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30°线——虽然看不见,然而它所经过的地方却是地球上最亮丽的、最神奇的风景线。这里地处北温带,然而这里的珠峰顶上却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区域之一,让我们历数一下北纬30°线的神奇风景线:百慕大三角海域、圣克鲁南的荒诞现象、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马耳他岛巨石、消失了的大西洲、三星堆遗址、玛雅文明、特奥蒂瓦坎古城、神奇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干旱的撒哈拉大漠、苏美尔人的洪水传说、奇怪的死海、古怪的鄱阳湖水域、神秘的喜马拉雅山、秘境神农架———这里有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海沟、最奇怪的湖泊、最瑰丽的山体、最壮观的大潮、最汹涌的海流……
大自然的神奇、绚丽给我们带来很多遐想,那么,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不灭的遗迹?又是谁创造了北纬30°呢?
北纬30度线,一条看不见的曲线,一条地理学家为方便研究地球划出的虚拟的线,然而却没有任何一条经纬线有着它那么神奇的魔力,它所经过的是地球上最亮丽、最神奇的湖泊、最瑰丽的山脉、最壮观的大潮、最汹涌的海流……我们惊诧于大自然是如此的神奇,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不灭的遗迹,是谁雕刻出北纬30度这说不清的风景线?
第十章 若隐若现的诺亚方舟
上帝在厌恶了世人的贪婪和无耻之后,决心启动他重新遣人的计划,掀起一股洪水,淹没世俗的人类,于是吩咐诺亚铸造方舟,保护仅存的硕果。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发现神话传说中的诺亚方舟
据《圣经》记载,相传远古时期,外星人乘着诺亚方舟到达地球,传播了人类,按记载上说,诺亚方舟到达地球上后,停泊在现今土耳其境内的亚拉拉特山上。
按当时的说法,诺亚方舟长360米,高13.6米,分为上、中、下三层,大约相当于1.5万吨级的船舶。造如此巨大的船舶,在当时似乎令人匪夷所思。
近百年来,感兴趣的探索者仍是乐此不疲。他们终于通过航空观察和实地考察,在亚拉拉特山发现了巨大船只的化石:它的保存尚且完整。从已发现的船角部分推测,它全长超过120米。经碳14探测,确定为五六千年前的木制物。船上有密布房间。实物的鉴定与《圣经》记载基本相符。
1990年秋天,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中,对诺亚方舟做了专题报道,其中有实地录像和有关人员考察的镜头,巨大的船舟形象清晰可见。
神话毕竟是神话,然而,这个神话偏偏能在现实中找到依据,这不仅仅是个惊人的巧合。
作为史前的远古遗迹,诺亚方舟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美妙动人的传说,而且使得数代人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诺亚方舟的神话传说
你也许会问,诺亚方舟是用来抵御洪水的吗?是不是远古时期有过一场特大洪水?恭喜你!这恰恰被你猜中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圣经》中到底是怎么讲的。
自从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违反天规,被逐出伊甸乐园后,他们来到地面,一代又一代,让人布满大地,但罪恶也充斥人间。上帝愤怒了:“我要将所造之人和兽、飞鸟和昆虫都从地上除灭,因为我后悔造他们了。”那时,惟有一个叫诺亚的人,心地善良正直、特别受恩宠于上帝,所以上帝告诉他:“在这块土地上,恶行太过了,我决心毁掉所有的人。不过只有你心地和善,我决定救助你和你的妻子及你的孩子和他们的妻子。我要使洪水泛滥地上,毁灭天下。你要用木材造一只大船,完成之后,要把你的家族,还要把所有的动物分成雌雄7对,都放到方舟上去,一切准备妥善,我就让雨不停地下四十个昼夜,毁掉地上所有的生物。”
