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鲁,曾用笔名北国风,出版散文选集和儿童文学作品二十余部,其中部分作品被译到美国、英国、韩国……,他的散文在国内拥有很大一部分读者群,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非常喜欢读他的作品,喜欢他作品的文字风格——舒缓,淡泊,优雅,简洁,如诗歌如音乐……透着一种经典的味道。本书是《星月书坊》之一,从童年、校园、大自然、游戏、读书几个生活侧面,感受生活,感受自己,翻开这一页页文字,就像酷暑难耐的大热天,喝下一杯杯清凛甘甜的青檬饮料,让人到达明净澄澈的境地。
少 年 行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大部分时光,是在胶东半岛的乡间度过的。
在那里,我念完了小学,念完了初中,接着又上了高中。
但那是贫困和动乱的年代,乡村的日子更是难过。不久,因为生活拮据,家里无法供我继续念书了。在我读完了高中一年级之后,我面临着要辍学的实际困难了。
这是故乡留给我少年时代的最冷酷的记忆之一。
但我不服气。我决心离开家乡,到外面闯一闯,到外面去寻找我的前程。
那一年,我十六岁。
我已经读过高尔基的自传《童年》、《在人问》和《我的大学》,还读过一本不太完整的艾芜的小说《南行记》。
我记住了书里面的这些话:
“生活条件越是困难,我就觉得自己越发坚强。……人是在不断反抗周围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还有,“就是这个社会不容我立脚的时候,我也要钢铁一般顽强地生存!”
我已经做好了精神准备,哪怕去过一种高尔基和艾芜式的流浪生活,也总比辍学在家,死守着那个贫穷的村庄要好。
我这样想着,也就这样做了。
1975年秋冬之交,秋庄稼刚刚收拾完的时候,冒着那年冬天的第一场大雪,我在一个早晨,只身离开了那落雪无声的胶州湾,离开了沉睡在冬天阴沉的天空下的那个小小的村庄。
我这一走,就是二十多年的时间!
雨雪霏霏,杨柳依依。我的记忆比铁轨还要长。
我怨过故乡,恨过故乡,但最终还是深深地怀念着故乡。毕竟,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她贫瘠的怀抱里度过的。她是我们一代乡村孩子的辛苦的母亲。在那个最冷酷的年代里,却埋藏着我们最好的年华。P1-2
走近徐鲁
张洁
当轻轻的、温柔的音乐响起,独坐于空无一人的临窗书桌前,有鸟儿在窗外大树的枝丫上鸣唱,这时候,最好的享受就是阅读美丽的诗歌和散文。我的面前,徐鲁的书已缓缓“启程”,那开始堆积生活厚重的心,豁然间又回复明朗和纯净,快乐着,欣喜着,年轻着,温情着,更思想着和激越着穿梭在由徐鲁耕耘的田园上……
这是一片弥漫着清新气息的田园,这是一座洋溢着朴素情调的空间,这是一个充满着爱和温暖的世界。
——徐鲁和所有与徐鲁有着共同追求的人的世界。
其实说徐鲁,我还远远不能够,因为我们从未谋面;其实写徐鲁,我更远远不能够,因为即使相识我们也刚刚拉开帷幕。但人与人的交往有时就是那么奇特,何必因了时空的距离?
“这世界很小又很大。”徐鲁曾说。确实,因为缘分,因为用心抒写的真诚和友爱,天涯海角都不会感到遥远。愿这本散文集让你和我一同走近徐鲁,走进徐鲁的心灵世界。
认识徐鲁,是我的老朋友贾宝泉先生的友情推荐。
与贾宝泉先生相交多年,阅读了无数本他主编的《散文》杂志,为他责编了两本给我社带来荣誉的散文,更听到他许多精彩的散文写作与欣赏的妙论。所以,当请他为我2004年的选题推荐一位理想的青春文学作者时,他脱口而出:湖北徐鲁。他的文章格调高雅,又清新流畅,有思想深度,很受青少年读者喜爱,是《读者》首批签约作者,颇具潜质。行家和老友的这一席话让我动心,于是马上联系,一套青春文学作品约定了。
读着徐鲁已出版的一本本作品,果然给人妙不可言的感觉。文章中涌动着一股温暖的气流,那么贴着你的心肺,就像寒冬温暖的火炉。我还特别喜欢他行文的语调、遣词和结构,特有的简洁和优雅,透着一种经典的味道,让你感知出作者所具备的学养和训练,难怪他会写一本叫《时光练习曲——重温经典作家与作品》的书。他一定沉醉其中。
我们的新书定名《星月书坊》,就是让读者在书香四溢的文本中,体会到一个人在少年时代浑身散发的那种纯真又激昂的生命基调,从童年、校园、大自然、游戏、读书几个生活侧面,感受生活,感受自己,这笔财富是徐鲁个人的,也是读者大家的,从阅读和回忆里,慢慢体会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应该如何看世界,如何对自己,如何学习,如何冶炼性情,如何成长为一个健康而富有情趣的人。翻阅着一页页书稿,就像酷暑难耐的大热天,喝下一杯杯清凛甘甜的青檬饮料,让人到达明净澄澈的境地。
书编完了,该忙下一部书稿,而我还被它的气息熏染着,丝毫没有结束的愿望。看来我是第一个被深深打动的,相信这份打动还会在别人那里继续。
编者
200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