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二流堂纪事(图文增订本)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唐瑜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文革”初期,“二流堂”作为“中国的裴多菲俱乐部”,曾经是骇人听闻的一大公案。这一案件曾使许多文化艺术界的知名人士屡被批斗,惨遭迫害。本书是“二流堂堂主”唐瑜先生的回忆录。全书共分风雨篇、沧桑篇、忆旧篇和神仙篇,向我们展现了“二流堂”的风风雨雨。

目录

阿朗书序/吴祖光

两公婆对话/黄苗子 郁风

彗瑜印象/姜德明

彗瑜其人其作/邵燕祥

“二流堂”主自传

风雨篇

 何物“二流堂”

何物“二流堂”

什么是政治

众说纷纭“二流堂”

“二流堂”在哪里

“二流堂”戴上大帽子

 风凄雨迷

“文革”前夜

风球高挂

两个老报贩

暴风雨来了

爸爸上报了

堂员知多少

哈尔滨来客

新疆来客

上海来客

人变牛

“牛棚”新牛

美哉“牛棚”

七次抄家

我的专案组

祸从口出

 “牛棚”十记

C野姑娘

“公堂”志趣

逃出“牛棚”

大“牛棚”

从“永唾不朽”想起

团圆节

老放牛

摔跤冠军

忆苦饭

靠边站

 劫后余烬

“文革”除夕

“二流堂”的解放

第五十天

“二流堂”晚会

望小家族的新生

“文革”的功劳

第二次“二流堂”会

八宝山泪

十年糊涂梦

“平反”了 

“二流堂主之印”

沧桑篇

 从军杂记

广州邂逅

陈沂其人

下委任令

网罗天下名角

梦中已成卒

巧遇凤姐

电影城之梦

 抗美援朝

伟大的战士

第二次赴朝

 反右记

“左”网恢恢

剃刀边缘

小媳妇

 天堂春梦

“大跃进”

“天堂”小记

炼钢食堂

忆旧篇

思故人

怀念尘无

一曲难忘

与老通摆龙门阵

郑应时

哀思和忆念

写给无名碑

鲜花一束,乘风直上九霄

无情最是天边月

又见潘汉年

追忆孙师毅

和金焰相处的日子

厉慧良

叶浅予

戴爱莲

堂医与“神医”

忆赵慧琛

说周璇

夏家的故事

回忆“左联的日子”

临别吃蟹腿

与祖师爷三上电视

天堂有事通知我

追梦记

喜丧

“耗子”传奇

 旧梦录

少年纪事

块肉逃生记

少年梦

故乡情

黄大仙

有朋白远方来

亲人的召唤

鹿地亘与池田幸子

我与“新生活运动”

说秦怡

黑牡丹

新凤霞

红线女

老丁与小丁

李老师相亲

酒债酒还

缘悭一咬

何日见清明

三看小妹

依稀碧庐

神仙篇

 闲居札记

恭喜发财

乘车趣事

烟民沧桑录

  “会海”颂

阮玲玉及其他

又是“三八妇女节”

废话协会

乔迁之喜

怀念蚊居

纯属虚构

TV姑娘

福兮祸所伏

 饮食男女

食为天

姑姑筵

食色性也

包饺子

吃有了新的意义

蟹颂

 天涯杂缀

张少帅百岁

红旗车

小孙女

后记

试读章节

夏衍

一九四三年七月,我的妻子带了子女到重庆来了,一家四口,就不能再挤在文工会的会客室里了,唐瑜给我在临江路附近的一个大杂院里挤出了一间小屋,我们就在那里暂时安顿下来。没有门牌,为了寄信方便,我在屋前竖了一块木板,上面写了“依庐”这样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还养了一头名叫来福的狗,我们一家在这里一直住到抗战胜利。《戏剧春秋》、《离离草》、《芳草天涯》这几个剧本,都是在这间风雨茅庐中写的。

