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近代财富家族传奇,解读晋商翘楚智慧谋略!本书尊重客观史实,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了晋商翘楚乔致庸波澜壮阔的一生,将一代儒商乔致庸以儒治商、无为而治的领导智慧,崇德尚义、以义制利的经营之道,慧眼识才、善于用人的御人之术,诚信为本、仁厚待人、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着眼大局、深谋远虑的市场眼光,行胜于言、快速执行的实干精神,准备充足,谨慎将事的风险意识,慎待相与、敦厚待人的大家风范,身体力行、严格课子的治家之道,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晋商翘楚(乔致庸用人经商处世之道)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王保民//王智//范爱明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探秘近代财富家族传奇,解读晋商翘楚智慧谋略!本书尊重客观史实,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了晋商翘楚乔致庸波澜壮阔的一生,将一代儒商乔致庸以儒治商、无为而治的领导智慧,崇德尚义、以义制利的经营之道,慧眼识才、善于用人的御人之术,诚信为本、仁厚待人、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着眼大局、深谋远虑的市场眼光,行胜于言、快速执行的实干精神,准备充足,谨慎将事的风险意识,慎待相与、敦厚待人的大家风范,身体力行、严格课子的治家之道,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内容推荐 本书尊重客观史实,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了晋商翘楚乔致庸波澜壮阔的一生,展现了一代儒商乔致庸以儒治商、无为而治的领导智慧,崇德尚义、以义制利的经营之道,慧眼识才、善于用人的御人之术,诚信为本、仁厚待人、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着眼大局、深谋远虑的市场眼光,行胜于言、快速执行的实干精神,准备充足、谨慎将事的风险意识,慎待相与、敦厚待人的大家风范,身体力行、严格课子的治家之道。 品读本书,我们不仅能看到乔致庸从一个幼年丧父失母的孤儿成长为叱咤风云的商界大亨的立体形象,感知他从弱不禁风的雏稚蜕变为振翅高飞的雄鹰的成长历程,也能体会乔家三代艰辛的创富历程,了解到我国悠久的经商传统和独特的商业文化,感受晋商凝重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目录 楔 子 第一篇 祖父被迫走西口,白手起家创基业 1 乔氏遗孤,寄人篱下受尽屈辱 2 寄人篱下难生存,独立谋身走西口 6 拉骆驼,拉出一条经商大道 10 到鱼多的地方钓鱼,选最擅长、最挣钱的行业经营 16 及时转型,合作竞争 20 重选创业基地,再换经营业务 26 转变经营方式,尝试期货贸易 31 再次创业,扩大经营范围 34 第二篇 父兄多元发展,快速扩大规模 41 乔全美快速开拓,提升广盛公品牌 42 “慎待相与”,把危机变机遇 47 以秦家为鉴,严格管教子孙 54 全面撒网,重点打捞 60 第三篇 长兄英年早逝,儒生弃笔投商 68 乔致庸幼年丧父母,专注书本走仕途 69 弃儒从商,重振家业 74 结交朝廷要员,谋来经商通途 81 第四篇 经营有方,治商有术 90 顺势转型,开设票号 91 未雨绸缪,防范风险 102 广布网点,期货贸易 108 增设商号,快速扩张 114 经营有方,健康成长 120 第五篇 广揽人才,善用人才 123 独具慧眼,不拘一格用人才 124 尊才重德,用人所长 130 奖掖先进,唯才是举 138 第六篇 以儒治商,和谐发展 145 崇尚信义广施恩,宽仁厚德聚人心 146 以和为贵,广结善缘 155 崇德尚义,厚待家仆 161 宽厚待人,遇难呈祥 165 第七篇 御人有术,无为而治 169 严格号规,规范管理 170 重议、重添号规,杜绝隐患 178 推行身股制,激励员工潜能 185 用人不疑,运筹帷幄 190 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194 有效授权,稳健经营 199 第八篇 尊师重道,治家有方 206 家规谨严,规避子嗣 207 重视教育,重视后代培养 216 “四忌”、“四欲”,修炼品行 223 先人后事,厚待相与 229 第九篇 壮志未酬国,高处不胜寒 237 英雄迟暮,激流勇退交权柄 238 以商富国不成,转而扩建宅第 243 乔家大院的格局与艺术 252 眼看爱子相继殁,伤心人命归九泉 258 尾 声 263 后 记 264 主要参考文献 266 试读章节 思古追昔,遍观朝野,孤掌难鸣,独木难成林,凡成大事者均是海纳百川、善于凝聚人心的人物。别人可以在没有天时地利时,靠一己之力凝聚人心,凭借“人和”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他乔贵发又有何不能? 合作:与知音携手共创业 于是乔贵发开始寻求合作伙伴,想要靠人力的聚集效应获得更为强劲的资金优势和人才组合。