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雷达自选集(散文卷)
分类
作者 雷达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著名文学家,评论家雷达,著有论文集《小说艺术探胜》、《文学的青春》、《蜕变与新潮》、《传统的创化》、《民族灵魂的重铸》、《文学活着》,散文集《缩略时代》,散文杂文《清贫颂》、《甘海热血谱青史》,散文《圣果》、《乘沙漠车记》、《洮河纪事》、《河西行》、《王府大街64号》,评论《给爱情以应有的位置》、《刻在心上的弹孔——谈谈第十个弹孔》、《高晓声小说的艺术特色》,访问记《春光唱彻方无憾》、《春天的信息——女作家近况一瞥》,报道《短篇小说的新气象、新突破》,传记文学《泥土和石油的歌者——记诗人李季》,电影文学剧本《赵武灵王》(合作)等。

本次山东文艺出版社将其经典散文作品集文论作品收录成册,以供读者欣赏阅读。本册为《雷达自选集》(散文卷)。

内容推荐

本书的文章分为“抒情文选”、“思辨文选”、“人文随笔”、“议论文选”四辑,这大体反映了作者写散文的几种方式。就作者的偏爱来说,最看重的还是第一辑里的一些文章,比如《皋兰夜语》、《还乡》、《足球与人生感悟》、《王府大街64号》、《重读云南》、《依奇克里克》、《辨赝》等篇,作者倾注给它们的感情最多,发表后得到的读者回应也多。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专用一辑选收了一些议论文字,是对近二十年间我国颇负盛名的一些长篇的评说。

目录

自序

第一辑:抒情

 王府大街64号

 皋兰夜语

 依奇克里克

 还乡

 走宁夏

 乘沙漠车记

 圣果

 重读云南

 听秦腔

 秋实凝香

 足球与人生感悟

 冬泳

 辨赝

 化石玄想录

 置身西西里

 追忆一九六五

 尔羊来思

 洮河纪事

 唛罗街随想

 旦夕祸福论

 无可逃遁的反思

 观球意识流

 云烟缥缈

 赤水酿茅台

第二辑:思辨

 缩略时代

 论尴尬

 论超脱

 说运气

 论疼痛

 快乐即自足

 论幽默

 论辩诬

 论牢骚

 说电脑

 论世俗化的折旧过程

 假若曹雪芹有稿费

 生命与时间

 不要与时间进行无谓的纠缠

 坚忍者说

 学者

 一句话的联想

 生存技术质疑

第三辑:人文

 行走的哲人

——关于余纯顺

 为谁写作

 华佗与鲁迅

 泡沫与石头

 谈传世

 批评家的胆量

 批评家的底气

 我的散文观

 再谈散文

 永不磨损的梦

 活着的介人

 贾平凹画像

 达成先生二三事

 怀念罗荪恩师

 文学活着

 宠物与人

 丢掉幻想,在世界舞台上拼一把!

——二〇〇二世界杯随笔之

 找辙

——二〇〇二世界杯随笔之二

 第三种人

——二〇〇二世界杯随笔之三

 东亚三雄之比较

 平原细语

 奇石吟

 为手抄《红楼梦》竣工序

 秋叶之静美

 《缩略时代》前记

 《雷达散文》后记

试读章节

尔羊来思

一日,忽然接到我的同乡,书画篆刻艺术家陈冠英、张维萍夫妇寄赠的“百羊交泰”长幅,一百方“羊”的篆刻印章拓在宣纸上,红白相间,列出赫赫方阵,令人目醒神惊,为之一震。他们知道我属羊,所以寄来百羊图,其实他们在熬过十多年的无数个昼夜后,已刻成了一千两百方生肖印章,百羊图不过是其中的十二分之一罢了,至于百龙图、百马图、百虎图、百蛇图们是怎样的壮观,我尚无缘窥其全貌。这可真是一项罕见的浩大工程,恐怕为了这一千两百方石印,光是磨落的石粉也得装上几大筐,更遑论倾注其中的灵智和心血了。

