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收入分配研究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曾伏秋
出版社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经济理论界一个重要的分歧是关于个人收入分配的认识。因为分配理论不仅关系到如何认识分配过程本身,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如何认识一个经济体系的效率与公平以及评价整个社会经济制度。从个人或集团而言,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以收入为首要目的的活动。收入分配体现社会的经济利益关系,构成人们特殊的经济利益。正因为如此,收入分配历来是最令人关注和费解的问题之一。

序言

  照例,名不见经传的研究者出版一本书是要请德高望重的知名教授或专家写序的;也照例,教授或专家为了鼓励一本书的作者,在写的序中对该书是要充分肯定的,诸如几个特点、几点创新云云。且不说百忙之中的教授或专家是否有时间对书稿全面审阅,于作者而言似有拉大旗作虎皮之嫌。

其实,一个研究成果或一本书的质量如何,在理论上的研究有何特点、有何创新,在实践上有何现实意义,到底能产生多大的影响,最了解的还是作者自己,当然不是说作者比教授、专家的水平高,不管怎样,一个研究成果到书的形成,是作者呕心沥血的结果。是故,作者便斗胆自序了,不消说,文责当然自负了。

正如该书开篇所说的那样,经济理论界一个重要的分歧是关于个人收入分配的认识。因为分配理论不仅关系到如何认识分配过程本身,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如何认识一个经济体系的效率与公平以及评价整个社会经济制度。从个人或集团而言,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以收入为首要目的的活动。收入分配体现社会的经济利益关系,构成人们特殊的经济利益。正因为如此,收入分配历来是最令人关注和费解的问题之一。

本书的分析框架由分配理论的历史考察、分配实践的现实及分配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三大模块构成。

笔者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对按劳分配理论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进行梳理和评析。收入分配是历代学者不懈探求并发挥其天才想象的关系到人类命运的问题和领域,纵观深邃而又复杂的分配理论与实践,我们可以体会出分配的底蕴,所以本书从历史考察入手进行分析与研究。按劳分配的历史考察首先考察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的“各取所需”和康帕内拉的“按需分配”的分配思想;接着分析了以圣西门为代表的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理论。由于历史的社会经济条件制约,19世纪前的学者的分配思想都免不了有空想成分,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分配理论的智慧火花。把空想变为科学的按劳分配学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功劳,所以,我们接着重点考察了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创立、发展过程以及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特点。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今天来看,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与现实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所以,在进行按劳分配理论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我们较深入地考察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演绎过程。价值理论是分配理论的基础。在这里我们先分析了西方学者对价值的论述,重点介绍了供求价值论、生产费用论、效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以及均衡价格论等。正是在这些价值论的基础上,产生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西方经济学家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主要包括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凯恩斯主义以及当代新自由主义等流派的分配理论。这些理论虽然表述不尽相同,但共同的理论基础是边际效用价值论和均衡价格理论,分析的重心和主流都是阐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如何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从整体上说,西方学者的分配理论无疑具有辩护性的一面,但作为长期的市场经济发展产物的西方分配理论,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的一面也不能否认。

收入分配是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调整,利益调整势必引起人的行为的选择,因此,第二大块从“经济人”的假定谈起,分析了分配理论的现实与实践的困惑。只要我们在“经济人”之前加入约束条件,就其人类最基本行为而言,我们不得不承认“经济人”的假定事实上是一种非特殊而最普遍的现象,因此,我们有理由说“经济人”是一个充分体现人类行为的假定。在此铺垫之后,阐述了分配机制与激励机制的关联及传统分配体制的特征、功能及对发展的约束。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特征之一,但是,社会主义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必须同时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单一的按劳分配向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的制度转换,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于是,笔者在接下来的篇幅里分析了中国按劳分配机制的演变和由单一分配方式向多种分配方式转变的过程、分配机制创新过程中的激励效应以及居民收入格局变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收入分配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促进效率的提高,一是增进公平。然而,分配实践证明,公平与效率往往不可兼得,这对分配领域中恼人的矛盾,有过许多的争论,笔者认为,“公平”与“效率”都应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目标;积极性最大法则,可将二者统一为一体,这可以说是本书评判收入分配的基本价值标准。至此,笔者用五章的篇幅构建了第二大块的理论分析框架。

传统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的历史条件下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为蓝本的。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构建的收入分配模式是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相互配套,并服从其需要的。它基本上是生活消费品的一种分配方式。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按传统的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来设计的分配体制,越来越暴露出一系列问题,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必须有大的突破和创新。所以,本书的第三大部分,用三章的篇幅分析了收入分配理论和分配体制的创新。这一突破和创新以认识的深化为前提。笔者认为有必要首先对按劳分配再认识。按劳分配理论本来是一个开放的、并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按劳分配的基础是能力经济,因为个人的劳动能力决定了个人的劳动的量和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能力计算报酬”,必然会导致人们收入的差异,但不能由此而否认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坚持与发展按劳分配制度。

实现收入分配理论与现实的良性对接,要确立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体制;要建立以市场为基础、微观主体决策的收入分配机制。

公平,是人类社会不懈追求的理想,正因为如此,笔者将公平分配作为全书的落脚点。笔者在本书的最后,专门评述了几种有代表性的收入均等化的观点以及收入分配中的政府应采用的经济策略、社会策略和心理策略。在解决分配不公,政府在调节分配中的经济策略主要是要规范和完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机制;要通过各种手段,理顺收入关系,保证收入分配公平化。收入分配的社会策略,政府要为多数人和阶层提供均等的就业机会;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公平观作为一种对收入分配的认同感同人们的心理密切相关,所以,要缓解分配不公带来的矛盾,还要注意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思想教育,消除虚幻的不公平感,减弱“马太效应”势头。

笔者教学之余,潜心致力于收入分配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心得和体会,发表有关方面的研究论文20余篇,在本书的附录中选择了几篇自认为的代表作。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萌发了系统整理研究心得的想法。本书是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几年来这一领域中学者们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这些成果作为基石,对于笔者而言,要形成这本书是不可思议的,当然本书的形成凝聚了笔者多年对这一问题探讨的心血。

收入分配的研究作为人类社会永恒的课题,它耗费了不少天才学者的心智,对笔者而言真是一个艰难的问题。虽然如此,笔者力图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东方到西方全方位地对这一课题进行探索,很难说有什么特别的创新,但亦有一些特点。但这些自认为的特点,实在不容笔者置喙了,况且,由于笔者的学识水平有限,本书的肤浅甚至荒谬必定不少,这些也只能请专家、学者们一一原谅了。

曾伏秋

2004.2.2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