正在这时,一位秦姓老乡走进了他的视线。 那位秦姓老乡,就是徐沟县大常镇(今清徐县徐沟镇)的秦肇庆,又名四喜。大常镇是徐沟、榆次、太谷之间一个繁华集镇,地处交通要冲,商业发达。秦氏一家亦农亦商,一边靠家里几亩薄田维持生计,一边靠做豆腐、生豆芽等赚取家用。家道迅速兴旺发达,至秦肇庆时已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户。秦家也很注重教育,但让子孙学习的目的并非是想让他们科举入仕或者专心科研,成为什么大家,而是只想让他们达到“能写会算”的水平,以便经商时“头脑活络、精明能干”。 当初,几乎是在乔贵发离乡走西口的同时,不安于家里小本生意的秦肇庆也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离开了家,随其姑夫罗某来到内蒙萨拉齐。其姑夫罗某是清源县(清源县乾隆二十八年归属徐沟县,今属清徐县)人,擅长经营饲草、种植蔬菜。来到萨拉齐以后便干起了老本行,一边种植蔬菜,一边买卖粮草、经营旅店。自己种植蔬菜去卖不需要投入多少本钱,是一项稳打稳赚的营生。而买卖粮草、经营旅店则可以让罗某大发其财。不久,罗某便在口外站稳了脚,买房置地,扩大经营,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但秦肇庆年轻气盛、才思敏捷、心性高远,本想随姑父走南闯北地经商赚大钱,成为叱咤风云的商界大腕。没想到姑父却安于在这样的小地方扎下根来,这使得秦肇庆深为不满。在他年轻的胸怀中,有的是冲天的自信和勇气,一心想要利用手中的资金干出一番大事业来。这与他小富即安的姑父的想法相去甚远。因此,秦肇庆与其姑夫常因经营方略的分歧、经营目标的不同发生争论,隔阂也越来越大,彼此的心中都是十分不快,双方都有了离开彼此的想法。 正在这个时候,乔贵发与秦肇庆在萨拉齐镇相逢相识了。“同在他乡为异客”的境况使得这两个地缘关系相近的年轻人一见如故,常常会在闲暇时凑在一起谈论各自的经历以及对于未来的打算。在无所顾忌的交谈中,他们发现,彼此都在幼年时帮助家里人磨过豆腐、做过豆芽,都不甘于目前的小富境况,都怀着冲天的志向,想要与巨商富贾们一比高下。这种类似,拉近了他们彼此的距离,使得他们有一种英雄惜英雄、相十艮太晚的亲近感。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考虑,秦肇庆决定离开因循守旧、小富即安的姑父,与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乔贵发一起另起炉灶,两人合伙开店、经商。这正是乔贵发求之不得的事情,自然是喜不自禁,毫不犹豫地要与秦肇庆歃血为盟。 于是,两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血性青年,为了共同的梦想,在一个月朗星稀的晚上,对着皓洁的圆月,结拜为异性兄弟,许下了生死盟约,发誓终生终世荣辱与共、亲密合作,同心同德谋得更大的发展,为子孙创下丰厚的基业,留名于天地之间! 至此,在乔贵发的人生历程上,又有了一个崭新的开端。秦肇庆的加盟使他如虎添翼,不但使他在顺境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且在他后来心灰意冷、弃商归田时为他扭转了败局,成就了一代巨商的伟绩,铸就了两个家族的荣耀! 这不能不说是乔贵发的幸运,也是整个乔氏家族的幸运! P23-25 序言 开启中国式百年老店的序幕 山西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历来人文荟萃,历史积淀极为深厚。有种说法:“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这说明山西在中国历史上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大量详尽的史料告诉我们,一百多年以前,中国最富有的省份就是山西,这里是全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在清代的全国商业领域中,人数最多、资本最厚、散布最广的也是来自山西的商人。上溯历史,在我的印记中,山西人行商,最有名的、且象征仁义的人物是关公。关公从贩卖大枣起家,由一个无名的贩夫走卒,最后成为辅助刘备成就伟大事业的重要人物。关公一生不离《春秋》,忠义行天下,始终不渝地跟着刘备,被晋商推崇到极致。晋商所到之处,都以关公为偶像,尊为财神,到处建关帝庙,关公成为晋商心目中诚信忠义的化身。 悠悠千古事,谁与问东流?几千年来,晋商人才辈出,到清末民初,乔致庸横空出世,写尽商海风流,堪称一代儒商。从晋商成就来看,乔致庸之前有古人,之后却无来者,所以称乔致庸为“末代晋商”也不过分。 尽管乔致庸所处的时代远离我们100多年了,但是,乔家200多年的商业史,乔致庸用人、经商、处世之道,在今天看来,仍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加之资源日渐萎缩,信息传播走向全面开放,对企业来说,所凭借的、传统的、某些不对称优势在不断弱化,未来生存的不确定性因素在急速上增,可谓市场难料,命运难测。在这种情势下,为企业未来生存把脉,通过摸准现时的确定性因素来驾驭未来生存的不确定性风险,使企业保持持续有效发展之势,实现企业战略生存,已成为有远见的企业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俗话说:鉴往知来。