抖开百羊图,似有一股强劲的生命热流迎面扑来,又有恍然置身兵马俑堂皇之阵的感受,所刻虽是千姿百态的羊,或静卧,或蹦跳,或健举向天,或回眸凝思,但总有种“人化”的气息流荡其间。名篆刻家唐醉石之子唐达成先生看后评日:“气魄宏大。”不久,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专门报道了冠英夫妇的艺术成就和刻苦精神,我这幅百羊图的身价遂大增。

冠英夫妇要我就百羊图说点什么,我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好像愈是思索生命现象,困惑反而愈多。因为属羊,我有时会冒出很怪的念头,比如暗忖自己哪些地方像羊,平生的性格命运与羊有没有干系之类。再看周围的熟人,比照他们的面貌神气与他们的属相,有时候还真能让人会心一笑。现代都市人离狩猎文明、农耕文明愈来愈远了,但人们仍能牢牢记住自己的属相,也真是一个奇迹,倘若只是远古风俗的残留,恐怕不会留得这么顽固。莫非在属相与生存、生肖与生命之间,真有什么割不断的深刻的文化血缘么?印度有一首古歌唱道:“部分脱离整体只是梦幻,万物与汝共一灵魂”,似可给我们一点暗示。我们自以为远离了动物世界,现代得不能再现代了,其实,不管人类怎样智慧而尊贵,却无法摆脱宇宙生物圈中动物之一员的身份。意识到自己作为高等动物的优越是必要的,但时时记住自己终归还是动物也未必是坏事。人有时还真该到动物这面镜子前照照自己。

就说羊,按训诂学,羊者祥也,吉羊者,吉祥也,把羊当做吉祥物倍加尊崇的风俗由来久矣。早在夏商周青铜器中,就有三羊□、四羊方尊一类稀世珍品。《诗经·小雅》有云:“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尔羊来思,其角溅溅”,“或降于阿,或饮于池”,绘出一幅风和日丽,百羊群聚,角角相偎,优游自得的牧歌场景。人与羊的交情,少说也有一万年的历史了,羊是驯化得最早的动物。倘说牛是劳动工具,马是战争工具,人们离不开它们,那么羊对人来说,似更富形而上的深邃意味。以羊打头的字就有“善、美、羡、姜、羹、羲、羲”等等,全是些很吉利的字,“羲”字的含义是一人正在操刀宰羊,而“美”拆开来是大羊,以羊为美也许是羊们的最大荣耀了。

不过,在我看来,羊主要还是善的象征。它是那么沉静、谦和,不声不响,与世无争,连吃奶都跪着,仿佛满怀感激来享用大地母亲和上苍的赐予。现在的人,越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了,有的人每天大鱼大肉地吃着,却脑满肠肥如行尸走肉一般,更有甚者还要制造罪恶,可是羊呢,仅仅是吃草,吃这最低廉、最粗糙、最微贱的东西,居然献出温暖的羊皮,鲜美的羊肉,香醇的羊乳,这还不是善的极致么?

我最忘不了的是,有一年,“五七”干校过节宰羊,屠者无能,或太富“羊性”,杀了一半就胆怯了,结果脖子上带着血刀的羊逃逸了,一路滴血而奔,目光中满含惊惶、哀怨,听说它后来死在半途上,血尽而亡。当时我真有掩面而泣的冲动,为物竞天择的无情,为生命的短暂飘忽,也为弱者的无告。当然,这终不过是“君子远庖厨也”之类,一旦吃起羊肉来,我早忘了自己的悲悯,且凶狠无比。我想,人类爱羊,又不得不杀羊,心里其实是很矛盾的,面对生态与道德的悖论,贡献与牺牲的必然,便对羊深荷歉疚,于是才在无数建筑和器物上刻画着羊的庄严神圣的形象吧?  然而,尽管羊善极,倒也不忘长出一对犄角,也知道多少需要一点抗争性,但它毕竟太忍从,太怯懦,太缺乏竞争意识了,随着草原沙化的威胁,“羊性”的不大能适应现代生存恐怕会愈益突出。于是有人向往回到远古,让羊儿们生活得更自在些,或希望逃开竞争的严酷、人性的诡异,让人也回复到本真状态。鲁迅先生说过,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可是人呢,能直立了,能说话了,能作文了,固是大进步,可也就堕落了,开始了说空话和违心的话。鲁迅先生的意思绝非让人回到蒙昧状态,他只是教人正视现实,正视伴随文明而生的疾病,贯彻的还是他的精神疗救的主张。事实上细究起来,动物也并不如人们理想化的那般纯洁无瑕,猴子就很会趋炎附势,母猴一旦发现猴王失势,立刻变得冷酷无情;雌狒狒最见不得同类出现发情的鲜红标记,必碰撞到消失而后快;至于动物中争宠不休的,恃强凌弱的,更屡见不鲜,所以人类的超越动物是绝大的进步。可是,人类又面对着物化、异化的危害,文明愈发达,人性愈复杂,所以又需要大自然的洗礼,需要时时净化。我想,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自由发展和人性复归,绝非回到丛林和岩穴,当是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精神极大的完美,是更高螺旋上的由混浊而清澈,由复杂而单纯。

