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贴近农业生产实际、贴近农村工作实际、贴近农民需要实际为宗旨,以通俗、简洁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杏的优良品种、杏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
修剪、提高坐果率、病虫害防治,以及杏保护地栽培技术和杏贮藏加工技术
等一系列基本知识。所介绍知识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真正做到使农民能看懂,能学会,用得上,易操作。
杏是我国主要的落叶果树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杏树适应性强,耐寒抗旱、耐瘠薄,不论在平原、山地、丘陵和沙荒盐碱地都能生长。杏栽培管理方便,结果早,定植后2~3年即可结果,4~5年进入盛果期,产量较高。杏果实色泽鲜艳、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成熟早,是继樱桃、草莓之后成熟的果品,对调节初夏鲜果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又是重要的加工原料,深受广大果农和消费者欢迎。多年来,杏果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栽培效益较高。
杏加工品为我国传统出口商品,但与国外相比,我国杏加工规模小,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缺乏加工用优良品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杏的加工必将成为杏栽培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欧洲杏多核小,果肉厚且色泽好,离核,含糖量高,适合加工。杏可加工成杏干、杏脯、杏酱、杏罐头、杏汁、杏酒等。
当前,杏树栽培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栽培面积小、总产及单产低、年间产量不稳定、品种落后、栽培技术水平低、管理粗放,杏果包装、贮运、销售落后,保护地栽培及杏果加工利用有待发展等。
随着杏树生产的发展,杏树栽培管理技术也得到很大提高,重视了国外优良品种的引进利用和国内地方良种的选优以及杏的育种工作,开始走集约化和商品化生产的道路,杏保护地栽培得到迅速发展,重视杏果的加工利用及杏果包装、贮藏及保鲜等。
为配合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结合目前生产实际,我们编写了《杏栽培与贮藏加工新技术》一书。本书试图从优良品种、杏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提高坐果率、病虫害防治,以及杏保护地栽培技术和杏贮藏加工技术等方面对前人的经验和最新技术进行总结,以期在指导杏树生产,提高杏产量和质量,以及杏的加工增值等方面,为果农提供参考。
编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