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美国式家庭教育
分类
作者 艾琳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要让孩子成为21世纪的成功者,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知名作家艾琳女士倾情奉献,多位教育专家联袂推荐,不可不知、不可不读的家庭教育宝典。深入美国家庭,体验美国式家庭教育。——我们可以替孩子做事,但是代替不了孩子成长;种子是父母播撒的,成长还是要靠孩子自己。

目录

前言/i

(代序)/1

1.3岁的小孩也有正规名片/3

为了让孩子尽早学会并适应各种社交礼节,给小孩印制名片只不过是美国家长尽力满足孩子社交中基本需要的一项。

2.蹲下你的身子/9

美国家庭教育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从小就尊重孩子。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帮助,还在于他们走出娘胎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3.平凡的小名/13

名字只是表面文章,是形式主义,真正的、最具内涵的爱,仍旧是——给孩子一个完整、务实、健康的教育环境。

4.父亲和儿子的对话/17

有效的爱和性教育的规则之一,就是永远不要郑重其事地正式“谈性”,而应该实施“机会教育”。

5.1美元25美分也要存进银行/24

美国家长除了供给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外,有些消费,则让孩子用自己的积蓄去支配。这样,就使他认识到储蓄的意义,体会到用自己的存款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愉快和兴奋,而且也培养孩子学会有计划地管理金钱的能力。

6.破坏与创造是种正比关系/30

美国父母看见孩子在墙上乱画,拿剪刀在书本衣服等物品上乱剪,不是痛惜某件东西被孩子损坏了,而是会感到高兴。孩子破坏东西不要紧,要紧的是有没有在他破坏的物品里找到能使他吸取营养和开花的机会。

7.父辈的成功与孩子无关/36

美国企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让孩子坐享其成是人生中做的最糟糕的事,使孩子没有机会去经历他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真正幸福来自于自己的努力。

8.我真正地承认了错误/43

一个人在错误的路上,奔跑也没有用。中国的教育,在方式和方法上有很多值得怀疑的地方。但中国人却总喜欢拿着这些不算十分科学的东西死命地驱赶着孩子们往前跑。

9.玛丽的儿子/46

美国的孩子们为了零花钱,常常会趁着空闲的时机出去打短工。

10.孩子,请自己保重/49

美国父母虽然都很爱孩子,但为了让孩子长大后能够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并成为强者,几乎每一位家长都不溺爱儿女,从幼儿起就培养他们独立生存的能力。

11.当孩子摔破了牛奶罐/57

孩子做错了事,迷失了方向,最重要是帮他反省:错到哪里了,怎么改正。多数美国家长从来不会不停地责怪孩子,那样除了增加孩子的心里负担外,没有任何用处。

12.拜访玛丽/61

父母出于善良的愿望,包办一切,替他们解决所有问题,排除所有困难。这使得孩子无法发现自己。

13.富家子弟的小帐本/65

孩子的人生旅途还很长,但他们并不知道前面的路上并没有足够金钱在等待他们。对待孩子,必须让他们懂得金钱的来之不易,必须让他们学会珍惜金钱。

14.富豪家庭的财富生活/71

对孩子的爱,不是无休止地满足他们的欲望,而是以身作则,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15.吃苦头的好处/76

如果孩子那对清澈的双眸看不见人间的不幸,他又怎么能托起明天的太阳?不让子女吃到一点苦,恰恰忽视了孩子最重要的人格成长。

16.金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金手指/81

美国家长教孩子从小认识和使用各种工具及电器。家里东西无论哪里出了毛病,父母都会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己修理。

17.劳动是最美好的赚钱方式/88

即使家庭经济状况很好,美国人也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劳动挣钱,让孩子自己支付保险费用或部分学习费用及其它费用。

18.“孔融让梨”是愚蠢的/94

美国人对孩子教育的理念是:乖,并不好。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社会上,只要是因利益引起的纠纷,美国的父母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准是:“瞧,幸运之星将落入那个最棒的人头上。”

19.黑暗中成长的孩子,才能迎接住艳阳天/100

为了让孩子培养自己办事的胆量,美国家长会选择孩子能办的一件事,告诉他应该怎样办。如果孩子自己不敢去办,家长便会陪他一起去,但事情仍由孩子办。由小事到较大的事,由简单的事到较复杂的事,几次下来,孩子的勇气和能力就都大大增强了。