回头再来看这些生肖群体篆刻,它们把生肖文化高度艺术化、造型化、浪漫化了,其生命意蕴和文化价值颇为独特。十二生肖也确乎神秘,为何单单要选这十二种动物不选别的,为何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密切相连,至今也还不见足以令人信服的解答。看得出来,篆刻的作者并不拘守动物的原态,而是为其注入浓厚的人化色彩和浪漫情思,正所谓“崇其性,爱其形,蕴其情,启其人”者。在这里,动物世界是人的世界的对象化,或者说,是人的世界的扩大和还原,它们借助这原始图腾的遗留、这神秘的符号系统来提醒现代人,不妨从烦嚣中暂且抽身,在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融合中清醒地认识一下“我”到底是谁。现代人理应对生肖文化做出崭新的解释,从这幅百羊图中我看到的是,在时间的长河中,去探索生命的真谛。 P115-117

序言

对于编选这套自选集,我是一拖再拖。这不仅出于我怠惰的天性,同时也与我很多时候的焦虑和反思有关。作为一个学人,一个文学评论者,一个有时写点散文的人,我毕竟坚持了很多年,现在还在坚持着;但我常想,我所写的这些文字,究竟有多少价值,有几多后来人会翻动它们呢?散文或许稍好一点,评论就很难衡估。每念及此,一种虚空之感袭上心头,编书的热念顿消。然而,环顾四周,同行者们编文集的出新书的络绎于途,个个力争上游,我既蒙出版社诚然相邀,是否也该编点什么?于是,我把历年所写理论评论文章和散文分开来,各编了一卷。理论批评是正业,是从八部文论集中选出的,书自然编得厚点;散文是闲情,写得又少,自然薄了一点。

关于文论卷,我想多说几句。我这个人,是与当代文学一起走过来的,尤其是与近三十年的被称为新时期的文学一起走过来的。我身处其中,是见证人、亲历者,也是实践者。我知道它的发展脉络,乃至种种细节。所以我想,我虽不才,但历年所写文字,对于有心人,对于现在和以后的研究者,或许会有一点参考之用。

首先,我把这些文字分为四个板块,每个板块里的文章,完全按照时间顺序编排,为的是寻找一种内在的发展逻辑和渐变的轮廓,寻找一种历史感。这样的编法真的很有趣,却也很费事。在“文本细读”板块,尽可能选了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它们在当时和现在都拥有影响,它们是活的路标。当然也不排除这样的情形:所评作品已然时过境迁,不再重要,所谈问题却还没有过时,或者具有某种文学史意味——与后来的文学发展有所关联。“现象研究”板块,力求所谈问题上一个台阶,提出一种视角,拓开一片视域,看看在褪去了一时的光环,不再借助一时的声势的情景下,它们的意义是否还在存活。“理论探讨”板块,侧重于创作思潮的讨论,例如八十年代的农民与土地问题、创作主体问题、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的主潮问题、“新写实”问题、朴素现实主义问题、“现实主义冲击波”问题,以及近来的“新世纪文学”的命名问题、“关怀人的问题先于关怀哪些人”的问题等等,我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多属于我自己的归纳方法,也可说体现了我自己的文学思想。有些在文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的思潮,是我最早指出来或加以命名的。我指的是“新写实”和“现实主义冲击波”。我不认为这有多么了不起,或有多大的学术贡献,但我要说,这是事实。有些影响甚大的文学史似在回避甚或曲解了当时事实,究竟是懒得到资料室或网上查旧报纸,还是不愿面对,就不得而知了。“文学批评与文学史”的板块,相对较弱,我一向只写评论,却很少研究评论本身。长文《现当代文学是一个整体》,是我为一部文学通史所写的导论。