那些历经百年历史仍然能够存在下去,而且仍然有充分活力进行创新和迎接各种挑战的企业,基本上都有自己独特的“青春秘方”。据有关专家研究,进入2002年500强的每一家美国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正是由这种独特企业文化孕育出的独特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成了推动美国企业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美国学者詹姆斯?C?柯林斯和杰里?I?波勒斯合著的一部《基业长青》,揭示了西方百年企业的成功历程,其基业长青的奥秘令多少中国企业家倾倒。但是,基于国情、体制、历史传承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基业长青》中的许多经验对中国企业并不完全适用,毕竟我们现在看到的“基业长青”只是西方企业百年之后的一个结果,其百年过程是我们难以体会到的。至于已经百年的西方企业,未来是否还能“基业长青”,只有时间才能证明。 相比之下,我们不妨舍远求近,重温历史,认真读一读百年乔家老店,读一读一代儒商乔致庸。 从乔贵发与秦肇庆合创广盛公,到乔全美改组为复盛公,到乔致庸开设票号,汇通天下,乔家老店整整持续了200多年,效之今天西方的百年企业,应该是企业中的长寿之星。那么,什么是乔家老店的长寿基因?在我看来,以乔致庸为代表的乔家老店,其成功之处有三:一是理念弥坚,二是经营有术,三是管理有方。 我读乔家老店,总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充斥其中,这种无形力量就是由乔致庸一生秉执的以儒治商的理念,所生发的一种独特的儒商文化。乔致庸在初掌商政时便极为重视为商之道,善于从晋商的经商理念中汲取精粹。当时,晋商作为全国影响较大的商业群体,之所以长盛不衰,与他们的诚信不无关系。总体来说,晋商非常崇信尚义,讲究诚信不欺、信誉第一、义利并重、利以义制。乔致庸作为一介儒商,不但汲取了晋商经营理念的精粹,而且将更多儒家的思想融入经商理念之中,常常告诫儿孙、掌柜、伙计们首先要信誉至上,其次要讲义,最后才是利。要他们以信誉赢得顾客,不能玩弄权术欺诈,将利放在首位,为了利益偷工减料、巧取豪夺。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该取一分则取一分,不当取的要懂得放手,昧心黑钱更是坚决不能赚。宁可少赚钱,不能失信;宁可不赚钱,不能失信;甚至宁可赔钱,也不能失信。信誉犹如商号的生命,商号若没了信誉,便再无起死复生的希望了;而钱只是商号的血液,商号若没了钱,还可以凭借良好的信誉获得东山再起的资本。 在中国传统观点中,商人都是重利的。所以,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白居易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可乔致庸不同,将“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置于商道中,因而孕育出崇信尚义轻利的经营理念,这点至今还是企业经营的核心思想,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种超越利润的追求。对商人来说,其实,崇尚信义与追求利润并不相悖。利润实际是对追求信誉所给予的报酬。崇信尚义体现了一种负责任的社会观和社会使命,在这种责任和使命的指导下,企业可以实现和社会的共存共荣,实现与原料供应商、批发商、协作商、顾客、社区、提供资金的银行、股东等众多利益相关者共存共荣,实现与同一行业其他企业的共存共荣。 司马迁曰:“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就是说,有道之人有了财富,好积善行德,这样会更加体现一种精神风范,天下人会向着他。乔致庸崇信尚义,讲究“和为贵”、“和气生财”,不唯利是图,善待相与,扶危济困,宽容下属,与同行共存,赢得了天下人的敬佩和信任,因而乔家老店能够百年不衰,利润回报不断。 在经营方面,乔家的法则是,“准备充足,谨慎将事;人弃我取,薄利多做;维持信誉,不弄虚伪;小忍小让,不为已甚;对待‘相与’,慎始慎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其中体现了危机、诚信、不跟风等现代经营思想。在经营过程中,一是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而避免自己的短处,选择有潜力的创业地,一开始就选择成本最小、利润最大的行业做;二是能够承认变化,适应变化,然后设法在新领域中再次领先;三是通过创新,另辟蹊径,走差异化之道,做人之未做或不敢做的事;四是大胆起用新人,厚待下属,给予下属充分的信任和高度的自主权。 乔致庸在过去通信、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既能让各票号分散经营,又能让各票号握紧拳头闯市场;既能发挥各票号的积极性,又能有效提升整体竞争能力。这主要得力于他管理有方。在管理方面,乔家的制度既简单又严格。