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崇高而独成一格,达到了文字连用的最高境界。本书精选20世纪百位作者百首情景诗,并对这些情景诗写作背景、艺术特色作了精细分析。 作者藉诗词的形式,或抒情或言志,或慨叹,以景寄情,含情观景,让读者也身不由已地融入到百年的风云岁月之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百年情景诗词选析 |
分类 | |
作者 | 梅振才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诗词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崇高而独成一格,达到了文字连用的最高境界。本书精选20世纪百位作者百首情景诗,并对这些情景诗写作背景、艺术特色作了精细分析。 作者藉诗词的形式,或抒情或言志,或慨叹,以景寄情,含情观景,让读者也身不由已地融入到百年的风云岁月之中。 目录 留住百年風華(序) 趙淑俠 (以詩人生年為序共155篇) 上岳陽樓 黄遵憲 戊午正月 林 抒 登萬里長城(二首錄一) 康有為 遏虎門 潘飛聲 自題漁舟寫真 袁世凱 遊大雁塔 齊白石 客遊至舵江 丘逢甲 輓劉道一 孫中山 有書堪讀 張元濟 题《越州名勝圄》 蔡元培 [浪淘沙]京口 徐錫麟 太平洋遇雨 梁啟超 岳墳 黃 節 [堞戀花]弔黄花崗 黄 興 登鳳凰山 吳佩孚 赤壁懷古 秋 瑾 百字令广一亭無恙” 楊 度 煙篷 包天笑 [浣溪沙]“昨夜新看北國山” 王國維 [一剪梅]题五層樓固 廖仲愷、 [水調歌頭]題《古礦錄》 章鸿釗 臺南 連 横 哀徐志摩空行機墜死 黃炎培 借《武榮碑》帖詩據 陳獨秀 百花洲 景梅九 灞橋 于右任 鄱陽湖曉望思親 劉大白 [金縷曲]柬渡留别祖國 李叔同 送增田涉君歸國 魯 迅 [好事近]蘆溝橋 葉恭绰 贈宋希濂 章士釗 登韜先绝頂 宋教仁 “重九”起義 蔡 鍔 辑園冬望(二首錄一) 張 繼 [清平樂]“尋尋覓覓” 呂碧城 登遊牛首山 許壽裳 聞雷峰塔傾壞 沈尹默 本事詩十章(之九) 蘇曼殊 題《富春大嶺山圖》 郁 華 出太行 朱 德 吊鑒湖秋女士(四首錄一) 柳亞予 [踏莎行]題《白髮魔女傳》 劉景堂 壯遊 王雲五, 訪廣州菊園故居 張競生 筱舫、壽山將往阿爾泰,詩以赠之 李大釗 過基隆有感 馬駿聲 悼子元 李四光 昆明湖上口占(二首鍊一) 袁克文 還鄉 陳濟棠 改舊句寄北 陳寅恪 步放翁原韻悼俠魂 竺可楨 蘇彝士運河 劉半農 孤山吟(二首) 陶行知 寄語 任 銳 纽約雜詩 胡 適 遏武當 李宗仁 崖門 郭沫若 [贺新郎]寄柳亞子 楊杏佛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秋日登日光岩绝頂 赖 和 流離百詠(錄一) 