“依庐”这两间房子从租地皮、设计到施工,都是唐瑜一手经办的,我一分钱也没有花,一分力也没有出。文艺戏剧界朋友们,称赞他居然成了一个建筑师,他也对造房子发生了兴趣。不久之后,他又狠了狠心,把他原来在昆明和夏云瑚合资经营的一家电影院的股本转让给别人,用这笔钱又在离“依庐”不远的坡下租了一块地,亲自绘图设计,又造了一间可以住十多个人的大房子,呼朋引类,让当时没有房子住的朋友都住了进去,这就是“文革”中喧闹过一阵的所谓“二流堂”。唐瑜搬到“二流堂”去之后,他又把我隔壁那一间房子无偿让给了进步的奥地利医生弗里茨·扬生。当时住在“二流堂”的,有吴祖光、高汾、吕恩、盛家伦、方菁、沈求我,他们之中,除高汾是新闻记者之外,其他都是没有固定职业的文艺界的个体户。这些人都有专业,如吴祖光是剧作家,方菁是画家,盛家伦是音乐家,吕恩是演员等等。战时的重庆谈不上有文艺界集会的地方,朋友们碰头主要的方法是泡茶馆,加上当时茶馆里几乎都有“莫谈国事”的招贴,现在有了这样一所可以高谈阔论的地方,有时候唐瑜还会请喝咖啡,于是,很自然地这地方就成了进步文化人碰头集会的地方。这“二流堂”所在地可能是一块风水很好的福地,因为在这儿住过的人,除盛家伦在五十年代去世外,其他的人都还能活到现在。(见夏衍:《懒寻旧梦录》)

P20-21

序言

距今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代,齐国出了一个著名的孟尝君,以好客知名于世。据史书记载,他供养的食客多达数千人之众。人多了当然鱼龙混杂,宾客之中甚至有鸡鸣狗盗之徒;然而却是这样的朋友能在危急之中救他逃脱灾难,更使他名闻天下。

今世当然不会再有这样的孟尝君了,但是我们朋友之中一位姓唐名瑜的现年八十有四岁的老人却赫然重现孟尝君之风度于当世。我是在八年抗日战争的一九四二年认识他的,从认识他的那天起,就跟着大家叫他做阿朗,一叫叫了五十四年,半个世纪过去了,直到现在为他的“文集”写序时才想起这个唐瑜为什么叫做阿朗?想来想去霍然想通,大概是由于他是潮州人,潮州话十分难懂,譬如:“潮州人”就念做“丢鸠啷”,三个字都读阴平声,阿朗,就是取其最后一个“啷”字。打电话去问郁风,她亦以为然。奇怪的是这么多相交半世纪的朋友,过去竟谁也没有想到研究一下“必也正名乎”这等重要的问题。

我是通过画家丁聪认识阿朗的,又是因为当时要在陪都重庆上演我的第二个话剧《正气歌》,丁聪是这出戏的服装设计,引我去他寄住的唐瑜家里相识。这是一幢唐瑜新造的小房子,当中一间作客厅用。两边两间卧室,一间住了当时的著名女演员凤子,另一间住的是音乐家盛家伦和丁聪,以及唐瑜自己。这样的住法,显然是由于男女有别的缘故。待我看到同样大小的两间房,一个女客住了一间,三个男人住了另一间,由于屋里只有一张床,于是宁肯让床空着,三个男子汉都睡在地毯上。这样尊重女权的风格,使我肃然起敬。

我完全想像不到,在三十年代,唐瑜就是上海联华电影画报的高级记者和编辑,著名女演员阮玲玉的自杀悲剧发生后,他写的题为((谁杀害了阮玲玉》的报道文章震撼当世,使世人久久难忘。但在重庆自我和他相识以后,却再也没有见他写过一篇文章。

