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贴近农业生产实际、贴近农村工作实际、贴近农民需要实际为宗旨,以通俗、简洁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半夏栽培与贮藏加工的新技术。所介绍知识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真正做到使读者能看懂,能学会,用得上,易操作。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水准的提高,导致了人类疾病谱的变化;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对疾病的病因病理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导致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公众对健康的需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们已经从过去重视疾病的治疗,逐渐转为期望通过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来维系健康。这恰好为具有这方面特色优势的中医药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20世纪80年代全国中药材资源调查表明,中国拥有的中药资源种类为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仅对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进行统计,总蕴藏量就达850万吨左右;1985年全国药材种植面积34万公顷,常年栽培的药材达200余种;药材年收购量30万~40万吨,其中野生药材占60%,家种药材占40%。十几年来,中药材生产与中药产业一道有了巨大发展,综合各产区的相关资料,目前,全国药材种植总面积超过60万公顷,每年药材收购量已达100万吨,其中已有80%来自人工栽培生产。
根据原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统计数据,2002年我国中药工业产值达732.23亿元,完成销售收入698.91亿元。中药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医药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例,由上年的18.62%增加到29.08%。1999—2002年四年平均产值增长率达17.4%。
种植中药材是一项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较好的致富门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积极投入到中药材生产中去,在生产、加工和销售等领域大显身手,有的已经成为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为了科学指导农民进行中药材生产,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我们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半夏栽培与贮藏加工新技术》一书。该书内容主要包括概述、优良品种、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贮藏加工技术等。编写突出了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以普及和提高相结合,以实用技术为主,技术要点力求简明扼要,便于实际操作,可供广大药农和从事中药材生产、教学、科研人员参考使用。愿此书对农民增加经济收入,打开致富之门,早日奔小康有所贡献。
编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