冼玉清 [采桑子]偕佩弦登望江樓 葉聖陶 喜馬拉雅山 徐悲鴻 感懷金陵愴然有作 張恨水 薄花會展蟬聯冠軍即赋 周瘦鹃 [臨江仙]七十生辰 林語堂 題白鹿洞書院 馮友蘭 题新雲山人晝梅 郁達夫 新疆雜詠 茅 盾 北國(四首錄二) 王統照 從毛主席登岳麓山至雲麓宫 周世釗 黃山 朱光潛 遊肇慶七星岩 葉劍英 重過清華園西院 朱自清 悼聶耳 田 漠 題昭君墓(六首錄二) 翦伯贊 江南春蛊 豐子愷 [臨江仙]“簾影故家池館” 張伯驹 春燕 瞿秋白 天涯 聞一多 贺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 老 舍 五色沙 易君左 题羅浮夢影 張大千 题盧山大林寺 曹聚仁 偕小舟弟登清涼山 呂振羽 春日未名湖畔散步 王 力 清華早春 俞平伯 寄懷臺灣故舊 李潔之 集龔绝句题孫立人將軍照 冰 心 天使岛题壁 佚 名 梅嶺三章(鍊二) 陳 毅 [高陽臺]訪媚香樓遗址 唐圭璋 自我遗憾作 張學良 [水調歌頭]金陵懷古 顧毓绣 靈隱寺前戲作 蘇步青 硖石掃墓悼念徐志摩 陸小曼 题《日本晝記》 蔣 彝 琴臺 聶绀弩 自题紀念冊 錢歌川 [念奴嬌]南遊普陀 董問樵 西湖邊送别 锺敬文 聞日寇南侵長沙被焚 劉大傑 野柳秋遊感赋 葉公超 難忘春城 馮至、姚可昆 [望江南]廣州好 朱 光 寒山寺 溥 傑 [鷓鴣天]遊昆明西山 趙樸初 [滅字木蘭花]聞巴黎光復 沈祖菜 見證 南海十三郎 荔灣湖小唱 李小竹 閱世 錢锺書 [鷓鴣天]懷念彭總 張愛萍 [贺新郎]百花齊放頌 黄萬里 訪鄭板橋故居 鄧 拓 [採桑子]反“愁” 胡喬木 [菩薩蠻]為蕭紅誕辰七十五周年而作 端木蕻良 觏日誰知同一心 王 瑩 廣州街景 吳有恆 訪胡希老廣州 黄苗子 登桂林疊彩山 程 鈞 遊廣州越秀公園 梅均普 遏深圳 劉白羽 珞珈山 李 銳 [水調歌頭]“嫌少幽拜氣” 饒宗颐 遊天台山 陳從周 輓新波 黃秋耘 步月 紫風、秦牧 濠江立業 馬萬祺 秦少游讀書臺 汪曾祺 著史作傳 唐德剛 隨于右任先生自滬飛穗機申作 霍松林 京兆書生 田家英 遊九江寓潯陽賓館 許國樞 羊城寄北 陳貽肥 题《恭王府考》 葉嘉瑩 答梅振才先生 王鼎鈞 [浣溪沙]七劍下天山 粱羽生 香港迴歸日近 周 南 登颐和園萬壽山 陳驰駒 遏山海關 李汝倫 癸未重陽感賦 趙振新 [虞荚人]為馬寅初先生銅像揭幕而作 厲以寧 自题小照 林 昭 [浣溪沙]返桐城故居 姚立民 赴新疆(三首錄二) 王 蒙 長江 歐豪年 過神女峰 范 曾 賀蘭山抒懷二首 尹 旭 [水調歌頭]中秋雙星恨 梅振才 [堞戀花]閱信即興 王永民 [沁園春]列寧格勒抒懷 贺國安 燕園即興 谷向陽 襟懷且付一吟中(跋) 梅振才 重敲百年心(出版後記) 王世道 试读章节 過虎門 掛帆狂啸渡滄溟, 虎氣腾腾劍底生。 萬里水浮天地影, 一門山裂海濤聲。 未來風雨旌旗動, 欲上魚龍鼓角驚。 扼守最難形勝險, 悶誰鞭石作長城?
