。

抗战八年间,八路军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军国主义,无所畏惧,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和配合下,通过持久的人民战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经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曲折过程,终于打破敌顽夹击,战胜严重困难,最后发展成为战胜敌人、夺取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成为弱小军队逐步由弱变强最后战胜强敌的范例之一。

八年间,八路军之所以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后战胜强敌,首先是由于坚决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听从党中央的调遣和指挥;其次是无条件地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军委制定的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总方针以及一系列具体路线、方针和政策;再次是紧紧依靠国内外广大人民的支持,特别是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和鼎力协助;最后是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前赴后继,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八年间,八路军在抗日的烽火中,经受了残酷的磨炼和考验,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后战胜强敌,所取得的经验教训极为丰富宝贵,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从中日互相矛盾着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出发,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军委制定的一整套以劣胜优、以弱制强的战略战术。

中国抗日战争的辉煌胜利,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要里程碑。这个胜利一举雪洗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屡败的民族耻辱,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是这个历史奇迹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素。抗战的历史进程清楚地表明,八路军及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华南抗日游击队,在全国抗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历时八年的全国性抗战中,作为敌后战场主体力量的八路军共对日伪军作战近10万次,歼灭日伪军125万余人,其中日军40余万人,缴获各种炮1288门,轻重机枪7499挺,长短枪近45万支,收复华北和东北大片国土,在华北建立了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和山东四大解放区,面积约63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余万,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八路军也付出了重大牺牲,共损失40余万人。

八路军不仅在华北抗战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而且在敌后战场乃至全国的抗战中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歼灭日伪军的人数,占人民抗日武装歼灭日伪军总人数的73%,八路军创建的解放区的面积,占全国解放区面积的64。53%,八路军解放的人口占全国解放人口的66.28%,八路军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中华民族的解放,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建立了丰功伟绩。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友军抗击侵华日军大部,在抗战全局中起着主导作用。八路军实行第一个军事战略转变,即由国内正规战向抗日游击战转变,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不仅在战役和战略上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发挥了战略支队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在华北实施由山地到平原的战略展开,创建抗日根据地,最先在华北开辟了敌后战场,和随后开辟的华中、东北、华南敌后战场一道,与国民党军正面战场共同构成了中国战场对日军两面夹击的战略格局和态势。中国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战略格局的形成,不仅加速了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而且对整个抗日战争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战略相持阶段,由于日军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对正面战场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而以主力回师确保占领区,加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进攻,从客观上把敌后战场推到了主战场的位置。八路军和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一道,以独当一面的战略姿态屹立于敌人后方,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英勇抗击着半数以上的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全国抗战的中流砥柱,随着敌后战场上升为主战场,八路军等人民抗日武装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抗日战争的主力军。

在战略反攻阶段,八路军和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抗日武装一道,实行第二个军事战略转变,即由抗日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在敌后展开局部反攻,极大地消耗和削弱了伪军的力量,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的豫湘桂战役(日称打通大陆交通作战)。在局部反攻、积蓄力量的基础上,当国内外反攻条件基本具备时,便适时转入全面反攻。这种由局部反攻到全面反攻的“中国式战略反攻”,促成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捍卫了自己应得的成果。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八路军为主体的中国敌后战场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敌后战场无时无刻不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重大影响。举凡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作用,如打破法西斯全球战略计划、破坏德意日勾结、制止日军北进、遏制南进和支援盟军作战等,作为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重要一方的八路军等人民军队,都以其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而载人史册。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取得辉煌战绩的同时,自身也得到巨大发展。至抗战胜利时,已有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和山东四大军区,下辖16个二级军区、69个军分区,野战部队达40多个师、旅,总兵力由出师时的4万多人发展到102万人,民兵也发展到184余万人。这支雄厚的力量,为4年后迅速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创造了先决条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五大主力中,就有4支是以八路军为主体发展起来的。

八路军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最后战胜强敌的经验,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实践经验的总结,在当时肯定是很管用的。时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无论世界还是中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若生搬硬套那时的经验,显然是不可取的。所以,必须根据新的实践,不断有所总结,不断有所创新,不断有所前进。不过,八路军当时探索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最后战胜强敌的规律的认真态度和基本方法,八路军在抗战中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和排除万难的精神,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是值得我们今天在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军队中发扬光大的。至于它所总结出的一些具体经验,对于今天有类似情况的民族和国家,仍具有借鉴意义。

作 者

后记

今年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应山西人民出版社之约,笔者撰写了这本《八路军发展史》,作为向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献礼!