20.坦露世界的真相/109

美国家长一方面鼓励孩子在人生旅途中要胆大,无拘无束去创新,去开拓进取。与此同时,也会告诉孩子社会上也有骗局和陷阱,有暴力、抢劫等犯罪现象的存在。因此,要学会保护自己,避免受到各种各样的伤害。进行自我保护训练。

21.当两个天使在争吵时/114

美国人不习惯打骂孩子。以棍棒来对待犯错的孩子,虽然也能打掉一些错误,但其负面作用却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收获,因为它只会打掉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爱。

22.学习,就是追逐自己的兴趣/120

美国家长大都不会对孩子的学习施加压力。他们的观点是:喜欢学的孩子自然会努力学,为什么要强制他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呢?强拗着去做,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与个性。

23.不许犯规/126

美国的家长都十分注重自己以身作则的形象,他们会拿出很多的时间陪孩子玩游戏,并在生活中耐心引导、教育孩子。在规矩面前,父母对孩子的告诫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规,所有违规的理由都是借口。”

24.每个人都必须做义工/132

在金钱的使用方面,美国父母会带领孩子体验到捐款和助人的喜悦,他们教会孩子乐于分享,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和帮助别人。

25.孩子,你可以选择不上学/./..136

美国人很重视给孩子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理、自主、自我选择并自己做决定。一旦孩子年满18周岁,父母决不替孩子做什么事,最多从旁提醒、参谋和引导,即使孩子的决定是错误的。

26.菲比偏食了/142

在孩子偏食这件事情上,向来提倡自由的美国父母,却开始在细节上深入关注。

27.让孩子触摸“药”/147

让孩子了解一些医务常识,确实是必要的,这样既让孩子增长了知识,又降低了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而且他的脑袋中从此便多了一条关爱他人的方法。

28.没有孩子不可以做的事/153

英勇是一种力量,但不是腿部和臂部的力量,而是心灵和灵魂的力量。美国父母鼓励孩子做登山、攀岩、跳海等危险性运动,培养他们的勇气,孩子们也乐于参与这些冒险活动。

29.自己动手制做圣诞礼物/159

即使富有的美国家庭也会教育孩子懂得节约,虽然父母定期会给孩子一些零花钱。但他们仍然常常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制作礼品或玩具。

30.美丽的平安夜/162

较之从商场中轻易地打包回来的美丽而毫无生气的物品,孩子们的手工礼物确实给这个美好的夜晚增添了不少欢乐和祥和1

31.回家与爱的关系/165

现代的美国人对亲情却看得愈来愈重。他们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精神沟通是任何人际关系都不可替代的。”

32.美国人的“跨文化”教育/170

美国人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要培养下一代成为21世纪的栋粱之材,就必须让他们对异国文化有全面、深入又准确的了解。

33.西雅图与北京的对话/176

没有皱纹的奶奶是可怕的,不会放肆、不懂玩耍的孩子是悲哀的。尽管现实中有很多说不清言不明的无奈,但这种悲哀的最直接的制造者还是孩子的父母!”

34.9岁女孩从西雅图到北京的独行计划/183

我们身上都凝结着母亲的慈爱。但是,东方父母愿意给孩子整个房间,而西方父母对孩子的则更愿意给孩子开门的钥匙。我们在爱孩子的同时,同样知道孩子最需要什么!莫过于我们对她言行的肯定和信任,以及她自己闯荡世界的乐趣。

35.“理查德一家都疯了!”/191

“对一个人来说,真正重要的不是他的背景、他的肤色、他的种族或是他的宗教信仰,而是他的性格,他的从小就在某种特定环境下培养出来的性格。”

36.老威廉病重/195

37.我被炒了/196

太完美的爱对孩子来说是牢笼;太完美的父母会让孩子丧失了独立:孩子有选择的权利,哪怕选择的是不幸。

后记/200

试读章节

今天,最令我高兴的一件事,就是我终于给玛丽打了电话。

“Hello,玛丽。猜猜我是谁?”我心情是忐忑不安的,但却强迫自己装出很轻松的样子。

听到我的声音,电话那端的玛丽又惊又喜,像年少时一样兴奋地直嚷嚷:“嗨,是阿珍!你在哪里?我的来电显示你不是在中国!”她的中国话依然流畅至极。

“是的,我在西雅图。”我说道,“对不起,玛丽!十年前,是我误会了你。”

“不,不,你不要提往事,那不是你的错。你什么时候来的美国?为什么不打电话给我?”