作者簡介: 潘飛聲(1858—1934),字蘭史,號劍士,廣東番禺人。出身名門望族。其先輩以詩詞名重粤東。潘氏夙承家學,能詩詞,善書畫。少負才氣,聲名速播。卅歲時,受聘德國柏林大學,於東方學院講授漢文學,歷時三載,其間寫下不少旅歐著作。史稱潘氏歐洲講學、海外紀遊,為中國肇始開端第一人。歸國後,在香港任《華字日報》、《粤報》主筆,針砭時政,頗具影響。居港十餘年間,與康有為、梁啟超、黄遵憲、鄭觀應、丘逢甲諸“詩界革命”名家。交往甚密,情誼深篤。辛亥革命後,長居上海。 潘氏詩詞文飲譽生前,有《說劍堂全集》停之後世。潘氏被譽為“香海詩壇盟主”。其詩風以“奇氣”著稱。潘氏為“南社”中堅。劍士潘飛聲、劍華俞鍔、君劍傅屯良、鈍劍高天梅,其號均有“劍”字,世稱“南社四劍”。
詩意簡註: 潘飛聲生逢國運多艱、金甌碎缺的悲涼年代。面對內憂外患,國運颓喪,詩人有感報國無門、有志難伸,唯將憂時傷世情懷寄託入詩。故其詩篇,多有山河依舊、物是人非的黍離之悲。 虎門,位於廣東東莞西南,珠江入海處。林則徐曾在此銷煙。鴉片戰爭期間,虎門炮臺多次重挫英國侵略軍,而名將陳連陞、關天培及軍民則在此壯烈殉國。甚具愛國情懷的潘飛单路過虎門時,撫今追昔,寫就此詩。 詩人先形象描繪出遇虎门的情景:風帆高褂,海風咆吼,聲如山裂。随後詩人點出在此要塞,只要嚴加佈防,力拒外侮,定能築起固若金湯的萬里長城。最後,詩人提出“問誰”句,當指中華民族的愛國軍民。 潘氏常以劍入詩,借劍抒情,如此詩中“虎氯腾腾劍底生”。故丘逢甲讚潘氏“手收劍氣入詩卷”,因而“直開前古不到境,筆力横绝東西球”。P8-9 序言 留住百年風華 兩年前,文友梅振才先生交我一叠剪貼複印,說是他在《今》週刊上所撰寫的專欄《詩情畫意》的部份文章,全部完成尚需時日。整個計晝是要收集一百五十位詩詞作家的作品,對他們的詩詞內容要分析,生平大事、身世背景也要介紹,主旨在記錄近百年來古典詩詞妁生存狀態,最終的目標是要編成一本書。名字將是《百年情景詩詞選析》。梅先生的意思,是希望我為此書寫篇序文。 翻開文稿,我真切地認識到,梅先生想要做的,可真不是像某個作家想出版新著那麼平常的事,而是一椿十分繁複艱難的工程,需要大量的精準考據,廣泛的搜尋收集,編纂,查證,分析。嚴格地說,應該是屬於一組人,分工合力完成的,有關中國文學史的工作,而不是由像梅振才先生這樣,一位長居海外的華僑作家,僅憑着封詩詞的痴迷熱愛。就能做成的。我的看法如此消極,绝非是封梅先生的能力有所懷疑,乃是覺得在我們置身的大環境中,要完成那樣一件有關詩詞文學的大事。天時、地利、人和,可謂樣樣不全,理想究竟克服不了現實的局限。 纽約是個文化性相當強的現代化大都市,如果喜愛西方音樂,不論古典或現代,整年都有高水準的節目;若偏爱戲劇或舞蹈,或繪畫藝術,都可找到好去處,林肯中心、百老匪、大都會博物館、古根漠藝術館。皆屬世界第一流,內涵豐富,不難滿足心靈享受;甚至京劇戲迷亦不會被冷落,每年總有不同票房的數場演出。唯要篩選出百年之內。一百五十多位古典詩詞作者的作品和履歷,其渺茫的程度多少有點類似大海撈針,由何處着手找起?接着是兩年未見動静。我暗自估計,情况大概不似梅先生所预期的那麼樂觀,他必然已意識到,自己那份属於文人唯美性質的理想,確實難以實现,因此改變主意了吧!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遇前忽接梅先生電話告知,整本《百年情景詩詞遵析》已撰寫完畢,並用電腦排版装訂成冊,就等着印製出書了。緊跟着書稿也送到,共三百餘頁,比原計劃一百五十篇還多出二篇。從一八四八年出生的黄遵憲,到一九四四年出生的谷向陽。前後幾近百年。選擇的範圍算得寬廣,有的是長存史歌的豪傑志士,如徐錫麟、秋瑾、黄興;有的是左右當時政壇的風雲人物,如孫中山、于右任、毛澤東,亦有一些從未聽遇的陌生名字。