诺亚照上帝的吩咐用木头造成了方舟,方舟长360米,宽23米,高13.6米,分为三层,有1.5万吨级轮船那么巨大。方舟完全落成,诺亚一家、所有的动物分雌雄7组都转移到方舟上,不久,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灾难开始了。一连降了四十昼夜的暴雨,上帝完成了他可怕的惩罚。罪恶消灭了,生命也毁灭了。大地茫茫一片,惟有方舟在洪涛中不断地漂泊。据《圣经》记载,150天后,水势渐退。诺亚方舟搁在亚拉拉特山巅(今土耳其东部)。又过了40天,诺亚放出了一只乌鸦,让它去探听一下外边的情况,可这只乌鸦一去不复返,诺亚只好又放飞几只鸽子出去。不久,有一只鸽子回来了,嘴里衔着一根橄榄树叶,诺亚知道有些地方的洪水开始退了,于是走出了方舟(至今我们还把鸽子含橄榄叶的形象作为和平的象征)。诺亚带着一切活物走出方舟,回到地面,重建家园。上帝告诫他们说:“你们要生育繁殖,遍布大地,切不可作恶,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
三、寻找诺亚方舟
《圣经》清清楚楚地记载着诺亚方舟停靠在亚拉拉特山顶,这样,它就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流传千古的谜:亚拉拉特山上到底有没有诺亚方舟呢? 亚拉拉特山位于土耳其、伊朗和前苏联交界的地方,是座死火山,海拔5065米,山势陡峭,终年积雪。公元前300年巴比伦一个祭司和作家洛贝斯曾在一本书中说,有一些人曾走近过诺亚方舟。公元13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离开中国后,曾实地去过亚拉拉特山,他在日记中记道:诺亚方舟依然停泊在某一座高山极顶之上,那里终年积雪,不仅不会融化,而且随着冬雪增加,积越来越厚,将方舟淹没于千年积雪之下。
千百年来,不论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还是探险家、信仰宗教的人,蜂拥而至,历尽艰难,要寻找那与我们命脉息息相关的方舟。
从1792年开始,到1850、1876年,探险家们屡次登上了亚拉拉特山顶,但不见方舟踪影。
今天,知道诺亚方舟故事的人——基督徒、犹太教徒和断兰教徒——达15亿人以上。但是,除了基督教徒外,谁会相信这些离奇的神话?按理说,故事到此应该结束了,可喜的是……
1883年,一次大地震使亚拉拉特山的一个地段裂开了一道大口,突然露出了一条船!当时赴地震灾区考察灾情的一个委员会的所有委员都看到了这条12~15米高的大船,因为一大部分还嵌在冰川里,无法估计它的长度。
这个消息震惊了全世界,从此,寻找诺亚方舟的热潮再度席卷全球。
1916年,俄国飞行员罗斯克维斯基在执行完侦察任务后,正沿着土耳其与伊朗边境飞回基地,飞临亚拉拉特山顶上空时,他突然发现一团青蓝色的东西,立即调转机身去观看,他发现的竟是一艘很大的船体!船的一侧有门,其中一扇已毁坏,他拍了照片,回去立即报告了政府,政府立即组织了两个连兵力去寻找。1个月后他们找到了方舟,弄清了方舟有几个房间,有的还有交叉的木块做成了大栅栏,房子前面还有一排排的铁栓。
二次大战后,一位土耳其飞行员也拍了一张“方舟”照片。从此,“方舟”不再是人们口头的传闻,而是有了照片的实物。更令人吃的是:照片放大处理后,测出船身为150米长,50米宽,和传说中的方舟近似。1949年,美国的阿伦·史密斯博士组织了亚拉拉特山远征队,以探寻诺亚方舟为目标,可是未能达到目的。1952年,法国的琼·多·利克极地探险家又组织了探测队,并成功地登上了亚拉拉特山顶,然而,关于诺亚方舟则什么也没有发现。可是,当时的一个叫琼·费尔南·纳瓦拉的队员却思忖:“一旦发现在亚拉拉特山的什么地方,残留有诺亚方舟,我要用这双眼清楚证实它。”他下定决心,在1953年第二次探查时,详细地研究了认为残留有诺亚方舟痕迹的地方。1955年7月,他带了11岁的小儿子拉法埃尔,试图第三次登上亚拉拉特山峰顶,这是两人死心塌地的念头。他们终于发现了诺亚方舟残片,他们从冰川中挖出了它的一部分,带回了一块木板。这块古木板后来寄送到西班牙、法国、埃及等国大学和研究所,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其结果证明,这是一块经过特殊防腐涂料处理过的木板。经碳测定它至少有4484年的历史,正是所传“方舟”建造的年代。人们惊呆了,又有照片,又有实物,费尔南坚信自己发现的就是“诺亚方舟”。后来,他根据这些考查结果,写了一本书名叫《我发现了诺亚方舟》,于1956年出版。他还在全世界举行报告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1974年,土耳其卫星在亚拉拉特山再次拍到了方舟卫星图片。