“我没来几天。其实,我早就想给你打电话,就怕你还在生我的气。”

“不,阿珍,你知道。我不是鸡肠小肚的人。只是那些年,我的经济不是太好,不停地搬家,最后连电话本都丢了,所以——要说对不起的,是我。”

毕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人,我们很快就前嫌尽释。从小时候在国内一起经历的种种趣事到现今各自的生活,我们天南海北地整整地聊了一个小时,却依然意犹未尽。

“这事儿还真该怪你——你一直有我的电话,却不肯给我打,直到今天,告诉我,你为什么直到今天,才肯选择给我打?”玛丽问。

“说来话长。”我有些惭愧地说道,“你知道,我们内地的观念还是很保守的,特别是教育这一块。直到我来了美国后,接触到了美国人的思想,我才真正地发现了自己的短处,也才肯真正地向你低头认错。都是我脾气太倔了!”

“这不只是脾气倔的原因,阿珍。我了解你,你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但是,一个人,在错误的路上,坚持到底也没有用。说句不好听的,井底之蛙,看不到天空的全部,他自然只能坚持天大如井口的原则。要怪,只能怪这只青蛙所处的环境。”

“你说的也许对。”十年来,我第一次对她这么忍气吞声。

“幸好,你现在跳出了井口,祝贺你,阿珍!”玛丽笑了起来。

我却没有笑,只是极沉痛地回答:“是的,比起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我很幸运,但相对你,我已经落后了不只十年。”

不过,玛丽却越说越来劲:“当然。不过,刚才我说的那句话,应该改成‘一个人在错误的路上,奔跑也没有用’更好一些。中国的教育,在方式和方法上有很多值得怀疑的地方。但中国人却总喜欢拿着这些不算十分科学的东西死命地驱赶着孩子们往前跑。说实话,作为一个曾经生在中国、养在中国的人来说,我时常会觉得痛心,十分地痛心。”

她说的话有些刺耳,但是,我听得出,她的语言和感情是诚恳的。

临挂电话时,玛丽再三邀请我到她所在的安那寇特斯市(Anacortes)的家里玩,但我确实抽不出空,只得老老实实地说:“我这边的东家理查德·阿瑟先生最近在阿伯丁小镇买下了一个旧农庄,而梅尔达太太这几天则在忙着农庄的修缮工作,照顾三个孩子的事几乎都落到了我肩上,估计这个月我是没空去看你了。”

玛丽说,“好哇,我儿子戴维刚放暑假,想打工赚点零花钱,不知道梅尔达太太是否需要雇佣一个干体力活的劳动力?”

玛丽怎么会让自己的儿子卖苦力!难道她家的经济很拮据?看来这个忙我一定得帮。

于是,我一口答应,“我今天就和梅尔达太太说说看。”

启示

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唯有站在高山之尖,才能真正领略那一望无际的平坦大地的风采,才能将那所有的一草、一石以及所有的美和丑,都看得清清楚楚。(P43-45)

序言

这是一本献给为人父母的书。

每一个父母都热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美好的未来,但是常常事与愿违。这是为什么呢?

本书试图带领读者进入美国人的家庭生活当中,让我们看一看美国人的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或许能从中得到启发,找到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近年来,对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应试教育的弊端,人们已经有了足够的讨论,一些反映美国素质教育的图书也相继出版,有的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大洋彼岸教育模式的窗口,也似乎让我国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找到了成功的法宝。然而比较中美教育文化的差异,探索美国强大的秘诀,培养具有健康精神气质和综合修养素质的世界公民,在未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家庭教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是中国文化的特质,为了子女成龙成风,中国父母会不惜牺牲一切,这是其它西方国家的父母望尘莫及的。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父母喜欢主导子女的一生,总认为子女不争气就是父母的失败;而子女若能成材则是父母最大的荣耀。基于这份患得患失的忧心和企图,使得中国父母普遍对孩子过份保护、限制太多,并且强加其个人价值观于子女身上者屡见不鲜。