复字号在光绪十年(1884年)将大德兴茶庄改为大德通票号时曾议定号规30条,对“新事招牌”、“账簿格式”、“经营范围”、“码头人位”等各种事务都做了详尽而具体的规定。如:“号内职员一律不准携带亲眷,更不能嫖妓、纳妾;无论是否工作时间,一律不准看戏、赌博、抽大烟。”将“赏罚严明,任人唯贤、破格使用”等语明确地写于号规之中,推行身股制激励员工。在规范人际关系方面,大德票号有这样的规定:“各处其位,皆取和衷为贵,在上位者,宜宽容爱和,慎勿偏袒;在下位者,亦当体量自重,勿得放肆”,以此倡导和衷共济精神。这些规定和做法,对打造企业品牌、塑造员工形象、严格用人制度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 尽管乔家老店延续了200多年,但乔致庸终究没有实现汇通天下的梦想。因为那个时代,政府无能,国力疲乏,外强欺侮,生灵涂炭,乔致庸的“和谐”与时代的不和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注定了乔家老店要寿终正寝。今天的中国和乔致庸时代不可同日而语,政通人和,民族复兴,经济繁盛,四海比邻,货通天下、汇通天下不仅是企业家们的追求,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今天的中国企业家赶上了好时代,比乔致庸幸运百倍千倍,但又有多少人能像乔致庸那样,执著地坚守崇信尚义的经营理念?又有多少企业能像乔家老店那样活上100岁、200岁甚至更高的寿龄?也许现在提这些问题还为时尚早,因为基业长青需要未来证明。 读一读乔致庸,读一读乔家老店,理由无他,但愿从此开启中国式百年老店的序幕! (邓正红,著名企业生存管理专家,“未来生存管理”首创人,中国首批高级首席文化官——CCO,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师认证委员会委员,《企业生存准则》作者。) 后记 2006年初,《乔家大院》在中央台播出,其剧中展现的晚清时期中国商界既相互扶持又相互竞争的错综复杂的关系,高官、巨商相互结合、互利共荣的盘根交错的关系,以及晋商文化的代表——乔致庸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其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使得广大观众耳目一新,在全国掀起了研究晋商乃至各地商贾的高潮。 而今,乔致庸已然作古,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他的经商智慧、管理经验、处世哲学、用人之道依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且还将渊源流传下去。就在今天书稿付梓之际,笔者在百度搜索一下“乔致庸”,找到相关网页约116 000篇,足见其影响力。 晋商在世界商业发展史上闻名遐迩,与犹太商人、威尼斯商人齐称为世界三大商人,过去人们说: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由此可见晋商的足迹之广。乔致庸作为晋商的代表人物,其行其德、其人其才,有太多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的地方。为此,笔者特意查寻了许多相关资料、采访了许多相关人物,以便将乔致庸的经商奥妙、管理智慧、创富谋略以及治家之道展现在大众面前,以飨读者。 在写作过程中,笔者先后参阅了许多史料,还有先辈郝汝椿、穆雯瑛、田玉川等人的著作,全书图片基本全为作者亲身在乔家大院的拍摄,在图书出版过程中,诸多出版社同仁、专家学者给予鼓励、支持,甚至推荐,在此不一一枚举,深表感谢和敬意! 同时,一些朋友在此书出版过程中给予帮助,他们是:史常青、刘茂明、刘保军、曹明、王智弘、窦小燕、张云中、张涵、黄婧、翟建龙、陈金良、熊旦旦等,现一一列出,并表示谢意。 尽管力尽所能,但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再加上有些地方缺乏有资可考的文献记载,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将您的意见及时告知MSN:chubanren2006@hotmail.com。 作 者 2006年10月20日 书评(媒体评论) 此书既有小说的精彩演绎,更有商业睿智的点拔和启迪。无论是乔致庸慧眼识卓的领导智慧,还是以儒治商的管理哲学,抑或是崇德尚信的经营之道,以及他深谋远虑的创业韬略等,都会让我们感受到晋商凝重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超人的经营及处世智慧。 ——冯启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ATA注册CMO,知名培训讲师,实战派营销专家,资深职业经理人 读这本书,能在质朴平实的文字里发现晋商的现代经营理念,作者把乔致庸这位商家大儒的处世、经营、用人之道进行了故事化、现代化的[翻译],用新世纪的语汇消除人们参观乔家大院产生的隔膜感,倍感亲切。 ——傅东明 中央电视台 今读《晋商翘楚乔致庸的经商、用人、处世之道》,进一步全面深刻地领略了乔致庸的经营谋略、用人哲学和处世智慧,受益匪浅! ——刘紫星博锐管理在线远营总监,广州博泓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