关于散文卷,不想多说什么了。《(雷达散文)后记》里,该说的都说了。我的问题在于近几年忙于其他,基本停顿了散文写作,甚觉汗颜。关心我的散文的读者,不时询问为何停了,何不再多写些,还不时有人寻找六年前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现在已很难觅到的《雷达散文》,这使我大为感动。但我想表达点,散文这种文体,并非想多写就能多写,灵感想来就能来,尝见自称以散文为职业(写小说和编电视剧是有可能成为职业的)者,自言每天都能弄个几千字散文,对此我只能无言。我通共出过两本散文集,还互有重复,这次我把旧作重加整理出版,或会满足对我的散文感兴趣者之需。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雷达自选集》两卷集就是这个样子。感谢山东文艺出版社路英勇社长的支持。感谢我的学生、博士生任东华为编书查资料、下载、打印、提建议,甚是辛苦。是为序。

后记

近二十年,我的主要精力放在评论的写作上,人们自然很少把我与散文联系起来。其实,我写散文很早,早到六十年代初期。那时我是大学二年级的穷学生。一次,写了篇自觉不错的散文,同窗好友怂恿我投寄到我所在的西部省份的最高文艺殿堂——省报副刊去。我不抱希望,碰碰运气而已。因为我的老师要在上面发一小块文章尚不容易。然而,奇迹发生了——每个人的平生都会发生一点奇迹,这篇散文不仅上了省报,赫然占去大半个版,还加了插图。此事一度成了校园新闻,老师和同学们对我刮目相看,客气起来。我猜想,几年后我能被分配到北京的中国文联工作,兴许与这篇文字还有点关系。我至今记得,这篇文章的稿费是二十六元,在当时已是不小的数字。朋友们逼我请客,押我来到当时兰州最有名的饭馆“陶乐春”。女服务员催我们点菜,我们吓坏了,谁也不懂,互相推诿,乱点一通,结果变成了以汤为主,大家喝得肚子鼓鼓的,步行七八里,相视一笑,回到宿舍。不知“陶乐春”今尚在否?这篇叫《洮河纪事》的散文,便是我的处女作,其时我十九岁。我一直珍视这篇小文,这次特意收进这本集子,做个纪念。它固然幼稚,但有一股率真而执拗的青春气息喷薄而出。人会变得老练,有些东西却永远找不回来了。

不知何故,我发现与散文有关的事,大多是愉快的,与评论有关的事,大多是烦恼的。我研究文学思潮和作家作品的文章,写时颇用功,耗去大量精力,也出过五六本集子,却很少有人主动向我索求,倒是有不少人向我要散文集,包括一些非常著名的作家,专门写了信来要。他们哪里知道,我一直没出过散文集,几年前出过一本很薄的小册子,早没有了。但我的散文还是逐渐得到过一些鼓励:比如,有两家大型刊物给我的散文评了奖;我的《乘沙漠车记》和《王府大街64号》等,两度列入当代中国文学排行榜;时有热心的读者写信来,或指谬,或称赞,或与我讨论散文问题。这些因素都在助长我的心劲,改变我原先的生存方式和写作方式,改变写散文一搁就是好多年的懒惰,开始增加了散文的写作量。不过,我虽然慨叹文学批评的无人喝彩,但决不准备放弃,我觉得那是我的宿命、苦命。我将在评论的写作中继续坚持理性的激情,同时,我将在散文的写作中扬厉感性的激情,也许这才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生命。

