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属于“盗火者文丛”的一辑,是黄健华对其师梁宗岱散文随笔的整理和选集。本书把梁宗岱的散文分为摆渡佳评、入世漫评、感性视野及高堂文论四部分,从中我们可窥得其散文和学术成就。梁宗岱先生谈诗、论文、品人,文史价值和学术价值都很高,值得一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诗情画意(梁宗岱散文随笔选集)/盗火者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梁宗岱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属于“盗火者文丛”的一辑,是黄健华对其师梁宗岱散文随笔的整理和选集。本书把梁宗岱的散文分为摆渡佳评、入世漫评、感性视野及高堂文论四部分,从中我们可窥得其散文和学术成就。梁宗岱先生谈诗、论文、品人,文史价值和学术价值都很高,值得一读。 目录 “盗火者文丛”序 1.摆渡佳评/1 论诗/3 论画/24 象征主义/29 文坛往哪里去——“用什么话”问题/51 谈诗/59 论崇高/76 新诗底分歧路口/92 按语和跋/97 1.论长诗小诗/97 2.关于音节/99 3.论平淡/102 4.音节与意义/104 诗·诗人·批评家/107 从滥用名词说起/112 “从滥用名词说起”底余波——致李健吾先生/124 屈原——为第一届诗人节作/130 黄君璧的画/175 论《神思》/180 2.入世漫评/189 左氏浮夸辨/191 杂感/194 致辞/200 游伴/202 说“逝者如斯夫”/205 非古复古与科学精神——试论中国学术为什么不发达/209 3.感性视野/237 蒙田四百周年生辰纪念/239 帕斯卡尔《随想录》译注/242 保罗·梵乐希先生/246 李白与歌德/264 歌德与梵乐希——跋梵乐希“歌德论”/271 兰波/279 忆罗曼·罗兰/284 我和体育锻炼/295 译事琐话/298 4.高堂文论/301 试论直觉与表现/303 5.附录/363 梁宗岱小传/365 黄建华 梁宗岱著译要目/372 后记/373 黄建华 试读章节 3.论平淡 最近胡适之先生谈起他自己的诗(参看《自由评论》十二期胡适之《谈谈“胡适之体”的诗》)提到“平淡的境界是最禁得起咀嚼欣赏的”,举他自己这首小诗为例: 刚忘了昨儿的梦, 又分明看见梦里的一笑。 “这样的写情诗”,作者接着说,“少年的新诗人当然感觉不过瘾。但我自己承认我受的训练只许我说这平淡的话。”恰巧这序里有一段关于“朴素”或“平淡”的议论,很可以启迪我们:“朴素有两种:一种是原始的,来自窘乏;另一种却生于过度,从滥用觉悟过来。……”所以在一首明白简洁的诗面前,我们应当问:这诗究竟是朴素抑窘乏,简易抑浅陋,平淡抑庸俗?关于上面那首小诗,我不愿加什么意见,因为作者底辩解,尤其是作品自身,已经很清楚答复我们了。 我现在只想说几句关于平淡境界和作者年龄训练的关系。我以为年龄和训练所以使一个艺术家底作品趋于平淡,并非因为理智和学问把他底情绪和感觉压抑或窒塞了。反之,正因为它们一方面既把它后二者丰富化和深刻化,发展他底透视力和想像力;另一方面又帮助作家底技术臻于精巧和纯熟,使他洗炼、蒸馏、集中和陶铸他底情绪和感觉,把极繁复的经验,极深微的思想,极空灵的竟境凝结在一个单纯完美的形式——一首甚或一句诗——里。所以真正的“平淡”并非贫血或生命力底缺乏,而是精力弥满到极端,“返虚入浑”,正如琴弦底匀整微渺的震荡到了顶点时显得寂然不动一样。所以在这一意义上,一切最上乘的诗,和它们底内容比较,都是平淡或单纯的,因为必定都是那内容底要素或纯精底综合的表现。试看陶渊明底杰作,那一句不是赋有无量数的生命底震荡,就是说,经得起我们无穷的玩味的?古今中外的诗人中,还有比歌德和梵乐希所受的科学训练更严格更深厚的么?然而歌德晚年的《东西诗集》中如《再会》(wiederfinden),如《死和变》(Stirb undwerde)一类的情诗,多么简约平淡的外形蕴藏着多么蓬勃热烈的内容!至于梵乐希晚年的诗如《年轻的命运女神》,如《海滨墓园》,音乐和色彩之丰富浓郁那么远超过英国的济慈,如果我们不想起他所表现的内容是怎样的复杂,抽象和精微,我们将来觉得把“平淡”或“单纯”这种字眼加上去是一种矛盾。 所以一个诗人能否达到真正的平淡境界,不仅是年龄和训练问题,还得看他底本质或禀赋:只有丰饶的禀赋才能够有平淡的艺术。枯瘠的沙漠既谈不到浓郁,更谈不到平淡! P102-P104 序言 鲁迅曾把从事西方文化研究、翻译、介绍工作的人,称之为普罗米修斯式的“盗火者”,对这类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荣誉。 在此称谓中,其行为性质之有益、目的理想之崇高与行为方式之尴尬、之被侧目而视,虽成强烈的反差,但其所具有的悲怆性是不言而喻的。