中国父母试图用“牺牲”的想法及作法来减少孩子在生存竞争上的挑战,希望孩子在低挑战的环境下,创造高成就,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生存的能力是靠磨练出来的,光从书本上是很难学到的。中国父母常对孩子说:“你只要好好念书就好了,其他都别管了!”这种作法不但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更是严重地剥夺了他们学习生存及养成独立人格的成长机会,更将因此扭曲了孩子的一生。

如果说,中国现行的家庭教育模式不够好,那么,更好的家庭教育模式在哪里?

如果说,我们必须淘汰旧的家庭教育模式,那么,新的替代内容又在哪里?

这道题,不光是对中国父母,甚至对于整个中国社会而言,都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课题。

中国父母的教育素质要不断提高,绝对离不开批评与忠告。但如果能给出具体的措施与借鉴方案,则远比单纯的指责要贴切得多。

本书的作者以一个中国母亲的视角,出于对子女的热爱,深入研究了美国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收集了大量在美华人所遇到的两种教育文化冲突的第一手材料,以日记的形式为我们揭示了美国家庭教育中的有关细节,相信无论学历的高低、城乡的差别还是地域的差异,只要是为人父母,只要是热爱自己的子女,一定会从中受到启发,会有所收获。

不过,本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国人提供一套完整的家庭教育解决方案,而是为我们提供一面镜子。面对异域的迥然不同的伦理亲情,面对完全不同于我们东方民族的对爱的表达方式,面对大洋彼岸的这面镜子,也许,我们会把自己看得更清楚、更透彻,亦会有更多的警醒和借鉴。

后记

一口气读完了书稿,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作为一个4岁孩子的母亲,我对孩子的教育可以说是竭尽了心力,也自以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当我看到美国人的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时,不禁感到汗颜。

我们是爱孩子的,非常非常的爱。但是,这种发自内心的爱,有时却在肆无忌惮地干涉着孩子的自由,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期望强行的加到了孩子的头上,不管孩子的内心是否愿意接受,还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

是的,哪个做父母的不是为了孩子好呢?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但是一味地干涉或迁就孩子,都不是负责任的态度,其结果也往往会适得其反。我们如果是真的爱孩子,就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想,就要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是属于他自己的,而不应该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当作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也许有许多人不同意我的观点,他们会说,我们是真爱孩子的,只是爱的方法不同而已。

爱是有着不同的方法,但是我们应该理智地采用更好、更有效的方法。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要想培养具有广阔视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要想自己的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就应该虚心地学一学美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中那些比我们更好,更有效,更成功,已被证明了的优秀的教育方法的部分,这不是崇洋媚外。否则,就如书中所说:“在错误的道路上,奔跑也是没有用的。”我真心希望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能找到他正确的教子方法,每一个孩子都能成长为快乐、幸福、优秀和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是的,我们不应该怀疑中国父母同样是爱自己的孩子的,每一个父母都有自己教育孩子的心得,也都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了心血。编完这本书,我就想,能不能征集一些教育孩子的故事,让大家一起分享您成功的喜悦,让大家一起为您解忧,我们还可以请教育专家进行点评,让大家了解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是有效的,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是不合适的。这本书的书名就叫做《我的教子日记》,您可以把您和孩子的故事发到我社的邮箱:edit@cctpbook.com。无论是否采用,我们都会给您答复。

书评(媒体评论)

虽然美国式的家庭教育和我们有缘大的差异,但关爱孩子的心是一样的。相信只要真心关爱你的孩子,本书一定会对你有帮助。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范先佐教授  父母们,尤其是当代中国年轻的父母们,实在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书。他们对孩子太溺爱了,而太溺爱并非是对孩子的真爱。爱是需要有针学的、恰当的方式的。  ——知名学者、翻译家尹承东先生  虽然我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但该书所揭示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仍然给了我极大的启发,相信他对每一个家长都是有益的。  ——著名优秀幼儿教育工作者白梦萍女士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不仅因为它展现了大洋彼岸独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更是由于作者笔端充满了爱和关切。  ——著名图书策划人、作家麦金先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5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