不写文章,那么他干什么呢?我的印象中他最大的兴趣是建造房屋。而他建造房子不是为了卖屋赚钱,却都是造给朋友们住的。譬如上面提到的三间房子,后来夏衍先生一家住的房子,以及最后那所较大的房子“碧庐”,就住进去不少人,我也住了一阵子。哪里来的钱供朋友们吃、住呢?我只知道他是南洋华侨,有一个有钱的哥哥,经常汇钱给兄弟用。他从南洋来重庆的时候,带回小轿车、大卡车好多辆,车上还装满了吃、用的东西……,他把车都卖了,车上的食品都和朋友们一起吃掉了。我至今记得有一晚重庆下雨,我和唐瑜从外面一起回家,走列中一路四德村,下坡便是我们住的大房子“碧庐”。他忽然把我拉住了,站定看远处一辆豪华大轿车开过来,飞驰经过我们身旁的泥塘,连泥带水溅了我俩一身。我正要怪他为什么拉住我,他却呆呆地目送那辆漂亮的大汽车远去……,然后对我说:“这是我的车,卖了……。”

“碧庐”是至今令人难忘的地方。“碧庐”这个名字实是“壁炉”的谐音,重庆山城,四季多雨,冬天遇雨,居家人多靠炭火取暖。用过西式房屋的壁炉的,特别喜欢这个温暖的情调,大家围坐,实是一种享受,就凭这一项,也招来了重庆许多文人朋友。“碧庐”地处四德村坡下的一块平地,有些树木,除了有几个小间外,最好的是一间大厅,甚至可以大家欢聚跳舞,很快地成为重庆文艺界人士喜欢的地方。

那时许多和中共来往较频的朋友大都看到过从延安来的一出秧歌剧《兄妹开荒》,是十八集团军办事处招待大家去看的。剧中一个陕北名词“二流子”引起大家的兴趣,文艺工作者不需要严格的上班办公,平时生活比较自由,从事专业的写作、排练、表演……亦尽有自由支配的余地,所以一下子便接受了“二流子”的趣味。甚至有一次郭沫若先生来到“碧庐”聊天时,兴致勃勃地要给“二流堂”题块匾额挂挂,但由于没栈到官纸和毛笔而没有题成。  不久成立了新中国。不过八年工夫的一九五七年,发起了“整风”运动,号召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然而在人们响应号召发言之后,又说:“这是引蛇出洞的阳谋”,于是几乎近百万的知识分子都一瞬间被打成反党的右派分子。而其中一个重点竟是“碧庐”的所在地的“二流堂”,更出乎意外的是“二流堂”主犯竟是我吴祖光。就这样被打、被抄家、被游街示众、被流放,殃及子女不能正常升学,妻子成残废……。待到进入八十年代,我得到“彻底改正”时,青春岁月、壮丽、辉煌……都过去了。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我得到的苦难锻炼却是别人没有得到过的,虽然我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但是,我至今依然深深地衷心地热爱我们“二流堂”的堂长唐瑜仁兄。他的路子走得正,建国开始,他穿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装,主持他热爱的幻灯艺术事业。如今光荣退休,又随心所欲地远出国门,到遥远的美洲支持女儿的事业,并且潇洒地以为外孙女儿洗尿布为乐。然而更使我惊喜的是,半生交往之中,虽不见阿朗执笔为文,却在近年的海内外中文报刊上不断看到署名唐瑜的随笔文章,充溢生命的活力,似乎把半个世纪压抑的文思在顷刻之间喷涌而出,无论是回忆往昔,或是刻画今日,娓娓而道,都能引人入胜,如今编集成书字字珠玑,命我为序,敬书如上。

一九九六年五月十二日

后记

这个集子在编辑出版工作中,承苗子、范用、丁聪、燕祥、郁风、沈峻、文彦特别是田丕津两次专程前来协助,谨致深挚的谢意。

全书稿费仍将捐赠汉年希望小学。惠赐插画和照片诸友,多已同意,只有几位无法通知,如有异议,请赐示通知地址,以便寄奉稿酬。文中使用了《大众电影》中的几张明星照,特此致谢。

本集文字写于五湖四海——大陆、香港、加拿大、美国,我没法将之归类,特向读者致歉。

增加文图,希望能使读者阅读方便、轻松。

唐瑜

二00五年六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8:2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