最令人震动的消息还是近十来年的事。美国学者戴维在亚拉拉特山以南的乌兹恩吉利村附近的穆萨山顶上发现了一艘大船。这个村庄与史书上所说的尼塞村位于同一地点。该船呈洋葱状,船身长164米,长度基本上和《圣经》上记载的诺亚方舟相符。1989年9月15日,两名美国人乘直升机飞越亚拉拉特山西南麓上空时,发现了诺亚方舟。并拍摄了照片。驾驶员查克·可伦说,在亚拉拉特山的一处通常由冰川覆盖的、海拔4400米的地方发现了一只方舟形物体,而那个地方的冰川因今年夏天该地区高温天气而消退了。阿伦说:“我百分之百地确信,这是方舟。”他和同伴计划1990年6月攀登这个地段,届时将派出一个由包括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共20人组成的考察队。目前,至少有3个美国小队在搜寻这艘诺亚方舟,重点放在亚拉拉特山的西南麓。然而,土耳其地质学家们说,那只是一块经过数千年风化侵蚀而形成的顽石而已。不管怎样,大幕已经拉开,确凿的答案总有一天会出现的,那时就可以解释《圣经》故事的真相了。
四、诺亚方舟之谜
诺亚顺承上帝的旨意,建造了一座方舟,挽救了人类。诺亚当年也绝没有想到,5000年后的今天,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之激动不已。
但有人提出了质疑:即使发生特大洪水,地球水位也不会升到5000米的高度,方舟何以能在亚拉拉特山巅?难道是地壳变动?美国人C.J卡佐和S.D斯科特认为:第一,就算发生过诺亚时期的大洪水,即5000年被几英里深的大水蹂躏过,那么,今天地球表面会成什么样呢?就连最高的山也会显出流水侵蚀的痕迹。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此外,1.2万年前的冰川总该有被水改变过的迹象,可他们依然如故。不管海拔多少,那些外露的冰川断层仍保持原始状态。第二,从科学观点来看,历史上有人见过诺亚方舟的说法是无说服力的,是不能令人折服的。如果方舟在5000年前终于搁置在亚拉拉特山的山顶附近,那它很可能早就被冰川运动转移到了较低的高地。方舟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已支离破碎,木头撒遍了亚拉拉特山的较低山坡。就目前我们所知,从来也没人找到过这样大宗的木头,更不用说方舟的残骸了。第三,人们所提供的“方舟”照片显然都是模糊不清的,并且需要丰富的想像力,以便从点缀山峰及其附近斜坡上的许多形状相似的天然轮廓中辨认出这矩形方舟。说到纳瓦拉找到的“方舟”木头,从3个不同实验室得出的若干龄期值表明其龄期介于1250~1700年,年代太近,因此那根本不符合“方舟说”。第四,可以设想出5000年前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发生的一场大洪水,诺亚家族预见到当地的江河有泛滥之征兆。于是他们造了一只船,贮藏了足够的物资,出于自然的冲动,给牲畜留了舱位。那场洪水使生命财产损失浩大。数天之后,那只船搁浅在某一高地或丘陵上。随着时间的消逝,这件大事的传说就作为家喻户晓的诺亚方舟故事留传了下来。卡佐和斯科特的看法有一定的科学性。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一定要找到方舟,因为它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但是,反过来说,人类找到方舟到底又有何用?方舟曾经负载着上帝的旨意,为的是在这罪恶的土地上重塑和平、健康的人类,可是我们今天的人类又发展到何种的地步了呢?战争、饥饿、贫穷、霸权再次大规模地出现,罪恶之魔又在这片热土上不停地繁衍生息,这与上帝上一次下令毁灭人类的情形有过之而不及了。
或许,诺亚方舟在人类还没找到之前,上帝又在密示某位诚实的人打造另一座方舟了!但是,也许上帝这次是彻底地绝望了,只不过他不愿亲自动手罢了,因为这万能的主,一定早已知道人类很快就会给他一个满意的“说法”。
P127-132
北纬30°线,一条看不见的曲线,一条地球学家为方便研究地球划出的虚拟的线,然而却没有任何一条经纬线有着它那么神奇的魔力,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本初子午线、国际日期变更线,这些名牌经纬线也在北纬30。线面前显得黯淡无光。
北纬30°线,虽然看不见,然而它所经过的地方却是地球上最亮丽的、最神奇的风景线。这里地处北温带,然而这里的珠峰顶上却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区域之一,这里的撒哈拉沙漠却是地球上最炎热的沙漠地带;这里有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这里也是史前文明留下痕迹最多的地方;这里有佛教的圣地、伊斯兰教的故乡、基督教的中心、道教的仙境;这里等距离地分布着五处魔鬼区域;这里有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海沟、最奇怪的湖泊、最瑰丽的山体、最壮观的大潮、最汹涌的海流……