其中比例佔得最大的。仍是一些在近、现代史上,曾领一時風骚的聞人名士。在這方面,《百年情景詩詞選析)提供给讀者的不僅是詩詞欣赏,也豐富了讀者們在詩詞之外的相關常識。譬如曾參與“公車上書”及“百日維新”。極力主張君主立憲的傳奇人物楊度,我一向知道他富才學而特立獨行,可從來弄不清楚他是否也吟詩作詞,或寫遏甚麼樣的詩詞。讀遇《百年情景詩詞選析》申的《百字令》,才了解到楊度亦是一位詩詞創作的高手,能做到情文並茂,用字圆熟,又不露斧痕。此外如康有為、蔡元培、梁啟超、王國維、胡逋等學界重鎮。都曾是詩詞創作的愛好者,梅先生把他們有系統地收集在一起。為文評介註釋,使讀者獲得清晰的概念,產生“史”的效應似乎更勝於“文”的效應。 詩詞在中國文學中的地位,崇高而獨咸一格,達到了文字運用的最高境界。作者藉詩詞的形式,或抒情或言志,或慨嘆,以景寄情,含情觀景,胸中塊壘,紅塵悲歡,封世事的感時憂懷,封人生的頓悟取捨,用詩詞的語言表現出來。由於文字的精純有致,凝聚性強。發挥的感染力也深廣,許多詩詞中的雋語佳句,自唐宋朝代流傳至今,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丫浪淘蛊,千古風流人物”等等,已在人們的心中嘴裡流傳數百年或上千年。至今仍能聽到一般大泉借為引喻,顺口说出。 若問為何詩詞發揮的作用如此綿綿不绝?道理十分簡單。只因一些名句非僅字面荚,亦飽含真理與智慧,通達人情,洞穿世事,可沉入人心化為深省,讓人不自覺察地纳入個人的人生內,自然流露,随時應用。 由此可以看出,好的詩詞正如所有完美的藝術品一樣,具有衔破時間大限的永恆性。古代人感懷“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現代人亦有同樣的感懷。無論時間奔馳得多快,夕陽西下與生命有限是變不了的。詞人柳永的魂魄已渺渺然遠遊千年,“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凄清景色。仍在我們的腦海中明晰如初。詩人肉體雖然消失,詩心卻長存。 一個真正的詩人的最大特質,便是他有颗充滿靈性的詩心。有了詩心,才能透過文字,表達出封這个世界的觀點和情感。時序已遏去百年千年,衣袂飄曳的古装早變成了西裝革履。西方文明浪潮般湧入東方。事實上今天的世界是科學統治一切,國與國間的文化距離已不是那麼明顯。可告慰的是,科學雖萬能,可還速不能製造人類的真情,也找不出可以代替真情的東西。詩詞作家們非常重要的抒發情感的管道便是他們的作品,也因此給人間留下了永不褪色的美麗。 可惜的是,詩詞雖关又藝術性高,走到當今,創作者竟相對減少,少到咸為文類中最弱的一環。不過少並非停頓或沒有。譬如紐約,就有一群堅持創作古典詩詞的人,也有詩詞學會之類的組織。志同道合的朋友,偶爾一聚,吟哦鑽研,藉以撫慰因為不易覓得同調,甚至被文壇和讀者長久冷落,寂寞,彷彿有些古老,其實是熾熱生動,從未冷卻遏的詩心。梅先生便是擔任這些組織的帶頭人。 古典詩詞在今天,只能算做屬於極少數讀者的冷僻文學的原因,與時代、社會、潮流、文風的改變有絕封的關係,但最重要的關係仍在於語言。詩詞創作規則嚴謹,講究平仄、音韻、對仗等等,用字的基礎和結構則源於文言文。在文言文早已被時代抛下。白話文流行且成熟,統御了整個華文文學創作的今天。古典詩詞的地位已被固定在“純藝術”的範畴,類似國畫和國樂,也許還不及國畫和國樂普遍。 如此艱難的情况下,梅先生费了數年的心血和時間,撰寫成《百年情景詩詞選析》,說明了他對古典詩詞的熱愛是何等的執着,使命感又是何等的凝重!他不願一脈長流的詩詞文學中斷,覺得近百年來的詩詞成就不該被忽視,更不該被摒棄在中國文學史的殿堂之外,於是便自己動手做成。