不过,以平常心观之,而不加拔高与崇高化的话,那么,应该说,这种悲怆性与其说是完全来自这种工作与事业本身的内在价值,不如说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侧目而视的时代环境、条件所造成的,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 说到“火”,“火”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远远并非“革命之火”、“斗争之火”、“造反之火”,并非我们曾亲身感受过其炽热度、其灼伤度、其毁灭性的那种“火”,而是人类从野蛮状况走向文明状况的第一个标志、第一个牵动力。对于人类而言,它首先意味着光亮,意味着温暖,意味着熟食,它代表了文明,代表了进步,代表了工艺,代表了科学,代表了光明,代表了思想意识的飞跃,代表了可持续的社会发展与确确切切的社会进步。 以此观之,在20世纪中国的条件下,这“火”,概而言之,就是科学与民主,是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就是新观念、新思维、新视角、新方式、新方法。在泱泱古国里,这些东西有多少根基,有多少存货,我们不必妄论,但至少可以说是不够用的,于是,就有一个引进的需要。而引进者不过就是古丝绸道上的贩运者,驼队,就是在大江阻隔下的摆渡者而已。鲁迅所指不外如此,并无惊天动地之意,只不过由于中国社会积习甚深,惯性甚大,反倒常常容易引起“侧目而视”,甚至阻力重重,引进者、摆渡者反倒成为“盗者”。 在上个世纪的中国,不论引进的通路是否崎岖,不论摆渡的航道是否曲折,这条道路上倒是络绎不绝的。完全堵塞的时日毕竟有限,在这条道路上前者呼,后者应,行者不绝于途,即使也有彻底被杜绝、被根除的时期,但“春风吹又生”,后继者仍踽踽前行不止。于是,一个世纪下来,在中国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景观,盗火者景观、摆渡者景观,这一景观就像古丝绸道上的行者与驼队的景观,值得后人念想,值得后世留存,哪怕只是若干浮光掠影、“断简残篇”。 这便是编选“盗火者文丛”的初衷与立意。 上个世纪,在中国,致力于研究、翻译、介绍西方文化并有突出业绩的人士,多如满天繁星,当然,其中更对跨学科文化有广泛兴趣,更对社会现实有人文关切,并常发而为文,产生了社会影响,形成了学者散文此一特定文化景观的才人,其数量相对会较小一点,即使如此,为数亦很可观。以这一景观为编选对象,本应是一项巨型的文化积累工程,然而,在物质功利主义大为膨胀的条件下,人文出版殊为不易,加以版权壁垒的限定更增加了难度。幸有中央编译出版社,特别是韩继海先生出于无私的人文热情,大力予以支持,得以出版目前的十种,权作为抛砖引玉,以对社会人文积累略作奉献,以期待更有希望的来日。 最后,对各集作者与作者家属的合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柳鸣九 2004年8月 后记 应鸣九兄之约,为我的老师梁宗岱先生编一本散文集,纳入《盗火者文丛》中。这个任务对我来说似乎并不特别繁难,因为在此之前(2003年),值纪念梁宗岱100周年诞辰的机会,我已主编了一套名为《宗岱的世界》的丛书,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共五本:《诗文》、《译诗》、《译文》、《生平》、《评说》,约计160万字。此次的散文集只需20万字,看来此数不难凑足。不过,按《文丛》的要求,每集都应由“摆渡佳评”、“人世漫评”、“感性视野”、“高堂文论”四部分的内容构成,要把宗岱师留下的文字分门别类地归进这四个栏目之下,而且要安排妥帖,倒费一点斟酌的功夫;因为宗岱师的散文主要是诗论,写作之时与上述四个栏目的命意并不相干。好在宗岱师遗作的总量不大,给每篇都掂量一下所费的时间也不多,于是我就勉为其难,以一己的浅见,让各篇各得其所。由此可知,本集子受编选者眼光的局限,自是在所难免。 宗岱师的写作时间延绵大半个世纪,专名的使用,用旧译名或自译的居多,例如:梵乐希→瓦雷里(或瓦莱里),哥德→歌德,韩波→兰波,嚣俄→雨果,悲多汶→贝多芬,腊莘→拉辛,蒲鲁士→普鲁斯特,达文奇→达·芬奇,拉方丹→拉封登,维琪尔→维吉尔,古奴→古诺;《詹恩·克里士多夫》→《约翰·克利斯朵夫》,《可怜的人们》→《悲惨世界》,《孟纳里莎》→《蒙娜丽莎》,等等,等等。此外,作者所用的专名,前后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为了方便今天的读者,我在编辑时大都按今天的通译名作了改动,但个别有特色的或认为宗岱师偏爱的原译名则依旧保留,用字与今不同的有些仍未改动,以存一点历史的原貌。至于发现各原版本文字上的出入,则按编者的理解,加上注释。 新一代的年轻人,知道梁宗岱名字的,恐怕不会太多;而在建国前,他在文坛上却是闻名遐迩的。为了让青年读者了解他的生平,编选者特别撰写了《梁宗岱小传》。本来《宗岱的世界》丛书已有梁宗岱《生平》一卷,由黄建华和赵守仁合著,那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完备的一本“宗岱传记”了;但其份量太大,无法照搬。要从其中提炼出两三千字的《小传》,而又不致成为干巴巴的年谱式的文字,还是费了点剪裁的功夫的。 现在选编本和有关的文字已经付梓,优劣得失,就请读者和行家批评、赐教了。 黄建华 2004年8月22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