八路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一支人民军队,它作为敌后战场的主体力量,在中国抗日战争特别是敌后抗战中立下了不朽功勋。因此,编写一本《八路军发展史》,把这支军队8年抗战的光辉战斗和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记载下来,对于人民解放军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保持人民军队本色,进一步加强部队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教育全国青年、教育全国人民,不忘过去中国人民饱受侵略压迫之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众志成城,振兴中华,具有警示和启示作用。同时,这部书通过大量活生生的、证据确凿的史实,驳斥了日本少数右翼分子否认侵略中国的罪行;回击了内外某些人攻击说“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谬论;校正了个别人淡化以至否定敌后战场和八路军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的倾向。

几十年来,全军内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抗战史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20世纪七八十年代编写出版了一批综合性的我军抗战史,如中国军事科学院军史部编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抗日战争时期》,三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以及有关单位和个人编写的相关著作。八九十年代,又编写或修订出版了《军事百科全书》和一批地区性的抗战史,如晋察冀军区、第一二九师、第一二0师等抗战史。这些著作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了八路军所辖各部队与各战略区的历史情况。但是从总体上记述八路军历史的专著,却很少见。至今仅见到一本平山著的《八路军抗战史》。

这部《八路军发展史》共分6章,为了能使本书比较切合八路军的实际,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努力:

一是注意编写角度。八路军是在中国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产生的,因此,必须从全国抗战的角度来记述八路军的发展史,只有这样,才能登高望远,更能显示八路军在全国抗战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本书开头专辟了举国抗战一章,其用意就在于此。这一章作为交代历史背景的序章,虽然文字不多,但它关系到全局,是给八路军定位的。与此相关联的还有两个方面的关系要处理好:1.外延到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2.内展到与中国两个战场及敌后战场的关系。力求将八路军在敌后战场的主体作用、在全国抗战中特别是华北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在书中显现出来。

二是注意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兼顾全面。不是单纯孤立地为写发展史而写发展史,而是以发展和作战两条线及其相互作用为中心展开记述,贯穿始终。突出八路军在战斗中成长,通过不间断的战斗,壮大自己,愈战愈强。反过来,八路军不断成长壮大,也就大大促进了抗日战争的发展。仗愈打愈多,愈打愈好,水平愈来愈高。两者互为作用,相辅相成,最后发展成为强大的军队,打败了敌人。其他活动则围绕着两条线及其相互作用这个中心展开,为这个中心服务,既配合中心任务,又充实发展自己,两全其美。

三是注意新的成果。本书吸收了若干年来抗日战争研究的成果。例如,对八路军抗战评价、两个战略转变、两个战场、敌进我进、中国式反攻等。

四是注意体例写法。严格按正史的要求写,力求准确、可信。由于受体裁的限制,在可读性上难免受到影响。为此在正文中插一些与记述内容相关的历史照片和战役战斗要图,以增加直观效果,使读者更形象地了解八路军是怎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直到最后胜利,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另外,本书叙述中出现了一些当时通用的计量单位,如亩、石、磅、斤等,为形象反映当时状况均未按现行法定计量单位换算。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军科院军史部研究员徐占权的积极协助。军科院百科部汤少云主任,不仅对编写本书进行具体指导帮助,而且还代出版社进行联络工作。军科院军史部刘庭华主任认真审读了书稿,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本书在著述中参考了军科院军史部以及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山西人民出版社张彦彬、白小平、杨文,也为本书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对有些问题深入研究不够,未能融会贯通,加之笔者水平有限,其中错误可能不少,敬请诸位同行和热心读者斧正,笔者将不胜感谢。

作 者

2005年7月2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2: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