無疑地,《百年情景詩詞選析》是獻給中國文學史的一份珍贵禮物,未來歲月中的文學研究者,或一般讀者,若想明瞭整個二十世紀的詩詞創作情况,都需要翻閱梅振才先生這本巨著。 梅振才先生對詩詞文學的使命感、熱情、毅力,都令我欽佩。作為一個文學工作者,古典文學的愛好者,更感謝他為我們留下了詩詞藝術的百年風華。 后记 襟怀且付一吟中 為紐約《今》周刊撰寫《詩情畫意》專欄,每周一稿,不知不覺間,已有三年多。中國傳統詩詞源遠流長,浩如煙海。歷來對古代詩詞的研究甚多,而對近、現代詩詞的評析則較少。因此,我把選材的範圍鎖定在近百年間。且以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的詩詞為主。並配上與内容有關的圖片,以增加其感性和趣味。我之所以開闢此專欄,是因為在纽約這個大都市中,繁忙生活所引起的緊張情緒,需要一個排放的閥門;而自己已届知天命之年,在歷經人間滄桑之後,才能定下心來做一些興之所致的探索和研究。 去國多年,在遠離故國的他鄉,有關资料是何等貧乏。工餘假日,我常去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皇后區圖書館、東方書店及世界書局“找米下鍋”。有時到朋友家作客,首先是盯着朋友書架上的藏書,偶有發現,如獲珍寶。我選取的詩人,不論達官貴人,英雄名士,或者草野芥民,衹要其作品有一種獨特的人生風景,我就選人,希望能連缀成一道百年人文和歷史的風景線。在我的人生行旅中,或師或友,或因缘巧合,我曾和其中一些詩人,或其後人,或其詩作中所展示的情景有過交集。這些篇章融人了我的懷念和感情,我時有觸摸詩史的真切感。由於個人視野與水平所限。此書無法囊括近百年詩詞的所有精華,祇算是詩海拾貝而已。 這些本來是寫給自己看的東西,卻也引起纽約很多朋友的興趣。數年來。又因此專欄而認識了很多詩詞同好。他們给予我鼓勵和支持,並對專欄提出中肯的意見和有益的建議。好些朋友對我说,這些文章,他們每周都剪下來保存,但時有遺漏,希望能結集成書。於是,我便產生了出書的念頭。 既要出書,随俗似乎要有一篇序言。在纽約的華文作家中。我想到了趙淑俠教授。她經常參加《北大筆會》舉辦的詩會,並對弘揚詩詞不遗餘力。她的才華與文采,令我折服。於是给她送去部份稿件。請她為此書作序。她略為瀏覽,便欣然應允。而我一向敬仰的北京大學季羨林教授。已年逾九十,百忙之中,亦樂於為此書題名。此書並榮幸得到孫軼青、林從龍、霍松林、袁第銳、楊金亭和丁芒諸詩詞名家的題聯、題詩。他們的序言、題詞和墨寶,為此書增光添彩,給讀者提供了更高雅的藝文享受。 在此書即將付梓之際,我不由想起先父梅均普,是他培植了我對傳統詩詞的興趣,令我此生有所寄託;我想起内子淑嫻,她為我分挑了生活的重擔,使我能有閒情寫作,她還是我每篇習作的第一位讀者和評論員,雖然她學的是理科,然所提的意見往往很有見地;我想起了陳馳駒老師和伍俊生老師,他倆常為稿件的内容與文字的潤飾提供很好的意見;我還想起出版家王世道先生,他為此書的策畫設計,盡心盡力。 對這些作家教授,摯親好友,以及熱情的讀者諸君,我心存感激。现在《百年情景詩詞選析》已告一段落,我正着手编寫的下一本書是《“文革”詩詞鈎沉》。“文革”十年是我年青時代所經歷的刻骨銘心的歲月。我希望能夠挖掘出和保存下那些即將被湮沒的詩篇,為那段“史無前例”的歷史留下見證。 最後,謹以《浣溪沙》詞一闋,聊抒結篇後之感懷: 三载诗棠覓舊蹤, 百年情景未朦朧, 清饲浩曲意干重。 湖海常荣家目夢, 悲颧慷慨古今同, 襟懷且付一吟中。 (2005年春於纽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