我有时自问,我的散文究竟写了些什么?凭什么反比我的评论更能引起注意?我写散文时很朦胧,全凭感觉,觉得有诗意的潜质和倾诉的冲动就断断续续写出来,逐渐拓宽意境,由悦己而想悦人。在选材和立意上我都是不确定的,无预设的。我很钦佩一些散文作家有一套庞大计划,或按历史顺序一一写来,自成阵势,或限定在某个领域,自成格调。这样集束式的冲锋当然惹人注目。我太任性了,太情绪化了,一切听凭此时此刻心绪的感召。举凡大漠奇景、黄河风色、文化传说、异域消息、冬泳与足球、古玩与秦腔、沙漠与废墟,只要能承载和传达我的感慨的,不管是否适宜于散文表现,我都收纳进来。有些不登大雅之堂的生存状态我也写出来。我相信,这世界上尚有许多情调还没被人表现过。我力图表现的正是这种东西。有朋友说,你的散文跟我们习见的散文不太一样,说不上该归哪一类。

我始终认为,散文不是写出来的,是流出来的,一个人的散文是他的人格的投影:你可以在其他体裁中遮盖自己,却无法在散文中将自己的灵魂掩藏。这不干人格评价问题——人格也许是有缺陷的,而在于人的情趣、个性、悟性、气质、吸引力、表述风格等等。所以,也可以说,散文一半是自己写出来的,一半是遗传密码的显示。散文是与人的心性距离最近的一种文体。作为精神个体的我,生长于西部,“少孤贫,多坎坷,极敏感善良而富于同情心”(一位朋友曾这么评论我),我经历了同龄人经历的一切,战乱、解放、无休止的运动和劳动、压抑与热狂、开放与自省……但我的心灵又是我特殊的律动,我的散文只不过把我心灵的历史朴素地展示出来就是了。我只打开了心灵的一角,我觉得还有好多东西没有来得及写,但怎么写才能与世人灵犀相通,需要深思。

我想,我的散文里也许还有较浓的精神性追求,这是我在面对着世界和自我时的苦闷和矛盾的流露,对有的人可能一切不成问题,在我却有一定的不可解脱性。我就像我的手纹一样地布满矛盾。尽管我用的多是解脱的调子,其实充满了求索和追问,诘难和假定。这一切来自我真实的生活和心灵,并非我要刻意披一件哲学的华氅唬人。诸如快乐、尴尬、超脱、疼痛、运气、幽默、时间、失语、性爱等等,先哲们自然多有论说,但经过了我的心灵感悟,便着上了我的色彩。对人生问题的索解是无可穷尽的。我的这类散文能引起一点共鸣,原因即在于此了。

本书的文章分为“抒情文选”、“思辨文选”、“人文随笔”、“议论文选”四辑,这大体反映了我写散文的几种方式。就我的偏爱来说,我最看重的还是第一辑里的一些文章,比如《皋兰夜语》、《还乡》、《足球与人生感悟》、《王府大街64号》、《重读云南》、《依奇克里克》、《辨赝》等篇,我倾注给它们的感情最多,发表后得到的读者回应也多。

在这本书的最后,我专用一辑选收了一些议论文字,是对近二十年间我国颇负盛名的一些长篇的评说。我是批评工作者,我的散文也没法不带一点批评性,并非为了凑数。我很赞同《余光中散文》的编法,余先生特辟一辑,称为“议论文选”。我想,面对一山一水的发抒,被称为散文,面对一部部内涵深刻的作品的发抒,怎么就不可以叫散文呢?就看你用什么笔调和情致来写了。我萌生这种编法,还与一位我并不认识的研究者李咏吟先生的一些话有关,他在谈论我的评论时说:“他真正理解了的作家还是陈忠实、贾平凹、张炜、凌力、莫言几位,……他热衷于用作家式的笔法,散文式的笔法,散文诗体结构去结撰批评文本……雷达的诗性文字,火一样的体验文字,像作家的语言表达一样,在批评中自由地恣意地燃烧,因而,这种批评有其生命般的力量,有一种感动人的光辉。”我自知并未臻此火候,毋宁说这是研究者的希望。但我仍循此线索编了一小组文章。由于此类文字一般都很长,我做了节选,但求所选具有较浓厚的散文味。

感谢浙江文艺出版社的编者们,是他们注意到我的散文及其追求,并郑重出版。还要感谢许多作家批评家朋友,他们关注我的散文,不少人写过文章,对他们的批评我要细心领会。这里,蒙李国文先生惠允,特将他的一篇短文作为序言,不唯替自己壮行,也是为了友谊的纪念。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7: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