沿着这一条虚拟的曲线,我们会再次惊诧于大自然是如此的神奇,它塑造了如此精致的北纬30°。同时,我们又会再次为大自然所困惑,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不灭的遗迹、是谁雕刻出北纬30。这么说不清的风景线?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蜷缩在床头,我在为我的地球母亲所陶醉,我为其感到自豪,书中幅幅神奇的金字塔像,字字精彩的介绍把我的思绪带到无垠的空中。我走近金字塔,手摸着那巨大的石块,不禁啧啧称奇,我试着用指甲扎进石缝中,居然折断了指甲,我回顾了一下旁边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他突然冲我诡秘地一笑,我大惊,撒腿就跑,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跑去。我跨过宽广的尼罗河,不久来到了死海旁,一位美丽的姑娘挽住我的手和我一起走进海中,躺在平静的海面上,她告诉我,你沿着北纬30°一直向前走,你将见到世界上最美丽、最奇特的风景,当你再次跑到这儿时,那时我在这儿等着你,送给你一个最珍贵的礼物。我信了她的话,向东方奔去,乘着诺亚方舟,越过两河流域,到了阿富汗西部魔鬼区,没想到这儿却是战火纷飞,我便加快步伐,不久见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女神在山顶迎风起舞,令人叹为观止,我想起姑娘的话,又启程了,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中,我看见了瑰丽的峡谷景色。跨过了青藏高原,来到成都平原,更是异景繁多,峨眉山上佛光闪闪,乐山巨佛横亘万米,三星堆中巨大铜立像同我握手,我喜不胜收,向东又飞过了神农架,撞上野人,我吓得跑进了张家界,这里怪石林立。接着我又去了武当山,欣赏了会儿金殿,又到庐山看佛灯,在鄱阳湖与美人鱼亲吻,上九华山观佛教香火。到了黄山,我被美丽的风景所俘虏了,坐在莲花峰顶上,向东望去,只见长江如巨龙直奔东海,气势非凡。我向东观看钱塘江奇潮后便进入茫茫太平洋上空,经过日本本州西,夏威夷东两个怪海域,到了圣鲁克斯镇,我突然变得好高好大,我想这模样去死海见姑娘一定会令她高兴,我便加快了步伐,观看了玛雅遗址的巨石阵,黄泉大道的神奇结构,欣赏了雄壮的密西西比河和墨西哥湾暖流,这时一个巨大的漩涡出现在我眼前,这就是百慕大。迎面一艘豪华巨轮驶过来,是泰坦尼克号,突然一阵大风,巨轮进入漩涡中,我听见罗斯的呼叫,可我止不住飞行,旋即到了大西洲,望着眼前的直布罗陀魔鬼海域,我有点害怕,但怕姑娘等急了,还是壮着胆子,飞越过去。来到撒哈拉大沙漠上空,我看见了“火神火种”壁画忽隐忽现,我没顾上多看几眼,便直奔死海。
死海此时十分寂静,我紧张着搜索着,希望尽陕找到姑娘,可空旷的海面上没有一个人影,我急了,大声喊着姑娘,我的声音在空中回荡着,可依然不见姑娘,只听见耳边响起一个响亮而又甜美的声音。“不用再找我啦,你已经找到我啦!”我听了大惑不解,又喊到:“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这时我看见太阳已经陕落下,晚霞照着遥远东方美丽的景色,那该是多么绝妙的一幅画啊!想着想着,我顿然酲晤:姑娘原来是北纬30°的化身,她与北纬30°一样美丽无比,这瑰丽的景色就是她送给我最珍贵的礼物。
我再次躺在死海中,就像躺在姑娘的怀抱中一样,闭上眼睛,回味着刚才经历的一幕幕,把它印在脑中,画在纸上,留下这一页页有趣的文字。
北纬30°,令人心潮澎湃的地方;北纬30°,令人迷惑不解的地方。本书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北纬30°,把最美丽的大自然展示给你欣赏。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参考了众多书籍作品,他们为本书的问世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笔者将把他们的作品列入书后参考文献中,并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书中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愿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使再版时修正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